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GB 4789.16-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4789.16-2016

中文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6347KB

相关标签: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 微生物学 检验 常见 霉菌 形态学 鉴定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 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GB4789.16-2016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4789.1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2016-12-23发布
2017-06-2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GB 4789.16—2016
本标准代替GB/T4789.1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常见产毒霉菌的鉴定》
本标准与GB/T4789.16—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增加了检验程序;
—一增加了黑曲霉、炭黑曲霉、棒曲霉、红曲霉等产毒菌种;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设备和材料;
修改了培养基和试剂;
修改了各菌种形态描述;
—修改了附录A;
一删除了黄绿青霉、岛青霉、皱褶青霉、产紫青霉、红青霉等菌种;删除检索表原附录B、附录C、附录D。I
1范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常见产毒真菌的鉴定方法。GB 4789.16—2016
本标准适用于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及其他菌属中常见产毒真菌的鉴定。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冰箱:2℃~5℃。
恒温培养箱:25℃1℃。
显微镜:10倍~100倍。
目镜测微尺。
物镜测微尺。
生物安全柜。
恒温水浴箱。
接种钩。
分离针。
载玻片。
盖玻片。
不锈钢小刀或眼科手术小刀。
试剂和培养基
乳酸苯酚液:见A.1。
查氏培养基:见A.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见A.3。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见A.4。
无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见A.5。4操作步骤
菌落特征观察:为了培养完整的菌落以供观察记录,可将纯培养物点种于平板上。曲霉、青霉通常4.1
接种查氏培养基,镰刀菌通常需要同时接种多种培养基,其他真菌一般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将平板倒转,向上接种一点或三点,每个菌株接种两个平板,正置于25℃土1℃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1
GB4789.16—2016
养。当刚长出小菌落时,取出一个平皿以无菌操作,用灭菌不锈钢小刀或眼科手术小刀将菌落连同培养基切下1cm×2cm的小块,置菌落一侧,继续培养,于5d~14d进行观察。此法代替小培养法,可观察子实体着生状态。
4.2斜面观察:将真菌纯培养物划线接种(曲霉、青霉)或点种(镰刀菌或其菌)于斜面,培养5d~14d,观察菌落形态,同时还可以直接将试管斜面置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孢子的形态和排列。4.3制片:取载玻片加乳酸苯酚液一滴,用接种钩取一小块真菌培养物,置乳酸-苯酚液中,用两支分离针将培养物轻轻撕成小块,切忌涂抹,以免破坏真菌结构。然后加盖玻片,如有气泡,可在酒精灯上加热排除。制片时应在生物安全柜或无菌接种罩或接种箱或手套箱内操作以防孢子飞扬。4.4镜检:观察真菌菌丝和孢子的形态、特征、孢子的排列等,并记录。5检验程序
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检验程序见图1。待鉴定菌种
