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1595-1999 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GB/T 11595-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1595-1999

中文名称: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Interface between packet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connected to a public data network using dedicated circui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11-11

实施日期:2000-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12970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01电信系统综合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网>>M19通信网设备互通技术要求和通信网借口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T 11595-1989

采标情况:idt ITU-T X.25:19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770

页数:129页

标准价格:53.0 元

出版日期:2004-04-09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9-08-2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陈晓晖、包仕波、胡琳、张晓暄、靳军、黄亮

起草单位: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

归口单位: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详见本标准。 GB/T 11595-1999 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GB/T11595-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1595—1999
idtITU-TX.25:1996
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
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for terminals operatingin the packetmode and connected to public data networksbydediccated circuit
1999-11-11发布
2000-06-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1595—1999
本标准等同采用ITU-TX.25(1996版)标准建议。标准中使用的格式和编码参照了ISO/8583(标准建议):1987的格式和编码;编写格式遵循了GB/T1.1—1993的规定。本标准定义了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
本标准规定了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土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的特性和操作。本标准适用于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土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本标准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名词术语作如下修改:
“通过量”→“吞吐量”,
“入口闭合用户群”→“有入口的闭合用户群”“出口闭合用户群”一“有出口的闭合用户群”“八位组”→“八比特组”,
“RPOA\-→\ROA”;
“释放”→“清除”。
第1章增加了×.31接口(1.4)
