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747.2-200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747.2-2004
中文名称:标称电压 1 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4-02-04
实施日期:2004-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3209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子学>>电容器>>31.060.70电力电容器
中标分类号:电工>>输变电设备>>K42电力电容器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0771
页数:16开, 页数:9, 字数:14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5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1-03-2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适用于符合GB/T12747.1-2004的电容器,并规定了这些电容器的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的要求。 GB/T 12747.2-2004 标称电压 1 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 GB/T12747.2-200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12747.2—2004/IEC60831-2:1995GB/T12747《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本部分是GB/T12747《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0831-2:1995《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英文版)。本部分与相关标准协调一致。本部分是对GB/T12747一1991《自愈式低电容器并联电容器》中有关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的修订。主要的修订内容有:a)在老化试验中增加了“不密封的单元应在强迫循环的空气中试验”的规定;将原标准中“当2台以上一起试验时,他们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窄侧面宽度的2倍”改为“当多b)
台电容器一起进行试验时,各台电容器之间应有足够的间距”;c
在本部分中强调广在将电容器放人恒温箱之后在恒温箱及电容器达到规定温度之前,电容器是不通电的;
d)在本部分中强调了当电容器在液体槽中试验时,在电容器各部分达到规定温度之前电容器是不通电的;
e)本部分中在老化试验程序中删除了在1000次放电试验的过程中,每100次放电应测量电容和高频损耗角正切的要求,以及损耗角正切值增加超过50%时停止试验的内容。同时,将原标准中的“两次放电之间的时间至少应为30 s\改为“每一循环的持续时间最少应为30s”;f)
本部分对用作自愈性试验的元件和元件组作了“被试元件或元件组应与单元中的实际元件或元件组相同,并且所处的条件也应与单元中的元件或元件组相同”的明确规定;自愈性试验的电压由1.75UN交流电压历时10 s\改为2.15Un交流电压历时10 s”g)
h)在破坏试验中,增加了“可以使用已通过老化试验的电容器”的规定;i)本部分对破坏试验中所用熔断器的额定电流计算公式中的K值作了“无论何种情况,K值均应不小于2,不大于10”的规定。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4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安电力电容器研究所负责起草,锦州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金属化电容器厂、正泰集团公司、广东顺太电容器有限公司、安徽飞达电子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文琪、逢学军、王宁来、黄健雄、黄顺。本部分于1991年3月首次发布。
1范圈
GB/T12747.2—2004/IEC60831-2:1995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第一篇 总则
