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3933-1992 小型贯流式通风机
GB/T 13933-199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933-1992

中文名称:小型贯流式通风机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2-01-02

实施日期:1993-06-01

作废日期:2009-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5249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流体系统和通用件>>23.120通风机、风扇、空调器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2压缩机、风机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3933-2008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1, 字数:18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2-12-1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航空航天工业部三十一所

归口单位: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小型贯流式通风机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叶轮外径d≤70mm的风机。 GB/T 13933-1992 小型贯流式通风机 GB/T13933-199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小型贯流式通风机
Miniature cross-flow fan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13933—92
本标准规定了小型贯流式通风机(以下简称风机”)的型式、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叶轮外径d≤70 mm的风机。2引用标准
GB 191
GB 998
GB1236
GB2828
GB 2829
GB2888
GB 517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低压电器基本试验方法
通风机空气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通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ZBJ72017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涂装技术条件ZBJ72026冷暖通风设备包装通用技术条件3结构型式及基本参数
3.1结构型式
风机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电动机与叶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见图2。叶轮的型式示意图见图3。根据叶轮长度,为增加刚度中间可加固,叶轮可为一节、二节以至多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12-10批准1993-06-01实施
3.2基本参数
GB/T 13933-92
风机结构示意图
1涡壳组合件;2—叶轮;3—电动机;4--引出导线;5接插件图2电动机与叶轮连接方式示意图图3叶轮型式示意图
风机的规格以叶轮名义外径、叶轮长度为特征尺寸。叶轮名义外径、长度、名义风量、名义风压值见表1。表1
叶轮名义外径d
叶轮长度L
名义风量
名义风压
I=(2. 5~-7)d
L=(2. 5~5)d
注:①名义风量、名义风压为叶轮长度I=2.5d,额定转速n=2500~2600r/min时的量值②叶轮长度按GB321中表1选取。3.3电源类别及额定电压
电源类别及额定电压见表2。
电源类别
额定电压
注:括号内数值不推荐选用。
3.4产品型号
3.4.1型号的组成
GB/T13933-92
交流AC
频率50Hz
110(100)
直流 DC
风机的型号由产品代号、规格尺寸、电动机与叶轮连接方式和设计改进序号组成,其排列顺序如下:x
设计改进序号(用A、B、C表示)电动机与叶轮连接方式(双叶轮用S表示,单叶轮不表示)
叶轮长度(见表1)
叶轮名义外径(见表1)
产品基本代号
3.4.2型号示例
例1:叶轮外径40mm,长度200mm,电动机与单叶轮连接的小型贯流式通风机。型号为:GL 40X200
例2:叶轮外径50mm,长度100mm,电动机与双叶轮连接,第一次设计改进的小型贯流式通风机。型号为:
GL 50 X100 SA
4技术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风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如有特殊要求,按供需双方协议制造。
4.1.2外协件、成品件应有合格证,并经质量检验部门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4.1.3产品组装后,整机运转应灵活。4.1.4电动机引出线应完整无损,颜色和正、负极标志正确。4.2工作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25~55℃
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90%
4.3外观
