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21976.7-2012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GB 21976.7-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21976.7-2012

中文名称: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51KB

相关标签: 建筑 火灾 逃生 避难 器材 过滤 消防 自救 呼吸器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 21976.7-2012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GB21976.7-2012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13, 22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1976.72012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Escape apparatus for building firePart 7:Filtering respiratory protective devices for self-rescue from fire2012-11-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3-06-01实施
本部分的5.1~5.8、第7章、8.1.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GB21976《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分为以下部分:-第1部分:配备指南:
第2部分:逃生缓降器;
--第3部分:逃生梯;
一第4部分:逃生滑道;
一第5郝分:应急逃生器;
第6部分:逃牛绳;
第7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第8部分:化学氧消防自救呼吸器;本部分为GB21976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绘出的规则起草。GB 21976.7—2012
本部分参考了EN403:2004&白用呼吸保护器火灾用带面累的过滤装置要求、试验和标志(英文版)。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消防器具配件分技术委员会(SAC/TC13/SC5)H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凌新亮、戴国定、杨小时、汪礼苗、曾悦雷、杨晓华。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部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GB 21976.7—2012
GB21976的本部分规定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型式,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购存等要求。本部分适用于发生火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7%的场所中,供人员逃生时佩戴的一次性使用的过滤式消防自数呼吸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8902009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14866—200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filtering respiratory protective devices for self-rescue from fire一种通过过滤装置吸附、吸收、催化及直接过滤等作用去除一氧化碳、烟雾等有害气体,供人员在发生火灾时逃生用的呼吸器。
半面罩halt mask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口和鼻,或覆盖口、鼻和下额的面罩,3.3
透过浓度penetrating concentration介质气体通过过滤装置后测出的浓度。3.4
防护时间protective time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介质气体自开始通人过滤装置至透过的介质气体浓度达到限定值时的时间。3.5
吸气温度inhalation temperature在规定测试条件下,距离试样的过滤装置40m处测得的吸气气流的温度。3.6
吸气阻力inhalation resistance在规定测试条件下,试验装置的吸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的吸气瞬时压力差。1
GB21975.7--2012
exhalation resistance
呼气阻力
在规定测试条件下,试验装置的呼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的呼气瞬时压力差。4型式、型号
4.1型式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按呼吸器的备用状态分为:存放型和携带型。存放型省略表示,携带型用D表示。按呼吸器的额定防铲时间分为:15min,20min25min和30min.4.2型号
呼吸器型号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备用状态
额定防护时间,min
“过滤式
自呼吸器
逃生避煌器材
示例:TZL 15表示额冠防护时间为 15 1ni 的存放型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5技术要求
5.1结构
5.1.1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应由防护头罩,过滤装置和半面罩组成,或由防护头罩和过滤装置组成。
