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263-2009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 强度和磨损试验及验收规范
GB/T 5263-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263-2009

中文名称: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 强度和磨损试验及验收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11-3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5818075

相关标签: 农林 拖拉机 机械 动力 输出 万向节 传动轴 防护罩 强度 磨损 试验 验收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5263.1-2000,GB/T 5263.2-200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4-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5263-2009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 强度和磨损试验及验收规范 GB/T5263-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5.0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263--2009/IS05674:2004
代替GB/T5263.1—2000,GB/T5263.2--200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
动力输出
强度和
磨损试验及验收规范
Agricultural tractors and machinery-Guards for power take-offdrive shaftsStrength and wear test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ISO 5674:2004,IDT)
2009-11-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國
2010-04-01实施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5674:2004《农林拖拉机和机械损试验及验收规范》(英文版)。本标准等同翻译ISO5674:2004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删除ISO5674:2004的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GB/T5263—2009/ISO5674:2004
动力输出方向节传动轴防护罩
强度和磨
对ISO5674:2004中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用已被等同采用为我国的标准代替。本标准是对GB/T5263.12000和GB/T5263.2—2000的修订,除根据新版国际标准将两部分合并外,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5263.1—2000和GB/T5263.2-2000。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国家农机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咸胜、吕树盛、尚项绳、陈戈、赵丽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263--1985;
—GB/T5263.1—2000;
-.-.GB/T5263.2--2000。
GB/T5263—2009/ISO5674:2004
本标准属于GB/T15706.1--2007规定的C类标准。GB/T15706.1一2007的范围给出了涉及的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事件与机械的关联和严重程度若本C类标准的规定与A类或B类标准的规定不同时,对于按照本C类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和制造的机器,则应优先执行本C类标准的规定1范围
GB/T5263—2009/ISO5674:2004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动力输出
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强度和
磨损试验及验收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确定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的强度和耐磨性的实验室试验方法及验收规范。本标准应与GB/T17126配合使用。本标准适用于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及其止动装置的试验。本标准不适用于作为阶梯使用的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的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0一2008,ISO105-A02:1993,IDT)
GB/T1592(所有部分)农业拖拉机后置动力输出轴1、2和3型(GB/T1592--2008,ISO500:2004,IDT)
GB/T16422.1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GB/T16422.1一2006ISO4892-1:1999,IDT)
GB/T16422.2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GB/T16422.21999,idtISO4892-2:1994)
GB/T17126.1农业拖拉机和机械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和动力输人连接装置第1部分:制造和安全要求(GB/T17126.1-2009,ISO5673-1:2005,IDT)GB/T17126.2农业拖拉机和机械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和动力输入连接装置第2部分:动力输出方向节传动轴的使用规范及不同附加装置用PTO动力传动系统和PIC的位置及间隙规范(GB/T17126.2—2009,ISO5673-2:2005,IDT)3术语和定义
GB/T17126.1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常温ambienttemperature
5℃~35℃之间的任意温度。
4一般试验条件
4.1防护罩
