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18.102-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218.102-2022
中文名称: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xtiles—Test methods for nonwovens—Part 102: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elasticit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12-30
实施日期:2023-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542927
相关标签:
纺织品
织造布
试验
方法
拉伸
弹性
测定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30纺织物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2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隋娇娇、刘飞飞、于龙、李亚丰、张聪杰、吴锦鸿、王斌、王飞、吴丹丹、章国强、曹淼森、朱方龙、罗俊、刘坤、顾敏明、苏艺志、车璐璐、郭强
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兰飞化纤织造有限公司、湖州新利商标制带有限公司、浙江吉和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纺标(福建)检测有限公司、惠州学院、济宁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等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9)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非织造布拉伸弹性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非织造布。
标准内容
ICS_59.080. 30
CCS W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218.102—2022
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
TextilesTest methods for nonwovens-Part 102: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elasticity2022-12-30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7-01 实施
24218.102—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24218《纺织品
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的第102部分。GB/T2421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一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
一一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一一第5部分:耐机械穿透性的测定(钢球顶破法);一第6部分:吸收性的测定;
一第8部分:液体穿透时间的测定(模拟尿液);第10部分:干态落絮的测定;
第11部分:溢流量的测定;
第12部分:受压吸收性的测定;第13部分:液体多次穿透时间的测定;第14部分:包覆材料返湿量的测定;一第15部分:透气性的测定;
第16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法);一第17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喷淋冲击法);一第18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安徽省兰飞化纤织造有限公司、湖州新利商标制带有限公司、浙江吉和卫生材料有限公司、绍兴金阳纺织有限公司、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纺标(福建)检测有限公司、惠州学院、济宁市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常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格菲林卫材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市计量测试所、广东必得福医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诺特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隋娇娇、刘飞飞、于龙、李亚丰、张聪杰、吴锦鸿、王斌、王飞、吴丹丹、章国强、曹淼森、朱方龙、罗俊、刘坤、顾敏明、苏艺志、车璐璐、郭强。I
24218.102—2022
目前国际上对于非织造布性能测试有IS09074系列方法标准,我国已相应转化为GB/T24218系列方法标准,对于我国自主研制的非织造布方法标准也统一按照GB/T24218进行命名和编号,目前采标标准的部分编号已到18,自主研制标准从101开始编号,编号19~100为采标标准发展留出空间。GB/T24218《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提供了非织造布相关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拟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第2部分:厚度的测定;
一第3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一第5部分:耐机械穿透性的测定(钢球顶破法);第6部分:吸收性的测定;
第8部分:液体穿透时间的测定(模拟尿液);第10部分:干态落絮的测定;
第11部分:溢流量的测定;
第12部分:受压吸收性的测定;第13部分:液体多次穿透时间的测定;第14部分:包覆材料返湿量的测定;一第15部分:透气性的测定:
第16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法);第17部分:抗渗水性的测定(喷淋冲击法);第18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法);第101部分:抗生理盐水性能的测定(梅森瓶法);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
1范围
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
第102部分:拉伸弹性的测定
本文件描述了非织造布拉伸弹性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非织造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4218.102—202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91.3纺织纺织材料性能和试验术语第3部分:通用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16825.1
GB/T19022
3术语和定义
GB/T3291.3
4原理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第1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在规定条件下用等速伸长(CRE)试验仪对试样进行定伸长率或定力拉伸,使试样产生形变,经规定时间后去除拉力,使其回复一段时间,测量试样尺寸变化,并计算出弹性回复率、永久变形率和应力松弛率。
5仪器和工具
5.1CRE试验仪的计量确认体系按GB/T19022的规定执行。CRE试验仪应具有以下特性:自动记录施加于试样上的力和相应的试样伸长率的装置。仪器精度按GB/T16825.1规定的a
1级要求。在仪器全量程内的任意点,强力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1%,伸长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1%。
夹持器能牢固夹持试样的整个宽度且不损伤试样,仪器能设定200mm的隔距长度,精度为b)
±1mm。
仪器能设置恒定拉伸速度范围在5mm/min~300mm/min之间,精度为土10%。
仪器的两个夹持器可上下结构拉伸,夹持器两夹钳的中心点处于拉力轴线上,夹钳的钳口线保GB/T24218.102—2022
持与拉力线垂直,使夹持面在同一平面上,防止试样拉伸时在钳口滑移。e)仪器能够设置预加张力,具备定力保持功能。5.2钢尺:精确至1mm。
5.3合适的裁剪工具。
6试样准备
试样应具有代表性,所裁取的试样距布边100mm以上且均匀分布,确保所取试样没有明显的缺陷、褶皱、孔洞等异常。每个样品沿不同弹性方向(如横向、纵向)分别裁剪5块试样,试样长度应满足隔距长度200mm,宽度应满足有效宽度50mm±0.5mm。7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T6529的规定执行。8试验步骤
