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4338-2022化学纤维 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338-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338-2022

中文名称:化学纤维 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Man-made fibre—Test method for crimping performance of staple fibr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04-15

实施日期:2022-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827792

相关标签: 化学纤维 短纤维 卷曲 性能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纤维>>59.060.20人造纤维

中标分类号:纺织>>化学纤维>>W50化学纤维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4338-2008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刘玲玲、李红杰、周燕、邢喜全、许晔峰、叶亦东、李德利、鄂玉静、张晓敏、张文强、王海江、孙伟平、马君志、庞松美、胡筠、吴丙香、王士华、张子昕、沈建伦、吴斌、陈勇君、潘道东、张玉柱、张港、陈宏

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滁州兴邦聚合彩纤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86)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化学纤维短纤维卷曲性能的试验方法。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59.060.20
CCSW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14338—2022
代替GB/T14338—2008
化学纤维
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Man-madefibreTestmethodforcrimpingperformanceofstaplefibre2022-04-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11-01实施
GB/T14338—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4338—2008《化学纤维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与GB/T14338—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a)
更改了方法原理(见第4章,2008年版的第4章);b)
更改了卷曲弹性仪技术要求(见5.1,2008年版的5.1);d)
更改了预调湿、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调湿时间的规定(见6.2,2008年版的6.2);e)
增加了对夹持距离为10mm时试验精度下降的说明(见6.3);增加了张力的说明(见6.4);
更改了试验步骤(见第7章,2008年版的第7章);g)
更改了最终试验结果的表示(见8.5,2008年版的8.5);删除了附录“快速调湿时间”(见2008年版的附录A);更改了附录“统计:术语和计算”的内容(见附录B,2008年版的附录C);更改了附录“卷曲数计数”的内容(见附录C,2008年版的附录D)。k))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滁州兴邦聚合彩纤有限公司、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特种化纤厂、常州市华纺纺织仪器有限公司、潍坊欣龙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威海海马大华地毯有限公司、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有限公司、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仪征威英化纤有限公司、湖北绿宇环保有限公司、河南金丝路生态环境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干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玲玲、李红杰、周燕、邢喜全、许晔峰、叶亦东、李德利、鄂玉静、张晓敏、张文强王海江、孙伟平、马君志、庞松美、胡筠、吴丙香、王士华、张子昕、沈建伦、吴斌、陈勇君、潘道东、张玉柱,张港、陈宏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1993年首次发布为GB/T14338—19932008年第一次修订;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范围
化学纤维
短纤维卷曲性能试验方法
本文件描述了化学纤维短纤维卷曲性能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化学纤维短纤维。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4338—202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46(所有部分)纺织品
化学纤维
GB/T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14334化学纤维短纤维取样方法3术语和定义
