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375-1998 动植物油脂 灰分测定法
GB/T 17375-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375-1998

中文名称:动植物油脂 灰分测定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8-05-08

实施日期:1998-01-02

作废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8423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200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4油脂加工与制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7375-2008代替

采标情况:=IS0 6884-8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5243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6, 字数:6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2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8-05-0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国内贸易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的原理、试验步骤等。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动植物油脂的灰分测定方法,包括酸性油脂。 GB/T 17375-1998 动植物油脂 灰分测定法 GB/T17375-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17375—1998
本标准是依据我国动植物油脂检测技术的实际与发展状况,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6884:1985《动植物油脂一一灰分测定法》制定的,在标准的编写与表述上是按照GB/T1.1一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1.4一88《标准化工作导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的。则
依据ISO编写本标准时,增加了酸性油的定义,同时在设备选用上增加了瓷埚和分析天平。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内贸易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歆、郝希成。I
GB/T17375—1998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进行,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6884:1985是由ISO/TC34农产食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使用者应注意所有的国际标准都会被修订。除非另有说明,在此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均为最新版本。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
灰分测定法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sh本标准规定了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的原理、试验步骤等。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动植物油脂的灰分测定方法,包括酸性油脂。2引用标准
GB/T17375—1998
eqvISO6884:1985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5687—1995油脂试样制备(eqvISO661:1989)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灰分
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余的无机残渣,并以质量百分数表示。3.2酸性油
酸价大于2的动植物油脂。
4原理
在规定温度下灼烧试样并称重获得的残留物。5试剂
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蒸馏水或同等质量的水。5.1过氧化氢溶液,10%(V/V)。5.2碳酸铵。
6仪器、设备
实验室常规设备及下列特殊设备。6.1瓷或铂埚(浅形),容积50mL。6.2电炉或火焰炉。
6.3马福炉,温度可控制在500~600℃之间。6.4无灰滤纸。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6.5水浴锅。
6.6干燥器:装有有效的干燥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5-08批准1998-12-01实施
6.7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7试验步骤
7.1试样制备
按照GB/T15687制备试样。
7.2毛油和精炼油脂
GB/T17375—1998
7.2.1先在550~600℃的马福炉(6.3)内加热埚,然后置于干燥器(6.6)中冷却并恒重,精确至1mg。于埚中称量约10g试样,精确至10mg。在通风橱中用电炉或火焰炉(6.2)小心加热至样品燃烧。
1对于低灰分含量,10各样品初步灰化后再逐渐加大样品以制备大量试样,对于高灰分含量,可以使用少量试样。对于增加的油量,用无灰滤纸插入,在电炉上加热并燃烧。2如果马福炉设有通风橱,最初的加热可以在马福炉日处进行。7.2.2当火焰熄灭,转移埚至马福炉(6.3)中并保持在550~600℃。保持此温度4h或略短时间(如果较快得到无炭残留物)。灰分表现为无炭残留物,其呈红褐色(由于铁的存在)或白色,在残留物中不得保留丝毫黑色。
7.2.3如果4h后为有炭残留物,加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5.1),在沸水浴(6.5)上干燥并放入马福炉中重新加热至无炭。
注:需要时重复此试验。
7.2.4当为无炭残留物时,使其在干燥器(6.6)中冷却并恒重,精确至1mg。7.3酸性油
7.3.1步骤同7.2.1,但在第一步中加热的马福炉温度设定为500~550℃。7.3.2当火焰熄灭,将埚冷却并把残留物溶于水中。用无灰滤纸过滤并将滤液保留于烧杯中。7.3.3将此有残留物的滤纸放入埚中,然后将置于(103士2)℃的烘箱中干燥。转移埚至电炉或火焰炉中,并如7.2.1中描述的小心加热至火焰熄灭。然后在500~550℃的马福炉中加热至炭物质完全消失或残留物不出现任何变化。如果残留物为有炭物,按7.2.3操作,并冷却。7.3.4定量转移7.3.2中的滤液至埚(7.3.3)。在沸水浴上蒸干。为了使灰分碳酸化,加入0.5~2.0g碳酸铵(5.2),在500~550℃的马福炉中加热残留物。在干燥器中冷却埚并恒重,精确至1mg。8结果计算
灰分的含量以质量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灰分含量(%)=100(m2—m1)
式中:mo—试样质量,g,
m1—埚质量,gs
m2——埚和灰分质量,g。
9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说明采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注明在本国际标准中未规定的或自选的全部操作细节,以及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附带细节或任何事件。实验报告应包括完成样品鉴定所需的全部信息。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