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9977-2014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GB/T 19977-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9977-2014

中文名称: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xtiles—Oil repellency—Hydrocarbon resistance tes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4-09-03

实施日期:2015-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3337691

相关标签: 纺织品 碳氢化合物 试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01纺织产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9977-2005

采标情况:ISO 14419:201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29.0

出版日期:2015-03-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徐路、郑宇英、刘飞飞、韩玉茹、陈翟

起草单位: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祥鸿印染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一系列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测定织物拒油性能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织物及其制品。 本标准旨在为抗油沾附性能提供指导。标准能给出一个粗略的拒油等级,通常拒油等级越高,试样抵抗油类材料,尤其是抗液态油类物质沾附性能越好。本标准特别适用于比较同一基布经不同整理剂整理后的拒油效果。本标准也可用于测定水洗和干洗处理对试样拒油性的影响。 注:水洗和干洗处理程序参见 GB/T8629和 GB/T19981(所有部分)。 本标准不适用于评定试样抗油类化学品的渗透性能。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19977—2005《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与 GB/T19977—200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范围中的“水洗和干洗的处理程序推荐采用 GB/T8629或 GB/T19981.2”调整为注,并将
“GB/T19981.2”修改为“GB/T19981(所有部分)。”
———第6章中增加试剂“最长保质期3年”。
———删除了9.1.1和9.1.2的编号,内容并入9.1,对设备的要求调整到7.3和7.4中。
———删除了9.3中“按10.2评定试样对该级试液是否有效”的步骤,修改了9.4和9.5的表述,9.5中增加“每块试样上最多滴加6种试液”。
———修改了10.2中“可疑的有效”条件。
———增加附录 B“拒油性能的评价”。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4419:2010《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14419:201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范围中增加了适用的产品,简化了说明性内容,删除了注2。
———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ISO 标准替换为对应的国家标准。
———删除第6章中表1的0编号以及6.2。
———将7.2“白色纺织吸液纸”改为“白色吸液垫”。
———将第10章归纳为:“10.1 液滴分类或描述”;“10.2 试样对某级试液是否‘有效’的评定”;“10.3单个试样拒油等级的确定”。使内容更清晰,便于操作。
———增加附录 B“拒油性能的评价”。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祥鸿印染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路、郑宇英、刘飞飞、韩玉茹、陈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GB/T19977—2005。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6529—2008,ISO139:2005,MOD)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59.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977—2014
代替GB/T19977·2005
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Textiles-Oil repellency-Hydrocarbon resistance test(ISO14419:2010MOD)
2014-09-0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5-03-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19977—2014
