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J 096-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D/J 096-2020
中文名称:光分路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699042
相关标签:
分路
技术
测量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D/J 096-2020.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optical splitter.
盒式封装光分路器宜直接引出φ2. 0mm尾纤插头。
盒式封装光分路器外形、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
一1/2X2/4/8/ 16/32盒式光分路器盒体最大尺寸为130mm X 80mm X 20mm;
-- 1/2X 64盒式光分路器盒体最大尺寸为130mmX 80mmX 20mm,也可为140mmX 114mmX 18mm.
盒式光分路器的引出尾纤宜采用p2mm光缆,微型光分路器的引出尾纤宜采用p0.9mm光缆或q0.25mm光纤。尾纤中的光纤宜符合ITU-T G. 657中A2的规定。
盒式光分路器的输入端、输出端尾纤外护套宜采用不同颜色。
不带插头的q0.25mm尾纤型微型光分路器,输出端大于8路时宜采用8芯-组的光纤带,输出端等于8路时宜采用8芯- -组的光纤带或采用4芯- -组的光纤带2组,输出端为4路时宜采用4芯- -组的光纤带,输出端为2路时宜采用2芯- -组的光纤带或两根分离250μm裸光纤,光纤带技术条件宜符合YD/T 979-2009的相关规定,光纤带色谱可按照YD/T 979- -2009要求排列。光分路器需要采用多组光纤带,宜在每组光纤带尾部贴.上标签,区分每组光纤带。引出尾纤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5.2.2机架式封装
机架式封装光分路器宜提供光纤适配器,适合19in标准机架安装,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
- -1/2X2/4/8/16/32机架 式光分路器机箱最大尺寸为483mm X 44. 5mm X 260mn;
-- 1/2X64机架式光分路器机箱最大尺寸为483mmX 89mm x 260mm。
5.2.3微型封装
微型封装光分路器分为不带插头型、带插头型:
一不带插头型输入输出宜为φ0. 25mm尾纤,输出宜为2芯或4芯或8芯一组的光纤带,其最大封装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 1/2X2/4/8/16/32/64 光分路器为70mm x 12mm X 6mm。
带插头型输入输出宜为q0.9m尾纤端子,其最大封装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
1/2 X2/4/8/16光分路器: 70mmX 12mm X 6mm;
1/2X 32光分路器: 80mm X 20mm X 6mm;
1/2X 64光分路器: 100mmX 40mm X 6mm。
5.2.4托盘式封装
托盘式封装光分路器,提供光纤适配器,外形和尺寸宜满足宽度为334mm、高度为25mm、深度为200m的单层12芯熔接配件- -体化模块标准外形尺寸,模块.上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为312mm。托盘的安装宽度应可调整,以满足不同光缆交接箱托盘尺寸的安装需要,占用托盘位置宜满足如下要求:
--1/2X 2/4/8/16分路器托盘宜占用1个12芯一体化托盘空间: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技术文件GD/J0962020
光分路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optical splitter2020-08-31发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
2020-08-3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分类
4.1按输入/输出端口数分类
4.2按尾纤类型分类
5技术要求
5.1外观.
