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8017-2019 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GB/T 38017-201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8017-2019

中文名称: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2370141

相关标签: 鞋类 部件 细菌性 评估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标准号:GB/T 38017-2019
标准名称: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英文名称:Footwear and footwear components-Test method to asses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标准格式:PDF
发布时间:2019-08-30
实施时间:2020-03-01
标准大小:2.83M
标准介绍:本标准规定了评估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的定量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非濬出抗菌处理的鞋类和鞋类部件。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SO16187:2013《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2703-2017鞋类术语(ISO19952:2005,NEQ);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1987,MO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琪尔特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娟、李将元、王小刚、畅文凯。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1.060
iiiKAa~cJouakAa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017—2019/1IS016187:2013鞋类和鞋类部件
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Footwear and footwear components-Test method to assess antibacterial activity(ISO16187:2013,IDT)
2019-08-30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0-03-01实施
iiiKAa~cJouaKAa-
iiiKAa~cJouaKAa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8017—2019/ISO16187:2013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6187:2013《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2703—2017鞋类术语(ISO19952:2005NEQ);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1987,M0D)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琪尔特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林至高分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伟娟、李将元、王小刚、畅文凯。I
iiiKAa~cJouaKAa-
iiiKAa~cJouaKAa-
鞋类和鞋类部件
GB/T38017—2019/ISO16187:2013抗细菌性能评估试验方法
警示一一本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需要使用细菌。只有经过微生物学培训且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在具备处理微生物技术条件的实验室才可使用本标准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考虑到具体国家的法律法规,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评估鞋类和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的定量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使用非溶出抗菌处理的鞋类和鞋类部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3696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Waterforanalyticallaboratoryuse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ISO19952鞋类术语(Footwear—Vocabulary)3术语和定义
ISO1995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antibacterial activity
抗菌活性
材料或材料表面具有阻止或减缓细菌生长,减少细菌数量或杀灭细菌的功效。3.2
对照样
control sample
与试样相同但未经抗菌处理的材料。安全性
微生物的使用具有潜在风险,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并符合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只有经过微生物技术培训的人员可开展该试验。应严格遵守消毒杀菌行为法则和个人卫生。注:建议试验员了解IEC60068-2-10附录A\人员风险”,以及ISO7218。5材料与设备
5.1总则
常规实验室设备及以下设备。
iiiKAa~cJouaKAa-
GB/T38017—2019/ISO16187:20135.2
生物安全柜。
培养箱。温度可控制在(37士2)℃。高压灭菌锅。
湿度培养箱。温度可控制在(37士2)℃,相对湿度不低于90%。紫外灯。
5.7广口瓶。具塞,100ml,可配合高压灭菌锅(5.4)使用。5.8
覆盖膜。不影响细菌生长或水分吸收,可用聚乙烯,聚内烯或聚酯(聚乙烯对苯二酸酯)制作。膜厚为0.05mm~0.10mm。
漩涡振荡器。
振荡器。二维或三维,可调至50r/min。5.10
5.11控温摇床。温度可控制在(37土2)℃,频率为(120士10)r/min。试剂和培养基
为确保试验结果准确,试剂和培养基应新鲜配制。注:可依据ISO11133,或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试验用试剂应为分析纯和/或适合进行微生物试验仅使用ISO3696规定的三级水。
营养肉汤培养基(NB)
6.2.1成分
牛肉膏3.0g;
蛋白陈5.0g;
氯化钠(NaCI)5.0g;
水1000mL。
6.2.2制备
搅拌调节pH至7.2士0.2(室温)。在电热板或沸水浴中搅拌加热至成分完全溶解。用高压灭菌锅(5.4)在(121士2)℃条件下灭菌15min。营养琼脂培养基(NA)
6.3.1成分
牛肉膏5.0g;
蛋白陈10.0g;
氯化钠(NaCI)5.0g
琼脂15.0g;
水1000mL。
注:若凝固不充分,可添加15g~18g琼脂。6.3.2制备
搅拌调节pH至7.2土0.2(室温)。在电热板或沸水浴中搅拌加热至成分完全溶解。用高压灭菌锅(5.4)在(121士2)℃条件下灭菌15min。将培养基冷却并摇勾,倾倒至培养血中。2
6.4SCDLP培养基
6.4.1成分
酪蛋白陈17.0g;
大豆蛋白陈3.0g;
氯化钠(NaCI)5.0g;
磷酸二氢钾2.5g;
葡萄糖2.5g;
卵磷脂1.0g;
吐温807.0g;
水 1 000 mL.