第2章主要是增加了“超级”模式和选择性重发机制,删除了LAP协议。第3章、第4章和第5章主要是去掉了在线业务设施中登记业务设施的登记分组等,在呼叫请求和入呼叫分组中对地址块的格式进行了修改。第六章主要是去掉了“在线设施登记”等。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G为标准的附录,附录H、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P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引用的标准如下:
GB/T11589—1999
GB/T11593—1989
公用数据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的国际用户业务类别和接入种类(eqvITU-TX.1:1996)
公用数据网上同步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间的接口(eqvITU-TX.21:1984)GB/T178011—1999经公用交换电话网或综合业务数字网或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接入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eqvITU-TX.32:1996)
ITU-TX.31
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对分组式终端设备的支持ITU-TX.213用于ITU应用的开放系统互连的网络业务定义ITU-TX.301为提供数据传输业务子网内部以及子网之间呼叫控制的一般配置的描述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晖、包仕波、胡琳、张晓喧、靳军、黄亮。本标准委托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I
GB/T11595—1999
ITU-T前言
由于在许多国家建立了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的公用数据网,这就有必要制定一些标准,以促使国际上的互通。ITU-T考虑到:(a)建议X.1包括使用分组方式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专用的用户业务类别并规定了接入种类,建议X.2规定了用户设施,建议X.21和建议X.21bis规定了DTE/DCE物理层接口特性,建议X.92规定了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的假想参考连接,建议X96规定了呼叫进行信号。(b)用分组式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将以分组格式发送和接收网络控制信息;(c)某些用分组式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将使用分组交织的同步数据电路(d)希望对于所有的用户设备能用一条数据电路连到数据交换设备(DSE);(e)建议X.2规定,在本标准中叙述的许多数据传输业务和任选用户设施中,哪些是“基本的”而必须在国际上提供,哪些不是“基本的”,(f)为了使用分组交换数据传输业务,需要制定一个关于在DTE和DCE之间交换控制信息的国际建议;
(g)关于通过公用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或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接入的这种DTE/DCE接口,在建议X.32中作了规定,(h)建议X.31规定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对分组式终端设备的支持;(i)在使用本标准支持建议X.213|ISO/IEC8348中规定的网络服务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分组层分别相当于建议X.200中规定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i)本标准包括支持建议X.213|ISO/IEC8348所有业务所必需的特性和其他特性;建议X.223规定如何使用X.25分组层协议来提供OSI连接方式的网络服务;(k)一个接口建议的必要要素应单独地规定为:物理层一一用于建立、保持和清除DTE和DCE间物理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数据链路层一一在DTE和DCE间的链路上互换数据的链路接入规程:分组层一一在DTE和DCE之间交换含有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的分组所用的分组格式和控制规程。
