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 GY 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GY 5075-200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Y 5075-2005

中文名称: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标准类别: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239380

相关标签: 城市 有线广播 电视 网络 设计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Y 5075-2005.Code for design of cable television integrated service networks citywide.
1.0.1为规范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适应网络向数字化、多业务化方向发展的需要,特制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工程设计,包括HFC网络工程、SDH/WDM传输网络工程和城域IP交换网络工程。
1.0.3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应统一规划设计, -次或分期建设完成。
1.0.4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级 传输网transmission network class A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上一-级网络总前端(如省级总前端)与下一级网络总前端(如市级总前端)之间互通信息的网络。
2.1.2二级传输网distribution network class B对于HFC层,是每个分前端与其服务区内光节点之间的网络;对于IP交换层,是网络的核心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网络。
2.1.3接入分配网accessing distribution network对于HFC层,是每光节点至其服务区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对于IP交换层,是网络汇聚节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
2.1.4层layer采用某种技术构成的功能完整的业务网络,在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包括二级传输网和分配网)中的相应部分称为层。如IP交换网络一般分为核心、 汇聚和接入三个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可能构建在SDH传输网上;而当采用Cable Modem方式接入时,其接入分配网则构建在HFC接入分配网上。此时我们称IP交换网的核心部分为传输网中的IP交换层:称IP交换网的接入部分为分配网中的IP交换层。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建设行业标准GY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Codefordesignof
cable television integrated servicenetworks citywide2005-12-21发布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
2006-02-01实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件
广发计字20051563号
广电总局关于发布《城市有线
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总局直属有关单位:由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审查,现批准为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予以发布,编号为GY5075一2005。自2006年2月1日起执行。本规范的管理和解释工作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负责。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二OO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HiikAoNiKAca
根据广计计字[2002]321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HFC网络设计要求:2.IP交换网络设计要求:3.SDH传输网设计要求:4.WDM传输网设计要求:5.网络管理;6.网络总前端和分前端。经授权负责本规范具体解释的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管理中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13号电话:(010)68020046
邮编:100045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设计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丹江、郭改荣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设计总体要求.
3.1基本要求,
3.2设计阶段划分
3.3网络业务类型
4网络结构
4..1总体要求...
4.2一级传输网.
4.3二级传输网..
4.4接入分配网.
5HFC网络设计要求
5.1波段及频道划分
5.2下行通路指标.
5.3上行通路指标.
6IP交换网络设计要求.
6.1网络结构..
6.2地址分配.
6.3网络主要性能指标
7SDH传输网设计要求
7.1数字视、音频信号接口
7.2传输速率及接口
7.3误码性能指标,
7.4传输抖动性能指标,
7.5中继段距离的确定
7.6MSTP应用要求..
8WDM传输网设计要求.
8.1一般要求..
8.2长途WDM系统..
8.3城域WDM系统..
网络管理
9.1总体要求
9.2HFC网络管理
9.4SDH网络管理
HiKAoNiKAca
9.5WDM网络管理
10网络总前端和分前端
10.1总前端功能.
10.2电视、广播节目处理.
10.3IP网络数据中心
10.4分前端功能
10.5机房要求
附录A光纤数字传输中继段长度衰减受限计算公式附录B长途WDM系统应用码表达式附录C光信噪比(OSNR)计算
附录D光缆选择
用词和用语说明
附:条文说明
1总则
1.0.1为规范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适应网络向数字化、多业务化方向发展的需要,特制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工程设计,包括HFC网络工程、SDH/WDM传输网络工程和城域IP交换网络工程。1.0.3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应统一规划设计,一次或分期建设完成。1.0.4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一级传输网transmissionnetworkclassA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上一级网络总前端(如省级总前端)与下一级网络总前端(如市级总前端)之间互通信息的网络。2.1.2二级传输网distributionnetworkclassB对于HFC层,是每个分前端与其服务区内光节点之间的网络:对于IP交换层,是网络的核心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网络。2.1.3接入分配网accessingdistributionnetwork对于HFC层,是每光节点至其服务区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对于IP交换层,是网络汇聚节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2.1.4层layer
采用某种技术构成的功能完整的业务网络,在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包括二级传输网和分配网)中的相应部分称为层。如IP交换网络一般分为核心、汇聚和接入三个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可能构建在SDH传输网上:而当采用CableModem方式接入时,其接入分配网则构建在HFC接入分配网上。此时我们称IP交换网的核心部分为传输网中的IP交换层:称IP交换网的接入部分为分配网中的IP交换层。2.2符号
