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473-199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工器件>>29.120.50熔断器和其他过载保护
中标分类号:电工>>输变电设备>>K40输变电设备综合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3657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30, 字数:56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4-04-02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4-06-0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庄稼人、曹荣江
起草单位: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交流高压断路器进行合成试验时的总则、用于短路开断和关合合成试验的试验技术和方法、基本短路试验方式和燃弧时差。本标准适用于GB 1984《交流高压断路器》所辖范围的断路器。遵守本标准的规定所进行的短路开断和关合试验,其试验结果与相应的直接试验等效,其他电器需要以合成试验法来确定开断和关合能力时,可参照本标准作出规定。本标准所涉及的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合成试验方法和技术,旨在为合成试验和正确评价试验结果确定准则,试验电路的改进则不受限制。 GB/T 4473-1996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合成试验 GB/T4473-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合成试验
Synthetic testlng of high-voltagealternating current circuit-breakersGB/T 4473—1996
代警CB4473—84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427出版物《交流高压断路器的合戒试验》(1989年版)及IEC427修订1(1992)。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交流高压断路器进行合成试验时的总则.用于短路开断和关合合成试验的试验技术和方法,基本短路试验方式和燃致时差本标准适用于GB1984交流高压断路器?所辖范围的断路。遵守本标准的规定所进行的短路开断和关合试验,其试验结果与相应的直接试验等效,其他电器需要以合成试验法来确定开断和关合能力时,可参照本标准作出规定。本标准所涉及的是目前普遍应用的合成试验方法和技术,目在为合成试验和正确评价试验结果确定准则,试验电路的改进则不受限制。2引用标准
GB1984—89交流高压断路器
GB/T447492交流高压断路器的近区放障试验3术语
本标准采用 GB 1984的诸定义和下述定义:3.1直接试验
一种短路试验,其外施电压,电流,瞬态和工频恢复电压哟由一个单电源回路提供,该电源可能是电力系统或是短路试验站的专用发电机,或是二者的组合。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电源,例如振荡回路。3.2合成试验
一种短路试验,其大部或全部电流由一个电源(电流回路)提供,面外施电压和或)恢复电玉(麟态和上额)则全部或部分地由一个或几个独立的电源(电压回路)提供。3.3被试断路器
试验中的渐路器。
3.4辅助断路器
是一台或几台断路器,构成合成试验电路的一部分,用来使被试断路器按要求与各种回路发生联系。
3.5电流画路
合成试验电路的组成部分,工频电流的大部或全部由它提供3.6电压回路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6-17批准1997-07-01实施
GB/T 4473-1996
合成试验电路的组成部分,试验电压的大部或全部由它提供。3.7(回路的、就断路器而言的)预期电流以阻抗极小的导体代替被试和辅助断路器的每个极时的回路电流。3.8实际电流
