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377-1998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GB/T 17377-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377-1998

中文名称: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8-05-08

实施日期:1998-01-02

作废日期:2009-01-2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1261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200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4油脂加工与制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7377-2008代替

采标情况:=ISO 5508-9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5241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1, 字数:16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2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8-05-0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国内贸易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给出了采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依据GB/T17376规定的方法获得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组成的一般性指南。本标准不适用于聚合的脂肪酸。 GB/T 17377-1998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GB/T17377-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 17377—1998
本标准是依据我国动植物油脂检测技术的实际与发展状况,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5508:1990《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制定的,在标准的编写与表述上按照GB/T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1.4-88《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写的。依据IS05508:1990编写本标准时,将\理论塔板数和分离度的测定”部分作为标准的附录放入附录A中。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提出。本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内贸易部谷物油脂化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散、应珊红、郝希成。537
标准搜零网
各义标准行业资料免费下案
GB/T 17377---1998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戒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进行,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ISO5508:1990是由ISO/TC34农产食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经过技术修订构成的第二版取消并代替第一版(ISO5508:1978)。538
下减授要
还低行免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Analysis by gas chromatography of methyl esters of fatty acids1范围
GB/T 17377—1998
eqvISo5508:1990
本标准给出了采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依据GB/T17376规定的方法获得的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组戏的般性指南。本标准不适用于合的脂肪酸。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7376--1998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eqvISO5509:1978)3试剂
3.1载气:情性气体(氮、氮、氟、氢等),干燥耳氧气含量低于10mg/kg。注:只有在采用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时,作为载气的氢气能使分析速度加快一倍,但有危险。应配用安全装置。3.2助燃气
3.2.1氢气(纯度99.9%),不含有机杂质。3.2.2空气或氧气,不含有机杂质。3.3参比标准
纯脂肪酸甲酯的混合物或已知油脂组成的甲酯,其组成最好与欲分析之脂肪物质相似。应注意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4仪器
本标准涉及到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设备,使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及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任何符合附录A中规定的效率和分离度的设备均适用。4.1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由以下单元组成。
4.1.1进样装置
可任选一种进样装置:
