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4463-1993 粘胶短纤维
GB/T 14463-199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463-1993

中文名称:粘胶短纤维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3-06-17

实施日期:1993-01-02

作废日期:2006-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7718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纤维>>59.060.20人造纤维

中标分类号:纺织>>化学纤维>>W52化学纤维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调整为FZ/T 52006-2006;被GB/T 14463-2008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0309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4, 字数:44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出版日期:2004-08-12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3-06-17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上海第十二化纤厂

归口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粘胶短纤维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线密度在1.40~5.60 dtex、本色有光、半消光、消光的纺织用常规粘胶短纤维品质的定等和验收。 GB/T 14463-1993 粘胶短纤维 GB/T14463-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粘胶短纤维
Viscose staple fiber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14463-93
本标准规定了粘胶短纤维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线密度在1.40~5.60dtex、本色有光、半消光、消光的纺织用常规粘胶短纤维品质的定等和验收。
2引用标准
纺织名词术语(纺织材料、纺织产品通用部分)GB 3291
GB4146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GB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8170数值修约规则
3术语
3.1超长纤维:棉型为超过名义长度5mm并小于名义长度二倍者;中长型为超过名义长度10mm并小于名义长度二倍者。
3.2油污黄纤维:沾有油渍、铁锈及烘焦变黄的纤维。3.3其他术语按GB3291、GB4146规定。4产品分类
粘胶短纤维按产品用途不同分为四类(见表1)。表1
产品名称
棉型粘胶短纤维
中长型粘胶短纤维
毛型粘胶短纤维
卷曲毛型粘胶短纤维
5技术要求
名义线密度
1. 40~~2. 20 dtex
>2. 20~<3. 30 dtex
3. 30-5. 60 dtex
3.30~5.60dtex(并经过卷曲加工者)5.1粘胶短纤维的产品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四个等级,低于三等品为等外品。5.2粘胶短纤维的质量指标
5.2.1棉型粘胶短纤维的质量指标见表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6-17批准1993-12-01实施
干断裂强度(棉浆)
(木浆)
湿断裂强度(棉浆)
(木浆)
干断裂伸长率
线密度偏差率
长度偏差率
超长纤维
倍长纤维
残硫量
油污黄纤维
干强变异系数 CV
白度(棉浆)
(木浆)
GB/T 14463-93
棉型粘胶短纤维质量指标
cN/dtex
mg/100g
优等品
一等品
注:采用棉浆、木浆混纺时,干断裂强度、湿断裂强度、白度按混纺比例大的一方指标考核。中长型粘胶短纤维的质量指标见表3。5.2.2
表3中长型粘胶短纤维质量指标
干断裂强度(棉浆)
(木浆)
湿断裂强度(棉浆)
(木浆)
干断裂伸长率
线密度偏差率
长度偏差率
超长纤维
倍长纤维
残硫量
油污黄纤维
干强变异系数 CV
白度(棉浆)
(木浆)
cN/dtex
mg/100g
优等品
二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三等品
GB/T14463—93
注:采用棉浆、木浆混纺时,干断裂强度、湿断裂强度、白度按混纺比例大的一方指标考核。5.2.3毛型和卷曲毛型粘胶短纤维的质量指标见表4。表4毛型和卷曲毛型粘胶短纤维质量指标序号
干断裂强度(棉浆)
(木浆)
湿断裂强度(棉浆)
(木浆)
干断裂伸长率
线密度偏差率
长度偏差率
倍长纤维
残硫量
油污黄纤维
干强变异系数 CV
白度(棉浆)
(木浆)
卷曲数1)
cN/dtex
mg/100g
个/cm
优等品
一等品