流过被试断路器的电流(被试和辅助断路器的弧压改变了预期电流)。3.9崎变电流
是一个非算得的电流,等于预期电流和实际电流之差。3.10弧后电流
花电流和孤压已经降至零,瞬态恢复电压已开始上升之后,立即流经断路器孤隙的电流。3.11 电流引人法
是一种合成试验法,其中,电压回路在工频电流零点前接至被试断路器。3.12引入电流
当电流引入电路的电压回路接至被试断路器时它所供给的电流。3.13电压引入法
是一种合成试验法,其中,电压回路在工频电流零点后接至被试断路器。3. 14基推系统条件
所具参数能导出GB1984额定值和试验值的电系统的条件。4总则
合成试验是直接试验的等效试验法。GB1984一89的第7.11至7.19条为直接试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均适用于合成试验。考虑到合成试验的特点、在不影响试验等价性的条件下,对某些试验要求作如下规定:
4.1试验电流
电流源的电压低,被试断路器和辅助断路器的电弧电乐所产生的畸变电流较基准系统条件下的大。本标准对实际工频短路电流最后半波的幅值和持续时间作了具体规定,见5.1.1条。并联电流引入电路的引入电流的具体规定见5.2.1条。4.2工频恢复电压
电压源是预充电的电穿器组时,因其旷能有限,一般难以满足GB1984·--89第7.13.6条要求.工频恢复电压持续至少0.1 s的规定。本标准允许适当改变,见5.1.3条。4.3额定短路开断和关合试验:试验方式4试验方式4中,包含有两次关合操作和三次开断操作。合成短路开断和关合试验一般尚不能对所有的操作施加所需的高电压。其体规定见7.2条。4.4非对称电流开断试验:试验方式5非对称电流开断合成试验,在开断电流过零前的变率di/d.工频恢复电压瞬时值以及瞬态恢复电压(TRV)等方间,难以与基准系统条件下的都相等,具体规定见7.3条。4.5开断操作分闸指令的施加
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分阐指令的施加可以提前,见7.4条。4.6实现三次有效操作的程序
本标准根据分闸同期性符合规定的断路器在中性点接地或不接地系统中,开断各种短路也流可能出现的燃弧时间分布统计,确定了试验时断路器应达到的燃弧时差,见第8章。5用于短路开断试验的合成试验技术和方法5.1对合成开断试验法的通用要求GB/T 4473-1996
出开断短路过程中加于断路器的电流和电压负荷:可辩别出三个基本阶段.即:大电流阶段、相5.作用阶段和高电压阶段(见附录A)。在各阶段中,任何合成试验法均必须满足下述通用要求。5.1.1大电流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试验电路给予断路器的负荷,应使得在本阶段结束时,断路器弧区具有与基准系统条件下相同的状态,从而为随后的根互作用阶段准备相同的起始条件。5.1.1.1由于电流回路的电压低,以及电流回路中加了辅助断路器,被试断路器和辅助断路器的电弧电压使试验电流发生较人的畸变(见附录B)。从泄放在被试断路器弧隙中的能量应尽可能与基准系统条件下的相同的观点出发,并考虑GB1984一89第7.12.2条及7.13.3条的规定,可对试验电流的幅值半波持续时间的减少作出如下规定:单相电路中实际试验电流最后半波的幅值,对试验方式1、2和3,不应小于该试验方式规定的开断电流交流分量容许值下限的幅值;对试验方式4,不应小于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交流分量幅值的90%,对试验方式5,考虑到GB1984一89第7.13.4条关于电流直流分量百分数平均值的规定,在两饮大半波末熄弧的试验中,至少有一次不应小于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交流分量幅值与最后半波幅值麟间对应的直流分量预期值之和的90%。b。实际工频试验电流最后半波的持续时间,对试验方式1、2、3和4,应不小于额定工频半周期的90%;对试验方式5,在两次大半波未熄孤的试验中,至少有一次应不小于在额定T频半周期基础上考患了规定的直流分量的影响后所得的半波持续时间的90%。如果被试断路器的电弧电压对系统中的短路电流有明显的影响,则在核对上述规定的容差时,C
可将这一影响扣除,参见附录B。5.1.1.2为了使试验电流保持在规定的容差范内,必要时可使用下述方法:提高电流回路的电压;
适当减小电流回路电感,使触头分离瞬间的电流接近该试验方式规定的上限;b
在电流最后半波起始·将电流同璐电感短接掉一部分或接入一补偿支路:c.