一致建议:对于用分组方式工作的终端设备通过专用电路接入的公用数据网必须按照下面的标准执行。
1)用于建立、保持和清除DTE和DCE间的物理链路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应符合第章DTE/DCE接口特性的规定;
2)在DTE和DCE之间的链路上互换数据的链路接入规程应符合第2章在DTE/DCE接口上的链路接入规程的规定;
3)在DTE/DCE接口处交换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用的分组层规程应符合第3章分组层DTE/DCE接口的描述规定;
4)虚呼叫和永久性虚电路业务的规程应符合第4章虚电路业务规程的规定;5)在DTE和DCE之间交换的分组格式应符合第5章分组格式的规定,6)选用的用户设施规程应符合第6章选用的用户设施规程的规定,7)选用的用户设施格式应符合第7章设施字段的格式的规定。1
GB/T11595—1999
注:本标准全面地规定了DCE的行为。此外,对DTE作了一组最低要求。在ISO标准ISO7776(数据链路层)和ISO8208(分组层)中,可以获得有关DTE设计的指导材料。本标准不要求使用这些ISO/EC标准。如果使用这些ISO标准,则必须加以注释,说明其范围已超过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的接口。必须注意,本标准使用的术语DTE是指DCE接口的设备。在ISO/EC8208中,对DTE和分组交换专用数据网加以区别,但在本标准中两者均看作为DTE。最后,对于在通过专用电路接入公用数据网时不使用分组方式操作的场合,也可以选用本标准的规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或不必使用完全按本标准规定的能力。例如,对于这特定的环境,可能需要改变第2章中第2层寻址规程或第6章中任选的用户设施规程。采用这种方法的一个事例即是ISO/IEC8881(在该标准中,只使用分组层规程而增加了一些任选的用户设施,用于局域网)。另一个事例是将本标准用于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和分组交换专用数据网之间的接口,其目的是对这两个网络的DTE提供全透明的服务。在这情况下,需要正确解决寻址和任选用户设施的问题。建议X.327提供解决这问题的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用专用电路连接到公用数据网上的分组式数据终端设备(DTE)
与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Interface between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and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DCE)for terminals operating in the packetmode and connected to public data networks by dediccated circuit1DTE/DCE接口特性(物理层)
GB/T11595—1999
idtITU-TX.25:1996
代替GB/T11595—1989
主管部门可以提供一种或几种下述接口。有关这些标准的相关点的确切使用方法,详见下文。1.1x.21接口
1.1.1DTE/DCE物理接口的要素
DTE/DCE物理接口的要素应符合建议X.21中2.1~2.5的规定。1.1.2进入操作阶段的规程
进入操作阶段的规程应按建议X.21中5.2所述的规定。当接口处于图A-3/X.21的13S、13R和13状态时,在T电路和R电路上交换的数据应按本标准以下各条所述的规定。建议X.21中2.5中所述的未准备好状态指的是不工作状态,而较高层则可能把它理解为故障状态(见4.6)。
1.1.3故障检测和测试环路
故障检测原则应符合建议X.21中2.6的规定。此外,1=OFF信号可表示瞬间传输故障信号,而较高层则可延迟几秒钟之后再判断接口是否发生故障。关于测试环路的定义和使用测试环路的维修测试原则在建议X.150中给出。测试环路及其使用规程的说明在建议X.21第7章中给出。DTE不可能自动启动远地终端DCE的2号测试环路。然而,某些主管部门允许DTE控制本地DSE中等效于2号测试环路的环路,以便测试租用线路或用户线路,全部或部分DCE或线路终接设备的操作。如果提供这项业务,则可分别按建议X.150和建议X.21所述,人工地或自动地进行环路控制。1.1.4信号码元定时
