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556-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6556-2018
中文名称: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061KB
相关标签:
扫描
图像
防伪
技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6556-2018 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技术条件
GB∕T36556-2018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13.3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556—2018
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nti-counterfeiting of cascaded image element scanning2018-07-13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9-02-01实施
GB/T36556—2018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图像元的结构
5.2扫描图像元级联系统的构成
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
6等级划分
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的性能等级6.1
图像元生成软件的防伪功能等级6.2
图像元解密判定软件性能等级分级6.3
点的规格
图像元的识别面积
图像元印制控制软件
7.6鉴别仪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交换8试验方法
图像元中点的规格试验
图像元的有效识别面积试验
硬件要求试验
印制试验
8.5数据交换试验
9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格式
附录A(资料性附录)图像元防伪技术原理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报告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提出并归口。GB/T36556—2018
本标准起草单位:立德高科(北京)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立德高科(昆山)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为、陈锡蓉、万宏宇、刘跃辉。I
1范围
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技术条件
GB/T36556—2018
本标准规定了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技术的分类,原理、等级划分,要求,试验方法、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生成和识别图像元级联防伪技术产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907库德巴条码
GB/T17004一1997防伪技术术语
GB/T19425一2003防伪技术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22467.2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
GB/T27766
GB/T27767
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
2018扫描图像元快速机读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GB/T36557—2
3术语和定义
GB/T17004—1997,GB/T19425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点dot
构成图像元的最小单位的点。
点阵dotmatrix
按照特定组合方式的二维像素所形成的图形,可用一组坐标系来描述某一组特定点组成的阵列取向,构成图像元的最小单位
图像元imageelement
由一系列点阵组成、具有逻辑关系、用以存储防伪信息的一种具有光学可读性点阵图形的总称。3.4
cascaded imageelement
图像元级联
以单个图像元为最小单位,将两个或多个图像元按特定方式组合,该组合内的图像元只与其邻接的图像元相互匹配。形成了新的信息编码模式,扩展了图像元组合数量和防伪信息存储容量。3.5
(图像元/图像元级联)识别recognitionof(cascaded)imageelement通过扫描图像元快速机读鉴别仪(以下简称为鉴别仪)对图像元进行拍摄抓取图形,然后解码运算1
GB/T36556—2018
分析。
(图像元/图像元级联)解密calculationof(cascaded)imageelement通过专有设备对图像元进行解码运算并提取相关防伪信息的过程。具有授权唯一性,无法被破解或复制。
cascaded image element scanning扫描图像元级联
按特定规律组合的图像元通过鉴别仪进行扫描,提取相关存储防伪信息的过程3.8
output
根据鉴别仪抓取的点阵图形,判断是否与内置防伪数据相对应,以光、多媒体形式呈现结果,3.9
图像元印刷防伪油墨inkforimageelement具有特定波长的油墨。鉴别仪对该波长敏感,可快速提取图像元和相关防伪信息。3.10
图像元明暗码联动-明码
visible code
具备特定防伪信息的可视标识。通常以序列号、一维条码、二维条码等方式呈现。注:简称“明码”。