d。增大试验电流的非对称度或降低其频率。只要制造厂同意,触头分离时量得的直流分最值可超过规定值,工频可超过GB1984—89第7.12.2条规定的容差。5.1.2相互作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断路器(它的电弧特性)与试验电路之间发生的剧烈相五作用,对开断过程极为重要。因此,该阶段中零前的电孤电流和零后的TRV波形应当与基准系统条件下的相间。这一阶段对试验电路的具体要求见第5,2茶。5.1.3高也压阶段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在这一阶段中,断路器仅承受恢复电压的作用。作用在断路器上的预期 TRV应符合 GB 1984一89第 5. 13 条和第 5. 15 条的规定。注:如果被试断路器并联有低慎电阻,则需按专门的试醛程序进行,见附录H。②如果TRV是由一个以上的回路提供,则总的波形不应有明显的不违续。工频恢复电乐原则上应符合GB1984—89第7.13.6条的规定。但是,当电压源是预充电的电容器组时,工频恢复电压是衰减的直流或是衰减的交流电压,或者是其上叠有定比例的不衰减交流电压,一般难以在0.1以内维持在规定值而不衰减。此时应当满足下列要求:。在短路开断后额定工题1/8周内的任何瞬刻,恢复电压不应低于nuicosual
式中:h——首开极因数;
——额定工频角频率
U—断路器的最高电压。
CB/T 4473-1996
b不论是何种衰减的恢复电压,其直流电压的瞬时值或交流电压的峰值原则上应尽可能保持为/2U/V3,且在短路开断后0.1s内的其余时间不低于0.5×注
1 如果在短路开断后额定工额的半周期至 0.1。 之间,断路器在高于会的电压下重击等,不作为斯璐器开断3
失败,允许重作试验,并认为在该次试验中,断路器在零区的性能已经得到考核,2进行失步开断试验时,可按相同的原则规定其工频概复电压,5.2用作开断试验的合试验电路和专门要求5.2.1并联电流人法
本试验法的原理见附录C。本试验法在原理上保证了在相互作用阶段,被试断路器已处于其参数(阻抗、结构、电压)与基系统条件相同的电压回路之中。5.2.1.1TRV调节回路
a.预期TRV的波形和数值应符合规定值:h.理论上,互作用阶段的等值波阻抗 Zr见图 C1),应等于规定的 TRV上升率d/dt与规定的对称短路电流过零时的变率d/dt的比值%/a;du/dt
c,与2并联的杂散电容和集中电容之和C产生时延tg = 2n - Cab
5.2.1.2电压回路电感
电压回路的电感值应在其有规定参数的单相直接试验电路电感值的1至1.5倍之间。5.2.1.3引入电流
a:引人电流过零时的预期变率应当与预期工频电流过零时的变率相当。b.引入电流的频率应处在250~1000Hz之间。如因试验条件的限制,电流引入法对额定电压高的断路器进行失步开断试验时,则与制造!协商后,允许降到250Hz以下。c引入电流开始流过被试断路器的时刻·应当保证断路器单独处于电压回路1(单独由引入电流供电的时间,大于电孤电压显著变化阶段,小于引入电流的四分之一周期,一般不应大于5008。受控制精度的限制达不到要求时,允许有一次不超过700μs。注:如果被试断路器单独由引入电流供电的时间小于200邮,则应当注意,此时有可能对断路器施加了过度的价荷。
5.2.2串联电压引入法
本试验法的原理见附录D。在大电流和相互作用阶段,被试断路器仪受到电流回路的作用,电流回路的恢复电压经与辅助断路器并联的电容加到被试断路器上,电压回路的电压在相瓦作用阶段之后才加到被试断路器上。
如用本试验法来检验断路器的热重燃特性,即在带有起始瞬态恢复电压(ITRV)负荷的出线端故障条件下或在近区故障条件下进行试验,则需确认试验电路对相互作用阶段的有效性。这应由制造厂,试验站和用户商定。
当用本试验法进行与断路器的介电特性有关的试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日。辅助断路器的电弧电压应小丁或等丁被试断路器的电抓电压。如果两个断路器的燃弧尖峰大致相等,则认为已满足本件,
b.电压回路的阻抗应足够低,以不影响可能发生的重燃或重击穿。因此,辅助断路器两端的电容至少为10正F。应注意避免工赖电流零点前电流的过分畸变。s.电未回路和电流回路结合时不应产生停顿。5.2.3变压器电路(SKEATS电路)GB/T 4473—1996
本试验法的原理见附录E。辅助断路器和被试断路器的电弧电压以及电流回路母线阻抗或电流回路变压器(如果用的话)的漏抗,彬响流过被试断路器的电流和开断后加于其上的电压,加之电压回路中串有人阻抗的限流元件,使得相互作用阶段的电流、电压负荷严重偏离基准系统条件下的值。本试验法仅适于考核断路器与零区过耦关系不大的介电恢复性能。试验时,应仔细测量开断前后电压和电流的波形,以确保试验有效。
