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972.1-199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光纤通信>>33.180.10光纤和光缆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3光通信设备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3, 字数:18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2-2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光纤的一般要求、分类和包装。本标准适用于通信设备和使用类似技术装置中用的一次被覆光纤或具有缓冲层的光纤。 GB/T 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15972.1-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972.1—1998
eqvIEc793-1-11995
光纤总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eneric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fibresPart 1:General
1998-12-21发布
1999-07-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5972.1—1998
本标准是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793-1-1:1995《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第1篇:总则》对GB/T11819—1989《光纤的一般要求》和GB/T15972—1995《光纤总规范》的相关条款进行修订的。这样,使我国的光纤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一致,以适应在此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迅速发展的需要。
GB/T15972—1998在《光纤总规范》总标题下包括五个部分:第1部分(即GB/T15972.1):总则第2部分(即GB/T15972.2):尺寸参数试验方法第3部分(即GB/T15972.3):机械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即GB/T15972.4):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第5部分(即GB/T15972.5):环境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是第1部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11819—1989和GB/T15972—1995。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和电子工业部共同提出。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电子工业部上海传输线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永诗、刘泽恒、吴金良、陈国庆。I
GB/T15972.1—1998
IEC前言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包括所有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的世界性标准化组织。IEC的目标是促进电气和电子领域内涉及的所有标准化问题的国际合作。为此目的,除其他活动外,EC发布国际标准。标准的制定委托给技术委员会。对该内容感兴趣的任何EC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这个制定工作。与IEC有联系的国际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也可参加制定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照双方协商确定的条件进行密切合作。2)EC在技术问题上的正式决议或协议,是由对这些问题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对所涉及的问题尽可能地代表了国际上的一致意见。3)这些决议或协议应按国际应用的建议,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发布,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
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IEC各国家委员会有责任使其国家和地区标准尽可能采用IEC国际标准。国家或地区标准与IEC标准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清楚地指明。国际标准IEC793-1-1是由IEC第86技术委员会(纤维光学)的第86A分委员会(光纤光缆)制定的。
1992年颁布的IEC793-1的第4版已被修改,它被分成了五个标准,每个标准包括一篇。IEC793-1-1第1版取消并替代IEC793-1的第1篇,形成了一个修改不大的修订版。本标准应与下列标准结合起来使用:IEC793-1-2:1995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第2篇:尺寸参数试验方法IEC793-1-3:1995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第3篇:机械性能试验方法IEC793-1-4:1995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第4篇: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IEC793-1-5:1995光纤第1部分:总规范第5篇:环境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文本以下列文件为依据:国际标准草案
