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413.3-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GB/T 5413.3-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413.3-1997

中文名称: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Determination of fat in infant formula and milk powde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7-05-02

实施日期:1998-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1118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奶和奶制品>>67.100.10奶及加工奶产品

中标分类号:食品>>特种食品>>X82儿童食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 5413-1985

采标情况:IDF 9C-1987,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9页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1998-09-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09-2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脂肪测定的基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脂肪的测定。 GB/T 5413.3-1997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GB/T5413.3-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 5413. 3-1997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乳品联合会标准IDF9C:1987《乳粉、乳清粉、酪乳粉和乳浆粉-~—脂肪含量的测定
一罗兹-哥特里重量分析法(基准法)》。该方法准确度高,是测定乳、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脂肪含量的基准方法。
本系列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5413一85。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乳品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浙江省轻工业研究所、哈尔滨森永乳品有限公司、雀巢(中国)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芸、黄敏、张天舒。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
脂肪的测定
Milk powder and formula foods for infant and young children-Determination of fat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脂肪测定的基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中脂肪的测定。2方法提要
GB/T5413.3—1997
代替 GB 5413-85
用乙醚和石油醚抽提样品的乙醇氨溶液,通过蒸馏或蒸发去除溶剂,测定溶于醚中的抽提物的质量。
3试剂