5.2封装
5.3光学特性
5.4环境试验
高功率传输性能(可选)
6测量方法
测量环境
外观检查
插入损耗的测量
方向性的测量
通道均匀性的测量
工作带宽的测量
偏振相关损耗的测量
回波损耗测量
振动测量
冲击测量
光缆抗拉测量
光缆扭转测量
低温测量
高温测量
高低温循环测量
湿热(静态)测量
水浸泡测量
盐雾测量
参考文献
GD/J096—2020
GD/J096—2020
本技术文件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技术文件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归口。本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华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本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皓月、姚琼、吴钟乐、刘光、徐蓓、陆忠强、杜申利、宋旭翅、孙毅、李春水、沈小红、李莉华、张立志。11
1范围
光分路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本技术文件规定了平面光波导型(PLC)光分路器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D/J096—2020
本技术文件适用于与单模光纤耦合的PLC光分路器均分器件和组件的开发、生产、应用、测量和运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311.2一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部分:检查和测量单模纤维光学器件偏振依赖性(IEC61300-3-2:1995,IDT)GB/T20440一2006密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技术条件YD/T979—2009光纤带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ITU-TG.657接入网用抗弯损失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Characteristicsof abending-1ossinsensitivesingle-modeopticalfibreandcable)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光分路器opticalsplitter
用于实现光信号的功率耦合及分配功能的光无源器件。3.2
平面光波导planarlightwavecircuit;PLC光波导位于一个平面内。
工作带宽operatingbandwidth
满足PLC光分路器光学性能指标要求的光波长范围,单位为纳米(nm)。3.4
insertionloss
插入损耗
光分路器在工作带宽范围内,在规定输出端口的光功率相对全部输入光功率的比值,见式(1)。IL,=-10lg
GD/J0962020
式中:
一第i个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单位为分贝(dB);第i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输入端口的全部输入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方向性directivity
光分路器正常工作时,同一侧中非注入光一端的输出光功率与注入光功率(被测波长)的比值,见式(2)。
DLi=-10lg
式中:
第i端口输入光功率对同一侧非注入光端口的方向性,单位为分贝(dB);非注入光端口j的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第i端口注入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通道均匀性uniformity
PLC光分路器在工作带宽范围内,均匀分光的光分路器各输出端口输出光功率Pot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见式(3)。
(Pout)min
FL=-10lg
g(Pout)mx
式中:
PLC光分路器的均匀性,单位为分贝(dB);(Pout)
(Pput))
-PLC光分路器输出口中最小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PLC光分路器输出端口中最大输出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dependentloss(3)
传输光信号的偏振态在全偏振态变化时,PLC光分路器各输出端口输出光功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见式(4)。
式中:
((Pouti)
(Pouti)
PDL;=-101g (Pam)
((Pouti)
第j个输出端口的偏振相关损耗,单位为分贝(dB);(4)