图像元明暗码联动-暗码invisiblecodle按图像元编码方式生成的不可视标识。不可被复制,具备特定的防伪信息。注:简称“暗码”。
漏码率leakagerate
在印刷过程中,发生的少码或多码等错误数据在存储数据中所占的比例。4分类
图像元的分类见表1。
图像元的分类
分类方式
按呈现方式分类”
按叠加方式分类
可视印刷图像元
不可视印刷图像元
扫描图像元级联
扫描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
类别名称
网络支持下的扫描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呈现方式分类是指呈现出来的图像元相对目视的可辨识程度。b、叠加方式是指在不同的要素叠加下本防伪技术的防复制防破解难度。5原理
5.1图像元的结构
图像元结构参见附录A中的图A.1扫描图像元级联系统的构成
扫描图像元级联系统包括:
a)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图像元组成级联图像元基本单位。GB/T36556—2018
组成图像元级联的单位中的图像元,其定位信息需指向与其逻辑组合关系的另一或另几个图b)
像元。
c)扫描图像元级联系统的构成参见图A.2。5.3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
5.3.1基本原理
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基本原理参见图A.3。5.3.2图像元级联明暗码的表现形式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表现形式为:a)暗码部分以图像元级联作为表现形式,存储特定防伪信息,以便与明码部分信息对比匹配。明码部分以一维条码或二维条码等为表现形式,以隐形防伪图像元所代表数据信息为输人b)
值,经过ID配认后,形成明码部分。其分为明码和ID配认码两部分。一维条码格式符合GB/T12907的要求,网格二维条码符合GB/T27766的要求,紧密二维条码符合GB/T27767的要求。
明码部分为普通一维、二维或多维条码,ID配认码为隐形防伪图像元码值与明码转换中所需C
密钥,经过配认码转换后,隐形防伪图像元码值与多维明码取得唯一认证联系5.3.3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识别设备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识别设备包括:a)明码部分的识别设备,包括二维条码以及相关专属制式二维条码的识读器扫描图像元级联的识别设备;
明暗码设备串接,并进行逻辑配认。c)
5.3.4网络支持下的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除满足5.3.2和5.3.3要求外,还需要核心服务器以及与核心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的识别设备,还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a)网络体系提供数据检索、信息收集、授权与禁止、数据更新功能服务;终端机读设备记录识别票据序列号,并实时上传到核心服务器;b)
核心服务器根据各地终端识别设备上传的数据以及各地查验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特定序列号的印刷品进行证伪的授权;
核心服务器采用高端抗攻击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判定终端识别设备的合法性。d)
GB/T36556—2018
等级划分
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的性能等级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的性能等级见表2。表2扫描图像元级联防伪的性能等级序号
图像元生成
图像元印制控制
图像元解密判定
图像元印制效果控制
生成速度≤4
(3mmX3mm)
漏码率0.1%
4ms/(3mmX3mm)<生
成速度≤10s/(3mmX
0.1%<漏码率≤1%
符合GB/T××××201×中的规定0<点的扩大值≤1%
图像元生成软件的防伪功能等级图像元生成软件的防伪功能等级见表3。1%<点的扩大值≤3%
:图像元生成软件的防伪功能等级表3
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
图像元级联
图像元
适用:x
不适用。
图像元解密判定软件性能等级分级C级
生成速度>10s/(3mm×
1%<漏码率≤10%
3%<点的扩大值≤10%
图像元解密软件可以对采集到的数字化点阵图像进行处理,并解码,识别和显示图像元中隐藏信息。图像元解密判定软件的性能等级分级见GB/T365577要求
点的规格
-2018中表A.2。
图像元中每一个点的直径应控制在30um~40um之间。7.2图像元的识别面积
图像元的识别面积应分别按下列要求执行:图像元的识别面积≥(3mm×3mm);a
b)图像元级联的识别面积≥(6mm×6mm);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防伪的识别面积≥(6mm×6mm)。7.3硬件
在图像元生成、印刷和识别过程中,应满足表4。表4硬件设备的配置
硬件名称
计算机
印制设备
识别设备
7.4图像元印制控制软件
a)CPU主频运算能力≥2.0GHz:
b)内存可用容量≥1.0Gbit;
c)硬盘可用存储空间≥10Gbit
a)低信息量图像元:适用≥300dpi的各种印刷机及打印机;b)中信息量图像元:适用≥420dpi的各种印刷机及打印机c)高信息量图像元:适用≥600dpi的各种印刷机及打印机GB/T36556—2018
a)图像元:解密芯片浮点运算能力≥600Mflops,识别设备有效识别分辨率≥1200dpi;www.bzxz.net
b)图像元级联:解密芯片浮点运算能力≥600Mflops,识别设备有效识别分辨率≥1200dpi;