25℃11℃培养5 d-14 d
茜落特征貌索
斜面观
报告真荫名称
图1常见产毒霉菌的形态学鉴定检验程序6各属真菌的形态特征及可能产生的真菌毒素6.1曲霉属(Aspergillus)
本属的产毒真菌主要包括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赭曲霉、黑曲霉、炭黑曲霉和棒曲霉等。这些真菌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展青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曲霉属的菌丝体无色透明或呈明亮的颜色,但不呈暗污色;可育的分生孢梗茎以大体垂直的方向从特化的厚壁的足细胞生出,光滑或粗糙,通常无横隔;顶端膨大形成顶囊,具不同形状,从其表面形成瓶梗,或先产生梗基,再从梗基上形成瓶梗,最后由瓶梗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具不同形状和各种颜色,光滑或具纹饰,连接成不分枝的链。由顶囊到分生孢子链构成不同形状的分生孢子头,显现不同颜色。有的种可形成厚壁的壳细胞,形状因种而异;有的种则可形成菌核或类菌核结构:还有的种产生有性阶段,形成闭囊壳,内含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大多透明或具不同颜色、形状和纹饰。6.1.1黄曲霉(A.flavus)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生长迅速,25℃7d直径35mm~40mm(~70mm),12d~14d达55mm~2
GB4789.16—2016
70mm;质地主要为致密丝绒状,有时稍现絮状或中央部分呈絮状,平坦或现辐射状至不规则的沟纹;分生孢子结构多,颜色为黄绿至草绿色,初期较淡,老后稍深,大多近于浅水芹绿色(LightCressGreen-CressGreen,R.XXXI),也有呈木犀绿色(MignonetteGreen,R.XXXI),暗草绿色(KronbergsGreen,R.XXXI)或翡翠绿色(JadeGreen,R.XXXI)者,有的菌株初期现黄色,近于锶黄(StrontiumYellow,R.XVI),而后变绿;一般无渗出液;有的菌株形成少量或大量菌核,大量时,影响菌落外观,伴随有渗出液,无色至淡褐色,菌落反面无色至淡褐色,产生菌核的菌株,在形成菌核处的反面显现黑褐色斑点。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后呈辐射形,(80~)200~500(~800)μm,或裂成几个疏松的柱状体,也有少数呈短柱状者:分生孢子梗大多生自基质,孢梗茎(200~)400~800(~3000)μm×(4~)9.6~16(~20)um,壁厚,无色,粗糙至很粗糙;顶囊近球形至烧瓶形,直径(9~)23~50(65)μm,大部表面可育,小者仅上部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6.2~13.2(19~)×3.2μm×6μm,瓶梗6.2~12μm×2.4~4μm,有的小顶囊只生瓶梗;分生孢子多为球形或近球形(2.4~)3.6~4.8(~6.4)μm,少数呈椭圆形3.2~5.2μm×2.7~4.2um,壁稍粗糙至具小刺;有的菌株产生菌核,初为白色,老后呈褐黑色,球形或近球形,大小或数量各异,一般为(280~)420~980m,见图2。黄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0 m
图2黄曲霉的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6.1.2寄生曲霉(A,parasiticus)菌落在查氏琼脂上25℃7d直径35mm,12d~14d50mm~60mm;质地丝绒状,偶有絮状菌丝,边缘白色;分生孢子结构多,颜色为深绿色,近于雪松绿(CedarGreen,R.VI),老后变暗近于常春藤绿(IvyGreen,R,XXXI);有辐射状沟纹,无渗出液,菌落反面呈淡褐色,近于浅灰褐色(LightDrab,RVLVI)。分生抱子头初为球形,后呈辐射形,直径84um~210um:分生孢子梗生自基质,孢茎140~420(~800)μm×6~12um,壁现粗糙,也有近于光滑者顶囊为形或烧瓶形,直径(13.8~)17~31um,大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单层,瓶梗6.2~10.6um×2.4~4um,偶尔可观察到较长者可达15um,中间具一隔壁;分生抱子球形或近球形,(3.6)4.2~5.5(~6.4)m,壁稍粗糙,具粗硫小刺;未见菌核,见图3。