第j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的最小值,单位为毫瓦(mw),j=l、2......n。第j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的最大值,单位为毫瓦(mW),j-=l、2..*.n。3.9
回波损耗
returnloss
对PLC光分路器的输入光功率中与沿输入路径返回的光功率之比,见式(5)。RL;=-10lg
式中:
输入端口i的回波损耗,单位为分贝(dB):P:一一入射到输入端口i的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P一一从同一输入端接收到返回的光功率,单位为毫瓦(mW);PLC光分路器件componentbasedonPLC尾纤不安装光纤活动连接器的PLC光分路器。3.10
PLC光分路组件devicebasedonPLC尾纤安装不同类型的光纤活动连接器的PLC光分路器。3.11
光纤跳线
opticalfiberjumper
两端都安装连接器插头的光纤或光缆。4分类
4.1按输入/输出端口数分类
按输入/输出端口数可进行如下分类:a)1×NPLC光分路器:
b)2×NPLC光分路器。
4.2按尾纤类型分类
按尾纤类型可进行如下分类:
尾纤型PLC光分路器(PLC器件);a)
带连接器插头的PLC光分路器(插头型PLC组件):b)
带适配器的PLC光分路器(适配器型PLC组件)。5技术要求
5.1外观
GD/J096—2020
(5)
外观应平滑、洁净、无油渍、无伤痕及裂纹,整个器件牢固,引线无松动或与连接器插拔平顺。5.2封装
5.2.1盒式封装
GD/J096-2020
盒式封装光分路器宜直接引出?2.0mm尾纤插头。盒式封装光分路器外形、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一—1/2×2/4/8/16/32盒式光分路器盒体最大尺寸为130mm×80mm×20mm;1/2×64盒式光分路器盒体最大尺寸为130mm×80mm×20mm,也可为140mm×114mm×18mm盒式光分路器的引出尾纤宜采用2mm光缆,微型光分路器的引出尾纤宜采用β0.9mm光缆或β0.25mm光纤。尾纤中的光纤宜符合ITU-TG.657中A2的规定。盒式光分路器的输入端、输出端尾纤外护套宜采用不同颜色不带插头的o0.25mm尾纤型微型光分路器,输出端大于8路时宜采用8芯一组的光纤带,输出端等于8路时宜采用8芯一组的光纤带或采用4芯一组的光纤带2组,输出端为4路时宜采用4芯一组的光纤带,输出端为2路时宜采用2芯一组的光纤带或两根分离250μm裸光纤,光纤带技术条件宜符合YD/T9792009的相关规定,光纤带色谱可按照YD/T979一2009要求排列。光分路器需要采用多组光纤带,宜在每组光纤带尾部贴上标签,区分每组光纤带。引出尾纤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5.2.2机架式封装
机架式封装光分路器宜提供光纤适配器,适合19in标准机架安装,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一—1/2×2/4/8/16/32机架式光分路器机箱最大尺寸为483mm×44.5mm×260mm;一1/2×64机架式光分路器机箱最大尺寸为483mm×89mm×260mm。5.2.3微型封装
微型封装光分路器分为不带插头型、带插头型不带插头型输入输出宜为p0.25mm尾纤,输出宜为2芯或4芯或8芯一组的光纤带,其最大封装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1/2×2/4/8/16/32/64光分路器为70mm×12mm×6mm。一一带插头型输入输出宜为p0.9mm尾纤端子,其最大封装尺寸宜满足如下要求::1/2×2/4/8/16光分路器:70mm×12mm×6mm;:1/2×32光分路器:80mm×20mm×6mm;:1/2×64光分路器:100mm×40mm×6mm。5.2.4托盘式封装
托盘式封装光分路器,提供光纤适配器,外形和尺寸宜满足宽度为334mm、高度为25mm、深度为200mm的单层12芯熔接配件一体化模块标准外形尺寸,模块上两导轨之间的距离为312mm。托盘的安装宽度应可调整,以满足不同光缆交接箱托盘尺寸的安装需要,占用托盘位置宜满足如下要求:1/2×2/4/8/16分路器托盘宜占用1个12芯一体化托盘空间:一1/2×32分路器托盘宜占用2个12芯一体化托盘空间:一一1/2×64光分路器托盘宜采用LC插头,占用2个12芯一体化托盘空间,也宜采用SC插头:占用4个12芯一体化托盘空间。
5.2.5插片式封装
插片式封装光分路器,提供光纤适配器,配合光分纤盒、光缆交接箱、光纤配线架等内置的插箱使用。
插片式光分路器基本插片单元的外形尺寸宜为130mm×100mm×25mm,占1个槽位。光分路比为16以上的插片式光分路器宜占用L个槽位(L≥2),尺寸宜为130mm×100mm×(26×L-2)mm。4
5.3光学特性
5.3.11×NPLC光分路器
1×N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应符合表1要求。表1
工作带宽(nm)
PLC器件(dB)
插头型PLC组件
适配器型PLC
组件(dB)
偏振相关损耗(dB)
均匀性
固定工作波长
全工作带宽(dB)
PLC器件(dB)
PLC组件(dB)
方向性(dB)
工作温度范围(℃)
