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738.1-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738.1-1997
中文名称:第一套红碎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7-06-16
实施日期:1997-01-02
作废日期:2008-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2300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茶、咖啡、可可>>67.140.10茶
中标分类号:食品>>饮料>>X55茶叶制品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185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9, 字数:12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7-19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7-06-1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归口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第一套红碎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标签、包装。本标准适用于第一套红碎茶。 GB/T 13738.1-1997 第一套红碎茶 GB/T13738.1-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 13738.1—1997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最主要的茶类,占世界茶叶贸易量80%,在我国也是仅次于绿茶的主要出口茶类。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3720:1986《红茶定义及基本要求》。我国已于1984年承认ISO3720,该标准已被30多个产,销红茶的主要国家所承认,并被联合国贸发会组织的茶叶出口国专家会议确认为红茶最低出口标准。该标准规定茶叶质量通常由有丰富经验的评茶师进行感官品质评审,在怀疑产品掺假或出现异常特性情况下进行化学分析。标准规定了总灰分、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粗纤维和水浸出物六项化学成分要求及试验方法。我国红碎茶按品种和产品质量分四套,1967年颁布了红碎茶第一、二、三、四套实物标推样,作为产品质量评审的依据,1981年颁布出口茶叶暂行标准WMB48--1981(1)《茶叶品质规格》,规定了红碎茶(不分套)的水分、总灰分、粉末三项理化检验最高限量指标和感官品质文字要求。1992年颁布GB/T13738.2《第二套红碎茶》和GB/T13738.4《第四套红碎茶》。本标准是GB/T13738系列标准之GB/T13738系列标准是在ISO3720的基础上,根据现行实物标准样和生产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制定的。技术要求内容除ISO3720规定外,又增加了感官品质、卫生品质和水分、粉未两项理化品质要求,比ISO3720更具先进性、可行性,标准总水平较高于ISO3720。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它是在总结了国内外红茶感官审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经有关单位及专家认可的红碎茶感官审评方法。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工业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谋成、钟萝、夏祥明、滕平、周卫龙、杨仕宏。215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第一套红碎茶
The first set of broken black teaGB/T 13738.1—1997
neq ISO 3720:1986
本标准规定了第一套红碎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标签、包装。本标准适用于第一套红碎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5009.57—1996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7718—941
GB/T 8302—87
茶取样
GB/T 8303—87
GB/T 8304---87
GB/T 8305—87
GB/T 8306---87
GB/T 8307—87
GB/T 8308—87
GB/T 8310--87
GB/T 8311-87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水分测定
水漫出物测定
总灰分测定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粗纤维测定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
GB11680—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第一套红碎茶the first set of broken black tea采用云南省的大叶种茶树新梢的芽、叶、嫩茎,经过萎凋、揉切、发酵、烘干和整形归类加工工艺制成的茶叶产品。
4要求
4.1类型、花色
产品按外形规格分为碎茶、片茶、末茶三个类型。按体形大小和产品质量,碎茶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碎茶二号、三号、四号按嫩度又分高、中、低档,计11个花色;片茶分一号、三号两个花色,末茶分一号、二号两个花色。共15个花色。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6-16批准216
1997-12-01实施
GB/T 13738.1-1997
出口产品按成交样(或对外贸易样)各茶号规格划分。4.2基本要求
品质必须正常,无劣变,无异味,不得含有其他非茶类夹杂物。4.3感官品质特征
4.3.1各花色品质特征必须符合第一套红碎茶实物标准样。对外贸易应符合双方合同规定的成交样茶。
4.3.2各花色的实物标样为该花色产品品质最低界限。实物标准样由国家主管部门参照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换配。
4.3.3各花色品质特征要求,见表1。表
碎茶1号
碎茶2号
碎茶2号
碎茶2号
碎茶3号
碎茶3号
碎茶3号
碎茶4号
碎茶4号
碎茶4号
碎茶5号
片茶1号
片茶3号
末茶1号
木茶2号
毫尖特显
重实、勾净、色润
颗粒紧结、重实、匀齐、色润
颗粒尚紫卷、尚重实、匀齐、稍有嫩蒸、色润
颗粒尚紧卷、尚匀齐、有嫩茎、色尚润颗粒紧结、尚重实、匀齐色润
颗粒尚紧结、尚勾齐、稍有嫩茎、色尚润颗粒尚紧结、尚勾齐、有嫩茎、色尚润颗粒紧实、稍有嫩茎、匀齐、色尚润颗粒尚紧实、尚勾齐、有嫩蒸、色尚润颗粒粗实、尚匀齐、有筋皮、色尚润颗粒细紧,重实、匀齐、色润
片状皴褶、匀齐、尚重实、色润片状皱褶、身骨稍轻、色尚润
砂粒状、重实、匀净、色尚润
细砂粒状,色尚润
嫩香鲜爽、
强烈持久
鲜爽、强烈持久
高鲜持久
香高鲜爽
高、尚鲜
高、尚鲜
鲜爽、强烈持久
4.3.4出口产品品质特征参照相应的类型、花色执行。4.4理化指标
4.4.1理化指标的项目和要求,见表2。滋味