信息码元定时应按照建议X.21第2.6.3的规定。1.2X.21bis接口
1.2.1DTE/DCE物理接口的要素
DTE/DCE物理接口的要素应符合建议X.21bis中1.2的规定。1.2.2操作阶段
当107电路处于ON状态,并且105、106、108和109电路(如提供这些电路)都处于ON状态时,103和104电路上的数据互换应符合本标准以下各条的规定。当107电路处于0FF状态,或105、106、108或109电路(如提供这些电路)中的任何一条电路处于OFF状态时,可认为是不工作状态,而在较高层中则可以认为是故障状态(见4.6)。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1批准2000-06-01实施
1.2.3故障检测和测试环路
GB/T11595—1999
故障检测原则、测试环路及其使用程序的说明应符合建议X.21bis中3.1~3.3的规定。此外,由于瞬间传输故障,106和109电路可进入OFF状态。较高层则可延迟几秒钟之后再判断接口是否发生故障。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DTE不可能自动启动在远地终端处的DCE中的2类测试环路。然而,某些主管部门允许DTE控制本地DSE中2类测试环路的等效环路,以便测试租用线路或用户线路、全部或部分DCE或线路终接设备的操作。如果提供这项业务,则可分别按建议X.150和建议X.21bis所述,人工地或自动地进行环路控制。
1.2.4信号码元定时
信号码元定时应按建议X.21bis中3.4的规定。1.3V系列接口
采用V系列调制解调器进行的般操作与上面1.2的规定相同。然而,有关故障检测原则、环路测试及107、108、113和114电路的使用细节可参照V系列的有关规定。105-0N电路和106-0N电路间(如果提供)的时延大于10ms而小于1ms。此外,由于瞬间传输故障或调制解调器再训练,106或109电路可进入OFF状态。较高层则可延迟几秒钟之后再判断接口是否发生故障。
1.4X.31接口
1.4.1DTE/DCE物理接口
DTE/DCE物理接口应与DTE和终端适配器(TA)之间的R参考点一致。使用TA的功能是使DTE的操作能通过ISDN。当通过一条半永久性ISDN连接(即非交换的B通路)接入分组交换传输业务时,这种TA的功能在X.31第7章中予以说明注
1这种接入类型被认为是用专线接入公用交换数据传输业务。非专线接入公用交换数据传输业务的规定见建议X.32和X.31。
2当分组式终端TE1符合1系列建议时,DTE和TA的功能可以在同一设备中实现。因此,本标准涉及半永久性B通路上的第二层和第三层操作。1.4.2操作阶段
操作阶段应符合建议X.31第7章的规定。1.4.3维护
维护应按建议X.31中7.6的规定。1.4.4同步
同步应按建议X.31第7章的规定。2通过DTE/DCE接口的链路接入规程2.1应用范围和场合
2.1.1链路接入规程(LAPB)是作为数据链路层的要素而说明的,它可用手在一条单独的物理电路上,在DCE和DTE之间互换数据,或以选用方式,按标准X.1中指出的用户业务类别8~11,26,30~33,35,37,45,53和59的要求,用于在多条物理电路上,在DCE和DTE之间互换数据。如果希望电路故障的影响不会中断分组层的操作,则可要求使用任选的、预约时可选的、多物理电路的操作(这称为多链路操作)。
2.2、2.3和2.4(LAPB)中说明的单链路规程(SLP),按照第1章的说明,用于在DTE和DCE间的条单独的物理电路上互换数据。当使用任选的多链路操作时,在每条物理电路上可单独使用单链路规程(SLP),而多条并行的LAPB数据链路上的数据互换可使用2.5中说明的多链路规程(MLP)。另外,2
GB/T11595—1999
当LAPB只有一条物理电路时,可同主管部门协商在一条LAPB数据链路上使用这种任选的多链路规程。
2.1.2单链路规程(SLP)使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定义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规程的原理和术语。多链路规程(MLP)以ISO/IEC规定的多链路控制规程的原理和术语为基础。
