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029.2-2009 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GB/T 18029.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029.2-2009

中文名称: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9-30

实施日期:2009-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758100

相关标签: 轮椅车 电动 动态 稳定性 测定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09-12-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18029.2-2009 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GB/T18029.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GB/T 18029.2-2009  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GB/T 18029.2-2009  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GB/T 18029.2-2009  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GB/T 18029.2-2009  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GB/T 18029.2-2009  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

标准内容

ICS 11. 1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轮椅车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Wheelchairs--Part 2:Determination of dynamic stability ofelectric wheelchairs
(ISO7176-2:2001,IDT)
2009-09-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设备
试验用轮椅车初始设置
试验程序
后向动态稳定性试验
前向动态稳定性试验
侧向动态稳定性
检验报告
12试验结果公布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稳定性评分制
检验报告结果推荐格式
GB/T18029《轮椅车》分为26个部分:-—-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前言
-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第3部分:制动器效能的测定
第4部分:电动轮椅车和电动代步车理论能耗的测定第5部分:外形尺寸、质量和转向空间的测定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一-·第6部分:电动轮椅车最高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测定-—-第7部分:座椅和车轮尺寸的测量:一第8部分:静态强度、冲击强度及疲劳强度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第9部分:电动轮椅车的气候试验一第10部分:电动轮椅车越障能力的测定第11部分:实验用假人
第13部分:试验表面摩擦系数的测定第14部分:电动轮椅车和电动代步车电力和控制系统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5部分:对于发布信息、出具文件和使用标签的要求第16部分:座(靠)垫阻燃性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第17部分:电动轮椅车控制部分的界面·一第19部分:可作机动车座位的轮式移动装置第20部分:站立式轮椅车性能的测定一第21部分:电动轮椅车和电动代步车的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与试验方法一第22部分:设置程序
-.—第23部分:护理者操纵的爬楼梯装置第24部分:乘坐者操纵的爬楼梯装置-·一第25部分:电动轮椅车和电动代步车的电池和充电器的要求和试验方法第26部分:术语