注:采用棉浆、木浆混纺时,干断裂强度、湿断裂强度、白度按混纺比例大的一方指标考核。1)卷曲数只考核卷曲毛型粘胶短纤维。5.3粘胶短纤维的含油率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二等品
三等品
5.4粘胶短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为13%,产品回潮率应控制在8.0%~13.0%之间。平均值超过14.0%的该批或单个试样超过15.0%的该部分均不准出厂。回潮率低于8.0%的产品,征得用户同意后,方能出厂。
6试验方法
粘胶短纤维的试验方法按附录A(补充件)执行。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中表2、表3、表4所规定的项目均为考核项目,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7.1.2分批规定
7.1.2.1每批产品的原料、工艺条件和产品规格必须相同。7.1.2.2同一规格的产品,原则上以同样机台每班连续生产量为一批,也可以日产量为一批,但分批方法一旦确定,不得任意改变。如需另行分批,应在取样前确定。7.1.3取样规定
按A2.2规定执行。
7.1.4评等规定
GB/T14463—93
以各项考核项目中最低项的等级为该批产品的等级。7.2复验规则
7.2.1复验时按原出厂批号进行。7.2.2复验时取样按A2.1规定。
7.2.3检验项目、评等规定同出厂检验。7.2.4复验时公定质量差异不超过1%,不予索赔,超过1%时,按实际差额索赔,如双方另有协议不在此限。
7.2.5复验时如发现产品质量和数量不符合成品检验单和磅码单时,在货到一个月内向生产厂提出复验,逾期或批号件数与原发货单不符时不予受理;生产厂接到通知后,应在一个月内答复,逾期按收方意见处理。
7.2.6如因运输、保管等原因影响产品质量时,应查明责任,由责任方负责。7.3公定质量
公定质量=净质量(kg)×1+实际回潮率1+13%
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8.1标志
8.1.1每包产品应有明显不褪色的标志,标志内容包括:商标、厂名、厂址、品种、规格、光泽、等级、批号、包号、毛质量、净质量、浆粕品种、标号及生产日期等。8.1.2不同等级的包外标志,用不同颜色表示。8.2包装
8.2.1不同规格、不同批号和不同等级的产品应分别包装。8.2.2用内衬塑料薄膜丙纶编织布或棉布等包装,以一定强度打包带捆扎(不少于5道)。包形方正,纤维不外露。
8.2.3包量偏差士10kg、定积质量在400kg/m2以下,如用户另有要求,可以不受此限。8.2.4每批产品应附有质量检验单(包括回潮率、含油率)和磅码单。8.3运输
产品在运输中应严禁损坏外包装,并防潮、防晒。8.4储存bzxZ.net
产品应按批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中。180
A1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14463—93
附录A
粘胶短纤维试验方法
(补充件)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按GB6529规定执行。预调湿用标准大气:温度不大于50℃,相对湿度10%~25%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2%~68%。A2取样方法
A2.1复验取样
A2.1.1原理
采取随机取样方法,从一批待测粘胶短纤维包装中,随机等距抽取一定数量的包,作为批量样品,再从批量样品中取出一定数量的纤维作为试验室样品,所取的试验室样品均具有整批包装的代表性。A2.1.2回潮率样品的取样
A2.1.2.1取样包数
表A1取样包数
批中包数
>50时每增加20
A2.1.2.2取样步骤
取样包数
全部取样
增取1包
A2.1.2.2.1在距每个取样包的表层10cm以内随机抽取一样品,在20cm左右随机抽取一样品。每一样品不少于50g,立即将抽取的样品装入密闭容器内。A2.1.2.2.2在取样后24h内,将同一包的内外层两份回潮率样品,各取25g(精确到0.1g)合并为一个试样,供回潮率试验用。
A2、1.3质量指标测试样品的取样A2.1.3.1取样包数
取样包数见表A1。
A2.1.3.2取样步骤
A2.1.3.2.1在抽取回潮率样品的各包中取样,每个取样包在距表层10cm以内随机抽取一个样品;在20cm左右随机抽取一个样品。A2.1.3.2.2抽取的每一个样品质量根据取样包数而定,取样包数小于5包时,取样的总质量不少于1000g;取样包数为5包时,每个样品重约100g;取样包数为10包及以上时,每个样品重约50g。A2.1.3.3试验室试验样品的制备以上所述取得的每个样品都分成16份,并把分得的16份对应地合并混合,便得到第一组的16个混合样品。将第一组混合样品中的第一个样品与第二个样品合并混合,再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181
GB/T14463--93
半;第三个样品与第四个样品合并混合,同样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第十五个样品与第十六个样品合并混合,再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其中八个丢弃的一半混合在一起,得到一个重约500g的试验室试验样品,供疵点、含油率、残硫等项目测试用;另外八个保留一半的样品,便组成第二组混合样品,