8.1仪器设置
设置夹持器隔距长度L。为200mm,检查钳口准确地对正和平行,以保证施加的力不产生角度8.1.1
偏移。
设置仪器拉伸速度为200mm/min。注:可分段设置拉伸速度,设置试验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到达预加张力前的速度为10mm/min,达到预加张力后的拉伸速度为200mm/min。
拉伸试验开始前,将仪器的伸长示值和力示值归零。8.1.3
8.2夹持试样
8.2.1预加张力夹持
在上夹持器中间位置夹持好试样,保证拉力中心线通过试样中心,施加0.1N的预加张力,使试样伸直但不伸长,对于施加0.1N的预加张力产生伸长的试样,应设定更小的预加张力,然后夹紧下夹持器,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所施加的预加张力值8.2.2松式夹持
在上夹持器中间位置夹持好试样,保证拉力中心线通过试样中心,然后夹紧下夹持器,夹持试样时不施加预加张力。
8.3测定
8.3.1定伸长率一次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1.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定伸长率。如无要求,宜采用定伸长率为25%、50%、80%、100%或150%。
8.3.1.2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拉伸停置时间、回复停置时间。如无要求,宜采用拉伸停置时间2
为1min,回复停置时间为3min。GB/T24218.102—2022
8.3.1.3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伸长率,记录试样长度L2,停置1min,再以相同速度返回到夹具初始隔距,停置3min。8.3.1.4重新拉伸试验,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8.3.1.5重复程序8.3.1.1~8.3.1.4,测试其他4个试样。8.3.2定伸长率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2.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循环次数。如无要求,宜采用循环次数为3次、5次、10次8.3.2.2按8.3.1.1~8.3.1.3反复拉伸至循环次数,8.3.2.3按8.3.1.4拉伸试样,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8.3.2.4重复程序8.3.2.1~8.3.2.3,测试其他4个试样。8.3.3定伸长率一次应力松弛率的测定8.3.3.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定伸长率。如无要求,宜采用定伸长率为25%、50%、80%、100%或150%。
8.3.3.2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拉伸停置时间。如无要求,宜采用拉伸停置时间为5min8.3.3.3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伸长率,记录此时的力F。,精确至0.1N8.3.3.4停置规定拉伸时间后再记录力F,,精确至0.1N。8.3.3.5重复程序8.3.3.1~8.3.3.4,测试其他4个试样。8.3.4定伸长率反复应力松弛率的测定8.3.4.1
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循环次数。如无要求,宜采用循环次数为3次、5次、10次。8.3.4.2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伸长率,记录此时的力F。,精确至0.1N,然后以相同速度返回到夹具初始隔距,如此反复拉伸至循环次数后,停置规定拉伸时间后再记录力F,,精确至
重复程序8.3.4.1~8.3.4.2,测试其他4个试样。8.3.4.3
8.3.5定力一次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5.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定力值。如无要求,宜采用定力值为5N、10N、15N、30N。8.3.5.2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拉伸停置时间、回复停置时间。如无要求,宜采用拉伸停置时间为1min,回复停置时间为3min。8.3.5.3启动仪器,以恒定拉伸速度拉伸试样到定力值,保持定力1min后读取试样长度L3,以相同速度返回到夹具初始隔距,停置3min。8.3.5.4重新拉伸试验,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18.3.5.5重复程序8.3.5.1~8.3.5.4,测试其他4个试样。8.3.6定力反复拉伸弹性回复率和永久变形率的测定8.3.6.1根据产品要求或协议要求确定循环次数。如无要求,宜采用循环次数为3次、5次、10次。8.3.6.2按8.3.5.1~8.3.5.3反复拉伸至循环次数,8.3.6.3按8.3.5.4拉伸试样,读取到达预加张力时对应的试样长度L,。8.3.6.4重复程序8.3.6.1~8.3.6.3,测试其他4个试样。24218.102—2022
9结果与表示
9.1定伸长率测试结果
9.1.1定伸长率弹性回复率
按公式(1)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率弹性回复率A,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L2 - (L.+AL) × 100%
式中:
L2—-
定伸长率弹性回复率;
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预定时间后再施加预加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试样拉伸至定伸长率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1)
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加张力时的伸长,预加张力夹持时△L为0,单位为毫米(mm)。9.1.2定伸长率永久变形率
按公式(2)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率永久变形率B,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定伸长率永久变形率;
B=L)-(L, +AL)
一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预定时间后再施加预加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 (2)
△L一一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加张力时的伸长,预加张力夹持时△L为0,单位为毫米(mm)。9.1.3定伸长率应力松弛率
按公式(3)计算每块试样的定伸长率应力松弛率C,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C一一定伸长率应力松弛率;
C=F。-F
F。—拉伸至定伸长时的力,单位为牛顿(N);F,
×100%
拉伸至定伸长并停置预定时间后的力,单位为牛顿(N):9.2定力测试结果
9.2.1定力弹性回复率
按公式(4)计算每块试样的定力弹性回复率D,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式中:
定力弹性回复率;
L -(L +AL)×100%
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GB/T24218.102—2022
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预定时间后再施加预加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试样拉伸至定力保持预定时间后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加张力时的伸长,预加张力夹持时△L为0,单位为毫米(mm)。9.2.2定力永久变形率
按公式(5)计算每块试样的定力永久变形率E,测试结果以5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L.-(L.+AL)
式中:
定力永久变形率;
隔距长度,单位为毫米(mm);
试样回复至零位停置预定时间后再施加预加张力时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5)
松式夹持试样时达到预加张力时的伸长,预加张力夹持时△L为0,单位为毫米(mm)。。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免费标准bzxz.net
本文件的编号;
样品的描述,试样数量;
试样的夹持方式;
试验参数(如预加张力值、定伸长率、定力值、拉伸停置时间、回复停置时间、循环次数等);试验结果;
试验日期;
任何偏离本文件的细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