本试验电路可用于合成关合试验,可用于需要多次施加全电压负橘的场合,如:在一次开断试验中相继的电流零点、重合闻试验中的两次开断操作以及合分试验中的合和分操作,施加全电压负荷。5.2.4其他合成试验法
为了试验具有特定特性的断络器或试验断路器的某项具体性能,其他试验法可能是恰当和有利的。这些试验法虽然未包括在本标准中,俱经制造厂、用户和试验站商定后仍可应用。已经有进行三相短路开断试验的合成试验法和带低值并联开断电阻的断路器试验的专门程序。鉴于GB1984对一些方面(例如三相电路中后开相的TRV值)尚未作出规定,或者对这些试验法尚缺少经验,故只将它们列入附录供参考。6用于短路关合试验的合成试验技术和方法6.1对合成关合试验法的通用要求由关合短路过程中加于断路器的电压和电流负荷,可以辨别出三个基本阶段,即:高电压阶段、预燃驱阶段和扣键阶段(见附录F)。任何合成关合试验法均必须满足下述通用要求。6.1.1高电压阶段
在这一阶殿中,断路器仅承受外施电压的作用。提供外施电压的关合电压回路应当满足下述要求:a.外施电压值及其容差应符合GB1984—89第7.13.1条的规定b。受关合电压回路容量的限制以及回路中限流元件或其他附加元件的影响,外施电压与电流源电压之间产生附加的相位差。这一相位差应当足够小,以保证外施电压与电流源短路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原则上处在GB1984—89第7.12.1条规定的功率因数及其容差范圈内c.如果要做的是额定短路(峰值)关合电流试验,由于此时回路在外施电压的零点附近接通,允许使用降低的外施电压,以直接试验国路进行。6.1.2预燃弧阶段
在这一阶段巾,短路电流对断路器施加电动力,电弧使触头烧伤并使金属熔化和蒸发,使烈隙介质劣化和增温。因此,应当对断路器施加充分的负荷以检查它的关合能力和关合对后随的开断的影响。a。预击穿应当发生在外施电压的峰值附近,以得到最大的预燃弧长度或最大的预燃孤能量。为了试验方便,预击穿电压人于规定的外施电压峰值的87%时,认为已满足了上述要求。b、预击穿发生与短路电流流过被试断路器之问的时间闻隔应当足够小。短路电流中应当具有与预击穿相位对应的直流分量百分数。注+GB1984尚未对起始瞬态关合电流(ITMC)作出规定。6.1.3扣锁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只需保证关合电流具有规定的数值和正确的波形。6.2用作关合试验的合成试验电路和专门要求已知的儿种合成关合试验电路在原理上并无根本差别,附录F给出了其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回路的参数和关合装置的性能应满足:。考虑关合装置的动作时延、外施电压与电流源电压间的附加相位差以及电流源的功率因数后,外施电压与短路电说间的相位差应当等于90\士27°b.被试断路器预击穿后由关合电压回路或其附加元件提供的电流,应当使预燃孤维持到短路电流开始流通,
GB/T 44731996
c.当以振荡回路在多断1I断路器上进行对称短路关合电流的关合试验时,应采取措癫使得白流的外施电压沿各断口的分布与在交溉外施电压下的分布相同。7基本短路试验方式
由于合戒试验的特殊性,试验站可根据所具备的条件在表1中选取适当的代用试验法。7.1试验方式 1,2,3
只规定了开断试验。试验站不能按表1序号1的操作顺序进行试验时,可选用序号2的代用法,其中的单个开断试验0,用来求取最短燃弧时间,同时也使得每一试验方式中有3次在规定参数下的有效开断操作。无电流时间0前的开断操作O。的燃弧时间,原则上应等于或大于最短燃弧时间。如最短燃孤时间大于10ms,则该0,的燃孤时间至少应接近10ms。为了试验方便,允许在任何开断操作之前进行在电流源电压下的关合操作。7. 2试验方式 4
试验方式4中,应包含两饮具有规定参数的关合操作。按照GB1984—89第7.13.2条和本标6.1.2条的规定,这两次关合操作将分别验证断路器的下列性能;a,承受额定短路(峰值)关合电流的能力;b,在最大预燃孤条件下合分额定短路开断流的能力。对项α,GB1984—89第7.13.2条已作了规定,本标准6.1.1条也作了说明。如果在表1序4至序号6的C操作中未能得到额定短路(峰值)关合电流,则应在降低的电压下进行附加的关合试验,直到满足要求。对项6,则按木标准第5和第6章的要求进行。7.2.1完整的额定操作顺序
见表1序号3。
7.2.2 代用法 1
如果受试验站条件的限制不能按表1序号3进行试验时,可选用序号4的代用法1。表1试验方式1,2,3,4和5的合成试验顺序序号试验方式
合成试验方法
GB 198489 第 7. 15条
代用法
GH1984--89第7.15条
代用法1
代用法2
代用法3
开断操作
注表中,8:0.3s或0.5x;
1:180g:
对用作自动重合阐的断路器
0-8-CO--- C0
On-8-Os t Os
0--CO c
Op- $-Cs0s{—Cn0s
On: 8 Cnos t--CgO.