本部分为GB/T18029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7176-2:2001《轮椅车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英文版)。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标准”改为“本部分”。
本部分采用了与国际标准等同的国家标准。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8)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马凤领、刘俊玲。I
1范围
轮椅车
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第2部分: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测定GB/T18029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电动轮椅车动态稳定性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最大额定速度不超过15km/h、用于乘载1人的电动轮椅车,包括电动代步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02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4729轮椅车术语(GB/T14729-2000,eqvISO6440:2000)GB/T18029.11轮椅车第11部分:实验用假人(GB/T18029.11--2008,ISO7176-11:1992,IDT)GB/T18029.13轮椅车第13部分:试验表面摩擦系数的测定(GB/T18029.13一2008,ISO7176-13:1989,IDT)
GB/T18029.15轮椅车第15部分:对于发布信息、出具文件和使用标签的要求(GB/T18029.15-2008,ISO7176-15:1996,IDT)
GB/T18029.22轮椅车第22部分:设置程序(GB/T18029.22—2009,ISO7176-22:2000,IDT)
3术语和定义
GB/T14729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8029的本部分。3.1
防倾装置
antitipdevice
限定轮椅车倾斜程度的装置。
注1:这些装置可包括固定的或可拆卸的轮子、支架、垫木、搁脚板,可在前、后、侧向不稳定方向起作用。注2:在特定条件下,用于行驶的轮椅车辅助轮不包括在内。3.2
辅助轮auxiliarywheels
生产商装在轮椅车上使轮椅车能倾斜并行驶的轮组件。注:如果辅助轮为可选件,轮椅车应至少在标准配置下试验。也可在另外的检验报告中,在安装可选件的配置下对轮椅车试验。
把式转向机构directsteering
使用者控制轮椅车行进方向的装置,通过操作连杆直接对一个或多个轮子进行定位。示例:常见于电动代步车的能柄式控制系统。注1:装有这种机械装置的轮椅车通常无可自由旋转的小脚轮。注2:混合动力轮椅车可包括电子控件,其起动传动器,以机械方式操纵轮子。1
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3.4
输入控制装置inputcontroldevice使用者控制轮椅车按需要的行进速度和(或)方向行驶的装置。3.5
抬离轮liftingwheel(s)
在不稳定情形下脱离试验平询的轮子。3.6
useradjustablecomponents
使用者可调件
使用者对其位置和量值可调的部件,可使用或不使用工具。3.7
wheellift
轮抬高
在不稳定情形发生时,轮子与试验表面的脱离。注1:不包括因表面不规则或过度的瞬间脱离。注2:也不包括故意脱离的情况,如过度到使用辅助轮或方向旋转轮。4原理
模拟正常使用情况下,对轮椅车进行一系列行车试验,观察轮椅车在设定的一系列不稳定情形发生时的运动情况:
5试验设备
5.1硬质、平坦、水平的试验平面.摩擦系数见GB/T18029.13,试验平面大小应足以进行试验试验平面应足够长,轮椅车可达到最高速度。注:通常面积约10m×3m就足够大,但是,如果测试较大的轮椅车,可能需要较大的试验平面。5.2硬质、平坦、倾斜的试验坡道,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可调节为3°±0.2°,6”士0.2°,10°士0.2°。试验坡道应经半径小于12mm的过渡面从水平试验平面直接延伸。使用精度为士0.2°的经纬仪、水准仪或电子仪器等,测试比较底端高度与顶端高度,测量整个试验坡道从顶端到底端的坡度,精度为士0.2°。
试验坡道应足够长,轮椅车可达到最高速度。注1:或者可用三个独立的固定坡道作为所要求的三个斜面。注2:通常坡道面积约10m×3m就足够大,但是,如果测试较大的轮椅车,可能需要较大的坡道。5.3硬质垂直台阶,参数如下:
a)紧临一个水平试验平面,之后紧跟着又是一个水平试验平面。轮椅车可从一个水平试验平面经台阶行驶到另一个水平试验平面上。b)台阶高度为12mm、25mm、50mm,如果生产商声明还可以更高,应为25mm的倍数台阶顶端边缘半径为6mm士1mm