寄生曲霉的菌株都能产生黄曲霉毒素3
图3寄生曲霉的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6.1.3杂色曲霉(A.versicolor)GB4789.16—2016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生长局限,25℃7d直径15mm~17mm.10d~12d达24mm~30mm;质地为丝绒状或絮状,或两种质地并存或相互镶嵌:菌落不平,稍厚,中央部分降起或凹陷,或呈不同程度的翘曲:颜色差异很大,初为白色,后呈不同程度的绿色,近于青豆绿、阿福花绿(PoisGreen,AsphodelGreen,R.XLI)至深葡萄绿(DeepGrapeGreen,R.XLI),有的菌株呈孔雀绿(MalachiteGreen,R.XXXⅡI),橄榄绿(OliveGreen,R.IV)或暗橄榄褐色(DarkOliveBuff,R.XL),间或有不呈绿色者,取决于分生孢子结构的多少:菌丝体呈黄褐色、粉红色,近于浅褐粉红色(BuffyPink,R,XXLⅢ)或淡粉红肉桂色(PalePinkishCinnamrn,R.XXIX),因不同菌株而异;分生抱子结构有时形成迟缓:有辐射状沟纹:渗出液有或无,近于无色或呈淡褐色至紫红色,形成小滴或聚成大滴:无明显气味或稍具霉味:菌落反面颜色不一,近于无色至淡黄褐色、粉红色、玫瑰紫色或紫褐色,色素扩散于基质;有的菌株形成壳细胞,老培养物中可见聚成淡黄色的团块。分生孢子头较小,初为球形,后呈辐射形,直径(25~)75~125um;分生孢梗茎直接生自基质者(45~)150~300(~500)μm×4~8μm,生自气生菌丝者大都很短,无色或稍带黄色,壁较厚,光滑;顶囊半球形、稍长形或稍呈椭圆形,直径9~20um,约3/4的表面可育,小顶囊仅分生孢梗茎顶部稍加膨大而不明显;产孢结构双层:梗基一般5~8um×2~3um,瓶梗6~8um×1.5~2.5μm;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绿色,直径(2~)2.5~3.5(~4)um,壁粗糙,具小刺;壳细胞球形或近球形,直径11um~20μm,大量形成时聚成淡黄色的团块,见图4。杂色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说明:
产孢结构: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不完整的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
壳细胞。
图4杂色曲霉的产孢结构、分生孢子和壳细胞6.1.4构巢裸胞壳(Emericellanidulans)无性型:构巢曲霉(A,nidulans)GB4789.16—2016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25℃7d直径25mm左右,12d~~14d45mm~65mm;质地丝绒状或絮状,平坦或具不明显的放射沟纹;分生孢子结构大量或较少,呈不同程度的绿色,近于翡翠绿至水芹绿(JadeGreen→CressGreen,R.XXXI)或林肯绿至阿福花绿(LincolnGreen-→AsphodelGreen,R.XLI)乃至浅黄橄榄色(LightYellowishOlive,R,XXX);有部分闭囊壳散在其间.有的菌株产生大量的闭囊壳,由壳细胞所包围,使表面显现黄色团块或絮状颗粒结构.使菌落带黄褐色,近于鹿褐色、浅黄褐色或古铜色(FawnColor,BuffyBrown,R.XL,IsabellaColor.R.XXX);渗出液多、少或无,呈淡红褐至紫褐色;无气味;菌落反面淡紫褐色至紫褐色,近于葡萄酒鹿褐色(VinaFawn,R.XL),稍扩散于基质。闭囊壳球形,暗紫红色,直径100250(~300)μm,外面由壳细胞所包围而呈现淡黄色;子囊近球形,8~12um,一般在二周内成熟,有的则不成熟;子囊孢子双凸镜形,3.5~5um×3.2~4um,具两个完整的赤道冠,具褶,宽约0.5~1μm,紫红色,凸面光滑。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至放射形,直径30~70μm,老后呈致密短柱形,50~100μmX30~40μm;分生孢子梗生自基质或气生菌丝.孢梗茎大多较短,(20~)50150(~300)um×3.5~6.5um,稍曲,带茶褐色,壁光滑:顶为半球形,颜色与抱梗茎相同,直径(5.5)8~16μm,上半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4~8μm×2.5~3um,有的异常菌株在顶囊上形成肥大的近于球形的梗基,瓶梗5~8uμm×2~2.5#m;分生孢子球形(2.5~)3~4(~4.5)um,粗糙,偶而近于光滑;壳细胞大多为球形,直径11um~25μm,少数稍长或椭圆形1840um×12~24μm,见图5。