GB/T4146(所有部分)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原理
在规定的张力下,读取纤维的卷曲峰和卷曲谷;并且在不同的张力下,在一定的受力时间内,测定纤维的长度变化。得到纤维的卷曲数、卷曲率,卷曲回复率和卷曲弹性率等卷曲性能数据。5仪器和工具
5.1卷曲弹性仪,需满足以下要求:a)力值测量误差小于或等于1%;b)
长度分辨率0.01mm;
具有用于精确校正仪器的装置。5.2绒板:与纤维成对比色
5.3镊子等。
6试验通则
6.1取样
取样规定如下:
一散件的实验室样品按需取出,最低不应小于10g;一批量样品中的实验室样品抽取按GB/T14334规定。1
GB/T14338—2022
不应抽取在运输途中意外受潮、包装破损、或是已经被打开的包装件。6.2预调湿、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调湿时间6.2.1预调湿
当样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需要预调湿:一当试样回潮率超过公定回潮率;一样品处于相对湿度高于实验室相对湿度上限的大气中;一样品温度低于实验室温度5℃。预调湿条件:在温度不超过50℃、相对湿度10%~25%条件下,至少放置30min。公定回潮率按照GB/T9994规定。6.2.2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公定回潮率小于4.5%的短纤维,温度(20±2)℃,相对湿度(65±5)%。公定回潮率大于或等于4.5%的短纤维,温度(20±2)℃,相对湿度(65±3)%。6.2.3调湿时间
按表1规定选择调湿时间。纤维如经过预调湿,调湿时间取上限,也可每隔30min称量直至恒重为止。
表1各种纤维的调湿时间表
公定回潮率或标准回潮R。
调湿时间t
6.3预置夹持距离
0≤Ro≤2
22≤t≤4
4.54t≤6
预置夹持距离20mm。纤维名义长度较小时可调整为10mm,但试验精度下降。6.4张力
试样所受的张力按式(1)计算:F=×T
式中:
F一张力,单位为厘牛(cN);
P一单位线密度张力,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T试样的名义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不同纤维品种的单位线密度张力,按表2规定,Ro>9
6≤t≤8
.(1)
对于以上重张力规定不适合的短纤维,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或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重张力的求取方法,见附录A。
张力类型
轻张力
重张力
6.5试验根数
单位线密度张力表
表2!
纤维类型
所有纤维
维纶、锦纶、丙纶、氯纶、纤维素纤维涤纶、腈纶
试验根数根据不同情况规定如下a)
每个实验室样品测试20根纤维;b)
GB/T14338—2022
单位线密度张力
(0.0020±0.0002)cN/dtex
(0.050±0.005)cN/dtex
(0.0750±0.0075)cN/dtex
除上述规定的试验根数之外,对确定为95%置信水平时,当以n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的百分率表示的置信区间半宽值(C)超过3%时,则需按附录B规定增加试验根数。7试验步骤
7.1从已调湿的样品中随机取出20束纤维(卷曲未被破坏),置于绒板上以备测定。7.2从每束纤维中随机用张力夹夹取一根纤维,悬挂在卷曲弹性仪的测力挂钩上,然后用镊子将纤维另一端置于下夹持器中。当夹持距离为20mm时,纤维的松弛长度尽可能在25mm以上;当夹持距离为10mm时,纤维的松弛长度尽可能长。7.3使试样承受规定的轻张力,读取Lo;(精确至0.01mm)并读取Lo;内全部卷曲峰和卷曲谷数Ji。计数方法按附录C。
7.4继续使试样承受规定的重张力,读取L1;(精确至0.01mm)。7.5保持30s后,去除张力,恢复至预置夹持距离,保持2min后,再次使试样承受规定的轻张力,读取(精确至0.01mm)。
L2:。
8结果计算
8.1卷曲数
按式(2)计算:
Jni=La, X2
式中:
Jn一单根纤维的卷曲数,单位为个每25毫米(个/25mm);JA;—单根纤维在Lo;内全部卷曲峰和卷曲谷数;Lo;一单根纤维承受轻张力时(7.3)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8.2卷曲率
按式(3)计算:
.(2)
(3)
GB/T14338—2022
式中:
J;一单根纤维的卷曲率,%;
L1;一单根纤维承受重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o;一单根纤维承受轻张力时(7.3)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8.3卷曲回复率
按式(4)计算:
式中:
Jwi一单根纤维的卷曲回复率,%;L1;一单根纤维承受重张力时(7.4)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4)
L2;一去除负荷后,单根纤维经2min回复,再次承受轻张力时(7.5)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8.4卷曲弹性率
按式(5)计算:
Lt, L,
Jd; = Li.- Ls
式中:
Jd;一单根纤维的卷曲弹性率,%;×100
L1:一单根纤维承受重张力时(7.4)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5)
L2:一去除负荷后,单根纤维经2min回复,再次承受轻张力时(7.5)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Lo;一单根纤维承受轻张力时(7.3)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8.5结果表示
各项试验结果均以有效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8.6统计值计算
