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2747.1-2004 标称电压 1 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
GB/T 12747.1-200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747.1-2004

中文名称:标称电压 1 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4-02-04

实施日期:2004-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85358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子学>>电容器>>31.060.70电力电容器

中标分类号:电工>>输变电设备>>K42电力电容器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T 12747-1991

采标情况:IEC 60831-1:1996,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0770

页数:16开, 页数:26, 字数:46千字

标准价格:15.0 元

出版日期:2004-05-08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1-03-2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是GB/T12747 GB/T 12747.1-2004 标称电压 1 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 GB/T12747.1-200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 1996GB/T12747《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一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本部分是GB/T12747《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0831-1:1996《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一——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一一安装和运行导则》(英文版)。本部分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本部分是对GB/T12747—1991《自愈式低电容器并联电容器》的修订。主要的修订内容有:将适用范围扩大到交流滤波电容器和1kV及以下的电容器;a)
取消了对额定电压和额定容量优先值的规定;b)
对损耗的要求改为由制造厂给出的值或制造厂和购买方协商之值;c
端子与外壳间交流电压试验作广新规定;e)
端子间交流电压试验中的出广试验部分由1.75Un,2s,改为2.15Un,2s;单元和组的电容偏差作了修正;f)
端子与外壳间雷电冲击电压试验作了新的规定;g)
对电容器单元或组的放电器件要求由3min内从VzU~放电到50V或更低改为3min内从h)
2U~放电到75V或更低;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i)删除了对防腐蚀层的要求。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4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负责起草,无锡康派特电气有限公司、浙江指月电气有限公司、芜湖市金鑫电子有限公司、浙江永锦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无锡东亭电力电容器厂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文琪、冯申荣、余飞春、罗运林、赵福庆、陶祥生。本部分于1991年3月首次发布。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 1996标称电压1飞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一一性能、试验和定额一安全要求一一安装和运行导则第一篇 总则 
1范围和目的
GB/T12747的本部分适用于专门用来改善标称电压为1kV及以下、频率为15Hz~60Hz的交流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的电容器单元和电容器组。本部分也适用于在电力滤波电路中使用的电容器,滤波电容器的附加定义、要求和试验在附录A中给出。
本部分不适用于下列电容器:
-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非自愈式并联电容器;标称电压1kV及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一运行频率40Hz~24000H2感应加热装置用电容器;一串联电容器;
—一电动机用电容器及其类似者;一耦合电容器及电容分压器;