构巢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杂色曲霉素。5
说明:
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
壳细胞。
6.1.5赭曲霉(A,ochraceus)
图5构巢裸胞壳的产孢结构
GB4789.16—2016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25℃7d直径25mm~35mm.10d~12d达35mm~55mm:质地丝绒状或稍现絮状,平坦或具不明显的辐射状沟纹;分生孢子结构稠密或较稀疏,淡黄褐色,近于鹿皮色至肉桂色(Chamois,R.XXX→Cinnamon,R.XXIX)或黄赭色(YellowOcher,R.XV),也有近于古铜色(Isabella,R.XXX)者,菌丝体白色;有时形成无色至褐色的渗出液;稍具霉味;有的菌株能形成菌核,单独或成群;菌落反面无色或呈不同程度的绿褐色至紫褐色。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75μm~200μm,老后可达500μm,常裂开成几个分叉的致密柱状体;分生孢梗大多生自基质,孢梗茎一般500~1500um×(6~)10~15um,少数长者可达200um以上,多呈褐色,壁厚0.71.5um,粗糙;顶囊球形或近球形,(20~)30~45(~55)um,全部表面可育,偶有小顶囊存在,仅顶部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7~)10~25μm×(2.5~)3~6um,瓶梗7~13μm×1.5~3um;分生孢子多为球形或近球形,直径(2~)2.5~3.5(~4)μm,少数宽椭圆形,3~3.5μm×2.5~3um,壁近于光滑或细密粗糙。若有菌核则为球形,卵形或稍长,500μm~1000μm,初为白色,后呈紫褐色,见图6。赭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s)。6
6.1.6黑曲霉(A.niger)
图6赭曲霉的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GB4789.16—2016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生长迅速,25℃7d直径一般50mm~70mm,少数菌株较局限;平坦或中心稍凸起,有规则或不规则的辐射状沟纹;质地丝绒状或稍呈絮状,有的菌株偶有不育性过度生长;分生孢子结构大量,表面呈暗褐黑色至炭黑色;渗出液有或无,无色;具或不具霉味;有的菌株产生菌核,在斜面培养时多生于基部;菌落反面无色或呈不同程度的黄色、黄褐色或带微黄绿色。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至辐射形,直径150~500um,老后分裂成几个圆柱状结构,可达800um;分生孢子梗发生于基质,孢梗茎(800)1500~3500(~4000)um×9~20um,壁光滑,老时带黄色或黄褐色;顶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0~)40~70(~80)um,老时褐色,全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菌龄的增大而增大,(10~)15~35(~70)um×(3~)5~8(~14)μm,老时暗褐色;瓶梗(7~)8~10(~12)μm×(2~)2.5~3μm,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或老后横向变扁,直径3~4.8(~5.4)μm,壁明显粗糙或具尖疣、不规则的脊状突起或纵向条纹,偶有稍现粗糙或近于平滑者;如有菌核则为球形或近球形,直径700um1000μm,或更大,奶油色至淡黄色,见图7。黑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B族伏马菌素(FumonisinsB)。ooo