将第二组混合样品中的第1个样品与第2个样品合并混合,再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第3个样品与第4个样品合并混合,再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第7个样品与第8个样品合并混合,分成两半,丢弃一半,保留一半,便可得第三组的4个样品。将第三组混合样品按第二组方法分样,可得第四组的二个混合样品。再将第四组的2个混合样品,同样按第二组分样方法,最后得到一个约重120g的试验室试验样品,供其他理化性能测试用(如图A1所示)。最终试祥
A2.2粘胶短纤维生产厂取样
A2.2.1原理
采用阶段性随机取样方法,从一批待测粘胶短纤维的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粘胶短纤维,作为批量样品,再从批量样品中取出一定数量的纤维作为试验室试验样品,所取的试验室试验样品具有一批纤维的代表性。
A2.2.2回潮率样品的取样
A2.2.2.1取样数量
每批粘胶短纤维抽取的数量,根据一批产品的产量决定。1t及1t以下取2个样品;1t以上每增加1.5t产量增取1个样品。
A2.2.2.2取样步骤
A2.2.2.2.1取样应在打包时进行,地点在产品干燥后至成包前。A2.2.2.2.2取样由检验人员定时、定点随机抽取,要求至少半小时取一次样。A2.2.2.2.3每个样品从不少于20点处中随机抽取约50g纤维。A2.2.2.2.4样品抽取后,必须立即装入密闭容器内并及时称量。A2.2.3质量指标测试样品的取样A2.2.3.1取样数量
每批产品取一个试验室样品,每个试验室样品约500g。A2.2.3.2取样步骤
取样步骤同A2.2.2.2.1和A2.2.2.2.2中的规定。A2.2.3.3试验室试验样品的制备182
GB/T 14463--93
将取得的约500g试验室样品,稍加扯松、混匀后平铺在工作台上,厚薄均勾,面积约0.25m2。A3试样及其制备
A3.1从A2.1.3.3或A2.2.3.3得到的每个试验室试验样品中随机均匀抽取(A2.2.3.3从纤维层的正反两面均匀取16个部位)以下试验项目所需的试样:取20g左右供线密度、强伸度试验用;a.
取大于50g供长度试验用;
取5g左右供卷曲试验用;
取15g左右供含油率试验用;
取30g左右供残硫量试验用;
取20g左右供白度试验用;
取200g左右(精确到0.1g)供疵点试验用(手栋法取50g);取50g左右(精确到0.1g)供油污黄纤维试验用。A3.2线密度、强伸度、长度和卷曲试验用试样需在A1中规定的条件下进行预调湿和调湿,使之达到吸湿平衡(生产厂预调湿可在70℃烘箱中烘30min,然后在A1规定的条件下吸湿平衡1h)。试样的回潮率在公定回潮率以下时可不必进行预调湿。A4线密度试验方法
A4.1原理
在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伸直的纤维束上切取一定长度的纤维束,测定该中段纤维束的质量和根数,计算线密度的平均值,线密度用分特(dtex)表示。A4.2仪器和工具
a.天平:最小分度值0.01mg;
切断器:20mm或30mm,允许误差士0.01mm;b.
绒板:颜色与试样颜色成对比色;c.
镊子、梳子(10针/cm,20针/cm)、载玻片、橡皮筋、刷子、计数器等;d.
投影仪:放大倍数50~~100倍。
A4.3试验步骤
A4.3.1按式(A1)计算试样质量:Q=
式中:Q-试样量,mg;
T名义线密度,dtex;
L名义长度,mm
一纤维根数(1500~2000根)。T·L·n
A4.3.2从A3所得样品中,随机均匀抽取所需的试样量,手扯整理使纤维基本平直,依次取5束。A4.3.3经手扯整理几次,使纤维束一端平齐、伸直,然后用梳子整理,除去游离纤维。A4.3.4在能除去卷曲所需的最小张力下,用切断器从经整理的纤维束中部,切下20mm长的纤维束中段(名义长度51mm以上切30mm),切下的中段纤维中,不得有游离纤维,切断时纤维束必须与刀口垂直。
A4.3.5将每束中段纤维用镊子夹取,平行排列在载玻片上,用另一载玻片盖住,再用橡皮筋扎好,依次排5片。切20mm的纤维束数的根数应不少于350根;切30mm的纤维束可数300根。183
A4.3.6在投影仪上逐根计数。
GB/T14463—93
A4.3.7把数好的纤维放置在培养血中,进行调湿处理。达到吸湿平衡后在天平上逐束称量并记录(精确到 0.01 mg)。
A4.4结果计算
实测线密度,dtex,
名义线密度,dtex;
m-所数根数纤维的质量,mg;
L—切断长度,mm;
纤维根数;
D线密度偏差率,%
X 10 000
(A3)
试验结果以五次平行试验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线密度及其偏差率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三位,按GB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二位。
A4.5允许误差
五束平行试验,各束测定值之间的误差,棉型不超过0.05dtex,中长型不超过0.1dtex,毛型不超过 0. 15 dtex。
A5断裂强力和断伸长测定方法
A5.1等速伸长型(CRE)强伸仪测定方法A5.1.1原理
单根纤维以规定名义夹持长度和拉伸速度在等速伸长型强伸仪上拉伸至断裂,得出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值。由断裂强力和线密度计算断裂强度。A5.1.2仪器和试剂
A5.1.2.1CRE强伸仪应附有下列装置:指示或记录施加到试样上的负荷和相应伸长值的装置;a.