所有试剂,如未注明规格,均指分析纯,所有实验用水,如未注明其他要求,均指三级水。按5.3规定的步骤进行空白试验,检验试剂的纯度。按5.4的操作准备一空的脂肪收集瓶用来校正环境的影响。试剂残余物含量不得大于0.5mg(见8.1)。如果全部试剂空白残余物大于0.5mg,则分别蒸馏100mL乙醚和石油醚,测定溶剂残余物的含量。用空的控制瓶测得的量和每种溶剂的残余物的含量都不应超过0.5mg。更换不合格的试剂,或对试剂进行提纯。3.1淀粉酶。
3.2氨溶液:质量分数约25%,P20约910g/L。注:如果买不到此浓度的氨溶液,可使用已知的、更大浓度的氨溶液(见5.5.2)。3.3乙醇或由甲醇变性的乙醇:体积分数至少为94%(见8.5)。3.4 刚果红溶液1g 刚果红溶于水中,稀释至 100mL。注:可选择性地使用。刚果红溶液可使溶剂和水相界面清晰(见5.5.4),也可使用其他能使水相染色而不影响测定结果的溶液。
3.5乙醚:不含过氧化物(见8.3),不含抗氧化剂,或抗氧化剂含量不大于2mg/kg,并满足空白试验的要求(见第3章、8.1和8.4)。
3.6石油醚:沸程30~60℃。
3.7混合溶剂:等体积混合乙醚(3.5)和石油醚(3.6),使用前制备。4仪器
由于测定中使用了挥发性可燃溶剂,所有电器的使用均应按照这些溶剂使用的有关规定进行。常用实验室仪器及: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5-28批准1998-09-01实施
4.1分析天平。
GB/T5413.3--1997
4.2离心机:可安放抽脂瓶或管(4.6),转速为500~600r/min,可在抽脂瓶外端产生80~~90g的重力场。
注:可选择性使用。
4.3蒸馏器或蒸发器:可在不超过100℃情况下,蒸馏除掉脂肪收集瓶中的溶剂和乙醇,或蒸发除掉烧杯或平血中的溶剂和乙醇(见5.5.10,5.5.14)。4.4烘箱:电热的,通风口完全打开,工作区域温度可控制在102℃土2C。配有适当的温度计。4.5水浴:温度可控制在65℃士5℃。4.6毛氏抽脂瓶:抽脂瓶(或管,见注)应带有适当的优质软木塞或其他不影响溶剂使用的瓶塞(如硅胶或聚四氟乙烯)。软木塞应先漫于乙醚中(3.5),后放入60或60℃以上的水中保持至少15min,然后在水中冷却,使用时木塞已饱和。不用时要一直浸泡在水中,漫泡用水每天更换一次。注:也可使用带虹吸管或洗瓶的抽脂管(或烧瓶),但操作步骤有所不同,见附录A中规定。接头的内部长支管下端可成勺状。
4.7支架:放置抽脂瓶(或管)。4.8洗瓶:适合装混合溶剂(3.7)。不能使用塑料洗瓶。4.9脂肪收集瓶:例如:容量为125~250mL可加热烧瓶(平底烧瓶),250mL锥形瓶或金属血。若使用金属Ⅲ,最好为不锈钢、平底、有溢流口的,直径为80~100mm,高约50mm。4.10沸石:无脂肪、无气孔的瓷片或碳化硅或玻璃珠(用金属迅的情况下)。4.11量筒:5mL和25mL。
4.12吸量管:带刻度的,10mL。4.13
金属夹钳:用于夹烧瓶、烧杯或皿。4.14毛氏抽脂瓶摇混器:可夹放毛氏抽脂瓶,摆动频率为100土10次/min。5操作步骤
5.1样品的制备
反复转动样品容器,使样品充分混合(必要时,将实验样品全部移入大的密闭容器中之后,再进行此操作)。
5.2样品部分
轻轻搅拌或转动样品容器,以便混合实验样品(5.1),立即取样,直接放在抽脂瓶(4.6)或其他容器中,精确至1mg,取样量如下:
a)高脂乳粉、全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配方乳粉:约1g。b)部分脱脂乳粉:约1.5g。
c)脱脂乳粉:约1.5g。
d)乳清粉:约1.5g。
e)酪乳粉:约1.5g。
f)含乳婴儿谷物(配方)食品:约1.5g。5.3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与样品检验同时进行,使用相同步骤和相同试剂,但用10mL水(见8.2)代替已稀释的样品(5.5.1)。
5.4脂肪收集瓶的准备
于干燥的收集瓶(4.9)中加入几粒沸石(4.10),放入烘箱(4.4)中干燥1h。使收集瓶冷却(防尘)至天平室的温度(玻璃收集瓶至少需要1h,金属Ⅲ至少0.5h)。230
GB/T 5413. 3---1997
1在去除溶剂过程中,特别是使用玻璃收集瓶时,沸石可以使沸腾均匀。用金属血时,也可选择地使用沸石。2收集瓶不可放入干燥器中,避免冷却不充分或冷却时间过长。用夹钳(4.13)(为避免温度的变化)将收集瓶放到天平上称量,精确至0.1mg。5.5测定
5.5.1样品处理