d)整个台阶高度的公差为土lmm。注1:可以是1个高度可调的台阶.也可是5个独立的固定台阶。注2:对于更高的平面,通常面积为1m×5m就足够大。5.4试验用假人见GB/T18029.11,或者可由真人驾驶。如果用假人,可用遥控操作轮椅车控制器。可通过遥测系统,操纵人员沿轮椅车一侧跑动或其他类似方式完成。
5.5补充重物,加到轮椅车上,质量分布与对应的假人类似(只在使用真人时要求)。2
6试验用轮椅车初始设置
6.1一般要求
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按照GB/T18029.22和本部分的6.2~6.7准备试验用轮椅车。6.2座高
如果座高使用者可调节,设定到最高高度,在该高度下轮椅车可在最高速度下行驶。注:有些轮椅车装有座升高时自动减小最高速度的装置。6.3可调控制器
装有可调控制器的轮椅车,可由使用者调节的速度、加速度的部分,设定到最大值,对于其他可调参数,包括由经销商或临床人员调节的参数,设定到生产商规定的出广值。6.4防倾装置
如果安装了防倾装置,且由使用者和(或)护理者调节的,设定到最低效、但在不稳定情形下通过触地仍起作用的位置。记录轮椅车是否可安装防倾装置,轮椅车是在防倾装置安装还是未安装下试验的。如果提供了防倾装置,应在安装的情况下对轮椅车试验。如果用工具或不用工其可拆卸防倾装置,也应在不安装防倾装置的情况下对轮椅车试验。6.5爬路缘装置
如果提供了爬路缘装置,应在安装的情况下对轮椅车试验。爬路缘装置应设定在生产商规定的爬路缘的正常位置。如果用工真或不用工具可拆卸爬路缘装置,也应在不安装爬路缘装置的情况下对轮椅车试验。
6.6试验载荷
6.6.1一般要求
选择试验载荷为试验用假人或真人试车驾驶员,按6.6.2、6.6.3规定配置。6.6.2试验用假人
a)按照GB/T18029.22选取、定位、固定适当的试验用假人。b)安装轮椅车遥控装置。
6.6.3真人试车驾驶员
如果选真人试车驾驶员,给轮椅车或人加重物,总质量与对应的假人相等,误差为士2kg,质量分布与假人类似。
试验对试车驾驶员和试验人员有潜在危险。应采取适当的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伤害事故发生。增加的重物应牢固地固定在轮椅车或试车驾驶员上。头部上方的安全带用于保护轮椅车驾驶员。可用垫子制动轮椅车。也可由辅助人员扶住轮椅车驾驶员。
试验中应注意,驾驶员尽可能减少为了稳定轮椅车出现的有意或无意的身体运动。6.7电池
轮椅车应配有生产商规定的电池。含有液态酸性物质的电池,如果在试验中溢出,可能会有危险。可用最相近的胶体或密封电池代替,同时加补充重物,质量分布相类似。7试验程序
按照第8章、第9章、第10章规定进行试验,用附录A规定的评分制评定轮椅车的动态响应。试验可按任意顺序进行。
如果在一定坡度或台阶高度,试验稳定性为0,停止试验,则将该部分更高难度的试验记录为0。无需继续试验,否则对试验人员有危险,且会损坏轮椅车。为安全起见,每个试验开始时应在低速下进行,然后遂渐加速,直到分值为0,或达到最高速度。注:慢放、暂停方式回放轮椅车运动的录像,有助于观察和评定轮椅车动态响应。3
GB/T18029.2-—2009/ISO7176-2:20018后向动态稳定性试验
8.1轮椅车准备
按照第6章和如下规定准备轮椅车:根据表1,在向后行驶方向,将轮椅车后轮位置、小脚轮与车架的连接件,车座位置、靠背位置,车座与靠背的角度,腿与车座的角度,设定在最不稳定位。表1后向稳定性
轮椅车的可调件
后轮位置,前后
小脚轮与车架的连接件,前后
车座位置,前后
车座位置,垂直
车座与靠背位置,斜靠
车座位置,倾斜
靠背位置,前后
腿与车座的角度
8.2向前起动
注:本试验是测定轮椅车在水平面和上坡道上起动的稳定性。a)在水平试验平面定位轮椅车。从静止位置,操作输人控制装置,在前进方向给最大加速度。b)
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d)在3°、6°、10°坡道上,轮椅车面向上坡方向起动,重复b)~c)。8.3向前行驶中停车
最不稳定位
注:本试验是测定轮椅车停在水平面向后滚动做反向运动的稳定性。本试验也测定当轮椅车停在上坡道时,如果在完全停止前轮椅车向后滚动的稳定性。a)
在水平试验平面,前进方向以最高速度行驶轮椅车。通过松开输入控制装置减速。
观察轮椅车的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通过关闭轮椅车电源减速,重复a)~c)。通过快速操作相反方向全速命令减速,保持控制装置在最大减速度,直到轮子反向转动,重复a)~c)。
记录a)~e)三种方法的最低分值及产生该结果的对应方法,在3°、6°、10°坡道上,轮椅车面向上坡方向向前行驶,重复a)~[)。向后行驶中刹车
注:本试验是测定轮椅车在水平面和下坡道行驶从最高倒挡速度突然停止的稳定性。a)
以最高倒挡速度在水平试验平面行驶轮椅车。松开输人控制装置减速
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通过关闭轮椅车电源减速,重复a)~c)。通过快速操作相反方向全速命令减速,保持控制装置在最大减速度,直到轮子反向转动,重复a)~c)。
记录a)~e)三种方法的最低分值及产生该结果的对应减速方法。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在3\、6°、10°坡道上,轮椅车面向下坡方向向后行驶,重复a)~f)。g)