—一在电力电子电路中使用的电容器;一一用于荧光灯和放电灯中的小型交流电容器:-抑制无线电干扰的电容器;
一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并作为其部件的电容器;在叠加有直流电压的交流电压下使用的电容器。各附件,诸如绝缘子、开关、仪用互感器、熔断器等,均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本部分的目的是:
a)阐述关于性能、试验和定额的统一规则;阐述特殊的安全规则;
c)提供安装和使用导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74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6927.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般试验要求(GB/T16927.1—1997,eqvIEC60060-1:1989)
因IEC60831-1中IEC60050(436)、IEC60110等12个引用文件在整个标准中从未出现,按照GB/T1.1的规1)
定在本部分中予以删去。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1996GB/T17626.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17626.1—1998,idtIEC61000-4-1:1992)
GB/T12747.2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GB/T12747.2--2004,IEC60831-2:1995,IDT)IEC61000-2-2:1990电磁兼容性(EMC)第2部分;环境第2节: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低频传导骚扰和信号传输的兼容性水平。3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列定义:
电容器元件(或元件)capacitorelement(orelement)主要由电介质和被它隔开的电极构成的部件。3.2
电容器单元(或单元)capacitor unit(or unit)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同一外壳中,并有引出端子的组装体。3.3
自愈式电容器 self-healing capacitor一种在极间介质被局部击穿后,能迅速地基本上恢复电性能的电容器。3.4
电容器组(或组)capacitorbank(orbank)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一组电容器单元。3.5
电容器capacitor
在本部分中,“电容器”一词是当不必强调“电容器单元”或“电容器组”的不同含义时的用语。3.6
电容器装置
capacitor installation
一个或多个电容器组及其附件。3.7
电容器的放电器件dischargedevice of a capacitor般装在电容器内部的,当电容器从电源脱开后能将电容器端子间的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到几乎为零的器件。
电容器的内部熔丝internalfuseof acapacitor在电容器单元内部和一个元件或一组元件相串联的熔丝。3.9
电容器用过压力隔离器
overpressure disconnector for a capacitor当电容器内部压力异常增大时用以切断电容器的隔离器件。3.10
电容器用过热隔离器
overtemperature disconnector for a capacitor当电容器内部温度异常升高时用以切断电容器的隔离器件。3.11
线路端子line terminal
用来连接到电网导线上的端子。注:在多相电容器中,拟与中性线相连接的端子不属于线路端子。2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1996电容器的额定电容(Cn)rated capacitance of a capacitor(Cn)设计电容器时规定的电容。
电容器的额定容量(Q~)rated output of acapacitor(Q)由额定电容、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计算得出的无功功率。3.14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Un)rated voltage of a capacitor(Un)设计电容器时规定的交流电压方均根值。注:在电容器是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电路组成(例如用于多相连接的单相单元或具有独立电路的多相单元)的情况下,UN 是指每一电路的额定电压。对于内部相间具有电气连接的多相电容器以及对于多相电容器组,UN是指线电压。3.15
电容器的额定频率(f)rated frequencyofa capacitor(fn)设计电容器时所规定的频率。
电容器的额定电流(In)rated current of a capacitor(In)设计电容器时所规定的交流电流方均根值。3.17
Ecapacitor losses
电容器损耗
电容器所消耗的有功功率。
注:应包括所有部件产生的损耗,例如:对于单元,应包括由电介质、内部熔丝、内部放电电阻、连接件等产生的损耗。对于电容器组,则应包括由单元、外部熔断器、汇流排、放电线圈和阻尼电抗器等产生的损耗3.18