图7黑曲霉的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6.1.7炭黑曲霉(A.carbonarius)GB4789.16—2016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生长迅速,25℃7d直径一般40mm~60mm,平坦;质地丝绒状,有的菌株有较多的气生菌丝;分生孢子结构大量,有时在边缘处或近边缘处较少,孢子头纯黑色;具少量无色渗出液或无;稍具不明显的霉味;菌落反面淡黄色至黄褐色或在中部呈黄褐至黑褐色。分生孢子头初为球形,直径100~300(~500)μm,老时分裂成几个圆柱状结构,直径可达1000μm或更大;分生孢子梗发生于基质,孢梗茎2.0004500×20~30(~40)μm,无色透明,老时近顶囊部分带黄色或淡褐色,壁平滑;顶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70~80(120)m,老时带褐色,全部表面可育;产孢结构双层:梗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菌龄的增大而增大,通常20~50μm×(5~)7~13μm,大者可长达80μm,老时呈褐色;瓶梗8~12(~15)um×3~6(~8)um;分生抱子球形,近球形,直径6um~9m,壁显著粗糙,老后呈尖疣状或疣状,见图8。文献报道偶尔产生菌核。炭黑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伏马菌素和赭曲霉毒素。8
6.1.8棒曲霉(A.clavatus)
图8炭黑曲霉的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GB4789.16—2016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25℃7d直径23mm~30mm,12d达30~38(~60)mm;质地丝绒状至粉粒状,有环形及辐射形沟纹;菌丝体白色,分生孢子结构暗蓝绿色,近于艾绿至百合绿色(ArtemesiaGreen+LilyGreen,R.XLVII),有时分生孢子区中心部分现土黄色;渗出液有或无,无色或淡褐色;无明显气味,有的菌株则具强烈的腐臭;菌落反面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头幼时为棒形,长度可达300um,直径可达150um,老后裂成几个致密的圆柱体;分生孢子梗发生于基质,孢梗茎长短不一,短者300μm~400um,长者可达3000um,直径20~30(~50)μm,壁较薄,光滑无色;顶囊由孢梗茎顶端膨大逐渐成为棍棒形,长度可达250um,直径50~60(~100)μm;产孢结构单层:瓶梗密集着生于顶囊的全部表面,般为8~12μm×2~3um,生于顶囊基部者较为短小;分生孢子为椭圆形,3~4.5~5)um×2.5~3um,壁光滑;未见菌核及有性阶段,见图9。棒曲霉的某些菌株可产生展青霉素(Patulin)9
说明: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头;
2——产孢结构:
分生孢子。
6.2青霉属(Penicillium)
图9棒曲霉的产孢结构和分生孢子GB 4789.16—2016
本属产毒真菌,主要包括橘青霉、橘灰青霉(异名:圆弧青霉P:cyclopium)、灰黄青霉(异名:展青霉P.patulum,尊麻青霉P.urticae)、鲜绿青霉等(原名:纯绿青霉P.uiridicatum)。这些真菌可能产生桔青霉素、圆弧偶氮酸、展青霉素等次生代谢产物。菌丝细,具横隔,无色透明或色淡,有颜色者较少,更不会有暗色·展开并产生大量的不规则分枝,形成不同致密程度的菌丝体;由菌丝体组成的菌落边缘通常明确、整齐,很少有不规则者;分生孢子梗发生于埋伏型菌丝、基质表面菌丝或气生菌丝:孢梗茎较细,常具横隔,某些种在其顶端呈现不同程度的膨天,在顶部或顶端产生带状枝,壁平滑或现不同程度的粗糙;其中常状枝的形状和复杂程度是鉴别分类的首要标准,帚状枝有单轮生、双轮生、三轮生、四轮生和不规则者;产细胞瓶梗相继产生,彼此紧密、不紧密或近于平行,瓶装、披针形、圆柱状和近圆柱状者少,通常直而不弯,其顶端的梗颈明显或不明显;分生孢子是向基的瓶梗孢子,单胞,小,球形、近球形、椭圆形、近椭圆形、卵形或有尖端、圆柱状和近圆柱状者少,壁平滑、近于平滑、不同程度的粗糙,形成干链,使菌落表面形成不同程度颜色,如绿色、蓝色、灰色、橄榄色,褐色者少,颜色往往随着菌龄的增加而变得较深或较暗。6.2.1橘青霉(P.citrinum)
菌落在查氏琼脂上25℃培养12d.直径20mm~30mm;具少量或大量放射状皱纹,或有几道同心环纹:质地通常绒状或中心带累状:分生抱子结构通常大量产生(偶遇营养缺陷型分离物则生长很稀疏),分生孢子面通常呈现典型的蓝绿色,也有灰绿色者,近于豆绿色、艾绿色至百合绿色(peagreen:Artemisiagreen,Lilygreen,R.PI.XLVII)及淡灰橄榄绿色(lightgrayisholive,R.PI.XLVI);菌丝体白色至黄色:通常有适量或大量的淡黄色、黄色的渗出液:反面橙黄色、黄褐色或带红褐色:可溶性色素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