AddDropMultiplexer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AbsoluteFrequencyReference
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Automatic Switch OpticNetwork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HiiKAoNiKAca
分插复用器
音频工程学会
绝对参考频率
异步串行接口
自动交换光网络
异步转移模式
DiffServ
GE/GEN
BackgroundBlockErrorRatio
Bit ErrorRatio
Boundary Gateway Protocol
Carrier to Composite Second Order beat ratioCarrier to Composite Triple Beat ratioCode Division Multi-Address
Classless Inter Domain RoutingCableModem
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Cable Modem Terminal System
Carrier/Noise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Coarse Wavelength Divide MultiplexDigital Common Channel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Differentiated Service
Domain Name Server
Digital Standard-3 (44.736Mbps)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Density Wavelength Divide MultiplexErbium-DopedFiberAmplifier
Europe Broadcasting Union
Errored Second Ratio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iber To The Building
Fiber To The Curb
Fiber To The Home
Gigabit Ethernet/ Gigabit Ethernet Network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
High Definition TV
Hybrid Fiber Coax
InternetEngineerTaskForce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Internet Protocol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ntermediate System-Intermediate System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Local Area Network
背景块差错秒比
误码率
边界网关协议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
码分复用
无等级域间路由协议
电缆调制解调器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电缆调制解调器前端系统
载噪比
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
粗波分复用
数字公共通道
数据通信网
差别服务
域名解析服务器
SONET数字业务第三层次
数字视频广播
证密集波分复用
掺饵光纤放大器
欧洲广播联盟
差错秒比
文件传输协议
光纤到楼
光纤到路边
光纤到家
千兆以太网
通用成顿规程
高清晰度电视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Internet特别工作任务组
综合网管系统
网际互联网协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
中间系统路由选择协议
国际电信联盟
局域网
422P@ML
S-CDMA
TCP/IP
Link Access Protocol-SDH
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s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ulti-ProgramTransmissionStreamMain Profile at Main Level
4:2:2 Profile at Main Level
Multiple 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Optical Signal Noise Ratio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pt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Optical Transponder Unit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Pulse Code Modulation
Packet Over SDH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PayPerView
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Quality of Service
Request For Comments
Resilient Packet Ring
Synchronous-Code Division Multi-AddressSeverely Errored Second Ratio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hielded Twist Pair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imple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Internet ProtocolTime Division Multi-Address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Trans-Multiplexer
Unshielded Twist Pair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HiKAoNiKAca
链路接入规程一SDH部分
链路容量调整框架
活动图像专家组
多协议标记交换
多路节目传输流
主型/主级
4:2:2型/主级
多业务传输平台
光分插复用器
光监控通路
光信号噪声率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光传输网络
光转换器单元
偏振模色散
脉冲编码调制
即IPOverSDH
点对点协议
按次付费(电视)
正交幅度调制
服务质量风
征求意见
弹性分组环
同步码分多址
严重差错秒比
服务等级协议
图像和电视工程师协会
遮蔽双绞线
同步数字系列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同步转移模式
传输控制/网际互联协议
时分多址
时分复用
电信管理网
子速率复用器
非遮蔽双绞线
虚拟本地网
VariableLengthSubnetMask
Video-On-Demand
VirtualPrivateNetwork
Vestigial side band
WavelengthDivideMultiplex
3设计总体要求
3.1基本要求
可变长子网掩码bzxz.net
视频点播
虚拟专用网
残留边带(调制)
波分复用
3.1.1网络应具备技术先进性。设计时应采用成熟、先进的国内、国际通信和网络技术,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将网络统一规划设计成双向、交互式、多业务网络:在满足当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和业务范围扩展而引起的新需求。3.1.2网络应具有可扩展性。网络用户数量和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具备可扩展性。作为网络的基础设施,构建一级和二级传输网的光纤网络应适应网络升级的要求。3.1.3网络应具备良好的生存能力。当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网络能采用灵活的保护策略和保护机制恢复运行。