On:--CnOs-1-COs
Cs;在合威回路中具有规定参数的关合操作0s:在合成回路中具有规定参数的开断操作;Cn:在电流源外摊电压和规定的关合电流下的关合操作:顺
对不用作白动重合闹的断路器
0--C0——C0
0--C ::--C0
Ox—+-sO3 + --C:Os
O—t—C,Os—1—Cn0s
Os/s0g
GB/T 4473-1996
0#:在电流源瞬态和T.频恢复电压租规定的开断电流下的开断操作。其中,单个开断试验的作用和○燃孤时问的规定间前。本代用法的条件与完整的额定操作顺序相7.2.3代用法2
如果受试验站条件的限制不能在自动重合间试验中进行C.0的试验,则可选用序号5的代用法2,进行时间间隔之后的Cs0s试验。Op燃弧时间的规定同前。7.2.4代用法3
作为过渡措施,对暂时无条件选择上述代用法的试验室,充许选用序号6的代用法3。(3的燃时间同前。
7.3试验方式5
额定非对称电流开断试验贝需进行三次单个开断操作,见表1序号7。非对称电流过零时的变率、开断后的TRV,与开断对称电流时的不同,合成试验般不能像直接试验那样自动满足。当以并联电流引入法进行本项试验时,上述各量的正方法如下:7.3.1在电流人半波末熄弧的试验熄弧瞬间在电源电压峰侦之后:试验方法可在下述各项中选择。a.:降低电压同路充电电压
用试验方式4的试验电路,但充电电压按下式降低:UHa -Us-i VT-p+
式中:UM——非对称试验时的充电电压U——试验方式4的充电电压;
力一-熄孤零点电流直流分量相对值:一电流直流分量的衰减时间常数,按GB1984规笼为45ms。p值由触头分离时电流的非对称度Pcs求得:式中,为燃孤时间。
p- pa +c-
此时,具有正确的di/dt。当TRV的不人时,TRV的参数也正确。b,TRV的t较大时的进一步考虑
如果TRV的较大,例如大于500us,则工频恢复电压在t时间内的减小会影响TRV的波形。所要求的预期TRV值见表2。此时需使用其他校正法或改变试验电路。方法之一是,仍用试验方式4的试验电路,在保证TRV峰值达到表2规定俏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充电电压,步骤如下:根据触头分离时要求的电流非对称度Pcs和预定的燃弧时间t按项a中所列公式求出熄頭零点时的非对称度力,由表2查得大半波开断时预期TRV的峰值Uca+由下式计算充电电压:UanUasUe
式中:cs——试验方式4的预期 TRV峰值。这是直流恢复电压的情况。如果使用50Hz的交流恢复电压,则充电电压要适当提高。7.3.2在电流小半波末熄驱的试验开断发生任电源电压峰值之前,开断后工频恢复电压继续升向峰值。就验方法可在下述各项中选择。
额定电压.kv
时间坐标,us
第考电压和峰值电压
熄孤筝点的非
对称度
熄瓶零花
点的非
GB/T 44731996
表2非对称电流开断后的TRV
注:表中,110kV栏的数据,曾开报因数取1.5,其余各栏取1.3。直随分量衰减时间常数为45m8,a:降低电压回路充电电压
用试验方式4的试验电路,但充电电压按下式降低UiA = Uts ·
此时具有正确的di/dl。当TRV的t不大时,TRV的参数也正确。但是,工频恢复电压未能覆基准的系统条件。
经试验站,制造厂和用户同意,可将上述试验与试验方式4一起加以考虑。在小半波未熄孤的非对称开断试验,其 di/dt:及 TRV 的苛刻度均低于试验方式 4。于是,可认为断路器的性能已充分验证。注:已经进行过方式4试验且未经检修的压气式SF。断路器,只要制造」同意,可以用试验方式4中得到的最短燃弧时间作为小半波末开断的燃弧时间,即试验方式5的最短燃孤时间。这时,方式5只需进行两次大半被未熄GB/T 44731996