4.3.1风机外观应符合ZBJ72017第10条的规定。4.3.2铭牌应字迹清楚,内容无误,安装牢固。4.4接线端子与引出导线及接插件连接强度接线端子与每根引出导线连接强度应能承受50N拉力。不应出现拉松痕迹、线股断裂或绝缘层永久变形等。
接线端子与接插件连接强度应能承受20N拉力,不脱落。279
GB/T 1393392
4.5风量
风机的风量应符合表1规定。实测风量不小于名义风量的92%4.6风压
风机的风压应符合表1规定。实测风压不小于名义风压的92%4.7
风机的噪声以A计权声压级计算。其值应符合表3规定。表3
叶轮名义外径&
噪声,dB(A)
4.8输人功率
根据输入功率要求,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按GB5171中第3.1.1条规定选择。4.9额定电流
风机的额定电流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4.10堵转电流
小功率电动机的堵转电流应符合GB5171中表11的规定。4.11启动电压
风机施加80%额定电压时,应能启动,并连续运转。4.12转速
风机转速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4.13温升
风机的电动机温升应符合GB5171中第4.1.1条规定。4.14绝缘电阻
风机的电动机绕阻对机壳及各绕阻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75%
试验条件
交流电动机绝缘
直流电动机绝缘
电气强度
整机应能承受表5中规定的试验电压无击穿或闪络,280
—25℃
相对湿度 90%
40℃时
风机额定电压
试验电压
(保持1 min)
绕阻泄露电流
4.16动平衡精度
GB/T13933--92
风机叶轮的动平衡精度应不低于G4.0级。允许不平衡量为:m-r=M·e
式中:m—-允许不平衡质量,g;一允许偏心距,μm;
M—-叶轮质量,kg;
r—叶轮半径,mm。
4.17高温
110(100)bzxZ.net
按5.16条的要求试验后风机应无漏油,绝缘电阻应符合第4.14条的要求,4.18低温
按5.17条的要求试验后在试验箱内通电检查,风机的启动时间应不超过5min,转速不低于试验前转速的80%。额定电流、绝缘电阻应分别符合第4.9条和4.14条的规定。4.19恒定湿热
按5.18条的规定试验后,风机表面应无明显锈蚀、起皮和涂覆脱落等。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应分别符合4.14条和4.15条的规定。
4.20振动
按5.19条要求试验后,风机应无机械损伤和零、部件松动,噪声应符合第4.7条的要求。4.21试验寿命
按5.20条要求试验后,风机转速应不低于试验前转速的95%。4.22质量保证期
用户在遵守产品说明书中各项规定的条件下,从制造厂发货之日起18个月内,风机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发生损坏或不能正常工作时,制造厂应免费负责修理或更换。5试验方法
5.1外观
目测检查风机、外观应符合第4.3条要求。5.2运转
风机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风机运转情况应符合第4.1.3条要求。5.3接线端子与引出导线及接插件连接强度在接线端子与引出线上,用精度等级不低于1级的测力器逐渐施加50N的拉力,接线端子与接插件上逐渐施加20N的拉力,作用力达到最大值后保持10$,试验结果应满足第4.4条要求。5.4风量
GB/T13933--92
风机风量测量按GB1236中第3.2条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第4.5条要求。5.5风压
风机风压测量按GB1236中第3.2条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第4.6条要求。5.6噪声
风机噪声测量按GB2888的规定进行,噪声值应符合第4.7条要求。5.7输入功率
风机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用精度等级不低于I级的功率表测量,风机输入功率应符合第4.8条要求。
5.8额定电流
风机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用精度等级不低于级的电流表测量,风机额定电流应符合第4.9条要求。
5.9堵转电流
风机按GB5171施加相应技术条件规定值的电压,用精度等级不低于1级的电流表测量,风机的堵转电流应符合第4.10条要求。5.10启动电压
风机施加80%额定电压,风机运转应符合第4.11条要求。5.11转速
风机按规定的接线方式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用非接触式测速设备测试,测试设备精确度为测量数值的士2%,风机转速应符合第4.12条要求。5. 12温升
按GB5171第4.6.2.1条的规定进行。计算出温升值应符合第4.13条要求,5.13绝缘电阻
在室温试验条件下,用兆欧表测量风机绝缘电阻。兆欧表电压等级按GB998中第6.2.2条表3选择,测量风机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第4.14条要求。5.14电气强度
试验电源频率为50Hz,正弦波、电源功率和输出阻抗应保持不变。试验电压按表5要求,试验时从零缓慢上升至规定值(不小于10s),保持全值1min,然后均勾降到零值。出厂检验时,允许用表5规定的试验电压值的120%,历时1s的试验代替。若需重复试验时,其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80%,风机绝缘介电强度应符合第4.15条要求。5.15动平衡精度
转子夹在装有弹性支承的瓦特计式动平衡机(也可采用其它测试设备)的桥架上,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通过装在桥架上左右两个传感器接受的信号,测出不平衡量,其值应符合第4.16条要求。5.16高温