2.1.3每种传输设施都是全双工工作。2.1.4DCE通过使用本标准2.2、2.3和2.4规定的LAPB规程实现与HDLC的平衡型规程(BA型)的兼容。包括选项2,8的BA型(LAPB同步模8)为基本业务,是所有网络都要提供的。BA型2,8,和附加的选项10.1(LAPB同步模128)被认为是任选的、预约时可选的、扩展顺序编号业务,并可用于那些希望为需要模128顺序编号的DTE应用服务的网络中。当加入HDLC选项10.1时,选项3.3(SREJ)用于替代选项2(REJ)。如果使用选项3.3,应不使用选项2。这个选项3.3对选项2的替代是一个任选的预约时可选的业务。BA型3.3、8和附加的选项10.2(LAPB同步模32768)被认为是任选的、预约时可选的、超级顺序编号业务,并可以用于那些希望为需要模32768顺序编号和多选择性拒绝恢复的DTE应用服务的网络中。
顺序编号和恢复的关系是:
基本的(模8)
REJ恢复
(2.3.5.2.1)
SREJ恢复
(2.3.5.2.2)
注:如果使用SREJ恢复,就应不使用REJ恢复。扩展的(模128)
预约时任选(注)
预约时任选(注)
超级的(模32768)
HDLC选项15.1可以加到BA2,8型或BA2,8,10.1型,或BA3.3.8、10.1型中,用于以起止式传输取代同步传输。该附加的部分是一种任选的、预约时可选的业务,并可以用于那些希望为使用起止式传输的DTE提供服务的网络中。DTE的生产厂商和实现者都必须知道,下面要介绍的LAPB同步传输模8规程是所有网络都能适用的唯一规程。
注:某些网络可能继续支持另一种称为LAP的数据链路层规程。自从1988年以来,关于LAP的规定一直没有进行过修改。按计划,将来对X.25的所有增补内容均以LAPB为基础。这样,LAP的详细内容可以在1988年蓝皮书系列的X.25标准中看到(见2.1.6,2.22.6和2.7)。2.1.5对于那些选择支持基本业务(LAPB同步传输,模8)和至少一种扩展的LAPB顺序编号,SREJ恢复和(或起止式传输的网络,基本方式的选择或这些选用功能的增加均在预约时进行。对于每个数据链路规程,这些选择彼此无关。扩展的LAPB顺序编号的选择与相应的分组层规程也无关。所有的选择均需与主管部门商定在一段时间内使用。2.2顿结构
2.2.1标志序列
所有顿都应以标志序列开始和结束,标志序列由01111110组成。DTE和DCE在发送多个标志序列时,应发送完整的8比特标志序列(见2.2.4)。一个标志可用作一个顺的结束标志,同时又作为下一个顿的开始标志。
2.2.2透明性
2.2.2.1同步传输
发送时,DCE或DTE应检查两个标志序列之间帧的内容,其中包括地址、控制信息和FCS字段,应在所有的5个连续的1”比特序列(包括FCS最后的5个比特)后面插入一个“0”比特,以保证不出现3
GB/T11595—1999
假的标志序列。接收时,DCE或DTE应检查顿的内容,并且去掉任何紧随在5个连续“1”比特后面的“0”比特。
2.2.2.2起止式传输
控制转义八比特组用于识别顿中出现了一个使用下列透明性规程的八比特组。这控制转义八比特组的编码为:
比特传输顺序12345678
10111110
发送时,DCE或DTE应检查两个标志序列之间帧的内容,其中包括地址、控制信息和FCS字段,并在完成FCS计算之后,应:
1)在出现一个标志或控制转义八比特组时对数据位6进行反码,并且2)在传输前,在上述程序产生的八比特组的前面插入一个控制转义八比特组。接收时,DCE或DTE应检查两个标志序列之间顿的内容,并在接收一个控制转义八比特组之后和在FCS计算之前:
a)丢弃该控制转义八比特组,并且b)对数据位6进行反码以恢复紧随的八比特组。注:发送端在透明性规程中可以任选包括其他八比特组。这些八比特组待定。2.2.3传输考虑
2.2.3.1比特传输顺序
地址、命令、响应和顺序号应该首先发低阶比特(例如,发送的顺序号的第一个比特应该是加权值为2°的比特)。信息字段比特的发送顺序在第2章中没有规定。在向线路发送FCS时应从最高项的系数开始,这最高项系数位于FCS字段的比特位置16(见表1、表2和表3)。注:在表1~表9中,比特1被规定为低阶比特。2.2.3.2起止式传输量
对于起止式传输,每个八比特组均用个起始位和一个终止位定界。如果需要,可以将传号保持(连续的逻辑“1”状态)用作八比特组的时间填充。典型的八比特组传输如图1所示。在接收某个顿时,DTE或DCE应检查其内容,并丢弃其起始位和终止位以及作为八比特组间的时间填充插入的“1”。几比特组
CGceCce
比特迅十
几比特妞?
比特组的据位*0\或1\
我用要求的传专保等(整实的传状态)整止(过择1\传状了
教群位(先检总低所比特
图1典型的八比特组传输(起止式传输)2.2.4顿间的时间填充
间的时间填充是在帧之间发送连续的标志来完成的(见2.2.1)。2.2.5顿中的时间填充
2.2.5.1同步传输
在使用同步传输时顿中的时间填充没有规定。2.2.5.2起止式传输
在起止式传输时,在某个顿中,在前面的八比特组之后不能立即提供下一个八比特组连续地进行传输时,便发送这时间填充序列。八比特组之间的时间填充是通过发送连续的传号状态(逻辑“1”状态)来完成的(见上面2.2.3.2)。对于一个八比特组中的时间填充(即在起始和终止位之间的时间填充)没有规定。4
2.2.6链路信道状态