浓嫩爽
浓强鲜爽
浓强尚鲜
浓、尚强
浓厚鲜醇
尚浓醇
浓强鲜爽
红艳明亮
红艳明亮
红艳明亮
深红明亮
柔嫩红艳
红嫩鲜
嫩匀红毫
尚嫩红亮
红勾明癌
红勾鲜毫
水分,%
粉未,%
总灰分,%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
水浸出物,%
粗纤维,%
GB/T13738.1—1997
4.4.2出口产品的理化指标项目和要求可按贸易合同规定执行。4.5卫生指标
按GB9679规定执行。
5'试验方法
5.1取样,按GB/T8302规定执行。5.2感官品质检验,按附录A规定执行。指
5.3总灰分、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检验的样品制备,按GB/T8303规定执行。5.4水分检验,按GB/T8304规定执行。5.5粉末检验,按GB/T8311规定执行。5.6总灰分检验,按GB/T8306规定执行。5.7水溶性灰分检验,按GB/T8307规定执行。5.8酸不溶性灰分检验,按GB/T8308规定执行。5.9水没出物检验,按GB/T8305规定执行。5.10粗纤维检验,按GB/T8310规定执行。5.11卫生指标检验,按GB/T5009.57规定执行。5.12www.bzxz.net
包装检验,按GB7718、GB11680规定执行。6检验规则
6.1产品组批原则和抽样方法按GB/T8302规定执行。6.2产品以批为单位,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必须一致。产品质量应符合本标准规定。6.3检验分类
6.3.1检验分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两大类。6.3.2交收检验
6.3.2.1产品的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包装检验是每批产品交货时必须检验的项目。6.3.2.2产品出厂,应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6.3.3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时,应按第4章的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进行型式检验。218
GB/T13738.1—1997
a)投产后,原料来源或生产方法,设备变动较大,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b)国家产品质量监警机构检查产品质量时;c)交收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6.4检结果判断
6.4.1凡卫生指标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不得作为饮料销售。6.4.2交收检验时,按6.3.2规定的检验项目,其中项不符合规定指标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6.4.3型式检验时,按第4章规定的检验预目检验,其中有一项不符合规定指标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6.5收货单位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验收。6.6交收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时,可由国家认可的仲裁机构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仲裁。6.7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验,戴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8302规定加倍取样,由国家认可的伸裁机构按本标准的规定对争议项目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7标志、标签、包装
7.1出厂产品的预包装(销售包装)上应按GB7718规定的内容标注:出厂的大包装产品应按贸易合同规定条款清晰标注有关内容。7.2包装
7.2.1包装容器用干燥、清洁、无异气味及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食品包装卫生规定。
7.2.2包装要牢固、美观、整洁、防潮、无异气味,能养护茶叶品质,适于长途运输。7.2.3净含量应与包装上的标重致。7.3运输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气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雨、防潮、防晒,装御时轻放轻御,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7.4蔓存
产品应贮于清洁、防潮、通风、干燥、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内。219
A1原理
GB/T 13738.1-1997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红碎茶感官品质检验方法
按照本规定的检验程序、对照实物收购标准样,根据检验人员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评定茶叶品质的优次。
A2检验室条件
A2.1光线明亮柔和,光度一致,采用来自北面自然光或标准合成光源。A2.2室温保持20~25℃。
A2.3室内清洁、干燥、空气新鲜流通、无异味干扰。A3审评用具
A3.1评茶杯:瓷质。高65mm,外径66mm,内径62mm,容量150mL,具盖,盖上有一小孔。在杯柄相对的杯口上缘有一呈锯齿形小缺口。A3.2评茶碗:瓷质。色泽一致。高55mm,上口外径95mm,内径92mm,容量150mL。A3.3评茶盘:胶合板或木板制,涂以白色的方形盘。长、宽各230mm,边高30mm,盘的一角有缺口。A3.4叶底盘:黑色方形小木盘。A3.5网匙:铜丝网制,底圆形。A3.6睡茶桶。
A3.7其他用具:天平(感量0.1g);计时钟或沙时计;茶匙;电水壶。A4检验方法
A4.1外形审评:用分样器或四分法从平均样品中分取试样100~180g,置于评茶盘中,将评茶盘运转数次后,使试样按粗细、大小顺序分层。对照标准样或成交样,按品质特征(4.3.3)中外形要求逐项评比。a)形状:评比大小、松紧、轻重程度、毫尖碎茶加评含毫量。b)匀度:评比匀齐程度。
c)净度:评比有无筋皮、毛衣,梗杂等。d)色泽:评比色泽深浅、润枯、匀杂程度。A4.2内质审评:称取评茶盘中混匀的试样3g,置于评茶杯中,注满沸水,加盖冲泡5min,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按品质特征(4.3.3)中各花色内质要求,依次审评香气、汤色和滋味,最后将杯中的茶渣移入叶底盘中,检视其叶底,
根据成交要求,可以冲泡双杯,其中一杯待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后加入经消毒的牛奶2.5mL,检视其汤质色泽的反映。
a)香气:评比香型浓淡、高低、鲜陈以及有无不正常气味。b)滋味:评比茶汤浓强度、鲜爽度以及有无不正常气味。c)汤色:评比茶汤的深浅、明暗以及有无金圈。d)加乳汤质:评比色型和深浅、明暗的程度。A5结果评定
A5.1评分
GB/T13738.1—1997
按检验方法(A4),对外形和内质各项因子评分。表A1
与标准相比
A5.2评定
各项品质因子的评分有一项\低”(一3)或项\较低”(一2)和一项\稍低”(—1)或三项“稍低”(一3)者,均评为不合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