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tano)tangentof thelossangle(tan)of acapacitor在规定的正弦交流电压和频率下,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与容抗之比,3.19
电容器的最高允许交流电压maximumpermissiblea.cvoltageof acapacitor在规定条件下,电容器能够承受的规定时间的最高交流电压方均根值。3.20
电容器的最大允许交流电流 maximum permissible a.c current of a capacitor在规定条件下,电容器能够承受的规定时间的最大交流电流方均根值。3.21
环境空气温度ambient air temperature拟安装电容器处的空气温度
冷却空气温度
cooling air temperature
在稳定状态下,在电容器组最热区域的两单元之间的正中间测得的空气温度。如果仅为一个单元则为距离电容器外壳大约0.1m和距离底部三分之二高度处所测得的温度。3.23
稳定状态steady-state condition电容器在恒定输出和恒定环境空气温度下所达到的热平衡状态。3
GB/T12747.1—2004/IEC60831-1:19963.24
residual voltage
剩余电压
开断一定时间之后电容器端子间尚残存的电压。4使用条件
4.1正常使用条件
本部分给出的要求适用于在下列条件下使用的电容器:a)通电时的剩余电压
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见第22章、第32章及附录B)。b)海拔
不超过2000m。
c)环境空气温度类别
电容器按温度类别分类,每一类别用一个数字后跟个字母来表示。数字表示电容器可以运行的最低环境空气温度。
字母表示温度变化范围的上限,在表1中规定了最大值。温度类别所覆盖的温度范围从一50℃~+55℃。
电容器可以投人运行的最低环境空气温度应从十5℃、一5℃、一25℃、-40℃、一50℃这五个优先值中选取。
对于户内使用环境,下限温度通常取一5℃表1是以电容器的运行不会影响环境空气温度的使用条件为前提的(例如户外装置)。表1表示温度变化范围上限的字母代号代号
环境温度/℃
24 h内平均最高
注1:表1中的温度值可由安装地点的气象温度资料中查得。1年内平均最高
注2:在特殊用途中需采用高于表1中所列的高温值时,由制造方和购买方协商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温度类别应用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组合来表示,例如一40/60。如果电容器的运行会影响空气温度,则应加强通风和(或)另选电容器,使空气温度不超过表1中的限值。在这样的装置中,冷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表1的温度限值加5℃。任何最低和最高值的组合均可选作电容器的标准温度类别,例如一40/A或一5/C。优先的温度类别为:—40/A,—25/A,—5/A或—5/C。4.2非正常使用条件
本部分通常不适用于使用条件不符合本部分要求的电容器,除非制造厂和购买方之间另有协议。第二篇质量要求和试验
5试验要求
5.1概述
本章给出了对电容器单元的试验要求,在有明确说明时,也给出了对电容器元件的试验要求。4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 1996支柱绝缘子、开关、仪用互感器、熔断器等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5.2试验条件
除对特定的试验或测量另有规定外,试验开始时电容器电介质的温度应在十5℃~十35℃范围内。如果电容器在不通电的状态下在恒定的环境温度中已放置了适当长的时间,则可认为电介质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如需校正,则使用的参考温度为十20℃,但制造厂和购买方之间另有协议时除外。如果没有其他规定,交流试验和测量可在50Hz或60Hz的频率下进行,不受电容器额定频率的限制。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额定频率低于50Hz的电容器应在50Hz或60Hz下进行试验和测量。6试验分类
试验分为:
6.1出厂试验
电容测量和容量计算(见第7章);端子间电压试验(见9.1);
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d)测量(见第8章);c)
d)端子与外壳间交流电压试验(见10.1);内部放电器件试验(见第11章);e
f)密封性试验(见第12章)。
出厂试验应由制造厂在交货前对每一台电容器进行。如果购买方有要求,制造厂应提供详列这些试验结果的证明书。
上述试验顺序一般不是强制性的。6.2型式试验
a)热稳定性试验(见第13章);b)
高温下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g)的测量(见第14章),c)端子间电压试验(见9.2);
端子与外壳间交流电压试验(见10.2);d)
端子与外壳间雷电冲击电压试验(见第15章);f)
放电试验(见第16章);
老化试验(见第17章);
自愈性试验(见第18章);
破坏试验(见第19章)。