86A/300/DIS
表决报告
86A/326/RVD
表决批准本标准的全部资料可在上表列出的表决报告中查阅。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光纤总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eneric specification for optical fibresPart 1:General
本标准规定了光纤的一般要求、分类和包装GB/T15972.1—1998
eqvIEC 793-1-1:1995
代替GB/T11819—1989
GB/T15972—1995
5一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设备和使用类似技术装置中用的一次被覆光纤或具有缓冲层的光纤。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4892—1996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eqVISO3394:1984)GB/T5048—1985防潮包装
GB/T15972.2—-1998光纤总规范第2部分: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B/T15972.3—1998
GB/T15972.4—1998
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光纤总规范
光纤总规范第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GB/T15972.5—1998光纤总规范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3定义
在考虑之中。
4光纤分类
4.1A类—多模光红
多模光纤根据折射率分布指数和光纤材料进行分类(见表1)。归一化的折射率分布表示为:()=1-r
式中; 8(z)=n(a)-n(1)
,相对折射率差,
n(0)-n(1)
n(a)——处的折射率,=(0a——纤芯半径。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12-21批准.(1)
1999-07-01实施
GB/T15972.1—1998
表1多模光纤类型
玻璃纤芯/玻璃包层
玻璃纤芯/玻璃包层
玻璃纤芯/玻璃包层
玻璃纤芯/塑料包层
折射率分布
渐变型
准突变型
突变型
突变型
塑料光纤
1注意折射率分布应在产品规范中指出,对于某些应用可以被规定为的函数。2光纤的类型是根据最佳拟合的折射率分布指数g的数值确定的。附录A(提示的附录)给出了短距离使用的A2、A3和A4类光纤导则。4.2B类——单模光纤
4.2.1单模光纤用下列参数表征。a)模场直径
见GB/T15972.4—1998中第10章。b)截止波长
9的限定范围
3≤g<10
在光纤中几种模式基本上被均匀激励的情况下,包括高次模在内的总功率与基模(LPo1)功率的比值随波长增加而减少到某个特定值时对应的波长,就是截止波长。注:根据定义,对一根包含半径为140mm单圈的大体上平直的2m长光纤,此规定值选为0.1dB。c)色散
1)波长色散
波长色散是传播参数对波长的依赖关系,是由光源谱宽内不同波长的光波在光纤中以不同群速度传输而引起的每单位波长间隔内光脉冲的展宽。波长色散能由下列因素产生:
一材料色散;
一波导色散;
一折射率剖面色散。
波长色散系数的最大幅值和特定波长区域内的零色散波长(如果应用的话)应在产品规范中规定。2)偏振模色散
在标称的圆形光纤中,偏振模色散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于高速率传输系统,偏振模色散不能忽略。
单模光纤分类
现在所用的单模光纤根据零色散波长和工作波长进行分类(见表2)。表2玻璃芯/玻璃包层单模光纤类型类型
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标称零色散波长
标称工作波长
1310,1550
GB/T15972.1—1998
表2(完)
色散平坦单模光纤
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标称零色散波长
见注3
见注4
标称工作波长
1310和1550
1540~1565
1不同型号的光纤熔接时需要小心。先前的结果表明,同类型中不同型号的光纤连接时,能够达到适当的连接损耗和机械强度。
2B1.2类光纤在1310nm区域不是单模的。3B3类光纤的特点是在宽波长范围内低色散。4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零色散波长不在工作波长,在工作波长有一个低的色散值。4.3其他类型光纤
待将来考虑。如色散补偿光纤、偏振保持单模光纤等。5结构、材料和识别标志
光纤的结构应在光纤产品规范中规定。规定中应包括光纤的芯区、包层和涂覆层及厚度。制造光纤用的材料应满足光学、传输、机械和环境性能的要求,并应按有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验收后使用。
光纤的识别标志应采用本色或着色。色标应鲜明,不褪色,不易迁移到其他相接触的材料上。色标应从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12种颜色中优先选用。6光纤性质(特性)
每一类型光纤的尺寸、机械、光学、传输和环境的性能应在有关产品规范中规定。7试样制备
光纤试样端面应基本清洁、平滑、并垂直于光纤轴8测量和试验方法
尺寸参数试验方法见GB/T15972.2—1998机械性能试验方法见GB/T15972.3—1998;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见GB/T15972.4—1998环境性能试验方法见GB/T15972.5—1998。8.1测量和试验方法分类
a)参数测量;
b)性能试验;
c)合格检验。
8.2基准试验方法(RTM)和替代试验方法(ATM)本标准对尺寸参数、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规定的试验方法分为基准试验方法(RTM)和替代试验方法(ATM),两类方法均适用于正常产品的检验。当对测量的结果有争议时,应以基准试验方法为准。9包装和标志
成品光纤的包装及标志除应符合GB191、GB/T4892、GB/T5048的有关规定外,还应满足本标准3
的规定。
9.1包装
GB/T15972.1—1998