4.1.1防护罩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并在其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只要基本结构相同,由试样获得的试验结果可用于较长或较短防护罩的认证。当设计的防护罩用于几种类型的万向节传动轴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动轴和防护罩组合进行试验。1
GB/T5263—2009/IS05674:2004
4.1.2如果防护罩使用塑料(或其他在紫外线照射下易于裂解的材料)制作,制造厂应通过适当并认可的方法证明其产品具有耐紫外线照射裂解的性能。方法示例见附录B。4.1.3除本标准专门规定外,试验过程中传动轴和防护罩的所有操作和保养应遵守制造厂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4.1.4防护罩应与收缩长度在900mm~1010mm之间的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组合在一起进行试验。整个过程中的所有试验应使用同一防护罩。4.2其他
4.2.1本标准规定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应是可旋转的,其转速应为1000r/min。4.2.2所有试验应按规程和附录A给出的顺序进行。5试验装置
5.1一般要求
5.1.1磨损试验装置
该装置应能支撑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并使其以1000r/min的转速转动。传动轴和防护罩应按规定使用状态安装,且只能使用其指定的止动装置固定。固定点应符合GB/T1592和与其等效机器标准的规定,除非针对该类型传动轴另有规定。磨损试验装置的尺寸和形状应能确保试验环境保持一致,例如:温度和5.2.3规定的粉末浓度保持一致。5.1.2强度试验装置
该装置在控制温度和规定转速下以及表1规定的误差范围内,应能精确地施加已知载荷进行试验。5.2试验参数
5.2.1测量准确度
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所有测量结果的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测量准确度
5.2.2试验用水和盐水
5.2.2.1试验用水应使用饮用水。测量准确度
测量误差
5.2.2.2试验用盐水溶液应由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制成,浓度为50g/L士5g/L。氯化钠应为白色,其水溶液应为无色。溶液中不应含有铜和镍。以盐的干基计算,碘化钠的含量不应超过0.1%,杂质总含量不应超过0.4%。
5.2.3试验粉末
5.2.3.1试验粉末应是等质量的有机粉末和无机粉末的混合物。5.2.3.2有机粉末应是碾碎的首粉,其最高含水量为12%,最大颗粒尺寸为2mm。环境中的悬浮物浓度应保持在0.5kg/m。
5.2.3.3无机粉末应是纯磷肥,其主要成分硅磷化钙应具有以下特性:最小含量:P2O总量的9%(士3%)其他:至少P20额定总量的75%,能溶解在浓度为2%的柠檬酸中。详见表2。
6试验
6.1一般要求
筛网眼尺寸
表2无机粉末的规范
GB/T5263—2009/IS05674:2004
筛分后,研磨粒度
最小%m/m
每次试验后,注意并记录防护罩状况,特别是能导致防护罩损坏的断裂、永久变形和零件脱落情况。试验顺序见附录A。
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2磨损试验
6.2.1整个试验过程中,传动轴应保持旋转,且在旋转的同时,传动轴应能重复伸展到延伸长度(见GB/T17126.1)并保持1min,然后收缩到收缩长度(见GB/T17126.1)并保持4min。在整个试验过程应始终重复上述动作。试验顺序见附录A。防护罩仅应使用制造规定的常规锁定装置和止动系统固定。在每个磨损循环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测量固定防护罩各部件所需转矩,测量时应使防护罩先旋转1min。每个轴承座圈的测定转矩不应超过2.5N·m,每个传动轴总成的测定转矩不应超过10N·m。6.2.2在磨损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当传动轴以1000r/min的转速转动时测量固定每个防护罩套管所需施加的转矩。
6.2.3按规定顺序,进行下列试验规程:a)在85℃下,运行48h;
在常温下,运行48h;
在常温下,空气中符合5.2.3规定的粉末的浓度为0.5kg/m2,运行96h;c)
在85℃下,运行24h;
在常温下,运行24h;
f)在常温下,空气中符合5.2.3规定的粉末的浓度为0.5kg/m3,运行48h。6.3轴承腐蚀试验(仅对采用轴承和动力输出传动轴连接的防护罩进行)抽取轴承安装在位的传动轴,拆除防护罩,水平支撑并固定,在48h的每小时前5min用盐水(见5.2.2.2)喷淋所有轴承,然后使轴承自然干燥(即进行48次循环,每个循环喷淋盐水5min,每个循环的其余55min进行自然干燥)。
盐水可采用喷酒、浇注或其他适当的方式施加,只要能保证在5min内的某一阶段盐水至少流经过轴承系统的所有金属零件。试验进行中为保证轴承与盐水良好接触,可旋转传动轴,但转动转速要很慢不能有盐水溶液被甩出现象。施加盐水过程中应避免盐水溶液腐蚀传动轴内套管。6.4强度试验
6.4.1规定温度下动态径向加载试验每个完整的磨损试验循环后,对装防护罩的传动轴在常温下进行径向加载试验(见A.1和D.9)。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3
GB/T5263—2009/IS05674:2004
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4.2覆盖万向节的防护罩组件的试验在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旋转的同时,使用一根宽10Cmm的光滑、平直木梁,按附录A规定,在万向节罩冠上垂直于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直接施加500N的载荷,并保持60S。为避免过度振动,木梁上应有一块厚度20mm、肖氏硬变约A20的橡胶垫。在加载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冲击力。
对每个万向节都应进行该试验。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4.3套管的试验
将装防护罩的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用常规端联接件水平直线支撑,并伸展到延伸长度(按制造厂的规定)。
在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旋转的同时,使用一根宽100mm的光滑、平直木梁,按附录A规定,在防护罩中间位置垂直于传动轴防护罩,直接施加500N的载荷,并保持60s。记录试验期间或试验后旋转传动轴的任何部位是否有能被30mm探棒触及的裸露旋转件。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防护罩设有渐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4.4动态转动试验