进行型式试验是为了确定电容器在设计、尺寸、材料和结构方面是否满足本部分中所规定的性能和运行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每个拟用来做型式试验的电容器应是已通过全部出厂试验的试品,型式试验应由制造进行,在有要求时,应向购买方提供详列这些试验结果的证明书只要在任何可能影响试验所要验证的性能方面没有差异,则完满地通过的每一项型式试验对具有相同额定电压,较小容量的单元也有效。没有必要在同一台电容器试品上进行全部型式试验6.3验收试验
出厂试验和(或)型式试验或其中的某些试验,可由制造厂根据与购买方所签订的合同重复进行。重复试验的试验类别、试品数量和验收准则应由制造方和购买方协商确定,并应在合同中写明。5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19967 电容测量和容量计算
7.1测量程序
电容测量应在制造厂选定的电压和频率下进行。所使用的方法应能排除由于谐波或被测电容器外部的附件,如测量电路中的电抗器和阻塞电路等引起的误差。应给出测量方法的准确度及其测量值与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的测量值之间的关系。电容测量应在端子间电压试验(见第9章)之后进行。对用来作热稳定试验(见第13章)、老化试验(见第17章)和自愈性试验(见第18章)的电容器,应在做这些试验之前,在0.9~1.1倍额定电压中的任-电压和0.8~1.2倍额定频率中的任一频率下进行测量。如购买方有要求且制造厂同意时,对其他电容器也可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测量。7.2电容偏差
实测电容和额定电容的差应不超过:对于100kvar及以下的单元和组:5%~+10%;对于100kvar以上的单元和组:一5%~+5%。实测电容为在7.1条件下测得的值。在三相单元中,任意两线路端子间测得的电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应不超过1.08。注:在附录B中给出了由三相电容器的任意两个线路端子间测得的三个端子间电容计算三相电容器容量的公式。8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o)测量8.1测量程序
电容器的损耗(或tano)应在制造厂选定的电压和频率下进行测量。所使用的方法应能排除由于谐波或被测电容器的外部附件,如测量电路中的电抗器和阻塞电路引起的误差。应给出测量方法的准确度及其与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的测量值的关系。电容器损耗的测量应在端子间电压试验(见第9章)之后进行。在热稳定试验(见第13章)之前应对电容器在0.9~1.1倍额定电压中的任一电压和0.8~1.2倍额定频率中的任一频率下进行测量。如购买方有要求且制造厂同意时,对其他电容器也可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测量。
注1:对大批量电容器作试验时,可用统计抽样法测量tans值,统计抽样方案应由制造方与购买方协商确定。注2:某些类型介质的tan值是测量前通电时间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试验电压和通电时间应由制造方和购买方协商确定。
8.2损耗要求
按8.1测得的tano值应不超过制造方给出的在试验温度和试验电压下的值,或制造方和购买方协商之值。
9端子间交流电压试验
9.1出厂试验
每个电容器应承受U,=2.15U~的交流电压试验,最少历时2s。交流电压试验应在15Hz~100Hz,优先在尽可能接近额定频率的频率下用实际正弦波电压进行。试验期间应不发生永久性击穿或闪络。允许有自愈性击穿。当单元是由若干接成并联的元件或元件组组成的,且这些元件都已单独进行过试验时,单元可不必再重复试验。
注1:对于多相电容器,试验电压应作适当调整。注2:只要电容偏差仍然满足要求,且每一单元中动作的熔丝不超过两根,则内部元件熔丝动作是允许的。6
9.2型式试验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1996每个电容器应承受U.一2.15Un的交流试验电压,历时10s。交流电压试验应用实际正弦波电压进行。试验期间应不发生永久性击穿或闪络,允许有自愈性击穿。注1:对于多相电容器,试验电压应作适当调整,注2:只要电容偏差仍然满足要求,且每一单元中动作的熔丝不超过两根,则内部元件熔丝动作是允许的。10端子与外壳间交流电压试验
10.1出厂试验
所有端子均与外壳绝缘的单元,交流试验电压应施加在连接在一起的端子与外壳之间,施加的交流试验电压为2Un+2kV或3kV取较高方,历时10s,或试验电压提高20%,历时不少于2s;如果电容器单元是准备与架空线直接连接的,经购买方和制造方同意可以用6kV的电压进行试验。试验期间应既不发生击穿也不发生闪络。即使在使用中有一个端子拟连接到外壳上,此试验仍应进行。具有独立相电容的三相单元,可以将所有端子连接在一起对外壳进行试验。有一个端子固定连接到外壳上的单元,不做此项试验。当单元的外壳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时,应略去此项试验。如果电容器中具有独立的相或节段,则相间或节段间的绝缘试验电压与端子对外壳间绝缘的试验电压相同。
10.2型式试验
所有端子均与外壳绝缘的单元应承受10.1的试验,历时1min。有一个端子固定连接到外壳上的单元,这一试验应限于在套管与外壳之间进行(不带元件)或者在具有相同内绝缘的全绝缘单元上进行。如果电容器的外壳是绝缘材料的,则试验电压应加于端子和紧包在绝缘外壳表面的金属箔之间。对于户内用单元,试验应在干燥条件下进行;对于在户外使用的单元,试验应在人工降雨的条件下进行(见GB/T16927.1)。