c)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防伪:解密芯片浮点运算能力≥600Mflops,识别设备有效识别分辨率≥1200 dpi。同时配合明码识别相关设备进行对比识别与判定宜与本地或远程印制设备之间建立安全的数据连接,传输图像元印制数据,并监控印制设备的工作状态。
7.5印制
7.5.1油墨和印油的特殊条件
非图像元区域应不含有碳元素及影响识读的特殊属性的材料。7.5.2图像元印刷质量的基本条件图像元印刷质量的基本条件应符合表5。表5印刷材料的基本条件
图像元分类
低信息量图像元
中信息量图像元
高信息量图像元
基本条件
能够实现有效分辨率≥300dpi成像,并满足输出图像元设备要求的各种类材料,典型材料如包装用的瓦楞纸能够实现有效分辨率≥420dpi成像,并满足输出图像元设备要求的各种类材料,典型材料如PE墨
能够实现有效分辨率≥600dpi成像,并满足输出图像元设备要求的各种类材料,典型承印材料如印上用的胶版纸或铜版纸符合GB/T
22467.2的相
关要求
GB/T36556—2018
7.5.3图像元的隐形性能和防复制性能图像元印刷使用的图像元印刷防伪油墨反射光波长应在390nm~780nm范围之外。鉴别仪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交换
鉴别仪与服务器间数据交换速度为:a)无线信号数据交换:14kbit/s以上的无线数据交换速度;b)有线信号数据交换:512kbit/s以上的数据交换速度。8试验方法
图像元中点的规格试验
使用不低于200倍的摄像头对图像元进行拍摄,在获取清晰图像下,进行测量,计算直径尺寸。8.2图像元的有效识别面积试验
通过专属光谱或光学鉴别设备使图像元显示颜色,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规格,计算面积尺寸。8.3硬件要求试验
按表4中的条件对计算机、印制设备与识别设备进行核对。8.4印制试验
8.4.1对油墨和印油的试验
按GB/T22467.2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8.4.2对图像元印刷质量基本条件的核对在40倍放大镜下观察,点阵清楚,边际清晰。8.4.3对图像元隐形性能的核对
目视距离在5cm20cm观察,不可见图像元痕迹;用鉴别仪识别,可正确识读。8.4.4对图像元防复制的核对
将有图像元标识的载体复印、或扫描后打印。目视下不可见图像元,鉴别仪也无法正确识别8.5
数据交换试验
8.5.1对无线信号数据交换试验
通过无线速率测试软件对无线信号数据交换速率进行试验,记录其无线数据交换速度。8.5.2对有线信号数据交换试验
通过有线数据传输装置有线信号数据交换速率进行试验,记录其有线数据交换速度9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格式
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参见附录B。6
A.1图像元结构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图像元防伪技术原理
GB/T36556—2018
图像元由防伪信息数据区定位信息数据区及校验信息数据区共9个区域组成(每个区域又可以划分为一个或多个等量子区域)。m和n是图像元的长和宽,m≥700mm,n≥700mm。示意图见图A1。13
图A.1图像元结构示意图
1.点的位置随
机分布在图像
元区域:2.点
的数量≥1个。
校验信息数据区,包括多个校验信息微图像元,且所述校验信息数据部分所占区域分为多个校验信息位置区域:校验位置区域均设置有一校验信息数据微图像元,校验信息数据微图像元选择性位于均分校验信息位置区域所形成的多个虚拟位置区域内周边区域的其中之一。36一一定位信息数据区,包括多个定位信息数据微图像元,且所述定位信息数据微图像元以一预定方式排列,根据定位信息数据微图像元的排列方式和方向,以提供识别所述防伪信息数据的定位信息。
1、4、5、7、8、9—一防伪信息数据区,包括多个防伪信息数据微图像元且所述防伪信息数据区所占区域区分为多个防伪信息位置区域,各防伪信息位置区域均设置有一防伪信息数据微图像元,防伪信息数据微图像元选择性位于均分防伪信息位置区域所形成的多个虚拟位置区域内周边区域的其中之一。A.2扫描图像元级联系统的构成及原理扫描图像元级联系统是指包含级联图像元生成、级联图像元印刷及打印、级联图像元识别及防伪信息播报在内的系统的总称。级联图像元生成是指通过相关软件生成所需的图像元点阵的电子文档,可以被应用于印刷制版或连接打印机进行打印。级联图像元印刷及打印是指将生成的图像元呈现在纸张或其他承载物上,以作为防伪标记应用。级联图像元经过印刷或打印后,可被专用仪器扫描识别,并进GB/T36556—2018
行解密,解析出预先设置于图像元中的信息级联图像元解密后,从仪器内调取防伪信息进行播报。以上简析了本系统的应用过程,为图像元级联防伪技术条件的设定了实现基础。原理见图A.2。经过加密的实施
更新的防伪信息
计算机加密
生成编码
印刷可用隐形
图像元信息
黑色油墨的加密层:
印剧设备
刷M层与三色油墨结合的K色层?
不影响印刷方式
等前提下完成
识读,解密,将信息在载
体上的防伪信息读取出来
播报内容
印制单位
发票号码
发票代码
印制日期
扫描图像元级联系统原理图
A.3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
基于图像元的信息存储及高精度不易于复制的特征,将图像元与易于复制的一维条码或二维码进行一对一的匹配。由于图像元的不易复制性及无法自视识别的特征,以暗码代称,由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的易于复制及目视可识别的特征,以明码代称。在将明暗两种码匹配后,分别进行扫描,在解密出隐藏信息后再进行匹配核对,以验证明暗码所含信息是否为真。其基本原理见图A.3。
设置明码
获取暗码
明码信息与暗码
进行ID配认
生成明码
明码暗码
明暗码联动
图像元级联明暗码联动原理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