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931.2-198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931.2-1986
中文名称:V带传动术语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86-08-01
实施日期:1987-08-01
作废日期:2008-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0675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机械系统和通用件>>挠性传动和传送>>21.220.10带传动及其零件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零部件>>J18链传动、皮带传动与键联结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6页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1987-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6-08-1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机械委标准所
归口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总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081-1980《传动用V带和V带轮—术语》。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V带传动的V带和V带轮的术语、定义及符号。定义、阐述轮和带的尺寸、既可根据基准宽度制,也可根据有效宽度制,这两种制度并行。本标准中的通用名词及定义是普通适用的,与采用哪种制度来定义带轮无关。 GB/T 6931.2-1986 V带传动术语 GB/T6931.2-198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V带传动术语
Drives using V-belts and groovedpulleys -Terminology
UDC 621.852
GB 6931.2—86
1.1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1081—1980《传动用V带和V带轮--术语》。1.2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V带传动的V带和V带轮的术语、定义及符号。定义、阐述轮和带的尺寸,既可根据基准宽度制,也可根据有效宽度制,这两种制度并行。1.3
本标准中的通用名词及定义是普通适用的,与采用哪种制度来定义带轮无关。2通用术语定义
2.1.1 V带
V- belt
见GB6931.186《带传动基本术语》中3.2条的定义。节线
pitch line
当带垂直其底边弯曲时,在带中保持原长度不变的任意一条周线(图1)。节线
pitch zone
由全部节线构成的面(图2)。
国家标准局1986-08-11发布
1987-08-01实施
2.1.4节宽(6p)
pitch width
GB 6931.2-86
带的节面宽度。当带垂直其底边弯曲时,该宽度保持不变(图3)。2.1.5顶宽(6)
top width
横截面中梯形轮廓的最大宽度(图3)图3
2.1.6高度(h)
height
横截面中梯形轮廓的高度(图3)。2.1.7
相对高度(h/bp)
relative height
带的高度与其节宽之比,系无量纲的值。注:四种V带相对高度的近似值:窄V带:0.9
普通V带:0.7
半宽V带:0.5
宽V带:0.3
2.2带轮
2.2.1V带轮
V- grooved pulley
环绕带轮的轴线具有一条或数条沟槽的带轮,其沟槽形状由截去或未截去尖角的对称V形环绕带轮轴线旋转而形成。
注:允许采用圆形槽底。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带轮上的所有槽形轮廊都是相同的。2.2.2
槽角(Φ)
angle of pulley groove
轮槽横截面两侧边的夹角(图4)。31
GB 6931.2-86
注:对十任何给定的槽形,槽角可根据带轮直径不同给出若下个值。2.2.3轮槽节宽(lp)
pitch width of pulley groove轮槽上与配用V带的节宽尺寸相同的宽度。2.2.4节径(d.)
pitch diameter
轮槽节宽处的带轮直径。
2.2.5节圆周长(Cp)
pitch circumference
直径等子节径的圆周长。
3与基准宽度制有关的术语、定义及符号3.1带轮
3.1.1基准宽度(bg)Www.bzxZ.net
datum width
表示槽形轮廓宽度的一个无公差规定值,该宽度通常和所配用V带的节面处子同一位置,其值应在规定公差范围内与V带的节宽一致(图5)。h
注:①轮槽的基准宽度曾称为节宽Ip,然而,仪在V带的节面与带轮的基准宽度重合时,基准宽度才应等于节32
GB 6931.2-86
②在横截面上假设轮槽的两侧边环绕基准宽度的两个端点旋转,可得到不同的槽角(见2.2.2)。3.1.2基准直径(d.)
datum diameter
轮槽基准宽度处带轮的直径(图6)。图6
3.1.3基准圆周长(C.)
datum circumference
直径等于基准直径的圆周长。
基准线差()
datum line differential
节宽与基准宽度的位置在径向的偏移(图7)。py
注:①基准线确定后,基准线差是计算速比的修正项。②假设V带的节面与带轮的基准宽度的位置重合时,基准线差为零。3.2带
3.2.1基准长度(Ld)
datum length
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位于测量带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注:①基准长度曾称为节线长度Lp。②测量V带基准长度的推荐方法,可使用一个具有一对相同基准直径带轮的测量装置。将所测得带轮中心距的两倍加上一个带轮的基准圆周长即为基准长度。33
GB 6981.2—86
、与有效宽度制有关的术语、定义及符号4.1带轮
4.1.1有效宽度(be)
effective width
表示槽形轮宽度的一个无公差规定的值,该宽度通常位于轮槽两侧边的最外端。对于测量带轮和大多数机加工的带轮,有效宽度应在规定公差范围内与轮槽的实际顶宽一致(图8)。(a)
注:假设轮槽的两侧边环绕有效宽度的两个端点旋转时,可得到不同的槽角(见2.2.2)。4.1.2有效直径(d)
effective diameter
轮槽有效宽度处带轮的直径(图9)。(a)
4.1.3有效圆周长(C)
effective circumference
直径等于有效直径的圆周长。
有效线差(4)
effective linedifferential
节宽与有效宽度的位置在径尚间的偏移(图10)。(b)
GB 6931.2-86
注,有效直径确定后,有效线差是计算速比的修正项。4.2带
4.2.1有效长度(L)
effectivelength
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位于测量带轮有效直径上的周线长度。注:测量V带有效长度的推荐方法,可使用一个具有一对相间有效直径带轮的测量装置,将所测得带轮中心距的两倍加上一个带轮的有效圆周长即为有效长度。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由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亨亿、薛泽光。折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