试验期间应既不发生击穿也不发生闪络。注1:拟安装在户外的单元,可以只进行千试。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厂应提供该套管和附件(如使用)能承受湿试验电压的单独的型式试验报告。注2:对于滤波电容器,电容器端子上出现的电压总是比电网电压高。对于滤波电容器,如果谐波电压方均根值的算术和不超过0.5倍电网的标称电压,则端子与外壳间的试验电压决定于接有滤波器的网络的标称电压(而不是电容器端子上出现的电压)。如果谐波电压方均根值的算术和超过0.5倍电网标称电压,则应按常规,即端子与外壳间的试验电压由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来决定。
11内部放电器件试验
内部放电器件的电阻(若有的话)应用测量电阻或测量自放电速率的方法(见第22章)来检验。检验方法由制造厂选择。
本试验应在第9章的电压试验之后进行。12密封性试验
单元(在无涂层状态下)应受到能有效地检测出其外壳和套管上任何渗漏的试验。试验程序由制造厂确定,制造厂应说明所使用的试验方法。7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 : 1996如果制造广没有规定试验程序,则试验应按下述程序进行:将未通电的电容器单元通体加热,使各个部位均达到不低于表1中与电容器的温度类别代号相对应的最高值加20℃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持2h,应不渗漏。建议使用适当的指示剂。
注:如果电容器在上述试验温度下内部不含液体材料,则本试验可不作为出厂试验。13热稳定性试验
被试电容器单元应放置在另外两台具有相同额定值并施加与被试电容器相同电压的单元之间。也可采用两台装有电阻器的模型电容器,应将电阻器的损耗调整到使模型电容器内侧面靠近顶部处的外壳温度等于或高于被试电容器相应位置处的温度。单元之间的间距应等于或小于规定间距。试验组应放置于封闭加热箱的静止空气中,并应处于制造厂现场安装说明书中规定的最不利于散热的位置。环境空气温度应保持或高于表2所示的相应温度。此温度应以具有热时间常数约1h的温度计来检测。
应对测量环境空气温度的温度计加以屏蔽,使其受到三个通电试品热辐射的可能性最小。表2热稳定试验时的环境空气温度代
环境空气温度/℃
当电容器的各部分均达到环境空气温度后,对电容器施加实际正弦波的交流电压,历时至少48h。在试验的最后24h期间应调整电压,使根据实测电容(见7.1)计算得到的试验容量至少为1.44倍额定容量。
在最后6h内,应测量外壳接近顶部处的温度至少4次。在此6h内,温升的增加应不大于1℃。如果观察到较大的变化,则试验应继续进行直到在6h内的连续4次测量满足上述要求时为止。热稳定性试验结束时,应记录外壳的测量温度与环境空气温度之差值。试验前、后应在标准试验温度范围(见5.2)内测量电容(见7.1),并将两次测量值校正到同一介质温度。在这些测量中,电容的变化应不大于2%。在热稳定性试验前、后应在约20℃的温度下测量损耗角正切(tano)。损耗角正切的第2次测量值和第1次测量值相比,其增量应不大于2×10-4。在解释测量结果时,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测量的再现性;
在即使没有任何电容器元件击穿或内部熔丝熔断的情况下,介质的内部变化也可能会引起电容的微小变化。
注1:当检验电容器损耗或温度条件是否符合要求时,应考虑在试验期间内电压、频率和环境空气温度的波动,为此建议绘出这些参数、损耗角正切以及温升相对于时间的函数曲线。注2:只要施加的试验容量符合规定,拟用于60Hz的单元可以在50Hz下进行试验,拟用于50Hz的单元也可以在60Hz下进行试验。对于额定频率低于50Hz的单元,试验条件应由购买方和制造厂协商确定。注3:对于多相单元,允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试验:使用三相电源,
一一改变内部连接,使其成为具有同样容量的单相单元。8
14高温下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6)的测量14.1测量程序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1996电容器损耗角正切(tan)应在热稳定试验(见第13章)结束时测量。测量电压应为热稳定试验电压。
14.2要求
按14.1测得的tan值应不超过制造厂给出的在试验温度和电压下的保证值,或制造方和购买方协商之值。
15端子与外壳间雷电冲击电压试验仅对全部端子均与外壳绝缘并拟在户外安装的单元进行本试验。除非制造厂和购买方另有协议,冲击试验应以(1.2~5)/50μs的波形进行。如果电容器的额定电压U≤690V,则峰值为8kV;如果Un>690V,则峰值为12kV。如果单元是准备直接连接到架空线上的,在制造方和购买方同意时冲击电压试验对于额定电压U≤690V的电容器试验电压的峰值为15kV.对额定电压Un>690V的电容器试验电压的峰值为25kV。
在连接在一起的端子与外壳之间施加3次正极性冲击之后,接着再施加3次负极性冲击。改变极性后,在再次施加冲击前允许先施加几次较低幅值的冲击。用记录电压和检测波形的示波器来检验在试验期间没有发生故障。如电容器的外壳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这时试验电压应施加于端子和紧包在外壳表面的金属箔之间。