能作出负荷-伸长曲线的装置;
夹持单根纤维的夹持器;
变换不同拉伸速度的装置;
用于精密校正仪器的装置。
A5.1.2.2'仪器技术要求
仪器精确度等级不低于一级(误差为1%);伸长的指示误差不超过0.1mm;
夹持长度的误差不超过0.2mm。
A5.1.2.3试剂
蒸馏水。
A5.1.3干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测定A5.1.3.1试验条件
a。拉伸速度
GB/T14463-93
当试样的平均断裂伸长率小于8%时,拉伸速度为每分钟50%名义夹持长度。当试样的平均断裂伸长率大于或等于8%并小于50%时,拉伸速度为每分钟100%名义夹持长度。b.名义夹持长度
纤维名义长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为20mm;纤维名义长度小于35mm时为10mm。c.预张力
纤维的预加张力为0.05cN/dtex(按名义线密度计算,最小预张力干强用0.2cN,湿强用0.1cN);d. 试验次数
每批产品测50次。
A5.1.3.2试验步骤
A5.1.3.2.1从A3所得样品中,随机抽取约500根纤维,均匀铺放在绒板上。A5.1.3.2.2用镊子随机取出一根纤维,再用上述规定的预张力夹持纤维一端,将纤维置于夹持器内,挂好夹持器,保证纤维沿轴线伸直,然后进行拉伸试验,得出试样断裂时的负荷和伸长值。A5.1.3.2.3测试时夹头的状态应使纤维断裂在钳口(纤维断裂时看不出断裂端)或在夹头中滑移的数量不超过试验根数的10%,若超过则应检查夹持器有否异常,并予以修理或调换后重新试验,若不超过10%,则将断在夹钳内或在夹头中滑移的试样所得的结果剔除。A5.1.4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测定A5.1.4.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A5.1.3.1规定,但预张力减半。A5.1.4.2试验步骤
从待测试样中,用镊子随机取出一根纤维漫入20士2℃的蒸馏水中,将试样全部浸没,浸润0.5min(生产厂可以不预先浸润),按A5.1.3.2.2和A5.1.3.2.3在漫没状态下进行拉伸试验,得出试样断裂时的负荷和伸长值。
A5.1.5钩接断裂强力测定
A5.1.5.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A5.1.3.1规定,但预张力加倍。A5.1.5.2试验步骤
从待测试样中用镊子随机取出二根纤维,按图A2所示相互钩接,其上端用镊子夹持,下端用张力夹夹持,将已钩接好的纤维置于夹持器中,钩接处在夹持长度的一半处,纤维二端的距离约2mm,然后按A5.1.3.2.2和A5.1.3.2.3进行拉伸试验,得出试样断裂时的负荷值,钩接处以外断裂者不计。m
A5.1.6打结断裂强力测定
A5.1.6.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A5.1.3.1规定。
A5.1.6.2试验步骤
从待测试样中用镊子随机取出一根纤维,用镊子打成如图A3所示的小结,将纤维置于夹持器中,185
GB/T 14463-93
小结应在夹持距离的一半处,然后按A5.1.3.2.2和A5.1.3.2.3进行拉伸试验,得出试样断裂时负荷值,打结处以外断裂者不计。
A5.1.7平均线密度测定
按A4规定测定试样的平均线密度,A5.1.8结果计算
A5.1.8.1平均断裂强力
(A4)
式中:F—-平均断裂强力,cN
F,试样的断裂强力,cN;
n———试验次数。
A5.1.8.2平均断裂强度
·(A5)
式中:at——平均断裂强度cN/dtex;F—-—平均断裂强力,cN;
T,平均线密度,dtex。
注:计算钩接断裂强度时,平均线密度应乘2。A5.1.8.3平均断裂伸长率
式中:E—平均断裂伸长率,%;AL,-—一试样的断裂伸长值,mm,L--—名义夹持长度,mm,
一试验次数
A5.1.8.4用式(A7)、(A8)计算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x
式中:S——标准差;
X;—各次测试值;
X——全部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一试验次数;
CV—变异系数,%。
A5.1.8.5数值修约
GB/T1.4463-—93