5.5.1.1不含淀粉样品
加入10mL65℃土5℃的水,将试样洗入抽脂瓶的小球中,充分混合,直到样品完全分散,放入流动水中冷却。
5.5.1.2含淀粉样品
将样品放入毛氏抽脂瓶中,加入约0.1g的淀粉酶和一小磁性搅拌棒,混合均匀后,加入8~10mL45℃的蒸馏水,注意液面不要太高。盖上瓶塞于搅拌状态下,置65℃水浴中2h,每隔10min摇混一次。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加入两滴约0.1mol/L的碘溶液,无蓝色出现,水解完全,否则将抽脂瓶重新置于水浴中,直至无蓝色产生。冷却毛氏抽脂瓶。
5.5.2加入2mL氨溶液(3.2)或同体积的浓氨溶液(见3.2注),在小球中与已溶解的样品充分混合。加人氨水后,应马上进行下一步骤。5.5.3将抽脂瓶放入65℃士5℃的水浴(4.5)中,加热15~20min,时而振荡-次,取出,冷却至室温。含淀粉样品不需水浴,静止30s后即可进行下面的步骤。5.5.4加入10mL乙醇(3.3),轻轻地使内容物在小球和柱体间来回流动,和缓但彻底地进行混合,避免液体太接近瓶颈。如果需要,可加入2滴刚果红溶液(3.4)。5.5.5加入25mL乙醚(3.5),塞上被水饱和的软木塞(见4.6),或用水漫湿的其他瓶塞,将抽脂瓶保持在水平位置,小球的延伸部分朝上夹到摇混器上,按约100次/min振荡烧瓶1min,不要过度(避免形成持久乳化液)。在此期间,使液体由大球冲入小球。必要时将抽脂瓶放在流水中冷却,然后小心地打开塞子,用少量的混合溶剂(3.7)冲洗塞子和瓶颈【冲洗时使用洗瓶(4.8)】,使冲洗液流入抽脂瓶或已准备好的脂肪收集瓶中(见5.4)。5.5.6加入25mL石油醚(3.6),塞上重新润湿的塞子(漫入水中),接5.5.5所述,轻轻振荡30s。5.5.7将加塞的抽脂瓶放入离心机(4.2)中,在500~~600r/min下离心1~5min。如果没有离心机,则将抽脂瓶放到支架上(4.7),静止至少30min,直到上层液澄清,并明显与水相分离。必要时,放在流水中冷却抽脂瓶。
5.5.8小心地打开软塞或瓶塞,用少量的混合溶剂冲洗塞子和瓶颈内壁,使冲洗液流入抽脂瓶或脂肪收集瓶中。
如果两相界面低于小球与瓶身相接处,则沿瓶壁边缘慢慢地加入水,使液面高于小球和瓶身相接处(见图1),以便于倾倒。
5.5.9持抽脂瓶的小球部,小心地将上层液尽可能地倒入已准备好的含有沸石的脂肪收集瓶中(也可选用金属㎡),避免倒出水层(见图2)。231
第二次和第
三次抽提后
第一次抽提后
图1倾倒醚层前
(5.5.8,5.5.12,5.5.13)
GB/T5413.3—1997
第二次和第
三次抽提后
第一次抽提后
图2倾倒醚层后
(5.5.9,5.5.12,5.5.13)
5.5.10用少量混合溶剂冲洗瓶颈外部,冲洗液收集在脂肪收集瓶中。要小心操作,以防溶剂溅到抽脂瓶的外面。
最好按5.5.14所述,采用蒸馏或蒸发的方法,去除脂肪收集瓶中的溶剂部分溶剂。5.5.11向抽脂瓶中加人5mL乙醇(3.3),用乙醇冲洗瓶颈内壁,按5.5.4所述进行混合。5.5.12重复5.5.5~5.5.10操作,进行第二次抽提,但只用15mL乙醚(3.5)和15mL石油醚(3.6),用混合溶剂(3.7)冲洗瓶颈内壁。5.5.13重复5.5.5~5.5.9操作,进行第三次抽提,但只用15mL乙醚(3.5)和15mL石油醚(3.6),用混合溶剂(3.7)冲洗瓶颈内壁。注:如果产品中脂肪的质量分数低于5%,可省略第三次抽提。5.5.14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收集瓶中的溶剂(包括乙醇),对烧杯或血可用蒸发(4.3)来除掉溶剂。蒸馏前用少量混合溶剂(3.7)冲洗瓶颈内部。5.5.15将脂肪收集瓶放入102℃士2℃的烘箱(4.4)中加热1h,取出收集瓶,冷却至天平室的温度(不要放入干燥器中,但要防尘,玻璃容器冷却至少1h,金属容器冷却至少0.5h)。称量,精确至0.1mg。称量前不要擦收集瓶。用夹钳将收集瓶放到天平上(避免温度变化)。5.5.16重复5.5.15操作,直到脂肪收集瓶两次连续称量不超过0.5mg,记录收集瓶和抽提物的最低质量。
5.5.17为验证抽提物是否全部溶解,向脂肪收集巢瓶中加入25mL石油醚,微热,振摇,直到脂肪全部溶解。
如果抽提物全部溶于石油醚中,则含抽提物的收集瓶的最终质量(见5.5.16)和最初质量(见5.4)之差,即为脂肪含量。