为了便于光纤处理和运输,包装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a)卷绕方式应使光纤承受住运输和规定的环境条件;b)应指明不从包装件中移走光纤即可进行光纤尺寸参数、传输和光学特性测量的可能性,c)标准线盘的尺寸。
盘绕成品光纤的线盘上应有内外端头标志。成盘光纤产品包装上应标明:
a)制造厂名称;
b)光纤型号、出厂编号;
c)光纤色别,
d)光纤长度,
e)毛重和包装外形尺寸;
f)制造日期;
g)保证运输安全的其他标志。
鉴定检验和质量一致性检验(方法)在考虑之中。
A1总则
A1.1范围
GB/T15972.1—1998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短距离使用的光纤导则
本附录提供有关通信设备中短距离使用的光纤附加指南,它有助于确定光纤几何、光学、传输、机械和环境性能的统一要求。
A1.2定义
不易确切定义短距离链路中的“短”这一术语,但可根据本附录表A1查阅光纤类型、使用距离和应用场合。
表A1短距离光纤类型、尺寸和传输参数及使用场合示例A2
突变折射率光纤
100/140
纤芯/包层直径,um
衰减系数
理论数值孔径
波长,nm
带宽,MHz
适用长度
应用场合
典型距离
200/240
200/280
≤10dB/km
0.23~0.26
玻璃芯/塑料包层
200/300
200/380
200/230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10dB/km
处理系统链路(军用、航天、商业和工业用)局用区域网
传感器
最长2km
*该参数特性与长度关系是非线性的。注
最长1km
塑料光纤
—/1000
—/750
—/750
<40 dB/100m*
650~660
最长100m
1虽然表A1给出了典型距离,但应注意:光功率预算和诸如纤芯直径和数值孔径这样的耦合参数可能比衰减和带宽更为重要。
2已经公认,短距离应用中也可采用A1类和B类光纤。3应注意,A2和A3类光纤一般应用于在850nm波长下工作的系统,A4类光纤在650nm左右波长下采用。A1.3光纤特性
每一种类型光纤的结构、尺寸、机械、光学、传输、材料和环境特性应在有关产品规范中规定。A2
尺寸参数试验方法
GB/T15972.2—1998表1给出了尺寸参数测量方法,这些方法中大多数适用于短距离链路的A2、A3和A4类光纤。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GB/T15972.1—1998
GB/T15972.3—1998表1给出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这些方法中大多数适用于短距离链路的A2、A3和A4类光纤。
1因为塑料材料的特殊性,对A4类光纤没有必要进行筛选试验,但可能需要检验包层完整性的试验;2GB/T15972.4—1998中方法C1C规定的高分辨率后向散射技术对A2和A3类光纤可能较适合,但对A4类光纤可能不适用。
A4传输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GB/T15972.4—1998表1给出的测量方法,也适用于短距离链路的A2、A3和A4类光纤。然而,测量时应考虑下列几点:
A4.1注入条件
因为突变折射率光纤的衰减、基带响应和数值孔径NA的测量重复性是关键性指标,所以需要一种适当限定的注入装置。采用商品化的光学元器件可获得这样一种装置,这种装置应能够提供如表A3中规定的光斑尺寸和注入数值孔径NA。为获得具有重复性的衰减、基带响应和数值径的测量结果,需要规定下列参数:光斑尺寸(纤芯直径的百分数),一注入NA(光纤理论NA的百分数);一滤模器、搅模器的尺寸和圈数(适用时);包层模剥除器的类型(适用时)A4.2衰减
采用A4.1和表A3所给出的更改的注入条件的截断法能够给出短长度光纤的准确测量结果。然而,因为短光纤或短光缆的衰减值与测量误差接近,所以不能忽略测量误差的影响。表A2中给出了典型的搅模器参数(对A4类光纤)。在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采用插入损耗法。GB/T15972.4中方法C1C规定的高分辨后向散射技术对A2和A3光纤可能较适合,但对A4类光纤可能不适用。
表A2搅模器参数
光纤直径
光纤长度
圆柱直径
两圆柱间距离
8字形圈数
注:注入光纤和搅模器应采用与被测光纤相同的光纤。应该满注入,即注入光斑尺寸应大于纤芯尺寸,注入NA应大于被测光纤的最大理论数值孔径。注
1进行衰减测量时应规定和记录下列条件:光源波长,
光源谱宽,
注入条件(数值孔径和光斑尺寸);被测光纤长度。
2在非稳态分布注入条件下进行衰减测量时,由于功率分布与长度有关,不可能得到衰减系数值;6
GB/T15972.1—1998
3对于短距离光纤测量的注入装置的例子示于图A1、图A2和图A3。遵镇
图A1透镜系统
流光计
A4.3基带响应
在考虑之中。
A4.4光学连续性
包降器要
加博点
图A2注入光纤
图A3搅模器(对A4类光纤)
GB/T15972.4—1998中表1提及两种方法,对短长度光纤建议采用传输或辐射光功率法GB/T15972-c4。
A4.5数值孔径(NA)
建议采用GB/T15972.4中具有更改的注入条件的远场光分布法GB/T15972-C6,更改的注入条件如A4.1所述和表A3所列。
表A3注入条件
玻璃芯/玻璃包层光纤
光斑一纤芯尺寸
NA=光纤最大NA
基带响应
数值孔径
(见注1)
在考虑之中
光斑≥纤芯尺寸
NA≥光纤最大NA
在归一化强度峰值50%处测量
(见注3)
玻璃芯/塑料包层光纤
光斑三纤芯尺寸
NA=光纤最大NA
(见注2)
在考虑之中
光斑≥纤芯尺寸
NA≥光纤最大NA
在归一化强度峰值50%处测量
(见注4)
塑料芯/塑料包层光纤
a)全模注入
光斑=纤芯尺寸
NA=光纤最大NA
(见注2)
b)平衡模注入
采用搅模器
在考虑之中
光斑<纤芯尺寸
(约为纤芯的10%)
NA≥光纤最大NA
在归一化强度峰值50%处测量
(见注5)
玻璃芯/玻璃包层光纤
GB/T15972.1—1998
表A3(完)
玻璃芯/塑料包层光纤
塑料芯/塑料包层光纤
本注入条件能够对光纤滤模器满注入,然后将滤模器的输出注入到被测光纤而产生。光纤滤模器由与被测光纤同样的2m长光纤(其中含有包层模剥除器)制成。2本注入条件能够以注1同样的方式产生,然而,一些A3和A4类型光纤的滤模器将不需要包层模剥除器。3本注入条件能够用光学部件或一积分球产生,并应从被测光纤中除去包层模。4本注入条件能够以注3同样的方式产生,然而,一些A3和A4类型光纤将不需要包层模剥除器。5本注入条件能够用一具有针孔的积分球产生。A2.2需进一步研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