断裂强力、断裂强度、变异系数计算到小数点后三位,按GB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二位。伸长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二位,按GB8170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A5.2等速牵引型(CRT)强伸仪测定方法A5.2.1仪器和试剂
A5.2.1.1CRT强伸仪应附有下列装置:强力测试机构;
伸长测试机构;
自动绘图记录装置;
液压传动机构。
A5.2.1.2CRT强伸仪技术要求:
强力测试范围1~100g,
上、下夹持器间的距离可在10~100mm内以每档10mm的间隔进行调节;伸长指示范围0~25mm;
下夹持器下降速度0~20cm/min连续可调;若采用液压传动,液体压力为 0.1 MPa。A5.2.1.3工具:镊子、绒板等。蒸馏水。
A5.2. 1.4
干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测定
A5.2.2.1试验条件
试样的平均断裂时间:20士3s;夹持长度:纤维名义长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为20mm,小于35mm时为10mm;预张力:0.05cN/dtex(按名义线密度计算);试验次数:50次;
试验时重锤的选择,应使纤维断裂时,游码停留在满刻度的25%~75%;试验时强力值读至1%,伸长值读至0.1mm。f.
A5.2.2.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同A5.1.3.2规定。
A5.2.3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测定A5.2.3.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A5.2.2.1规定,但预张力减半。A5.2.3.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同A5.1.4.2规定。
A5.2.4钩接断裂强力测定
A5.2.4.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A5.2.2.1规定,但预张力加倍。(A8)
A5.2.4.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同A5.1.5.2规定。
A5.2.5打结断裂强力测定
A5.2.5.1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同A5.2.2.1规定。
A5.2.5.2试验步骤
试验步骤同A5.1.6.2规定。
A5.2.6平均线密度测定
按A4规定测定试样的平均线密度。A5.2.7结果计算
A5.2.7.1断裂强力
式中:F,—-—各根试样的断裂强力,cN,Q一--强力标尺读数,%;
W--—重锤的重力,cN;
f -—预张力,cN。
GB/T 14463--93
A5.2.7.2平均断裂强力、平均断裂强度、平均断裂伸长率等的计算同A5.1.8。A6长度试验方法
A6.1原理
用手扯法将纤维梳理整齐,切取一定长度的中段纤维,在短纤维极少的情况下,总质量与中段质量之比越大,则纤维平均长度越长。因此,纤维的平均长度用中段长度乘总质量与中段质量之比表示。A6.2仪器和工具
切断器:10mm,20mm和30mm,允许误差士0.01mma.
b.天平:最小分度值0.010.1,0.2,1mg各1台,c.
钢梳:10针/cm和20针/cm各1把;限制器绒板、压板、一号夹子、钢尺及镊子等。A6.3试验步骤
A6.3.1按式(A10)计算长度试样质量T.·L·n
式中:Q
试样质量,mg;
-名义线密度,dtex:
L一-名义长度,mm;
纤维根数(约4000根)。
A6.3.2从A3制得的样品中随机均勾抽取50g(精确到0.1g),再从不少于20点取出长度试样所需的试样量。
A6.3.3将剩余的试样用手扯松,在绒板上用手掠法将倍长纤维栋出(包括漏切纤维)。A6.3.4将称好的纤维放在限制器绒板上进行整理,使纤维平直,一端整齐,梳除游离纤维。A6.3.5将梳下的游离纤维加以整理,棉型20mm及以上、中长型30mm及以上的纤维仍归入已梳理18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