弧的试验,其直流分量百分数的平均值由这两次试验计算。如需充分证明试验条件,则要采用以下方法。b.采用试验方式4的线路和充电电压此时,除「短路电流是非对称的以外,其他均同对称开断试验。试验时的di/dt商于基准系统条件下的值,实际的TRV.般也高于表2的预期值。c:采用试验方式4的充电电压增大电压回路电感电感L按下式计算:
2元ft
式中:Is——试验方式4中电压回路电感。此时di/d正确,TRV则偏高。
d。采用专门的试验电路
这些试验电路正在考虑中。
e.TRV的较大时的进一步考虑
工频恢复电压在t?时间内的增大会影响TRV的波形。所要求的预期TRV值见表2。试验方法可参照 7. 3.1 条项 b。
7.4开断试验中分阐指令的施加
原则上,应在短路产生后才脑加分闸指令。但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在短路电流产生之前就施如分闻指令,且充许触头运动发生在短路产生之前.此时应满足GB1984~-89第7.11.3.1条及7.14.2条的要求。
a,以握荡回路作电流源进行在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下的累计开断次数试验时:b。在蜂值电流受到限制的网络试验站进行非对称电流开断试验时。8燃蕉时差
断路器在开断某一短路故障时,有一个确定的能可靠灭弧的最短燃弧时间。为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系统要求断路器有一个最长的、能可靠灭孤的燃孤时间。二者之差即为燃弧时差。在各种试验方式的试验中获得的断路器成功开断的最长燃弧时间与最短燃时间之差应等于或大于要求的燃弧时差。考虑断路器开断系统三相短路故障的操作中的各种随机条件和实用的限定条件,计算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系统中断路器首开极和后开极可能出现的燃瓶时差分布,取能覆盖运行中95%的情况的燃班时差作为本章的规定依据。
8.1出线端故障
8.1.1试验方式1,2,3,4
用单个开断操作O按首开极条件求出各试验方式中断路器的最短燃孤时间in,并作为第一次有效开断操作。为了确定最短燃弧时间,至少要做两次试验,一次开断,一次重燃,两次试验的燃弧时间差限定为大约 1 ms。
第二次及第三次开断操作的燃弧时间取表3中第3栏和第4栏中的值,分别是首开极和后开极条件下要求的最长燃孤时间。鉴于GB1984中尚无后开相TRV的规定,且在同一试验方式的3次试验中改换试验线路不方便,故列出了第5栏的后开极代用条件。这是经过折算并画整后的值。对用于自动重合阐操作的断路器,重合闸之后的(),操作的燃弧时间是按首开极还是后开极条件,不作规定。但对试验方式4,重合澜之后的O:操作的燃孤时问应稍长于首开极条件的值。8.1.2试验方式 5
GB/T 4473—1996
三次单个开断操作按下述癫序进行:第一次开断操作在小半波未熄弧,并由此确定最短燃孤时间tin;第二次和第三次开断操作均在大半波末熄弧,其燃弧时间等参数见表4。8.2失步故障
在两次开断操作中得到的燃时间差不小于5.5ms10.5ms。表3试验方式1,2,3,4的燃弧时差系统中性点
不接地
燃弧时问+m1s
电压因数
电流零点时的变率
相对值i/d
燃点时间,tms
电压困数
电流零点时的变率
相对值i/d
首开极条件
f.+5.510.5
tm+5. 5±0. 5
后开极条件
tumia+9,5±0. 5
tama+9.7±0. 5
后开极代用条件
tamin17.5±0.5
