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4244-202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44244-202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4244-2024

中文名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Hydrogen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vehicles—Determin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and carbon dioxide—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4-07-24

实施日期:2024-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871482

相关标签: 质子 交换 燃料电池 汽车 氢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测定 色谱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10能源和热传导工程综合

中标分类号:能源、核技术>>能源>>F19新能源及其他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亚敏、张祎玮、杨燕梅、徐广通、秦平、刘季业、万燕鸣、刘聪敏、胡树国、邓凡锋、杜利锋、周鲁立、薛杨、钱有、王小伟、赵全友、王浩、李婉、耿朝阳、翟明昌、刘安东、王建强、邢涛

起草单位: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四川中测标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油分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9)

提出单位: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9)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气相色谱?氦离子化检测器测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与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和正确度、质量保证和控制、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其他用途氢气中含量范围在本文件规定范围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参照执行。 一氧化碳测定范围为0.05 μmol/mol~10.0 μmol/mol;二氧化碳测定范围为0.05 μmol/mol~10.0 μmol/mol。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27.010
CCSF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44244—202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Hydrogen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vehiclesDetermination ofcarbon monoxide and carbon dioxideGas chromatography method2024-07-24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4-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剂与材料
仪器与设备·
试验步骤
试验数据处理
精密度和正确度·
质量保证和控制
试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参考文献
典型气相色谱仪气路流程和操作条件精密度典型值.·
GB/T44244—2024
GB/T44244—2024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09)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四川中测标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国氢中联氢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油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氢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集思泰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氢迹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山东能源集团煤气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亚敏、张祎玮、杨燕梅、徐广通、秦平、刘季业、万燕鸣、刘聪敏、胡树国、邓凡锋、杜利锋、周鲁立、薛杨、钱有、王小伟、赵全友、王浩、李婉、耿朝阳、翟明昌、刘安东、王建强、邢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44244—2024
警示: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本文件不涉及与其应用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在使用本文件前,使用者有责任制定相应的安全和保护措施,明确其限定的适用范围,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规定。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气相色谱-氨离子化检测器测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与设备、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和正确度、质量保证和控制、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其他用途氢气中含量范围在本文件规定范围内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参照执行。一氧化碳测定范围为0.05umol/mol~10.0μmol/mol;二氧化碳测定范围为0.05μmol/mol~10.0μmol/mol。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3306气体分析采样导则
GB/T4424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采样技术要求JJF1342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通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原理
将试样导入配置三阀三柱的气相色谱仪,通过调节三个六通阀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可以在不同时间点改变载气流过色谱柱的方向,顺序实现试样中的大量氢气通过第一色谱柱被放空,二氧化碳经第二色谱柱分离并由氨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一氧化碳经第三色谱柱分离并由氨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
GB/T44244—2024
5试剂与材料
5.1气体
5.1.1载气:气,纯度不低于99.9999%。5.1.2检测器放电区气体、阀驱动气、阀保护气、电子流量控制部件的保护气:氨气,纯度不低于99.999%。5.2气体标准物质