5.5.18若抽提物未全部溶于石油醚中,或怀疑抽提物是否全部为脂肪,则用热的石油醚洗提。允许微量的不溶物质沉淀。小心地倒出石油醚,不要倒出任何不溶物,重复此操作3次以上,再用石油醚冲洗收集瓶口的内部。
最后,用混合溶剂冲洗收集瓶口的外部,避免溶液溅到瓶的外壁。将脂肪收集瓶放入102℃土2℃的烘箱(4.4)中,加热1h,按5.5.15和5.5.16所述去除石油醚,冷却,称量。取5.5.16中测得的质量和5.5.18测得的质量之差作为脂肪的质量。注:选择带有虹吸管或洗瓶附件的抽脂管时(见 4.6注),步骤如附录A(标准的附录)所述。6 分析结果表述
样品中脂肪含量(g/100g) (ml二 m)二(msm2× 100mo
(1)
式中: mo
样品的质量(5.2),g;
GB/T 5413.3—-1997
5.5.16中测得的脂肪收集瓶和抽提物的质量,g,脂肪收集瓶的质量(5.4),或在有不溶物存在下,5.5.18中测得的脂肪收集瓶和不溶物的质量,g,
空白试验(5.3)中,脂肪收集瓶和5.5.16中测得的抽提物的质量,g空白试验(5.3)中脂肪收集瓶(见5.4)的质量,或在有不溶物存在时,5.5.18中测得的脂肪收集瓶和不溶物的质量,g。
报告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01%。7允许差
7. 1 重复性
在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一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所做的两次单独试验的结果之差,应不超过下列值:高脂乳粉、全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配方乳粉部分脱脂乳粉、酪乳粉
-脱脂乳粉
乳清粉
含乳婴儿谷物(配方)食品
7.2重现性
0.2g脂肪/100g样品
0.15g脂肪/100g样品
0.1g脂肪/100g样品
0.1g脂肪/100g样品
0.2g脂肪/100g样品
由不同实验室的两个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所做的两次独立试验结果之差,应不超过下列值:一高脂乳粉、全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配方乳粉0.3g脂肪/100g样品
部分脱脂乳粉、酪乳粉
一脱脂乳粉
乳清粉
含乳婴儿谷物(配方)食品
8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8.1空白试验检验试剂
0.25g脂肪/100g样品
0.2g脂肪/100g样品
0.2g脂肪/100g样品
0.45g脂肪/100g样品
在进行空白试验时,使用一个质量控制瓶,以消除环境及温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溶剂中可能会有易溶于脂肪的挥发性物质,此时应对所有试剂做空白试验。进行空白试验时在脂肪收集瓶中放入1g新鲜的无水奶油。必要时,于每100ml溶剂中加入1g无水奶油后重新蒸馏,重新蒸馏后必须尽快使用。8.2空白试验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对于存在非挥发性物质的试剂可用与样品测定同时进行的空白试验值进行校正。抽脂瓶与天平室之间的温差可对抽提物的质量产生影响((5.5.16和5.4或5.5.18)。在理想的条件下(试剂空白值低,天平室温度相同,脂肪收集瓶充分冷却),该值通常小于0.5mg。在常规测定中,可忽略不计。若此值稍高(士2.5mg),一般也可忽略不计,校正之后,结果仍是准确的。但当校正值大于2.5mg时,检验报告中应予以说明。
如果空白试验值经常超过0.5mg,且近期没有对试剂进行检验,则应马上对试剂进行检验,更换或提纯任何不纯的试剂(第3章和8.1)。8.3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验
取一只具玻璃塞小量筒,用乙醚冲洗,然后加入10mL乙醚,再加入1mL新制备的100g/L的碘化钾溶剂,振荡,静止Imin,两相中均不得有黄色。也可使用其他适当的方法检验过氧化物。233
GB/T5413.3-1997