3.1.4网络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设计时采用的网络技术应符合相关的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不宜采用私有协议。新建或改建的有线电视网络应对原有业务系统向下兼容。3.1.5网络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保证在网上运行的各业务系统的安全。3.1.6网络应具备可管理性。
3.2设计阶段划分
3.2.1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应经过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3.2.2有线广播电视网工程设计阶段和设计内容见表3.2.2。表3.2.2设计阶段和设计内容表
设计阶段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主要工作内容
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业务需求和建设规模:项目的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投资估算和资金筹集:效益分析。
网络服务范围、用户数量和业务内容: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不含光节点至用户部分):指标分配和计算:主要设备配置:总前端、分前端和SDH光传输节点机房工艺要求:工程概算。细化初步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包含光节点至用户部分):指标分配和核算:设备配置:总前端、分前端和SDH光传输节点机房设备安装布置图:传输线路施工图:网络监控系统图。3.3网络业务类型
3.3.1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分为基本业务、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3大类。1基本业务是有线电视、广播节目。现阶段包含模拟和数字电视、广播节目,逐步向全数4
字化方向过渡。
2扩展业务包括HDTV、付费电视如PPV、VOD和数据广播图文电视等。3增值业务包括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VPN业务和带宽及波长出租业务4类。实时业务:传统电话、IP电话、电缆话音业务CableVoIP、基于ITU-TH.320和H.323的电视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非实时业务:基于Internet的各种服务,如E-mail、FTP、Web、电子商务等。-VPN业务:集团用户内联网Intranet互联、远程用户接入。带宽及波长出租业务:以64Kb/s、2Mb/s、DS3(45Mb/s)、STM-1和STM-16的倍数为基础的传输专线:WDM系统中的若干波长。4网络结构
4.1总体要求
4.1.1按网络规模的大小将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划分为A、B、C三类,每一类网络所服务的用户数见表4.1.1。
网络规模分类
网络规模类别
60万以上(含60万)
网络中的用户数
10万以上(含10万),60万以下10万以下
4.1.2每个网络原则上只设立一个总前端。用户数超过8万户(含)的网络应设立分前端,每个分前端所服务的用户数不宜超过6万户。4.1.3总前端是网络中电视、广播节目的播出地,也可以是宽带IP数据交换网络中IP数据中心的所在地。总前端可包含分前端职能,服务于其周边用户。4.1.4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可分为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其结构见表4.1.4。4.1.5A类网络的传输网应包括一级传输网和二级传输网,其中一级传输网应包含SDH传输层和IP交换层:接入分配网应具备HFC层和IP交换层。4.1.6分前端通过光纤将总前端送来的节目分别送往位于其服务区内的光节点:同时,分前端可作为传输网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4.1.7每个光节点所服务的用户数不应超过500户。4.1.8用户数不大于8万户的C类有线电视网络可不设分前端,其网络结构仅包含接入分配网。5
HiikAoNiKAca
一级传输网
二级传输网
接入分配网
采用技术
SDH/WDM
IP/MSTP
IP/MSTP
表4.1.4网络结构
网络覆盖范围
上级网络总前端一下级网络总前端;总前端一分前端
核心节点之间
分前端—光节点
核心节点一汇聚节点
光节点一用户
汇聚节点一接入节点
4.1.9网络采用的光缆应满足GY/T130《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的要求》:采用的同轴电缆应满足GY/T135《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和GYT136《有线电视系统竹节式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的要求。4.2一级传输网
4.2.1HFC层
1总前端至每一个分前端应有2个不同的路由,采用发端并发,收端选收的方式,将下行光信号从总前端送至每一个分前端。分前端至总前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宜采用工作波长为1310nm的HFC设备:也可采用4.2.2中5款的方式。2根据分前端的数量以及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地理位置,选择以下3种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任一种、或二到三种的组合:路由走向环型\\物理连接星型、路由走向网格型物理连接星型、环型。
4.2.2IP交换层
1采用以下方式之一组建IP交换层:IP路由交换机单独组网、MSTP、IPoverSDH或IPoverWDM。
2总前端和分前端可分别作为宽带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网络中核心节点的数量可以多于分前端数量。3宽带IP数据交换层中的汇聚交换机可采用双归形式,以两个不同的路由就近接入两个不同的核心交换机。
4网络的路由宜与传输网中的SDH/WDM层或HFC层保持一致。5网络可为HFC层上行数据提供通道。4.2.3SDH/WDM传输层
1传输网采用SDH数字传输体制。根据网络节点的分布合理设计传输网的拓扑结构。网络应设计成一个或多个SDH自愈环:不易成环的节点宜以双路由的方式接入自愈环。2网络传输容量应为STM-16或STM-64。3在SDH传输平台上可采用IPoverSDH或MSTP技术构建IP交换层。6
4当SDH的传输容量不能满足业务要求时,可在传输网的路由上建设WDM数字传输网,将SDH的业务转移至WDM平台:城域波分复用可采用DWDM或CWDM技术。同时可考虑采用IPoverWDM技术构建宽带IP交换层。5A类和B类网络的传输网宜采用数字传输方式。C类网络的传输网可采用HFC模拟传输方式,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可采用数字传输方式。4.3二级传输网
4.3.1HFC层
1二级传输网应采用光纤为传输介质,可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光节点至分前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宜采用工作波长为1310Onm的HFC设备:也可利用IP网络进行。2对于A、B类有线电视网络的二级传输网,其下行组网模式可分为甲、乙和丙三种。4.3.2IP交换层
1核心交换机与汇聚交换机之间应用两个不同的路由,就近接入两个不同的核心交换机。2组网模式分为甲、乙和丙三种。当采用CableModem接入方式时,对应于4.2.1HFC层的模式甲、乙和丙,IP交换层也具有甲、乙两种模式。当采用以太网接入方式时,采用数字模式丙。
4.4接入分配网
4.4.1HFC层
1采用同轴电缆为传输介质。在每个光节点,电信号由光工作站配备的桥接电端口输出:然后通过分支、分配器经电缆网无源送到用户。2电缆分配网应按双向传输线路设计。3网络应设计为集中供电方式。
4.4.2IP交换层
1汇聚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之间可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但重要的接入交换机宜用两个不同的路由,就近接入两个不同的汇聚交换机。2当采用CableModem接入方式时,IP交换层与HFC层重合。当采用以太网接入方式时,接入交换机直接用光纤或STP/UTP连接集团/个人用户。5HFC网络设计要求
5.1波段及频道划分
5.1.1波段划分见表5.1.1。
HiKAoNi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