a)配用填充柱,尽可能有最小的死体积(在这种情况下进样口应可被加热至比柱温高20~50℃的温度)。
b)配用毛细管柱,在此种情况下,进样装置应特殊设计以便适用于此种柱管。可使用分流式进样装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05-08批准造装
1998-12-01实施
置也可使用非分流式进样装置。GB/T17377—1998
注:在不含碳原子数少于16的脂肪酸时,可以使用移动针式进样器。4.1.2柱箱
柱箱应能将色谱柱的温度加热至260℃以上,并能维持所需温度(填充柱为士1℃,毛细管柱为士0.1℃)。当使用熔融石英管时,后一条件是特别重要的。建议在所有情况下,特别是在分析碳原子数少于16的脂肪酸时,采用程序升温。4.1.3填充柱
4.1.3.1管柱:应由对被分析的物质情性的材料制成(例如玻璃或不锈钢),具有如下尺寸:a)长度:1~3m。当长链脂肪酸(碳原子数多于20)存在时,应使用较短的柱子,当测定四或六碳的脂肪酸时,建议使用长度为2m的管柱。b)内径:2~4 mm。
1如果带有三个以上双键的多不饱和组分存在时,它们会在不锈钢管柱内分解。2可以使用双柱系统。
4.1.3.2填充物由以下要素构成:a)载体:酸洗并硅烷化的硅土或其他适用的情性载体,且粒度分布范围狭窄(粒度为125~200μm时为25μm),平均粒度与管柱内径和长度有关。b)固定相:聚酯型极性固定液(如二甘醇聚丁二酸酯DEGS、丁二醇聚丁二酸酯BDS、乙二醇聚己二酸酯等EGA)、氰基硅酮或其他符合色谱分离要求的允许使用的溶剂。固定相用量为填充物的5%~20%(m/m)。非极性固定相可用于某些分离。4.1.3.3柱的老化:
如果可能,将柱子与检测器脱开,以20~60mL/min的流速将情性气体通入新制备的色谱柱,将柱箱逐渐加热至185℃,在此温度下至少保持16h后,再于195℃的温度下继续通气2h。4.1.4毛细管柱
4.1.4.1管柱:应由对被分析的物质情性的材料制成(通常使用玻璃或熔融石英管)。内径为0.2~0.8mm。在涂布固定相前,需对内表面进行适当处理(如表面制备、钝化)。在多数情况下,25m长已足够。
4.1.4.2固定相:通常使用聚乙二醇类(聚乙二醇-2000),聚酯(丁二醇聚丁二酸酯)或极性的聚硅氧烷(氰基硅氧烷)。键合(交联的)柱也是适用的。注:使用极性聚乙烯硅氧烷柱分离鉴定亚麻酸和20碳酸会有一定困难。涂层要薄,在0.1~~0.2μm之间。4.1.4.3柱的安装、老化:
遵从安装毛细管柱的常用注意事项,如色谱柱在柱箱内的位置(支架),选择并安装接头(气密度),柱子末端在进样器和检测器中的位置(减少死体积)。柱内通入载气流L例如对于长25m内径0.3mm的柱为30 kPa(0.3bar)。
令柱箱以3C/min的速度程序升温,从环境温度升温至比固定相分解温度极限低10℃的温度,对柱子进行老化。保持此柱箱温度1h至基线稳定。降至180℃在恒温状态下进行工作。注:可购用已预先老化的色谱柱。4.1.5检测器
以可加热到高于柱温的检测器为宜。4.2注射器
注射器最大容量应为10μL,刻度应为0.1μL。4.3记录器
费下装
GB/T 17377-—1998
如果由记录曲线计算被分析混合物的组分,则需要一台高精度、能与所用仪器相匹配的电子记录器。记录器应具有如下性能:
a)响应速率小于1.5s,最好小于1s响应速率是当瞬间输入100%信号时,记录笔从0%移动至90%所需的时间)。
b)记录纸宽:至少25cm。
c)记录纸速:在0.4~2.5cm/min之间可调。4.4积分仪或计算器(任选)
可用电子积分仪或电子计算器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它应有灵敏度足够的线性响应,对基线偏移也应能作出令人满意的校正。
5操作步骤
5.1~5.3叙述的操作步骤与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关。作为替代,亦可使用热导检测器(根据热传导变化的工作原理)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但要按第7章中所述修改操作条件。
5.1试验条件:选择最佳操作条件。5.1.1填充性
在选择试验条件时,应考虑下列各因素:a)柱的长度和直径,
b)固定相的性质和数量;
c)柱温;
d)载气流速;
e)所需的分离度;
f)试验用量,选择检测器和静电计结合可给出线性响应的进样量;g)分析时间:
通常,按表1和表2中给出的数值将得出预期的结果,即对于硬脂酸甲酯理论塔板数不少于2000/(米柱长),并可在15min内洗脱。表1
管柱内径,mm
固定相浓度(m /m),%
赣气流速,mL/min
柱温,℃
如仪器性能允许,进样口温度应为约200℃,而检测器温度应等于或高于柱温。作为~条规律,供给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氢气流量与载气流量的比值应为1:2~1:1,这取决于管柱的直径。氧气(助燃气)的流量则5~10倍于氢气的流量。5.1.2毛细管柱
毛细管柱的效率和渗透性意味着各组分之间的分离和分析时间主要依赖于柱内的载气流速。因此必须根据操作者希望改善分离还是进行快速分析,按照此参数(或者更简单地根据色谱柱的压力损失)541
标准授搜网AT
各不标行业资料费下等
使操作条件达到最佳状态。
5.2 进样量
GB/T17377-1998
用注射器(4.2)取0.1~2按照GB/T17376制备的甲酯溶液进样。在溶液不含酯的情况下,可配制一种在色谱纯庚烷中约为100mg/mL的溶液,取此溶液0.11μL进样,
如果检测痕量组分,试样量可以增大(至10倍)。5.3分析
通常,接5.1条规定的条件操作。不过,在测定碳原子数少于12的脂肪酸时可能需要降低柱温,而测定多于20碳的脂肪酸时可能要升高柱激。有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也可能采用程序升溢。例如,若试样中含有低于12碳的脂肪酸甲酯,可在100℃下进样(如有酸存在,则可在50~60℃进样)并立即以4~8℃/min的速率升至最佳激度。在某些携说下可以将这两个步骤结合起来。程序升激后,在恒定温度下继续洗脱直至所有组分洗脱出来。如果仪器无程序升温,可在100℃和195℃两个固定温度下进行操作。如有必要,例如在分析鱼油样品或同时存在着成对的C18:3和C2010或C18:3和C18:2的试样时,建议使用两种极性不同的圖定相进行分析,以确认无被掩敲的蜂。5.4标准色谱图和标准曲线的制备用与试样相同的条件分析参比标准混合物(3.3),并测出各脂肪酸成分的保留时间或保留距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任意不饱和度作图,所得的曲线将显示保留时间或保留距离的对数是碳原子数的函数。在等激条件下,相同不饱和度的直链脂肪酸的曲线应是直线。这些直线大致二是平行的。必须防止存在“隐蔽蜂”,即在该处的分离度不足以分离两种组分。6结集表示