本标准代替GB/T19977-2005《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与GB/T19977—200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范围中的“水洗和干洗的处理程序推荐采用GB/T8629或GB/T19981.2”调整为注,并将“GB/T19981.2\修改为“GB/T19981(所有部分)”一第6章中增加试剂“最长保质期3年”。—一删除了9.1.1和9.1.2的编号,内容并入9.1,对设备的要求调整到7.3和7.4中。删除了9.3中“按10.2评定试样对该级试液是否有效”的步骤,修改了9.4和9.5的表述,9.5中增加“每块试样上最多滴加6种试液”。修改了10.2中“可疑的有效”条件。一增加附录B“拒油性能的评价”。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4419:2010《纺织品拒油性抗碳氢化合物试验》(英文版)。本标准与ISO14419:201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范围中增加了适用的产品,简化了说明性内容,删除了注2。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ISO标准替换为对应的国家标准。一删除第6章中表1的0编号以及6.2。一将7.2“白色纺织吸液纸”改为“白色吸液垫”。一将第10章归纳为:“10.1液滴分类或描述”,“10.2试样对某级试液是否‘有效'的评定”“10.3单个试样拒油等级的确定”。使内容更清晰,便于操作。一增加附录B\拒油性能的评价”。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1)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祥鸿印染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路、郑宇英、刘飞飞、韩玉茹、陈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T19977—2005。
1范围
纺织品:
拒油性
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GB/T19977—2014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一系列具有不同表面张力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测定织物拒油性能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织物及其制品。本标准旨在为抗油沾附性能提供指导。标准能给出一个粗略的拒油等级,通常拒油等级越高,试样抵抗油类材料,尤其是抗液态油类物质沾附性能越好。本标准特别适用于比较同一基布经不同整理剂整理后的拒油效果。本标准也可用于测定水洗和干洗处理对试样拒油性的影响。注:水洗和干洗处理程序参见GB/T8629和GB/T19981(所有部分)。本标准不适用于评定试样抗油类化学品的渗透性能。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6529—2008,ISO139:2005,MOD)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级grade
表示质量特性的多级标准参照等级中任何一个级别的符号。注:试样的级表示与标准参照等级比较所得到的一个质量水平。3.2
oilrepellency
拒油性
织物抵抗吸收油类液体的特性。4原理
将选取的不同表面张力的一系列碳氢化合物标准试液滴加在试样表面,然后观察润湿、芯吸和接触角的情况。拒油等级以没有润湿试样的最高试液编号表示。5安全预防措施
安全警示:这些安全措施仅是一个信息,措施是辅助试验程序的但不包含于其中。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在对本标准中的材料进行操作时,使用者有责任用安全和适当的方法,对材料的安全数据记录和其他制造商的建议等特别细节应咨询制造商。5.1应遵循良好的实验室操作。处理试液时,要戴安全眼镜和不透液体的手套,1
GB/T19977—2014
5.2本标准中的某些碳氢化合物是易燃的,要保持其远离热源、火花和火焰。要适当通风,避免长时间吸人蒸气或接触皮肤。
6试剂bzxZ.net
所有试剂应是分析纯的,最长保质期3年。标准试液应在20℃士2℃下使用和贮存。标准试液按表1准备和编号。
表1标准试液
白矿物油
白矿物油:正十六烷=65:35(体积分数)正十六烷
正十四烷
正十二烷
正奚烷
正辛烷
正庚烷
试液编号
试液的纯度影响试液的表面张力,因此只能使用分析纯试液。7设备
7.1滴瓶
0.84~0.87
25℃时表面张力
为便于操作,可将试液移到滴瓶中,每个滴瓶都标有相应的试液编号。典型的配套设备为60mL配有磨口吸管和氯丁橡胶吸头的滴瓶。橡胶吸头使用前应该在正庚烷中浸泡几小时,然后在干净的正庚烷中清洗,去除可溶物质。按表1中的试液编号顺序放置试液,以便于试验。7.2白色吸液垫
具有定厚度和吸液能力的片状物,如:滤纸、粘纤非织造布。7.3试验手套
不透液体、不含硅的普通用途手套。7.4工作台
表面平整光滑、不含硅的台面。8试样
需要约20cmX20cm的试样3块。所取试样应有代表性,包含织物上不同的组织结构或不同的颜2
GB/T19977—2014
色,并满足试验的需要。试验前,试样应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调湿至少4h。9程序
9.1试验应在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中进行。如果试样从调湿室中移走,应在30min内完成试验。把一块试样正面朝上平放在白色吸液垫(7.2)上,置于工作台上。当评定稀松组织或薄的试样时,试样至少要放置两层,否则试液可能浸湿白色吸液垫的表面,而不是实际的试验试样,在结果评定时会产生混淆。
9.2在滴加试液之前,戴上干净的试验手套(7.3)抚平绒毛,使绒毛尽可能地顺贴在试样上。9.3从编号1的试液开始,在代表试样物理和染色性能的5个部位上,分别小心地滴加1小滴(直径约5mm或体积约0.05mL),液滴之间间隔大约4.0cm。在滴液时,吸管口应保持距试样表面约0.6cm的高度,不要碰到试样。以约45°角观察液滴30s士2s,按图1评定每个液滴,并立即检查试样的反面有没有润湿。
9.4如果没有出现任何渗透、润湿、或芯吸,则在液滴附近不影响前-一个试验的地方滴加高个编号的试液,再观察30s士2s。按图1评定每个液滴,并立即检查试样的反面有没有润湿。9.5继续9.4的操作,直到有一种试液在30s士2s内使试样发生润湿或芯吸现象。每块试样上最多滴加6种试液。
9.6取第2块试样重复9.1~9.5的操作。有可能需要第3块试样(见第11章)。10评定