本部分适用于符合GB/T12747.1一2004的电容器,并规定了这些电容器的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的要求。
注:本部分中章和节的编号与GB/T12747.1--2004中的相对应。2规范性引用文件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74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9815家用及类似用途的熔断器(GB/T9815-1998idtIEC60241:1968)GB/T12747.1—2004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IEC60831-1:1996,IDT)第二篇质量要求和试验
17老化试验
17.1条件
老化试验期间单元的外壳温度应是该单元的24h内平均最高温度(见GB/T12747.1一2004的表1)加上同样的单元在热稳定试验结束时测得的外壳温度与冷却空气温度的差值。用下面所述的两种试验方法均可保证电容器外壳的温度在试验期间保持恒定。这两种方法被认为是等效的。
不密封的单元应在强迫循环的空气中试验。17.1,1在强迫循环的空气中试验将电容器单元放人有热空气循环的封闭箱中,箱中空气循环的速度应能使封闭箱中各点的温度相差不超过士2℃。自动调节封闭箱温度用的热敏元件应放置在电容器外壳表面由下向上计的四分之三处。
电容器应立放,使其端子竖直向上。当多台电容器一起进行试验时,各台电容器之间应有足够的间距,以使温度有足够的均匀性。将电容器放人未加热的封闭箱之后,应将温度自动调节器调到在17.1中规定的温度值。然后在电容器不通电的状态下将封闭箱加热到稳定状态,当电容器的外壳温度达到规定温度(允许有士2℃的偏差)后,就认为封闭箱已达到了热稳定。1)因IEC60831-2中IEC60871和IEC60931在整个标准中未出现,故按照GB/T1.1的规定在本部分中予以删去。
GB/T 12747.2—2004/IEC 60831-2:1995接着给电容器施加17.2a)中规定的电压。17.1.2在液体槽中试验
将电容器单元浸人充满液体的容器中,以适当的方式加热液体,使液体在整个试验期间均保持在17.1规定的温度
保持这个温度,允许偏差士2℃。必须注意确保邻近电容器的温度也在这一范围之内。在电容器达到规定的液体槽温度之前,对电容器不予通电。在电容器达到17.1规定的温度之后,给电容器施加17.2a)中规定的电压。注:当端子的绝缘或与电容器固定连接的电缆的绝缘有可能被加热的液体损坏时,允许将电容器放置得使这些端子或电缆刚好处于液体表面之上。17.2试验程序
试验之前,应按GB/T12747.1—2004中7.1的规定测量电容。试验程序分以下三部分:
a)电容器应在1.25U~的电压下通电750h。b)然后,电容器应承受下述的放电循环1000次。一将电容器充电到2UN的直流电压。电容器通过电感L放电:
L=1000
±20%(μH)
式中:
C-—实测电容,单位为微法(μF)。外部回路使用的电缆和电感线圈应具有与最大允许电流相适应的截面(见GB/T12747.1--2004中第21章)。
每一循环的持续时间最少应为30s。c)重复项a)的内容。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外壳的温度均应保持在17.1中规定之值。对于三相电容器,进行试验程序的第1部分和第3部分[项a)和项c)时,所有相均应受到1.25U的电压,这可用三相电源或将电容器的内部连接改为单相,使用单相电源。然而,试验程序的第2部分[项b)应只在两相上进行。对于星形连接,需改变内部连接,或使充电电压从2UnD.C增加到2.31UD.C。17.3试验要求
试验期间,不应发生永久性击穿、开路或闪络。试验结束后,电容器应自然冷却到环境温度,然后在与试验前相同的条件下测量电容与试验前的测量值相比,电容最大允许变化:对所有相的平均值为3%,而对其中一相为5%。端子与外壳间电压试验应按和GB/T12747.1—2004中10.1规定的相同程序进行。重复GB/T12747.1--2004中第12章规定的密封性试验。18自愈性试验
这一一试验可以在究整的单元上进行,也可在作为单元一部分的单个元件上或元件组上进行,由制造厂选择。但被试元件或元件组应与单元中的实际元件或元件组相同,并且所处的条件也应与单元中的元件或元件组相同。
电容器或元件应承受2.15U㎡的交流电压历时10s。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击穿少于5次,则应缓缓升高电压,直到从试验开始起发生5次击穿或直2
到电压达到3.5Uz为止。
GB/T12747.2—2004/IEC 60831-2:1995如果电压达到3.5U~时,发生的击穿数仍少于5次,则可延续试验时间直到获得5次击穿为止,或中断试验而对另一相同单元或元件重新试验,由制造厂选择。试验前后应测量电容,其值不得有显著变化。注1:试验期间的击穿可以用示波器、声响法或高频试验法进行检测。尤其可采用附录A所示的自愈性击穿试验设备来进行检测。