5.2.1气体标准物质的生产(研制)机构的资质应符合JJF1342的要求。使用者应优先选用有证气体标准物质,气体标准物质标称值宜取3位有效数字。5.2.2宜至少配制含2组不同含量水平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标准物质,平衡气为氢气。其中之一作为日常校准用标样,目标值宜与GB/T37244或其他用途氢气要求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技术指标限值相同或相近。其余含量水平标准物质可作为质量控制样品。仪器与设备
6.1气相色谱系统
6.1.1气相色谱系统构成
气相色谱仪配置氨离子化检测器。典型气路流程示意图见附录A中图A.1。6.1.2色谱柱
使用二乙烯基苯和苯乙烯共聚物为固定相的色谱柱测定二氧化碳。使用分子筛为固定相的色谱柱分析一氧化碳。其他等效色谱柱也可以使用。满足本方法分析需求的典型色谱柱参数见A.2。6.1.3检测器
氨离子化检测器技术指标至少应符合以下要求:线性范围大于10°;
一最小检出量低至10-12g。
6.2采样气瓶
采样气瓶应符合GB/T44244和GB/T43306的规定。7
试验步骤
7.1采样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氢气采样应符合GB/T44244的规定。7.2操作条件
典型的气相色谱仪操作条件见表A.1。2
3检测器稳定
GB/T44244—2024
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通入一定流量的气至检测器,待检测器响应值稳定至正常测量允许范围内。响应值越低说明氨气纯度越高、系统洁净度和密封性越好。7.4进样
7.4.1一般要求
气瓶与气相色谱仪进样口的连接应按照气体接触面积小、连接距离短的原则。宜选用针阀作为气体流量调节阀,连接管线宜选用不锈钢管。校准样品和样品的进样方式和进样压力应保持一致。7.4.2进样方式
打开样品气或校准气瓶的出口阀,用下述两种方式之一吹扫包括定量环在内的进样系统。不间断吹扫法。在一个试样的测试序列运行期间,保持气瓶出口阀打开,持续用一定流量的气体吹扫进样系统。气体的流量宜稳定在80mL/min~100mL/min某一固定值。一间歇吹扫法。用稳定的气体流量吹扫进样系统至少2min,关闭气瓶出口阀,2s~5s后,立即启动分析流程,将定量环中气样导人色谱柱中。气体的流量宜稳定在80mL/min~100mL/min某一固定值
注:在样品吹扫管路出口连接流量计观察气体流量。5校准样品分析
对校准用气体标准物质进行5次初始测定,随后继续测定,直到连续测定过程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响应值不出现单向漂移,且相邻2次测定结果差值满足重复性要求为止,取其平均值作为定量依据。典型色谱图见图A.2。样品分析当日应进行校准分析7.6样品分析
采用与校准样品完全相同的分析条件,对样品进行5次初始测定,随后继续测定,直至连续2次测定结果差值满足重复性要求为止,取其平均值作为样品测量的峰面积。样品宜在采集后7d内完成检测。样品的存放宜按照GB/T34525的规定执行。8试验数据处理
8.1定量分析
采用单点外标法,按照公式(1)计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P=XA
式中:
——目标化合物a的含量,单位为微摩尔每摩尔(μmol/mol);A一一目标化合物工的峰面积:
9,——气体标准物质组分s的含量,单位为微摩尔每摩尔(umol/mol);A,一气体标准物质组分s的峰面积。5.2.2中的日常校准样品可以作为定量分析用气体标准物质。..(1)
GB/T44244—2024
8.2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宜表示如下:
测定值不小于1.0umol/mol时,修约到1位小数;一测定值小于1.0umol/mol时,修约到2位小数。9精密度和正确度
9.1精密度
9.1.1精密度概述
精密度按照GB/T6683.1通过实验室间统计分析结果确定。其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精密度通过10个实验室对7个样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到。按9.1.2和9.1.3规定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9.1.2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使用同一仪器,按照相同的试验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连续测定,所得两个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表1中方法的重复性限值,示例:测定某样品中二氧化碳组分含量,第一次测定结果为1.08umol/mol,第二次测定结果为1.09umol/mol,则两次重复试验结果之差为0.01umol/mol,两次重复试验结果的平均值a为1.085umol/mol,参照表1计算可得重复性r=0.0184×1.0850.5424=0.02μmol/mol,两次重复试验结果之差小于重复性,测定结果满足要求表1精密度
·氧化碳
二氧化碳
测定范围/(μmol/mol)
0.05~10.0
0.05~10.0
重复性r/(μmol/mol)
0.0243.0.536.9
0.0184.2-0.5424
注1:重复性公式中α为两次重复试验结果的平均值/(umol/mol)。注2:再现性公式中x为两个单一、独立试验结果的平均值/(umol/mol)。注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重复性和再现性典型值示例见附录B中表B.1。9.1.3再现性
再现性R/(μmol/mol)
0.119.rl-0239
0.116.0.5424
不同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的仪器,按照相同的试验方法,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测定,所得两个单一、独立的试验结果之差不应超过表1中方法再现性限值9.2正确度
9.2.1正确度概述
正确度按照GB/T43361通过对多个实验室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确定。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正确度通过10个实验室对6个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正确度要求
在同一实验室,使用同一仪器,按照相同的方法,对气体标准物质进行测定所得的结果和与其对应的标准值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表2的要求。4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质量保证和控制bzxZ.net
正确度
气体标准物质目标值/(umol/mol)10.0
GB/T44244—2024
相对偏差范围/%
-7.82~7.56
-1.40~20.80
-4.23~11.92
6.75~4.67
10.04~0.23
12.430.20
-13.99~0.57
-9.80~0.85
-6.23~2.88
-6.82~8.53
6.38~21.25
10.30~27.73
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在方法建立之初、主要操作条件发生改变、仪器维修、部件更换时,也应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质量控制程序
可以使用除日常校准样品以外、方法测量范围内1~2个气体标准物质作为质量控制样品,按照与样品相同测试过程及条件进行检测。10.3
质量控制要求
对每一个质量控制样品,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标准值的相对偏差应符合方法正确度的要求。如测定结果超出要求,应确认误差来源,并进行必要的修正。11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所使用的标准名称及编号;
样品名称、批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压力等样品信息;校准试验信息;
测定结果;
与样品有关问题或观察到的任何异常现象及其说明;分析日期,试验人员姓名。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