1xN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
技术要求
≥45(PC型光纤连接头)
1260~1650
≥50(UPC型光纤连接头)
GD/J096—2020
≥55(APC型光纤连接头)
插入损耗的测量波长为:1310nm、1490nm、1550nm,在1260~1300nm和1600nm~1650nm波长区间的插入损耗应在以上指标基础上增加0.3dB。
通道均匀性的测量波长为1310nm、1490mm、1550nm,在1260mm~1300nm和1600nm~1650nm波长区间的通道均匀性指标应在以上指标基础上增加0.5dB。2×NPLC光分路器
2×N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应符合表2要求。表2
2×NPLC光分路器光学特性
工作带宽(nm)
PLC器件(dB)
插头型PLC组件
(dB)
适配器型PLC
组件(dB)
偏振相关损耗(dB)
技术要求
1260~1650
2×128
GD/J0962020
通道均
固定工作波长
全工作带宽(dB)
PLC器件(dB)
PLC组件(dB)
方向性(dB)
工作温度范围(℃)
表2(续)Www.bzxZ.net
≥45(PC型光纤连接头)
技术要求
≥50(UPC型光纤连接头)
2×128
≥55(APC型光纤连接头)
插入损耗的测量波长为:1310nm、1490nm、1550nm,在1260~1300nm和1600nm~1650nm波长区间的插入损耗应在以上指标基础上增加0.3dB。
通道均匀性的测量波长为1310nm、1490nm、1在1260nm~1300nm和1600nm~1650nm波长区间的通道均匀1550nm,
性指标应在以上指标基础上增加0.5dB。5.4环境试验
PLC光分路器环境试验变化量按表3要求进行。表3
试验项目
振动测量
冲击测量
光缆抗拉测量
光缆扭转测量
低温测量
高温测量
高低温循环测量
湿热(静态)测量
水浸泡测量
盐雾测量
试验方法
组件都为塑胶件材质可以免测盐雾试验。高功率传输性能(可选)
环境试验变化量要求
样品数
合格判据
插入损耗变化量≤0.5dB。
不得有机械损伤,如变形、龟裂、松弛等现象:盐雾试验不能生锈和腐蚀。其他性能要求满足表1、表2要求。在1550nm波长,以100mW的光功率注入PLC光分路器1h,监测插入损耗变化情况,应确保最大插入损耗在表1或表2规定的范围内,且测量前后插入损耗变化量不大于0.5dB。6测量方法
测量环境
环境条件如下:
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2外观检查
检查方法:目测法。
6.3插入损耗测量
6.3.1PLC光分路器件插入损耗测量6.3.1.1
基准法
测量框图
6.3.1.1.1
测量框图见图1。
6.3.1.1.2测量步骤
测量步骤如下:
滤膜单元
滤膜单元
滤膜单元
临时接点
分路器
输出光功率的测量
临时接点
分路器
切断器件尾纤
临时接点
c)输入光功率测量
图1PLC光分路器件插入损耗测量框图L
GD/J096—2020
光功率计
光功率计
光功率计
GD/J0962020
按图1中a)装置测量并记录第i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Pouti,L,为输入端尾纤长度,L,为a)
输出端尾纤长度:
按图1中b)所示,在距离临时接点右边A处切断器件尾纤,临时接点与A处之间的距离Lb)
应不少于30cm:
按图1中c)所示,从测量装置中取出PLC光分路器件,制备好切断点中的光纤端面,使光纤端面与检测单元相耦合,测量并记录输入光功率Pm:d)
按式(1)计算相关端口的插入损耗。6.3.1.2
替代法一熔接法
6.3.1.2.1
测量框图
测量框图见图2。
6.3.1.2.2测量步骤
测量步骤如下:
滤膜单元
滤膜单元
a)输入光功率的测量
临时接点A
分路器
b)输出光功率的测量
图2PLC光分路器件插入损耗测量框图光功率计
光功率计
测量系统清零,制备好滤模单元输出光纤端面,使光纤端面与检测单元相耦合,测量并记录a)
输入光功率Pin,如图2中a)所示:在滤模单元后面的尾纤熔接入被测PLC光分路器件,如图2中b)所示,L为输入端尾纤长度b)
L2为输出端尾纤长度;
测量并记录第i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Pouti:c
输出光功率Pouti与输入光功率Pn之差则为相关端口的插入损耗。2PLC光分路组件插入损耗测量
6.3.2.1测量框图
测量框图见图3。
跳线1
2测量步骤
测量步骤如下:
跳线1
适配器
适配器
跳线2
输入光功率的测量
适配器
分路器
b)输出光功率测量
光功率计
跳线2
图3PLC光分路组件插入损耗测量框图GD/J096—2020
光功率计
测量系统清零,用2根光纤跳线和适配器连接光源与光功率计,光纤跳线的的连接头类型与a
PLC光分路器连接头类型相同,如图3中a)所示,测量并记录输入光功率Pin:在2根光纤跳线之间接入被光分路器,如图3中b)所示:b)
测量并记录第i输出端口的输出光功率Pouti:输出光功率Pouti与输入光功率Pm之差则为第i端口的插入损耗。6.4方向性测量
6.4.1PLC光分路器件方向性测量(替代法)6.4.1.1
测量框图
测量框图见图4。
滤膜单元
a)输入光功率的测量
光功率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