将风机置于试验箱中,箱温逐渐升高到55士3℃,将风机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连续运转2h,试验后应符合第4.17条要求。
5.17低温
将风机置于试验箱中,箱温逐渐降至一25士3℃,保持2h后,在箱内将风机施加额定电压和额率,检查风机的启动时间、额定电流、绝缘电阻以及转速,其值应符合第4.18条的要求。5.18恒定湿热
试验前将风机置于40士5℃的恒温箱中,保持3h,然后将风机置于温度40土2℃,相对湿度90%~95%,保持48h。试验中风机表面应无凝露或箱顶水珠滴到风机上。试验后在箱内测风机绝缘电阻,其值应符合4.14条的要求。在室内放置2h后,测风机电气强度,其值应符合第4.15条的要求。5.19振动
GB/T13933-92
安装风机的试验支架应有足够的刚性,并固定在振动台面上,在试验频率范围内支架应不产生谐振,风机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连续运转,并承受振频10~55~10Hz,扫描-~次1min,振动加速度为9.81m/s,三个五相垂直方向(即X、Y、Z方向)各振30min,试验后风机应符合第4.20条要求。5.20试验寿命
风机在试验箱内的位置应使进,出口在一个叶轮直径范围内无障碍物。在相应标准规定的极限高温环境,施加额定电压和频率连续运转1000h。试验后箱温降至室温,风机应符合第4.21条的要求。6检验规则
6.1检验类别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类。6.2出厂检验(或交收检验)
6.2.1检验项目和要求
产品出厂时应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出厂,出“时应附有合格证。6.2.2批的形成
按投产批、销售批,形成检查批。具体批量大小亦可由供货、订货双方协议确定。6.2.3抽检方法
批抽检按GB2828中的正常检查二次抽样方案,I级检查水平。合格质量水平(AQL)对表6中接线端子与引出导线及接插件连接强度为1.5、风量、风压、噪声、转速、温升为2.5。合格质量水平(AQL)也可由供货、订货双方协商确定。表6
检验项目
接线端子与引出导线
及接插件连接强度
输入功率
额定电流
堵转电流
起动电压
绝缘电阻
绝缘介电强度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见4.3条
见4.1.3条
见4.4条
见4.5条
见4.6条
见4.7条
见4.8条
见4.9条
见4.10条
见4.11条
见4.12条
见4.13条
见4.14条
见4.15条
试验方法
见5.1条
见5.2条
见5.3条
见5.4条
见5.5条
见5.6条
见5.7条
见5.8条
见5.9条
见5.10条
见5.11条
见5.12条
见5.13条
见5.14条
检验项目
动平衡精度
恒定湿热
6.2.4判定规则
出厂检验
GB/T13933-92
续表6
型式检验
技术要求
见4.16条
见4.17条
见4.18条
见4.19条
见4.20条
见4.21条
试验方法
见5.15条
见5.16条
见5、17条
见5.18条
见5.19条
见5.20条
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各项均符合有关要求时,则该批产品为合格品。不合格批的再提交检验,按GB2828中4.12b的规定执行。6.3型式检验
6.3.1检验项目和要求
按表6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进行型式检验的产品应是检验合格的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正常生产时,定期或积累一定数量后,周期性检验;周期可由供需双方商定;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停产时间可由供需双方商定。6.3.2
抽检方法
按GB2829中的二次抽样方案,Ⅱ级检查水平,不合格质量水平RQL=40,选择n1=5,A1=0,Ri2,n25,A21,R22。
7标志、包装、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志
产品标志采用铭牌,标出下列内容:a.
产品型号和名称;
制造厂名;
输入功率、额定电压、频率;
风量;
制造日期和编号。
包装标志
产品包装箱表面上应标出下列内容:产品型号和名称;
收、发货单位名称和地址;
毛重、外形尺寸、数量;
运输包装箱应有小心、轻放、怕湿、向上图示标志,并应符合GB191规定。7.2包装
包装前易生锈部位采取防锈、涂封措施,风机用塑料袋封好,包装盒或包装箱应符合ZBJ72026的284
GB/T 13933-—92
规定。包装时,每箱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各一-份。7.3赔存
7.3.1贮存时应包装完整。
7.3.2产品存放在清洁、无腐蚀气体、通风良好的库房内。7.3.3堆放时,应垫平放稳,离地面不小于200mm。7.3.4存放环境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7.3.5产品贮存一年后,应开箱检查零、组件,如发现保护层生锈、涂覆层剥落、标志模糊不清等现象应进行返修或更换。
附加说明:
本标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航空航天工业部三十-一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郁长英、俞士莲。本标准委托机械电子工业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负责解释。28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