GB/T11595—1999
这里规定的链路信道是指一个方向上的传输手段。2.2.6.1信道工作状态
当DCE正在分别接收或发送一个帧、一个丢弃序列或顿间的时间填充序列(只用于起止式传输)时,DCE的输入或输出信道被规定为处于工作状态。2.2.6.2信道空闲状态
当DCE在一段时间内分别接收或发送连续的“1”状态时,DCE的输入或输出信道被规定为处于空闲状态。
在DCE的输入信道上出现过长时间的空闲状态时DCE的动作规定2.3.5.5。2.2.6.2.1同步传输
对于同步传输,在连续的“1”状态至少持续15个比特时,便存在信道空闲状态。2.2.6.2.2起止式传输
对于起止式传输,在连续的“1”状态至少持续××X个比特时,便存在信道空闲状态(XXX的值必须大于合理的顿中时间填充值)。2.2.7顿结构
SLP的所有传输均以顿的形式进行,对于基本(模8)操作其格式应符合表1中的格式;对于扩展(模128)操作应符合表2中的格式;对于超级(模32768)操作则应符合表3中的格式。在地址字段前面的标志称为开始标志。在FCS字段后面的标志称为结束标志。这些顿的格式没有包含为透明性而插入的比特(同步传输)或八比特组(异步传输)(见2.2.2),也没有包含为了传输定时而插入的比特(即起始位或终止位)。
2.2.7.1地址字段
地址字段应由一个八比特组组成。它可以识别命令帧的接收者和响应顿的发送者。关于该字段的编码在2.4.2中描述。
2.2.7.2控制字段
对于模8(基本的)操作,控制字段应由一个八比特组组成。对于模128(扩展的)操作,控制字段对于有顺序号的顿格式应由两个八比特组组成,对于无顺序号的顿格式应由一个八比特组组成。对于模32768(超级的)操作,控制字段对于有顺序号的帧格式应由四个八比特组组成,对于无顺序号的格式应由一个八比特组组成。这个字段内容的描述见2.3.2。表1
顿格式一
比特传输次序
比特传输次序
FCS顿检验序列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8比特
12345678
8比特
基本操作(模8)
12345678
8比特
12345678
8比特
N比特
16至1
16比特
16至1
16比特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01111110
比特传输次序
比特传输次序
FCS顿检验序列
GB/T11595—1999
表2顿格式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8比特
12345678
8比特
扩展操作(模128)
比特\
比特*
a)含有顺序号的顿为16比特;没有顺序号的顿为8比特。表3顿格式
比特传输次序
比特传输次序
FCS顿检验序列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01111110
N比特
超级操作(模32768)
12345678
8比特
12345678
8比特
a)含有顺序号的顿为32比特,没有顺序号的顿为8比特。2.2.7.3信息字段
比特*)
N比特
16至1
16比特
16至1
16比特
16至1
16比特
16至1
16比特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01111110
12345678
01111110
个顺的信息字段(存在时)位于控制字段的后面(见上面2.2.7.2),在顿检验字段的前面(见下面2.2.7.4)。
在用于起止式传输时,在起始位和终止位之间应该为八个信息比特。在DCE向DTE发送时,如果要在信息字段中插入的信息位数不是八的倍数,DCE应该用0”填充这信息字段,以便将信息字段按八比特组对准。在DTE向DCE发送时,DTE应只发送按八比特组对准的信息。关于本标准使用的信息字段的各种比特的编码和组合,见2.3.4.10,2.5.2和5。关于最大的信息字段长度,见下面2.3.4.9和2.4.9.5。2.2.7.4顿检验序列(FCS)字段
用于描述FCS的符号表示法是以循环码的特性为基础的,像1000000100001的代码失量可用多项式P(α)=z12十z5十1来表示。这样,一个n元码字的元素即是n一1阶多项式的系数。在这应用中,这些系数可取“0”或1”的数值,多项式的运算是用模2方式进行的。把在顿开始标志之后接收的第一个比特用作最高阶项的系数,便可生成表示一个顿内容的多项式。FCS字段应该是一个16位的比特序列。它应该是下面两项(模2)之和的反码:1)*15+14+13+12+11+10+9+8++6+++3+2++1)被生成多项式16+12十+1(模2)除所得的余数,式中k是开始标志的最后比特和FCS第一个比特(不包括这两个比特)之间顿的比特数,但不包括为透明性而插入的比特(同步传输)或八比特组(起止式传输)以及为传输定时而插入的比特(即起始位或终止位);2)顿开始标志的最后一个比特和FCS第一个比特(不包括这两个比特)之间帧的内容和其对应的不包括为透明性而插入的比特(同步传输)或八比特组(起止式传输)以及为传输定时而插入的比特(即6