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值的计算按附录B。8.7数据修约
各项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9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
所使用的标准(包括发布年号);a)
样品的名称和规格;
采用的试验方法及所有的试验参数;实验室样品的各项性能测试结果,如果计算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则要写入报告;经协商后对试验步骤的修改提示及其他与本文件不一致的部分;试验中所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试验人员,试验日期。
附录A
(资料性)
重张力的求取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GB/T14338—2022
对于某些纤维,如6.4推荐的重张力不适合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在等速伸长型单纤维拉伸仪(CRE)上按如下步骤确定。
首先,试样不加张力,在松弛状态下进行拉伸试验,得出的负荷-伸长曲线如图A.1所示。然后在负
荷-伸长曲线原点附近,取负荷变化随伸长变化最大点A,作切线求得与伸长轴的交点E,过E作垂线与负荷-伸长曲线相交于F。F。点处的负荷值即为所求的重张力。重张力(cN)除以名义线密度(dtex),即为单位线密度的重张力。o/
标引序号说明:
A一负荷随伸长变化最大点
E一所作切线与伸长轴的交点;
F。一所求的重张力。
伸长/mm
图A.1在拉伸曲线上求预张力的示意图5
GB/T14338—2022
B.1统计值的计算
B.1.1平均值
附录B
(规范性)
统计值及增加试验根数的计算
n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按式(B.1)计算:式中:
x一n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Xi一各次测试值;
n一试验次数。
B.1.2标准偏差
n次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按式(B.2)计算:(n-1)
式中:
一n次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
X;—各次测试值;
x一n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n一试验次数。
变异系数
n次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按式(B.3)计算:CV
式中:
CV一n次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
S一n 次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
× 一n 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B.2增加试验根数的计算
置信区间半宽值
×100%
n次试验结果的置信区间半宽值(c)按式(B.4)计算:c=tx
(B.2)
(B.3)
..(B.4)
式中:
c一n次试验结果的置信区间半宽值;t—t分布的值(在所要求的95%置信水平下,可从表B.1查得);s一n次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
n一试验次数。
置信区间半宽值(c)通常以算术平均值的百分率来表示,按式(B.5)计算:C-
×100%
式中:
C一以n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的百分率表示的置信区间半宽值;c一n次试验结果的置信区间半宽值;x一n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B.2.2试验根数的再确定
GB/T14338—2022
....(B.. 5)
测试n根纤维后,按照式(B.5)计算以n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的百分率表示的置信区间半宽值(C),若其超过规定的允许值,应增加的试验根数m,按式(B.6)或式(B.7)计算,结果向上取整数:m=t2×
(C* X)
m =t2 ×
式中:
m一需增加的试验根数;
..(B.6)
..(B.7)
一n次试验所对应的t分布的值(在所要求的95%置信水平下,可从表B.1查得);s一n次试验结果的标准偏差;
C*一以n次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的百分率表示的置信区间半宽值(C)的允许值,此处为3%;一n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n 一试验次数;
CV一n次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
在这种情况下,需重新计算所有(m+n)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和置信区间半宽值,且检查新的置信区间半宽值是否满足要求。表B.1自由度为(n+1)时t分布的值n(试验次数)
n(试验次数)
n(试验次数)
61~120
121~230
GB/T14338—2022
附录C
(规范性)
卷曲计数方法
三维卷曲纤维,按照图 c.1a)计数。二维卷曲纤维,按照图c.1b)计数。2
A27o29
说明:
o一外;
×一内;
>一侧面。
三维卷曲纤维的卷曲计数
b)二维卷曲纤维的卷曲计数
图C.1三维卷曲纤维和二维卷曲纤维的卷曲计数为了便于统一卷曲数计数方法,如碰到下述情况,按照以下规则计数:1)
大卷曲内有小卷曲,则不计,见图C.2a);小卷曲纤维按谷和峰计数,见图C.2b);碰到圈状纤维时,应解除后再计数,见图C.2c);两端如超过峰或谷的顶点时,以一个计,见图C.2d)。91
各种形状的卷曲计数
GB/T14338—202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