6.1定性分析
由按5.4条绘制的曲线图上确定样品的甲酯峰,必要时可利用播入法。6.2定量分析
6.2.1组戒的测定
除意外情况外,通常使用内部妇一化法,即假定试样的所有组分都显示在色谱图上,因此各蜂面积的总和即代表100%的组成(完全洗脱)。如乐仪器配有积分仪,可使用封此获得的数据。如无积分仪,则可用峰高乘半蜂宽测定各峰的面积,此时应将记录过程所使用的衰减考虑在内。6.2.2计算方法
6.2.2.1般情况
通过测定相应蜂面积对所有静面积总和的百分数来计算给定组分!的含量,用甲酯的质量百分比表示,公式娜下:
A×100
式中A组分i的蜂面积,
ZA各蜂面积的总和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位。
**(1)
注,“般情况下,由蜂面积比计算的结果可被认为代表质邀百分比。对于这个假设不成文的情况,请参阅第6.2.2.2条
6.2.2.2校正因子的使用:
资竞带器
GB/T 17377-1998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存在碳原子数少于8的脂肪戳或有二级基团的脂肪酸,使用热导检测器或需要最高精确度时,必须使用校正因子将蜂面积的百分数转换成组分的质量百分数。校正因子是在与试样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由分析已知组成的甲酯参比混合物得到的色谱图测定的。对于此种参比混合物,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可由式(2)求出:m:X 100
式中:m参比混合物中组分的质量,mg,Zm参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总质量,mg.按式(3)由参比混合物的色谱图(5.4)计算组分1的百分比(面积/面积):AX100
式中:A组分i的蜂面积,
ZA—所有峰面积的总和。
则校正因子可按式(4)进行计算:Kt
通常,校正因子是以对棕摘的校正因子K的相对值来表示的,故此相对校正因子变为:K' = K,/Kes
因此,试样中每种组分主的含量表示为甲酯的质百分比:K/ X A × 100
E(K/ × A)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位。
6.2.2.3内标的使用:
*(3))
(4)
(5)
(6))
在某些分析中(例如在不瑟所有的脂肪酸组分都能被定量测定时,特别是碳和6碳的脂肪酸与16碳和18碳的脂肪酸并存时,或者需要测定样品中某种脂肪酸绝对量时)需要便用内标。通常使用5,15 或 17 碳脂肪酸。必须测定该内标的校正因子。以甲表示的组分i的质量百分比可由式(7)求出:m. X K/ × A, × 100
mXKXA,
式中,A—对应于组分的蜂面积,-对应于内标物的蜂面积
K,m组分i的校正因子(样对于Kene);K,一内标物的校正因子(相对于 Ke1s),m-—进样试样质量,mg,
m.--内标物质量,mg 。
计算结巢保留至小数点后位。
6.2.3精密度
***(7)
按照GB/T17376制备甲醋,并按照本标准中所述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得出重复性和再现性值。此值已被公认
6.2.3.1重复性:
同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对同一试样连续进行两次测定的误差,对于含量大于5%(m/m)的组分,相对偏差应不大于3%绝对误差应不超过1%(m/m):对于含量较低的组分,绝对误差应不大于0.2%(m/m)。
6.2.3.2再现性:
正供提瑞区
资数年费
GB/T 17377-1998
两个不同实验室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实验室样品进行分析获得的最终结果的误差,对于含量大于5%(m/m)的组分,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绝对误差应不超过3%(m/m);对于含量较低的组分,绝对误差应不超过0.5%(m/m)。
7特殊情况—使用热导检测器(根据热传导变化的工作原理)使用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也可用于定性、定量测定脂肪酸甲酯混合物的组成。如果使用热导检测器,应按照表3中所示修改第4章和第5章中规定的条件。表3
裁体,μm
固定相浓度(m/m),%
助燃气
进样口温度,℃
柱温,℃
载气流速,mL/min
进样量·μL
范围值
柱长:2~4m,内径:4mm
粒度:160~200
氮气,若无氮气则可用含氧量尽可能低的氢气无
比柱温度40~60
180~200
定量分析时,应使用6.2.2.2条中定义的校正因子8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指明为制备脂肪酸甲酯和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及测定结果。亦应提及本标准未规定的或自选的全部操作细节,以及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附带情况的细节。实验报告应包括完成样品鉴定所需的全部信息。544
标准授搜网表
各不标行业资料费下等
GB/T17377-1998
附录鑫
(标准的附录)
理论塔板数(有效率)和分离度的测定以分析由硬脂酸甲酯和油甲酯按当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例如,由可可脂制得的甲酯)为例。合理选择进样量、柱温和裁气流量,使硬脂酸甲酯蜂的最大值在溶剂蜂出现后15min内出现且达到满标的3/4。见图A1。
硬脂酸甲糖
油酸联
图A1理论塔板数(有效率)和分离度的测定理论塔板数(有效率)n由下式计算:n = 16 X
分离度R的计算:
一理论塔板数:
式中: nn-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R 分离度
S保留距离,mm,从色谱图起点到硬脂酸甲醛大蜂间的距离;硬脂酸甲酯的蜂宽,m,是从曲线两个捞点作切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离;
u油酸甲酯的蜂宽mm,是从曲线两个拐点作切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矩离;硬脂酸甲酯与油酸甲酯最大峰间的距离, rnm。红代德接网
低资年费
+(AL)
(A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