iiiKAa~cJouaKAa-
GB/T38017—2019/ISO16187:2013若中和能力不足,吐温80或卵磷脂的用量可进行调整,或添加其他中和剂。使用其他中和剂应记录名称和浓度。
注:可选抗菌中和剂的选择评价信息见ASTME1054和EN10406.4.2制备
搅拌调节pH至7.2士0.2(室温),用高压灭菌锅(5.4)在(121土2)℃条件下灭菌15min。6.5
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
6.5.1成分
氯化钠(NaCI)8.5g;
水1000mL。
6.5.2制备
搅拌调节pH至6.9士0.2(室温),用高压灭菌锅(5.4)在(121士2)℃条件下灭菌15min。7试验微生物
7.1试验菌种
以下菌种用于所有抗细菌试验
a)金黄色葡萄球菌(AS1.89或ATCC6538)肺炎克雷伯氏菌(AS1.1736或ATCC4352)。b)
注1:根据客户要求,也可选用其他菌株作为试验菌株。但由于抗菌剂的不同效果,所选菌株需至少包括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和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试验菌株应属于世界培养物保藏协会(WFCC)。菌种及其来源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注2:AS属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ATCC是美国菌种保藏中心。7.2
2菌种保藏
将菌种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NA)(6.3)上,在(37土2)℃下培养24h。在(5土3)℃下保藏(不应超过1个月),作为保藏菌种。每个月转接一次菌种可依据供应商规范或EN12353进行保藏。3
iiiKAa~cJouaKAa
GB/T38017—2019/ISO16187:20138接种液制备
使用无菌接种环.将一个菌落(7.2)移至20mL营养肉汤培养基(NB)(6.2)中,在(37土2)℃摇床(5.11)中培养约16h(隔夜培养)。使用显微镜或其他方法估算细菌的数量。准备含有1%营养肉汤(NB)(6.2)的生理盐水(6.5),用其制备细菌浓度为(2.5~10)X105CFU/mL的菌悬液。如有必要,接种液在冰上保存,并在4h内使用。9试样制备
9.1总则
仅对声明抗细菌的部件或材料进行测试。若整鞋声明抗细菌,则对鞋的主要部件包括帮面、衬里、内底、内垫、外底分别进行测试。若仅声明一个部件中的一种材料抗菌,如果可以分离,则对材料进行测试。否则应测试整个部件。所取样的材料,面积应占材料或部件面积的80%以上。若单一材料面积不足80%,需裁取2种主要材料。
试样可直接从鞋材上裁取。
9.2试样
试样的面积约500mm2。对于方法A(见附录A)试样厚度应小于2.0mm。试样的面积和重量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若试样面积较大,应按比例增加菌悬液的体积。若不可能减少试样的厚度(例如,试样较厚且不能在不改变其关键特性的情况下进行裁切,如表面形态会影响细菌与表面的相互作用),需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厚度。对于每个菌种,每种材料或部件至少需要6组试样。9.3试样预处理
仅在微生物负载高(污染)等必要时进行试样预处理如需进行灭菌,要在报告中说明,灭菌方法不能影响材料本身的抗菌性能,注:试样和对照样可以用灭菌锅(5.4)在(121土2)℃和103kPa条件下灭菌15min,或者紫外线[紫外灯(5.6),30W,距样品300mm,每侧灭菌1h及其他合适的方法灭菌。10试验方法
表1列出了不同情况所适用的试验方法。方法A(见附录A)仅用于吸水性材料。方法B(见附录B)仅用于非吸水性材料。方法C(见附录C)适用于吸水性及非吸水性材料,或组合型材料。注:对于单一材料推荐使用方法A和方法B。表1试验方法
材料类型
吸水性
非吸水性
吸水性和非吸水性
试验方法
菌液吸收法(附录A)
膜接触法(附录B)
振荡法(附录C)
织物和皮革
微孔材料,如贴膜革或重革,合成或人造材料,EVA发泡材料,PU发泡材料;致密材料,如塑料或包膜材料不同的鞋类部件材料;成型材料;具有非溶出抗菌技术的材料
11结果表达
iiiKAa~cJouakAa-
鞋类或鞋类部件抗细菌性能用抗菌率分别表示。GB/T380172019/IS016187:2013
依据式(1)计算抗菌率(R),或依据式(2)计算R。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用百分数表示。C-T,
式中:
-24h或规定培养时间后,3个对照样菌落数的平均值,用CFU/ml.表示24h或规定培养时间后,3个试样菌落数的平均值,用CFU/mL表示!若没有合适的对照样,用以T。代替式(1)中C,的式(2)来计算R*:R*