10.1液滴分类和描述
液滴分为4类(见图1):
A类一液滴清晰,具有大接触角的完好弧形。B类—圆形液滴在试样上部分发暗。C类一—芯吸明显,接触角变小或完全润湿。D类一—完全湿润,表现为液滴和试样的交界面变深(发灰、发暗),液滴消失。试样润湿通常表现为试样和液滴界面发暗、或出现芯吸或液滴接触角变小。对黑色或深色织物,可根据液滴闪光的消失确定为润。图1液滴类型示例
GB/T19977—2014
10.2试样对某级试液是否“有效”的评定无效:5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C类和(或)D类。有效:5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A类。可疑的有效:5个液滴中的3个(或3个以上)液滴为B类、或为B类和A类。10.3单个试样拒油等级的确定
试样的拒油等级是在30s士2s期间未润湿试样的最高编号试液的数值,即以“无效”试液的前一级的“有效”试液的编号表示。
当试样为“可疑的有效”时,以该试液的编号减去0.5表示试样的拒油等级。当用白矿物油(编号1)试液,试样为“无效”时,试样的拒油等级为“0”级。11结果的表示
拒油等级应由两个独立的试样测定。如果两个试样的等级相同,则报出该值。当两个等级不同时,应做第三个试样。如果第三个试样的等级与前面两个测定中的一个相同,则报出第三个试样的等级。当第三个测定值与前两个测定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同时,取三块试样的中位数。例如,如果前两个等级为3.0和4.0,第三个测定值为4.5,则报出中位数4.0作为拒油等级。结果差异表示试样可能不均匀或者有沾污间题。
作为参考,附录A给出了精密度和偏倚说明,附录B给出了拒油性能的评价指标。12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试验是按照本标准进行的;
样品的详细描述;
试样的数量;
调湿和试验用大气;
e)与规定程序的偏离;
每块试样的拒油等级测定值;
样品的拒油等级;
如果需要,给出拒油性能评价结果(参见附录B)。A.1精密度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精密度和偏倚说明
GB/T19977—2014
A.1.1为了建立该方法的精密度,AATCC(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于1990年9月和1991年4月组织了2次实验室间联合试验。第一次有9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两名试验者,在3天中,每天对4种织物(每种织物2个试样)进行评定,拒油等级集中在1级~2级和4级~5级,结果表明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明显的因素。第二次有7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两名试验者,在2天中,每天对2种织物进行评定,拒油等级在2级~3级和5级~7级。将两次的试验结果综合一起作为精密度和偏差的报告。AATCC制定试验方案,为每个实验室提供试验所需的材料(包括标准试液,AATCC技术中心制作的评级录像带,“有效”、“可疑的有效”和“无效”的实例,涤纶/棉纤维织物),每种织物的等级以每天两个或三个)试样等级的中间值表示。A.1.2拒油等级的方差分量计算如下:单个操作者
操作者之间/实验室内
实验室之间
A.1.3临界差:如果A.1.2的方差分量等于或超过表A.1中的临界差,则认为试验结果在95%概率水下存在明显差异。
测量次数
单个操作者
临界差
实验室内
注:临界差用学生t分布的无限自由度时t=1.950来计算,A.2偏倚
实验室之间
拒油等级的真值仅能被定义为本试验方法的术语。在这一范围间,本试验方法没有已知的偏倚。5
GB/T19977—2014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拒油性能的评价
根据拒油等级按照表B.1对织物的拒油性能进行评价。表B.1
织物拒油性能评价
拒油等级
≥5级
原试样
具有优异的拒油性能
具有较好的拒油性能
具有拒油性能
2对于耐水洗性拒油织物,按照GB/T8629一2001中5A程序对样品进行洗涤,自然晾干后再按B.2
表B.2进行评价,洗涤次数由有关各方商定,或者至少洗涤5次。多次洗涤时,可将时间累加进行连续洗涤,洗涤次数和方法在报告中说明。表B.2
拒油等级
织物水洗后拒油性能评价
水洗后试样
具有优异的拒油耐水洗性
具有较好的拒油耐水洗性
具有拒油耐水洗性
3对于耐干洗性拒油织物,按照GB/T19981.2或GB/T19981.3对样品进行洗涤,自然晾干后再按B.3
表B.3进行评价,洗涤次数由有关各方商定,或者至少洗涤5次。多次洗涤时,可将时间累加进行连续洗涤,洗涤次数和方法在报告中说明。织物干洗后拒油性能评价
拒油等级
≥4级
干洗后试样
具有优异的拒油耐干洗性
具有较好的拒油耐干洗性
具有拒油耐干洗性
参考文献
GB/T8629纺织品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1]
[2]GB/T19981.2
纺织品
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3]GB/T19981.3
纺织品
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GB/T19977—2014
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
第3部分:使用烃类溶剂干
GB/T19977-2014
打印H期:2014年10月22HF009A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
纺织品
拒油性
主抗碳氢化合物试验
GB/T19977-2014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案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6千字
2014年9月第一版2014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9382定价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