注:极对壳绝缘中的局部放电可由不同冲击波之间的波形变化显示出来。16放电试验
单元应以直流充电,然后通过尽可能靠近电容器放置的间隙放电。电容器应在10min内承受5次这样的放电。试验电压应为2U。
在试验后5min内,应对单元进行一次端子间电压试验(见9.1)。在放电试验前和电压试验后均应测量电容。测得值之差不得超过相当于一只元件击穿或一根内部熔丝熔断所引起的变化量或2%。对于多相单元,应按下述方法进行试验。一-对于三相三角形连接的单元,应将两端子短路,并在第三个端子与短路端子之间施加2U的电压进行试验。
一一对于三相星形连接的单元,应在两端子之间进行试验,第三个端子空着不连接。试验电压应为4U//3,使元件两端得到相同的试验电压。如果试验电流的第一个峰值超过200I~(方均根值),可采用外接线圈的方法来保持这一极限值。17老化试验
本试验的要求在GB/T12747.2中给出。18自愈性试验
本试验的要求在GB/T12747.2中给出。9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 : 199619破坏试验
本试验的要求在GB/T12747.2中给出。第三篇过负荷
20最高允许电压
20.1长期电压
电容器单元应适用于在表3所示的电压水平下运行(另见第29章和第32章)。电容器能耐受而无明显损伤的过电压幅值取决于过电压的持续时间,施加次数和电容器温度(见第29章)。表3中高于1.15U~的过电压是以在电容器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总共不超过200次为前提确定的。
表3使用中的允许电压水平
工频加谐波
20.2操作电压
电压因数XUN
(方均根值)
最大持续时间
每24h中8h
每24h中30min
电容器运行任何期间内的最高平均值。在运行期间内出现的小于24h的例外携况采用如下的规定(见第29章)
系统电压调整和波动
系统电压调整和波动
轻负荷下电压升高(见第29章)使电流不超过第21章中给出之值(见第33章和第34章)用不重击穿的断路器来切合电容器组,通常会产生第一个峰值不超过22倍施加电压(方均根值),持续时间不大于1/2周波的过渡过电压。在这些条件下,并考虑到有些操作是在电容器内部温度低于0℃,但仍处在温度类别之内时发生的,每年约5000次切合操作是可以接受的。[相应的过渡过电流峰值可达到100I%(见第33章)在切合电容器更为频繁的场合,过电压的幅值和持续时间以及过渡过电流均应限制到较低水平(见第34章)。
这些限制和(或)降低应由制造厂和购买方协商确定。21最大允许电流
电容器单元应适用于在线路电流方均根值为1.3倍该单元在额定正弦电压和额定频率下产生的电流下连续运行,过渡过程除外。考虑到电容偏差,最大电容可达1.10CN,故其最大电流可达1.43IN。这些过电流因素是考虑到20.1中的谐波、过电压和电容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篇 安全要求
22放电器件
每一电容器单元和(或)组应备有使每一单元在3min内从V2Un的初始峰值电压放电到75V或10
更低的放电器件。
GB/T 12747.1--2004/IEC 60831-1:1996在电容器单元和放电器件之间不得有开关,熔断器或任何其他隔离装置。放电器件不能替代在接触电容器之前将电容器端子短接在一起并接地。注1:直接且永久性地与其他可提供放电通道的电气设备相连接的电容器,如果该电路特性能保证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将电容器放电到75V或更低,则应认为已具有适当的放电能力。注2:应注意到有些国家要求更短的放电时间和更低的剩余电压,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方应告知制造厂。注3:放电电路应具有足以承受在第20章中规定的1.3UN过电压峰值下电容器进行放电的载流能力。注4:计算放电电路的公式列于附录B中。注5:由于通电时的剩余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0%(见4.1),如果电容器是自动控制的,则可能需要较低电阻值的放电电阻器或附加可切换的放电装置。23外壳连接
为使电容器的金属外壳的电位得以固定,并能承受极对壳击穿时产生的故障电流,在金属外壳上应备有一个能承受故障电流的连接件。24环境保护
当电容器中含有不允许扩散到环境中的浸渍材料时,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若国家在这方面有法律上的要求(见26.3)时,电容器的单元和组应有相应的标志。25其他安全要求
当安装电容器的国家对有关安全规则有特殊要求时,购买方应在询价时予以说明。第五篇标志
26单元的标志
26.1铭牌
下列资料应直接或以铭牌的形式牢固地标记在每台电容器单元上。a)制造厂名称;
b)识别编号及制造年份;
(年份可以是识别编号的一部分,或采用代码形式。)c)额定容量,Qn,kvar;
对于三相单元,应给出总容量(见附录B)。d)额定电压,Un,V;
e)额定频率fn,Hz;
温度类别;
放电器件,如果是内部的应以文字或符号-表示,或以额定电阻(kQ或MQ)表示;g)
自愈式参考标记SH”或“#”或“自愈式”;i)连接符号;
(除仅有一个电容的单相单元以外,所有的电容器均应表示其连接方式。标准的连接符号见26.2。)
内部熔丝,如装有时,应以文字或符号表示;j)
过压力或过热隔离器的表示(如果装有这样的隔离器);绝缘水平,U,kV(仅适用于所有端子均与外壳绝缘的单元);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