5.1.2呼吸器的基本设计尺寸应为成人使用。5.1.3呼吸器应在防护头罩的额部设置环绕头部一居的反光标志。只有采用具有反光特性材料制造的防护头罩,才充许不设置反光标志。5.1.4过滤装置与防护头罩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5.1.5呼吸器的密封一经打开,应无法恢复原样。5.2佩戴质量
呼吸器的佩戴质量不应大于1000g。5.3材料
5.3.1金属材料表面质盘
呼吸器的所有金属零部件应经过耐腐蚀处理,其表面应无龟裂、皱折、毛刺等缺陷。2
5.3.2橡塑材料老化性能
GB 21976.72012
呼吸器使用的橡塑材料在高、低温试验后,不应出现明显的变形、破损、粘附、龟裂、硬化以及其他异常现象。
5.3.3材料阻燃性能
呼吸器在燃试验后,所有可能接触到火焰的材料均不应出现持续燃烧、熔融等现象,不应对人体产生附加的伤害。
5.3.4包装材料强度
呼吸器应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应有足够的牢度,在进行抗跌落、抗穿孔、撕裂性能试验后,不应出现损坏现象。
5.4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
呼吸器对于规定的机械负荷,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应有裂纹,爆开、破碎等导致失效的损坏,且应符合5.5~5.8的要求。5.5防护性能
5.5.1一氧化碳防护性能
在额定防护时问内,任何单个5min过程中,一氧化碳透过浓度的吋间加权平均值不应大于200mL/m,吸气温度不应大于65℃,吸气阻力不应大于800Pa,呼气阻力不应大于300Pa。5.5.2滤烟性能
滤烟效率不应小于95%。
5.6防护头罩
5.6.1漏气系数
防护头罩眼区的漏气系数不应大于20%,呼吸区的溺气系数不应大于5%。若呼吸器中不设半面罩,则防护头罩的漏气系数不应大于5%5.6.2视野
防护头罩的总视野不应小于70%,双目视野不应小于55%,下方视野不应小于35”,5.6.3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盘吸入气体中的二氰化碳的含量按体积计算不应人于2%。5.6.4透光率
视窗的透光率不应小于85%。
5.7高浓度一氧化碳时呼吸器的机械结构完整性在高浓度氧化碳条件下,呼吸器应保持其机械结构完整性,不对佩戴者形成危害。3
GB 21975.7—2012
5.8连接强度
过滤装置与防护头累间的连接能承受的轴向拉力不应小于50 N。5.9人佩戴适用性
在不借助工具的情说下应能快速打开呼吸器过滤装置的密封;佩戴应迅速、简便;系带应能快速拉紧且脱卸方便;若设有半面罩,则半面罩与人员的脸部贴合应紧密、舒适。人员佩戴呼吸器后,应对行动无明显影响:接触佩戴者皮肤的材料不应刺激皮肤,不应造成对健康不利的影响;接触佩戴者的部件均应无锐边、毛刺等缺陷;视窗不应因「雾而影响视觉,且视觉不应模糊不清。
6试验方法
6.1结构检查
用日测法科主观感受测定。
6.2佩戴质量测定
用量为 0g~3000 g、准确度为Ⅲ级的电子秤测定呼吸器的佩戴质量。6.3材料试验
6.3.1金属材料表面质量
用目测法测定。
6.3.2橡塑材料老化性能试验
橡塑材料经过下列试验后,用目测法测定:a)在70℃±3℃环境中放置72h
b)在—30 ℃上3℃环境中放置24 h。6.3.3树料阻燃性能试验
按G8 2626—2006中6.15.2、6.15.3的规定进行6.3.4包装材料强度试验
6.3. 4.1抗跌落性能试验
将带包装的携带型呼吸器(存放型呼吸器不做此项试验)以不问方位角度从1.5m的高度坠落到乎整的混凝士地面6次。
6.3.4.2包装材料抗穿孔、撕裂性能试验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安装臂和撞击针水平自由释放时的有效质量为100名。将单个包装的呼吸器放在试验装置上,使撞步针释放后能齿中呼吸器。调整撞击针针尖至包装表面距离为100mm,释放撞击针,让撞击针保持和包装表面的接触,按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把呼吸器轻快地拉出。再重复上述过程两欧,便撞击针击中包裴表面不同的部位。4
1——钢质底板;
2---摘针安装;
3——撞针(45°钢);
.试样
图1包装材料抗穿孔、撕裂试验装置原理图6.4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试验6. 4.1抗机械碰撞性能试验
GB 21976.7—2012
单位为旁米
按GB2626-2006中6.2.2.2、6.2.2.3的规定进行,存放型呼吸器的试验时问为20min,摘带型呼吸器的试验时间为100 min。
6.4.2抗环境变化性能试验
单个密封包装的呼吸器应经过下列试验:a)在70℃土3℃环境中放置72h,b)在 70℃3 ℃、相对凝度为 95%~100%环境中放置 72 h #在一30 ℃±3 ℃环境中放置 24 h。6.5防护性能试验
6.5.1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
6. 5. 1. 1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如表1所示。
GB 21976.7—2012
试验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
试验气体流耻/(L/min)
试验气体温度/\C
试验气体湿度/(g/m\)
呼出气体相对湿度/%
表1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条件
95~100
呼出气体温度/℃
呼吸频率/(次/血i)
呼吸量/(L/min)
呼吸比
注:U.25%为氧化磁防护性能试验时的浓度。1.0%为高度-氧化碳时呼吸器的机械结构完整性试验时的浓度。
6. 5. 1. 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原理如图2所示。
1一呼暇机;
2----奠向阀;
增湿器(呼出空气):
4-m—酸却器;
联接器;
氧化碳采梓进口(吸人空气);压力探针小孔
试验空气流量计;
二-氧化碳流蛋计;
10—增湿器(试验空气):
试验箱(尺寸大約为30c×30cm×2Ccm)采样口,在过滤装贯进口试验空气的-氧化碳含量;...