式中:
×100%
接种0h后3个试样菌落数的平均值,用CFU/mL表示。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
本标准编号:
试样及其位置、面积和重量:
不同材料所用的试验方法;
试样制备,包括不同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如果有),比如灭菌方法;菌种,不同材料试验菌种的编号和活菌数量:接种液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及其浓度;结果有效性的判断;
不同材料或部件的抗菌率;
与本试验方法的任何偏差。
.(2)
iiiKAa~cJouaKAa-
GB/T38017—2019/ISO16187:201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菌液吸收法
A.1试验步骤
A.1.1接种
将6个试样和6个对照样分别置于无菌广口瓶(5.7)中。移取(1.0土0.1)ml.第8章制备的接种液于样品上,塞紧瓶塞。使用样本的数量取决于样品类型。若没有合适的对照样,在没有样品的广口瓶中接种作为对照样来判断试验的有效性。A.1.2接种后洗脱(0h)
在3个接种后的试样和对照样(如果有)中加入20mL.SCDLP培养基(6.4)。塞紧瓶塞,用约30cm的摆幅晃动30s,或使用5s×5圈的漩涡振荡器(5.9)进行混合,将细菌洗脱至培养基中。A.1.3培养
将3个接种后的试样和对照样(如果有)在(37土2)℃条件下培养(24土1)h。A.1.4培养后洗脱(24h)
依据A.1.2进行。
A.1.5活菌数量的测定——表面培养用无菌移液管移取1mLA.1.2以及A.1.4制备的洗脱液至试管中,加入(9.0士0.1)mL生理盐水(6.5)摇匀:用生理盐水(6.5)稀释洗脱液制备10倍梯度溶液。在营养琼脂(NA)(6.3)上接种各梯度缓冲液100μuL,平行双份,将营养琼脂培养基倒置培养24h~-48h.
培养后,记录数量在30~300之间的菌落数。若菌落数量低于30.仍记录平血中菌落数量。若平皿中没有菌落,则数量记为<1。A.2结果表达
A.2.1活菌数的计算
用式(A.1)计算每一样品的活菌数量:M=ZXBX20
式中:
M——每一样品的活菌数量;
Z——两平皿上活菌数的平均值;B
一稀释倍数;
洗脱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I)。6
有效性判断
iiiKAa~cJouaKAa-
GB/T38017—2019/IS016187:20133个对照样接种和培养后菌落数极差△(IgC)≤1。对照样在接种后菌落数平均值至少为1X10°CFU。在平板计数法中,用式(A.2)计算细菌生长值(F),F应≥0。F=lgC,-lgCo
式中:
对照样细菌生长值;
C,—3个对照样培养后的菌落平均值,用CFU/mL表示。C。3个对照样接种后的菌落平均值,用CFU/mL表示。....(A.2
当以上条件都满足时,试验结果有效。若不满足所有的条件,试验结果无效,应重新测试。抗菌率的计算
依据第11章计算抗菌率。
iiiKAa~cJouaKAa
GB/T38017—2019/ISO16187:2013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膜接触法
B.1样品制备
B.1.1试样
若样品量充足,尽量取比9.2规定尺寸大的样品。试样尺寸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注:根据样品组成.在覆盖膜放置于样品上时,将接种液涂布于培养皿上。B.1.2覆盖膜
覆盖膜的尺寸和形状应与试样和对照样相匹配。应保证接种液不能从膜边缘溢出。覆盖膜应比样品小。实际尺寸和形状需在报告中注明覆盖膜由PE、PP.PET等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材料制成。其厚度约为0.05mm~0.1mm。B.1.3样品的灭菌(可选)
作为9.3给出的一个可选步骤,可依据以下要求进行。用70%乙醇溶液擦拭对照样与试样表面。5min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自然晾干。不用能乙醇处理的样品可直接用无菌蒸馏水冲洗,或使用其他不影响抗菌效果和试验结果的灭菌方法。B.2试验步骤
B.2.1接种
将6个试样和6个对照样分别置于培养皿中,试验面向上。准确移取0.1mL~~0.2mL菌悬液至试验表面,用无菌夹钳将覆盖膜(5.8)移至试验面上,不能有气泡,以保证接种液能均匀接触样品,盖上血盖。见图B.1。
说明:
覆盖膜:
接种液:
试样;
4培养Ⅲ;
5血盖。
图B.1接种及覆盖膜的位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