GB/T11595—1999
起始位或终止位)乘以16,再(模2)除以生成多项式16十12十5+1所得的余数。典型的实现方法是:在发送端把计算除法余数装置的寄存器的初始内容预置成全“1”,然后用生成多项式(上面已作介绍)去除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和信息字段以改变内容。所得余数的反码作为16位FCS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把计算余数装置的寄存器的初始内容预置成全“1”,在串行输入的受保护的比特和FCS乘以21,再(模2)除以生成多项式16十12十5十1,在传输无差错的情况下最后的余数为0001110100001111(与15至。相对应)。注:附录H例举了DCE和DTE发送比特模式,这些例子是针对SABM命令和UA响应来说明透明性机制及顿检验的应用。
2.3LAPB规程的要素
2.3.1LAPB规程要素是指DCE或DTE接收顿时所产生的动作。下面规定的规程要素包含与上面2.1叙述的LAPB数据链路和系统配置有关的命令和响应的选择。2.2和2.3一起构成了LAPB接入数据链路正确管理的总要求。2.3.2LAPB控制字段格式和参数
2.3.2.1控制字段格式
控制字段包含一个命令或个响应和顺序号(适用时)。可以使用三种类型的控制字段以实现有编号的信息传送(I格式)、有编号的监控功能(S格式)和无编号的控制功能(U格式)。
用于基本操作(模8)的控制字段格式示于表4之中。用于扩展操作(模128)的控制字段格式示于表5之中。用于超级操作(模32768)的控制字段格式示于表6之中。2.3.2.1.1信息传送格式—1
I格式用于完成信息传送。N(S)、N(R)和P的功能是彼此独立的,即每个I顿都有一个N(S)、个N(R)和一个P比特,DCE或DTE可用N(R)来确认或不确认新收到的I顿,P比特可以置成“0”或“j\。
2.3.2.1.2监控格式
S格式用于完成数据链路的监控功能,如确认I顿、请求重发I顿和请求暂停I顿的发送。N(R)和P/F比特的功能是彼此独立的,即每个监控顿都有一个N(R)和一个P/F比特,DCE或DTE可用N(R)来确认或不确认新收到的I顿,P/F比特可以置成“0\或“1”。表4LAPB控制字段格式一基本操作(模8)1
I格式
S格式
U格式
发送器发送顺序号(比特2=低阶比特)N(R)发送器接收顺序号(比特6=低阶比特)S监控功能比特
M修改功能比特
P/F作为命令发送时为探询比特,作为响应发送时为终止比特(1=探询/终止)P探询比特(1=探询)
控制字段的比特
1格式
s格式
U格式
GB/T11595—1999
5LAPB控制字段格式
第1个八比特组
N(S)发送器发送顺序号(比特2=低阶比特)N(R)发送器接收顺序号(比特10=低阶比特)S监控功能比特
M修改功能比特
X备用,置“0”
扩展操作(模128)
第2个八比特组
P/F作为命令发送时为探询比特,作为响应发送时为终止比特1=探询/终止)P探询比特(1=探询)
表6LAPB控制字段格式
控制字段的比特
I格式
s格式
U格式
前2个八比特组
N(S)发送器发送顺序号(比特2=低阶比特)N(R)发送器接收顺序号(比特18=低阶比特)S监控功能比特
M修改功能比特
X备用,置“0”
一超级操作(模32768)
后2个八比特组
P/F作为命令发送时为探询比特,作为响应发送时为终止比特(1一探询/终止)P探询比特(1=探询)
2.3.2.1.3无编号格式—U
U格式用于提供附加的数据链路控制功能。这种格式没有顺序号,但包含一个可以置成“0”或“1”的P/F比特。对于基本操作(模8)、扩展操作(模128)和超级操作(模32768),无编号顿的控制字段长度(1个八比特组)是相同的。
2.3.2.2控制字段参数
与控制字段格式有关的各种参数在下面描述。2.3.2.2.1模数
每个I顿均按顺序编号,编号可以从0到模数减1(“模数”即是顺序号模)。这模数为8、128或32768,顺序号就在整个模数范围内循环。2.3.2.2.2发送状态变量V(S)
发送状态变量V(S)表示按顺序要发送的下一个I的顺序号,V(S)可以取0到模数减1之中的任何值。每发送一个连续的I帧,V(S)值都要增加1,但是它超过最后接收到的信息帧或监控帧的N(R)的值不能大于待确认的I顿的最大数值(s)。值将在下面2.4.9.6中予以规定。2.3.2.2.3发送顺序号N(S)
只有I顿才含有N(S),即被发送的的发送顺序号。在要发送一个按序排列的I顿时,N(S)值需与发送状态变量V(S)的值相等。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