试验样品(试验箱周围对过滤装置进口的最大压差上5Pa),玉力计,
温度计;
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吸人空气):氧化碳气体分析仪(试验空)
湿度计(试验空气):
排气口;
湿度计(吸人空气)。
图2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装置原理图6.5.1.3试验准备
试验准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E)用标准气标定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GB 21976.72012
b)·对试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在1.96kPa压力下,保持1min,试验装置压力下降值不应大子29 Pa;
标定呼吸机的呼吸颊率和呼吸量;c
检查恒温增湿箱内的水量:
标定试验气体流量;
I)将试验用呼吸器在20 ℃±5℃环境内放置 2 h以上。6.5. 1.4试验步骤
试验按以下步骤逃行:
a)将呼吸器的过滤装置及半面罩(设有呼气阀的呼吸器,应包括呼气惧)连接到试验箱内的试验接口!
b)当试验箱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上升至试验条件所规定的数值时,立即启动呼吸机并计时,连续检测过滤后的一氧化碳浓度。
6.5. 1, 5记录
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试验气体中…氧化碳浓度;
过滤后气体巾中氧化碳浓度;
逃入试验箱的气体温度;
进入试验箱的气体湿度;
呼气湿度;
吸气温度;
呼气阻力:
吸气阻力:
滤烟性能试验
滤烟性能试验按GB2890—2009中7.9.2~7.9.5的规定迹行6.6防护头罩性能试验
6.6.1漏气系数试验
防护头罩漏气系数试验按GB2890—2009中6.6.2~6.6.5的规定进行。6.6.2规野试验
视野试验按 GB 2890—2009 中 6. 8.2~6.8.5 的规定进行。6.6.3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试验6.6.3.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如表2所示。
GB 21976.7-2012
表2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试验条件自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呼吸濒率/(次/min)
呼吸量/【L/min)
6.6.3.2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原理如图3所示。
1:呼吸机,
采样泵;
逆止阀:
流址;
5——缓冲气载;
6——三氧化碳气体分析仪;
7--单向阀,
一试验头模:
一竖人二氧化碳采样管:
—二氧化碳吸收器。
图 3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试验装置原理图6.6.3.3试验准备
试验准备按以下步骤进行:
a)用标推气标定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8
GB 21976.7—2012
b)对试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在 1. 96 kPa 压力下,保持 1 min,试验装置压力下降值不应大于29 Pa,
c)标定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量;d)将试验用呼吸器在20 它士5℃环境内放置 2 h以上。6.6.3.4试验步骤
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a)将呼吸器佩戴在标推头模」,使半面貿与头模密合,必要时可以使用密封胶;b)谢整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至规定值,开启呼吸机,连续进行试验并记录,至吸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稳定时停止试验,稳定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即为吸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6.6.4透光率试验
透光率试验接GB14866—2606中6.1.3的规定进行。6.7高浓度一氧化碳时呼吸器的机械结构完整性试验试验条件,试验装置、试验准备及试验步骤同 6. 5. 1. 1 ~6. 5. 1. 4;试验完毕,解剖过滤装置并进行检查。
6.8连接强度试验
用测力计按图4所示方向测定拉力。图4连接强度试验原理图
6.9人员佩戴适用性试验
只有已通过5.1~~5.8检验合格的呼吸器才可用于人员佩戴适用性试验。参加验人员应身体健康,能熟练使用呼吸器,在发现呼吸器使用不正常时应能及时脱下呼吸器以保证自身安全。
在试验开始前应检查试验用的呼吸器,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会对参加试验人员造成危险。
GB 21976.7--2012
参加比项试验的人员为5人。
参加试验人员佩戴呼吸器后应完成下列试验项目:a)在平地上行走5min;
b)在乎地上爬行5mini
c)雅备一只容积约为8L的篮了,一只高度为1.5m、底部和顶上有口,可以把内中物品从底口铲出并从项口倒人的料斗(图5);适量的橡皮屑或其他适当物品。参加试验人员可俯身或下跪,从料斗中铲出物品装满黛子,然后举起篮子,把篮内物品倒回料斗。在5min内重复上述过程15次;
d)对于未达到额定防护时间的,剩余时间在平地上行走。试验结束后,参加试验人员应按下列要求对呼吸器作出主观评价:a)钙吸器佩戴的方便性、舒适性;b)佩戴呼吸器后视觉的清晰度、真实性;对距离6m处度度为100mm,宽度为50mm的学母的辨认;d)佩戴呼吸器后,行动是否自如。单位为米
上科斗;
铲手。
图5人员佩裁试验装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