8.5从静止起动向前行驶爬上台阶a)在水平试验平面定位轮椅车,前轮与12mm台阶相贴,在前进方向的拖曳位置。操作输入控制装置,在向前方向给最大加速度,直至所有轮子上到台阶。b)
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c)
台阶高度改为25mm、50mm,重复a)~c)。d)
如果生产商声明,轮椅车可适应更高的台阶,以25mm的倍数逐步增加台阶高度,重复a)~e)
c),直至轮椅车不能在满足分值为2或更高稳定性的要求下爬上台阶。在每个高度,按照附录A对轮椅车的动态响应评分。任何爬路缘的装置,应设定到驱动轮椅车爬上路缘的正常位置。8.6从静止起动向后行驶退下台阶a)在水平试验平面定位轮椅车,后轮置于12mm台阶边缘。操作输入控制装置,以最低速度、沿台阶倒车向下行驶。b)
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台阶高度改为25mm、50mm,量复a)~c)。d)
如果生产商声明,轮椅车可适应更的台阶,以25mm的倍数逐步增加台阶高度,重复a)~e)
c),直至轮椅车不能在满足分值为2或更高稳定性的要求下退下台阶。在每个高度,按照附录A对轮椅车的动态响应评分。9前向动态稳建性武验
9.1轮椅车准备
按照第6章翻如下规定准备轮椅车:根据表2,在前进方向,将轮椅车后轮位置、小脚轮与车架的连接件,车座位置、靠背位置,车座与靠背的角度,腿与车座的角度,设定在最不稳定位。表2前向稳定性
轮车的可调件
后轮位置,前后
小脚轮与车架的连接,前后
车座位置,前后
车座位置,垂直
靠背位置,前后
车座与靠背位置,斜靠
车座位置,倾斜
腿与车座的角度
9.2向前行驶中刹车
a)在水平试验平面,轮椅车以最高速度向前行驶。松开输人控制装置减速。
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最不稳定位
通过关闭轮椅车电源减速,重复a)~c)。d)
通过快速操作相反方向全速命令减速,保持控制装置在最大减速度,直到轮子反向转动,重复e)
a)~c)。
记录a)~e)三种方法的最低分值和产生该结果的相应减速方法。5
GB/T18029.2—2009/ISO7176-2:2001在3°、6°、10°坡道,轮椅车面向下坡方向向前行驶,重复a)~f)。g)
9.3向前行驶下坡至水平试验平面a)在3°试验坡道,面向下坡方向.以最高速度向前行驶到水平试验平面。b)
观察轮椅车在过渡面的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c)在6°、10°坡道,重复a)和b),9.4以最高速度向前行驶爬上台阶注:本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与台阶撞击产生倾斜。轮椅车可靶上、也可不爬上台阶。任何肥路缘装置应设定在驱动轮椅车爬上路缘的正常位置。a)在水平试验平面定位轮椅车.轮椅车距离台阶足够远,以达到最高速度。沿水平试验平面以最高速度向前行驶轮椅车,成90°士5°角度撞击高12mm的台阶。b)
观察轮椅车通过台阶的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d)
台阶高度改为25mm、50mm:重复a)和b)。如果生产商声明,轮椅车可适应更高的台阶,以25mm的倍数逐步增加台阶高度,重复a)~e)
c),直至轮椅车不能在满足分值为2或更高稳定性的要求下爬上台阶。在每个高度,按照附录A评分。
9.5从静止起动向前行驶驶下台阶注:测定轮椅车从台阶缓慢落下的稳定性。在台阶上方的水平试验平面定位轮椅车,将前轮置于台阶边缘。a)
面向下坡方向,以实际最低速度行驶轮椅车,沿高12mm的台阶,与台阶前方成90°土5°的方b)
向,向前行驶。
观察轮椅车在通过台阶的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c)
台阶高度改为25mm、5Cmm,重复a)和b)。d)
如果生产商声明,轮车可适应更高的台阶,以25mm的倍数逐步增加台阶高度,重复a)~c),直至轮椅车不能在满足分值为2或更高稳定性的要求下驶下台阶。在每个高度,按照附录A评分。
10侧向动态稳定性
10.1轮椅车准备
按照第6章和如下规定准备轮椅车:根据表3,在侧向行驶方向,将轮椅车后轮位置、小脚轮与车架的连接件,车座位置、靠背位置,车座与靠背的角度,腿与车座的角度,设定在最不稳定位位置。表3侧向稳定性
轮椅车的可调件
后轮位置,外倾角
小脚轮与车架连接件,前后
小脚轮与车架连接件,内外侧
车座位置,前后
车座位置,垂直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车座位置,倾斜
车座与靠背的位置,斜靠
10.2斜坡上转向
a)在水平试验平面定位轮椅车。6
最不稳定位
最窄轮距
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b)从静止起动,操作最高速度命令,以最小旋转半径左转,直到轮椅车面向相反方向。如果轮椅车装有把式转向机构,以最小半径转动转向控制装置,然后以最大功率向前行驶。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c