当传动轴和防护罩处于最大允许角度且传动轴按制造厂使用说明书规定旋转时,万向节防护罩罩冠的尺寸应保证罩冠与动力输出轴主防护罩接触时不会发生损坏。当万向节传动轴在规定的最大转角位置时,防护罩罩冠不会与动力输出轴主防护罩或传动轴的任何部分发生接触,则不需进行本项试验。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以1000r/min的转速转动时,进行下列操作,确定是否满足要求:a)对于1型和2塑动力输出轴的主防护罩,给万向节传动轴施加小于1000N·m的额定转矩或转速540r/min下传输小于57kW的额定功率进行试验;b)对于3型动力输出轴的主防护罩,给万向节传动轴施加更大的额定转矩或传输更大的额定功率进行试验。
将与被试动力输出轴主防护罩组成一体的万向节传动轴安装在一固定装置上,如图1所示。固定装置的尺寸由表3给出,试验转矩为规定的额定转矩。重复性地将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从水平面内的直线状态移动到制造厂规定的万向节最大运行转角状态,并返回原状。该循环操作中,在最大转角状态要停顿5s士2s。在15min士3min时间内完成100次上述循环操作。
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4.5常温下静态轴向加载试验
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保持静止,双向地在每个罩冠和套管之间逐渐施加250N的轴向力,保持该力60S,见附录A。
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保持静止,对每个联接轴承双间地在防护罩套管和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之间施加1000N的轴向力,保持该力至少60S,见附录A4
≥100
传动轴类型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1型和2型
≥100
GB/T5263—2009/IS05674:2004
单位为毫米
图11型、2型和3型动力输出轴试验用主防护罩表3固定装置的尺寸
单位为毫米
GB/T5263—2009/IS05674:2004
对传动轴的每一端进行上述试验。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4.6常温下轴承动态轴向加载试验保持万向节传动轴旋转,将防护罩固定在试验装置上,在防护罩和万向节传动轴轴承之间双向施加500N的轴向力,保持该力60s,见附录A。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5低温试验
6.5.1低温下冲击试验
6.5.1.1将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用常规端联接件水平直线支撑,并伸展到延伸长度,如附录A所示。
6.5.1.2在开始试验前,将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在一35℃温度下至少放置1h。采取措施保证试验期间传动轴和防护罩温度不高于一35℃。6.5.1.3在一35℃温度下,对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按下列a)~c)的顺序用摆锤进行冲击,如图2所示。摆锤的冲击面应平直、直径为50mm、冲击面边缘圆角半径应符合图2的规定。对重量大于200N的万向节传动轴(在第4章规定的试验状态下),施加的冲击能量为98。对重量为200N及以下的万向节传动轴(在第4章规定的试验状态下),施加的冲击能量等于以牛顿为单位的传动轴重量值的一半,单位为焦耳。单位为毫米
0三09
1--摆锤;
冲击面;
防护罩罩冠;
节叉状态;
摆锤轨迹。
图2冲击测试
GB/T5263—2009/IS05674:2004
a)在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成直线-万向节节叉平面平行于冲击面的状态下(见图2),对万向节铰接中心处的每个罩冠进行一次冲击(如果两个罩冠相同则仅冲击一个罩冠);在其中一个套管的中间进行一次冲击;b)
c)在两个套管重叠区的中间进行一次冲击。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一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5.2低温下静态轴向加载试验
按下列试验规程进行。
温度降至一35℃,并将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在该温度下放置1h。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和防护罩保持不动,在一35℃下,双向地在每个罩冠和套管之间以250N的级差施加轴向力,保持该力至少60S,见附录A。一如果防护罩外套管的内径D小于等于80mm,轴向力应为2.5kN;如果防护罩外套管的内径D大于80mm,轴向力[F,单位为千牛(kN)]的值应按式F=:D×0.031计算,但最大值为3.5kN。对传动轴的每一端进行上述试验。如果满足下列情况,则认为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防护罩通过试验:-防护罩没有导致传动轴失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一防护罩没有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6.6规定温度下止动装置的试验
6.6.1常规止动装置
对与各个防护罩部件或总成联接的常规止动装置(如链条、钢索等)进行下列试验规程a)在垂直于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轴线的平面内,对每个固定止动装置的元件施加400N的力,并保持60s,一次沿轴向施加力,一次沿径向施加力。固定防护罩的装置不应导致防护罩损坏或永久变形。
b)施加的力保持60s后,进一步增大径向力,直到止动元件失效。止动元件应在最薄弱点失效,该点仅应处于防护罩端部。该薄弱点应在施加力达到800N前失效。试验结束后,止动系统(止动元件或固定装置)不应有削弱其功能的改变,薄弱点除外。6.6.2其他止动装置
对各种其他止动装置进行下列试验规程。将装防护罩的动力输出万向节传动轴用常规端联接件水平直线支撑,并收缩到制造厂推荐的a)
最小长度,测试防护罩的固定转矩。对延伸的传动轴重复本试验,且两个半轴均进行。本试验可使用磨损试验用箱体(见D.3)。b)保持万向节传动轴旋转,止动系统不连接或不运行,对防护罩套管的每一半,在套管重叠区的中间沿垂直于防护罩方向逐渐施加100N的直接力。施加力应使用100mm宽,100mm长,50mm~100mm厚的钢条。钢条整个宽度上切有120°的“V”形槽。“V”型块(见图3)槽的整个长度上应附厚度5mm~10mm、肖氏硬度约A50的橡胶垫。附加橡胶垫的固定方法应使钢条不与防护罩接触。钢条应由一块厚度20mm、肖氏硬度A20的橡胶背衬支撑。一旦载荷完全施加,则防护罩应在3s内完全停止转动。记录防护罩在施加的载荷下是否在3s时间内停止转动。
GB/T52632009/IS05674:2004
1---钢条;
2—.—肖氏硬度为A20的橡胶垫;肖氏硬度为A50的橡胶垫。
最终验收规范
最终验收规范如下:
图3V型块
仅当所有适用的试验完成后,才可确定防护罩和止动装置通过试验所有试验完成后,所有的标志应仍存在并可读。b)
单位为毫米
所有试验完成后,防护罩应仍具有防护功能,不应出现断裂、裂纹或零件脱落和导致传动轴失c)
去防护的穿孔或永久变形。
所有试验完成后,传动轴上的防护罩相对于其原始位置不应有移动现象,如轴承应保持在传d)
动轴的轴承槽内。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