在不加抗氧化剂的情况下,为长久保证乙醚中无过氧化物,使用前三天按下法处理:将锌箔削成长条,长度至少为乙醚瓶的一半,每升乙醚用80cm2锌箔。使用前,将锌片完全漫入每升中含有10g五水硫酸铜和2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溶液中1min,用水轻轻彻底地冲洗锌片,将湿的镀铜锌片放入乙醚瓶中即可。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但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8.4乙醚中含抗氧化剂的情况
如果每1kg乙醚中约含1mg抗氧化剂,不影响使用。如乙醚中含有较高的抗氧化剂,例如:每千克中含有7mg抗氧化剂,此种醚仅用于常规测定,并且空白试验与样品测定要同时进行,以校正抗氧化剂残留物引起的系统误差。若用于基准法测定,使用前应重新蒸馏。8.5乙醇
非甲醇变性乙醇只要不影响测定结果也可以使用。234
GB/T 5413.3-1997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使用带虹吸管或洗瓶的抽脂管的操作步骤若使用带虹吸管或洗瓶的抽脂管(见4.6注),步骤如下所述。A1步骤
A1.1样品的制备:见5.1。
A1.2样品部分Www.bzxZ.net
处理过程如5.2所述,但要使用抽脂管(4.6)。样品应尽快全部移入抽脂管底部。A1.3空白试验:见5.3和8.2。
A7.4脂肪收集瓶的准备:见5.4。A1.5测定
A1.5.1样品处理
A7.5.1.1向样品中加入10mL65℃士5℃的水,将样品全部洗入抽脂管的底部,彻底混合。接A1.5.2步骤。
A1.5.1.2见5.5.1.2。
A1.5.2加入2mL氨溶液(3.2)或同体积的氨溶液(3.2注),与管底部已稀释的样品彻底混合。加入氨水后,应立即进行下步操作。
A1.5.3将抽脂管放入65℃±5℃的水浴(4.5)中,加热15~20min,偶尔振荡样品管,然后冷却至室温。
A1.5.4加入10mL乙醇(3.3),在管底部轻轻彻底地混合,必要时加入2滴刚果红溶液(3.4)。A7.5.5加入25mL乙醚(3.5),加软木塞(已被水饱和),或用水浸湿的其他瓶塞,上下反转1min,不要过度(避免形成持久性乳化液)。必要时,将管子放入流动的水中冷却,然后小心地打开软木塞,用少量的混合溶剂(3.7)(使用洗瓶)(4.8)冲洗塞子和管颈,使冲洗液流入管中。A1.5.6加入25mL石油醚(3.6),加塞(塞子重新用水润湿),按A1.5.4所述轻轻振荡30s。A1.5.7将加塞的管子放人离心机中,在500~~600r/min下(3.2)离心1~5min。如果没有离心机,则将管子放到支架(4.7)上,至少静止30min,直到上层液澄清,并明显地与水相分离,必要时,将管子放入流水中冷却,
A1.5.8小心地打开软木塞,用少量混合溶剂洗塞子和管颈,使冲洗液流入管中。A1.5.9将虹吸管或洗瓶接头插入管中,向下压长支管,直到距两相界面的上方4mm处,内部长支管应与管轴平行。
小心地将上层液移入含有沸石(4.10)的收集瓶中,也可用金属Ⅲ。避免移入任何水相。用少量混合溶剂冲洗长支管的出口,收集冲洗液于收集瓶中。A1.5.10松开管颈处的接头,用少量的混合溶剂冲洗接头和内部长支管的较低部分,重新插好接头,将冲洗液移入收集瓶中。
用少量的混合溶剂冲洗出口,冲洗液收集于瓶中,必要时,按5.5.14所述,通过蒸馏或蒸发去除部分溶剂。
A1.5.11再松开管颈处的接头,微微抬高接头,加入5mL乙醇,用乙酵冲洗长支管,如A1.5.4所述混合。
A1.5.12重复A1.5.5~A1.5.10步骤进行第二次抽提,但仅用15mL(3.5)乙醇和15mL石油醚,抽235
GB/T5413.3—1997
提之后,在移开管接头时,用乙醚冲洗内部长支管。A1.5.13重复A1.5.5~A1.5.10步骤,不加乙醇,进行第三次抽提,仅用15mL(3.5)乙醇和15mL石油醚,
注:如果产品中脂肪的质量分数低于5%,可省略第三次抽提。A1.5.14以下按5.5.14~~5.5.18所述进行。单位:mm
外径4士0.4
外径4±0.4
容量105mL土5ml
于002
a)带虹吸管的抽脂管
壁厚1.5±0.5
内径$26±1
内径6±1
抽脂管图例
千002
b)带洗瓶的抽脂管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