d)右转,重复a)~c),记录较低的分值及出现这种情况的侧别。e)在3°、6°、10°坡道上,重复b)d),起动时轮椅车面向下坡方向,结束时轮椅车面向上坡方向。10.3以最高速度转圈
a)在水平试验平面以最高速度向前行驶轮椅车。连续操作最高可能速度命令,转动轮椅车,逐渐减小圈的半径。每转一圈,按照附录A记分b)
确定-个最接近100mm误差的最小直径的圈,此处,轮椅车将在满足分值为2或更高稳定性c)
的要求下以最高可能速度行驶,沿轮椅车中心线划圈,测量直径。d)
反向转圈,重复a)~d)。
f)记录较大直径及轮椅车转圈的对应方向。注:将粉笔绑在一根棒上,从轮椅车上伴出划圃。10.4以最高速度突然转向
本试验中,装有把式转向机构的大多数轮椅车不能保持平稳。在试验过程中应警惕在水平试验平面直道上以最高速度向前行驶轮椅车。a)
操作输入控制装置以最小旋转半径转90°。b)
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c)
d)反向转,重复a)~c)。
记录较循的分值及对应的轮椅车转动方向。e)
10.5轮椅车一侧从台阶落下
以实际最低速度,轮椅车中心线相对于12mm台阶边缘的角度为10°士2°,向前行驶轮椅车,直a)
至轮椅车一侧的轮子离开边缘。观察轮椅车动态响应,按照附录A评分。b)
轮椅车另一侧从台阶上著下,量复a)、b)。c)
记录较低的分值及发生这种情况的对应的轮摘车侧别。d)
台阶高度改为25mm、50mm,重复a)~d)。e
如果生产商声明,轮椅车可适应更高的台阶,以25mm的倍数逐步增加台阶高度,重复a)~f)
c),直至轮椅车不能在满足分值为2或更高稳定性的要求下驶下台阶。在每个高度,按照附录A评分。
11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含如下信息:
a)参照标准为GB/T18029本部分;检验机构名称和地址;
轮椅车生产商名称和地址;
检验报告发布日期;
d)桂
轮椅车类型、序列号和批号;
试验用假人大小;或者,如果是真人,驾驶员和重物的质量;f)
按GB/T18029.22的详细设置信息,包括配置、调节,及第6章规定的轮椅车组装的其他g)
信息;
试验中组装好的轮椅车照片;
GB/T18029.2-2009/IS07176-2:2001轮椅车是否已经安装防倾装置和(或)爬路缘装置,轮椅车是在这些装置安装或未安装的情况i)
下试验;
j)轮椅车输人控制装置的详细信息,指出是否包括把式转向机构;k)按照8.2~10.5的试验结果.附录B给出了记录试验结果的推荐格式。12试验结果公布
应按照GB/T18029.15规定的格式,在生产商规格单中公布如下结果:“坡道后向动态稳定性:°\”此处的r系指轮椅车在8.2、8.3、8.1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坡度值(如0°、3″、6°、10°)。
“坡道前向动态稳定性:工\”此处的r系指轮椅车在9.2、9.3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坡度值(如0°、3″、6\、10°)。
“坡道侧向动态稳定性:\”
此处的r系指轮椅车在10.2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坡度值(如0°、3”、6°、10°)。
“转圈侧向动态稳定性:1mm”
此处的系指轮椅车在10.3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转圈的最小直径“侧向陡转动态稳定性:”
此处的r系指轮椅车在10.4试验中分值是否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问题的答案“是”或“否”。
“上台阶后向动态稳定性:Imm\此处的r系指轮椅车在8.5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的台阶高度值(如12mm、25mm、50mm,或者,如果生产商有声明,为更大值)。“下台阶后向动态稳定性:mm”此处的系指轮椅车在8.6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的台阶高度值(如12mm、25mm、50mm,或者,如果生产商有声明,为更大值)。“上台阶前向动态稳定性:rmm”此处的系指轮椅车在9.4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的台阶高度值(如12mm、25mm、50mm,或者,如果生.产商有声明,为更大值)。“下台阶前向动态稳定性:工mm”此处的系指轮椅车在9.4、9.5试验中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的台阶高度值(如12mm、25mm、50mm,或者,如果生产商有声明,为更大值)。“侧下台阶动态稳定性:mm”
此处的系指在10.5试验中轮椅车分值达到为2或更大(根据附录A)的最大台阶高度值(如12mm、25mm、50mm,或者,如果生产商有声明,为更大值)。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