注2:在单元的部分元件上进行试验能使自愈性击穿的检测更为方便。注3:对于多相电容器,试验电压应作相应的调整。注4:当对试验前后测量电容的结果进行比较时,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a)测量的再现性,
b)介质内部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小的电容变化,而这对电容器不会造成损伤。19破坏试验
19.1试验程序
试验应在电容器单元上进行。如果需要,应将放电电阻断开,以免发生燃烧。可以使用已通过老化试验的电容器。对于多相单元,试验应仅在两端子间进行。对于三相三角形连接的单元,应将其中的两个端子短接;对于三相星形连接的单元,则不必短接端子。试验的原理是以直流电压促使元件破坏,接着在对电容器单元施加交流电压的情况下检验电容器的性能。
电容器应放置在具有循环空气的恒温箱中,恒温箱中的空气温度应等于电容器温度类别中的最高环境空气温度。
当电容器的所有部分均已达到恒温箱的温度后,按图1给出的电路进行以下试验程序:a)选择开关H和K分别置于1和a的位置,将交流电源电压整定到1.3Un,并记录流经电容器的电流。
将直流电源电压调到10U,然后将开关H置于位置2,调节可变电阻器使直流短路电流为b)
300mA。
将开关H置于位置3,开关K置于位置b,对电容器施加直流试验电压,直到电压表指示大约c)
为零,并保持3s~5s。
然后将开关K再次置于位置a,对电容器施加交流试验电压,历时3min,并再次记录通过电容d)
器的电流值。
图1破坏试验电路
GB/T 12747.2--2004/IEC 60831-2:1995可能出现下述情况:
一电流表I和电压表U都指零。在这种情况下,应检查熔断器,如果熔断器中的熔件熔断,则应予以更换,然后对电容器施加交流电压,如果熔断器中的熔件再次熔断,则中断程序,如果熔断器中的熔件不熔断,则仅使用开关K继续对电容器施加如项c)和项d)规定的直流和交流电压试验程序。
电流表1指示的电流低于初始值的66%,而电压表U指示1.3UN,在这种情况下,中断程序。电流表1指示的电流高于初始值的66%,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直流-交流)程序。中断程序后,将电容器冷却到环境温度,并按照GB/T12747.1—2004中的10.1进行端子与外壳间的电压试验,施加1500V交流试验电压,历时10s。交流试验电源在电容器端子间的短路电流应不小于2000A。应使用符合GB/T9815的延时熔断器。熔断器的额定电流IF按下式计算:IF KI±10%(A)
式中:
K=100/Q;
Q=Qn,kvar,对于单相电容器;
Q=2/3Qn,kvar,对于短接两端子的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容器或仅连接两端子的星形连接的三相电容器(这是因为试验时必须调整试验电压,见下面的注);I=IN,A,对于单相电容器或星形连接的三相电容器;I=2//3(=1.155)IN,A,对于短接两端子的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容器。无论何种情况,K值均应不小于2,不大于10。注:对于三相内部呈星形连接的电容器,为了使其中的每一个相上都受到单相试验电压,施加在任意两个端子间的电压应乘上一个单相系数2/V/3。对于1.3U的试验电压水平,加到三相电容器任意两个端子间的电压应为2//3×1.3U(约1.5U)。
19.2试验要求
试验结束时,每台电容器的外壳应完整无损,只有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前提下,才允许排气孔正常动作或外壳有较小损伤(如裂纹)。a)逸出的液体材料可以润湿电容器的外表面,但不得成滴下落。b)电容器的外壳可以变形和损伤,但不能爆裂。c)不应有火焰和(或)火星从开口处喷出。这一点可将电容器用纱布(粗棉布)包起来的方法来检验,以纱布燃烧或烧焦作为失效的判据。d)端子与外壳间的介质经受1500V历时10s的试验结果应令人满意。注:试验时排出过量的烟气可能是危险的。4
也可采用其他方法。
(资料性附录)
GB/T 12747.2—2004/1EC 60831-2: 1995可供实际使用的自愈性击穿试验设备超声波传声器
灵敏度:80x10-\pC/Pa
固有频率:65kHz
滤波器
输出范围:
40 kHz80 kHz(-3 db)
分压器和前置放大器
最大输入灵敏度;≥1mV(方均报值)水槽
输入电阻:60 k2
延时开关
放大器和脉冲形成器
电子计数器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在5 ms~50 ms 范围内可调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