注:表中,电压因数是开断后工频恢复电压瞬时值与最高相电压幅值之比。电流零点时的变率相对值以三相对称短路电流零点的l/dl为基准。实际试验的燃弧时间可超过丧中第 3,4,5栏规定的上限,但不得低干其下限!表4试验方式5的燃孤时差
系统中性点
不接地
燃弧时问ms
电压菌数
电流岑点时的变率
相对值di/de
燃弧时闻,ms
电压因数
电流零点时的变率
相对值di/dt
首开极条件
Taut +4, 1±0. 5
t+4. 11 0. 5
后并极条件
tmin+9. d±0. 5
tal. +8, 7+0, 5
后开极代用条件
fin +7.3=0. 5
tmh +8. 2±0. 5
注:表中,K为√1-5+2,参见7.3条,实际试验的燃孤时间可超过表中第3.4.5栏规定的上限,但不得低于其下限。
A1开断过程的三个阶段
GB/T44731996
附录A
短路电流的并断过程
(参考件)
在电力系统中工作的断路器,有两个基本位置,即闭合位置和断开位置。在闭合位置,断路器传导整个电流(包括传导短电流的情况),但其融头两端的电压降可予忽略,断路器只具有很小的阻抗。在断开位管,其传导的电流可予忽路,但触头两端则具有系统的全电压,断路器的阻抗极人。然而,断路器的主要功能是在从一个位置变间另一个位置的切换操作过程中开断短踏。在这个过程中,断路器阻抗在一定的短时间内(数暑秒到数十毫秒)从很小变到极大,电弧则是联系这两个状态的媒介。电孤在燃烧时两端电压降很低,而在过零熄灭后则电导很小,从而决定了在断路器触头间隙问的起孤、燃烧和熄灭过程中断路器的两个主要负荷,即电流负荷和电压负荷,在时间上不是间时出现的。这--特性是合成试验的基础,
从开断试验中的电流和电压负荷上,可以辨认出三个主要阶段(见图A1)。A1.1大电流阶段
从触头分离起到电弧电压开始显著变化为止,在这-阶段中,短路电流流经断路器,触头满端只呈现较小的电压降,即电孤电压,大量的能量注入孤隙,确定了孤隙的游离状态、温度、压力及电极的热状态等。
电弧电压产生一畸变电流,使电弧电流的幅值减小,并改变它的半波持续时间。A1.2相互作用阶段
从电弧电压升始显著变化起到流经孤露的任何电流(包括弧后电流)消尖为止。在这阶段中,断路器殖愿的状态发生急剧的变化。随着电流趋零,电弧电压发牛显著变化,对与之并联的支路,特别是容性支路充放电,影响电流临过零前流经弧隙的电流形状和变化率,从而决定了电流零点时断路器燃孤触头间的条件。
在电流岑点以后,触头间隙的弧后电导会对瞬态恢复电压产生附加的阻尼,从而影响断路器两端的电压以及输入游离的触头间隙的能最。在紧挨电流零点前后(即相五作用阶段),断路器与回路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对上述切换过程是极为重要的。
41.3高电压阶段
从流经断路器弧触头间隙的任何电流消失起到试验结束为止。在这一阶段,断路器的触头问隙承受恢复电压。
B1概述
GB/T4473-1996
时间刻度扩
图A1短路电流开断过程的三个阶段-开断电流u-工额电压班电驱电压TRV—瞬态恢复电压一驱后电流南:触头分开解间--电强电压显著变化的起点;为·强后电随终止群间出一大电流阶段邮~—相互作用阶段,之后一高电压阶段
附录B
电流变
(参考件)
图B1为直接试验电路的简化图。按照叠加原理可以计算通过断路器的电流,它出两部分组成,即:假定断路器电电压u等于零,由电源电压社产生的预期短略电流以及假定u0由电孤电压产生的畸变电流。社中的ia部分流过电感L,ic部分流过与断路器并联的电容C。于是有下式:(ia)=0
从而可求得
i e ia+i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