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009-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009-1999
中文名称:棕榈仁油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11-10
实施日期:2000-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7908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67.200.10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和油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4油脂加工与制品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FAO/WHO CAC Codex Stan 126-198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535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2, 字数:18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0-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11-1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产品加工设计所
归口单位:农业部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农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仁油的特性指标、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从非洲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p)的成熟种仁中提取的植物油。 GB/T 18009-1999 棕榈仁油 GB/T18009-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18009-1999
本标准等效采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标准联合委员会(CAC)的标准CodexStan126一1981《食用棕榈仁油》。棕榈仁油的特性指标采用CodexStan1261981的规定,其中滑动熔点采用实测数据。粗棕榈仁油分一、二级,一级粗油脂肪酸值的上限参考FA0/WHO(草案,1981)的规定(2.14%),本标准定为2.0%,二级粗油脂肪酸的上限,参考英美的行业标准,定为低于5.0%。精炼棕榈仁油的质量采用CodexStan126一1981的规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产品加工设计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声荣、黎珍莲、陈成海。本标准委托农业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棕榈仁油
Palm kernel oil
1范围
GB/T18009—1999
本标准规定了棕榈仁油的特性指标、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检验方法、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非洲油棕(ElaeisGuineensisJacg)的成熟种仁中提取的植物油。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716—198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5009.37—199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524一1985植物油脂检验扦样、分样法GB/T5525一1985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GB/T5526—1985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GB/T5527—1985
5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
GB/T5528—1995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GB/T5529—1985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200004
GB/T5530—1998
GB/T18009-1999
动值物油脂酸价和酸度的测定(eqvIS0660:1983)GB/T5532-—1995
动植物油碘价测定(negIS03961:1989)GB/T5534—1995
动植物油皂化值的测定(idtIS03657:1988)GB/T5535—1998
动值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第2部分:已烷提取快速法(eqvIS03596-2:1988)
GB/T5536-—1985植物油脂检验熔点测定法油脂过氧化值测定(eqvIS03960:1977)GB/T5538—1995
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3定义
3.1棕榈仁油
本标准的棕榈仁油是指非洲油棕ElaeisGuimeensisJacq种仁中提取的植物油,包括粗棕仁油和精炼棕榈仁油。技术要求
4.1特性指标
棕榈仁油特性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密度p1,kg/m2
折光指数,n(40℃)
碘价,g/100g
皂化值,mmol/kg
熔点(滑动点),℃
不皂化物,%
水溶性挥发脂肪酸,mmo1/kg
水不溶性挥发脂肪酸,mmo1/kg
4.2质量要求
棕榈仁油的特性指标
897912
1.448~1.452
4.10×103~4.53×10
80~140
160~240
4.2.1在40℃时应呈透明、清亮、淡黄色,有棕榈仁油固有的色、香、味。没有其他的气味、滋味和哈喇味。4.2.2理化指标
棕榈仁油质量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棕榈仁油质量的理化指标
游离脂肪酸,%≤(以月桂酸计)水分和挥发物,%
杂质,%
过氧分值,mmo1/kg
罗维朋色度
4.2.3卫生指标
粗棕榈仁油
(133.4mm槽)
精炼棕榈仁油
(133.4mm槽)
食用棕仁油应符合GB2716规定的要求。本产品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非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2000—04
用油和矿物油。
5检验规则
5.1检验项目
GB/T18009-1999
特性指标按需要进行抽检。质量要求实行全项目检验。每批交收的货物都要作质量检验。
5.2取样方法
按GB/T5524的规定执行。取样时棕榈仁油的温度应为40℃~45℃。取样工具要清洁、干燥,由不含铜的材料构成。按规定比例从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被检的单元,从各被检单元的上、中、下位置抽取原始样品,原始样品要按其代表的比例混合成批量样品。20t以下的批量产品的最小采样量为1L。5.3判定规则
5.3.1批量检验结果,有一项不符合GB2716的规定时,该批产品被判为不符合食用油卫生的质量,该批产品不能用于直接食用。质量分级应符合本标准4.2条的规定。
5.3.2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有争议时,由双方协商解决或委托仲裁单位复检,以复检结果作为最终判定的依据。6检验方法
6.1卫生指标的检验,按GB/T5009.37执行。6.2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的检验,按GB/T5525执行。6。3密度的测定,按GB/T5526的方法执行,用相对密度的名称代替比重的名称,把相对密度换算为密度的公式按式(1)计算:P,=d×p2
式中:P——棕榈仁油在40℃时的密度,kg/m;..... (1)
d一一棕榈仁油在40℃时的相对密度,此相对密度是相对于t℃的纯水密度而言;
P2纯水在t℃时的密度,kg/m。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6。4折光指数测定,按GB/T5527执行。6.5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按GB/T5528执行。6。6杂质测定,按GB/T5529执行。6。7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按GB/T5530执行。其计算公式按式(2)计算:x200.321x
游离脂肪酸(以月桂酸计,%)=酸价(KOH,mg/g)×+100 ....(2)
式中:
200.32——月桂酸分子量;
氢氧化钾分子量;
换算比。
6.8碘价测定,按GB/T5532执行。6.9皂化值测定,按GB/T5534执行。6.10不皂化物测定,按GB/T5535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2000—04
GB/T18009-1999
6.11熔点(滑动点)测定,按GB/T5536执行。测定前,样品要清洁、无水。制备好的毛细管脂肪柱,要在15℃~17℃防水并固化16h以上,测定中,熔点为油脂试样开始熔化并沿毛细管向上滑动时的水浴温度。6.12过氧化值测定,按GB/T5538执行。6.13挥发脂肪酸测定,按本标准附录A执行。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标志
棕榈仁油标志应符合GB7718的规定,其内容包括:a)产品名称(标准代号);
b)净重量;
c)生产批号和日期;
d)保存期或保质期;
e)产地;
f)生产厂名称;
g)商标;
h)质量等级。
7.2包装
容器要专用,而且要清洁、干燥和密封,应符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7.3运输
运输中应保证卫生和安全,防止渗漏、污染和标志脱落。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长途运输的车、船必须有遮篷,防雨、防晒。7.4贮存
应贮存在低温、干燥、清洁和避光的的地方,要与有毒、有害和有挥发气味的物品隔离。大容器贮存时,要定期排除槽底的水分和沉淀物,应以定期检测酸度和过氧化值确定贮存期限。取样或卸料需要加热时,不得超过45℃,完成操作后要尽快降温。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挥发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A1试剂
A1.1甘油:分析纯。
A1.250%(m/m)氢氧化钠溶液:贮于密封的塑料瓶,使用时吸取清亮而没有沉淀的上清液。
A1.3硫酸溶液,c(1/2H,S0)=1mo1/L。A1.4酚指示剂:取0.5g酚酥溶解于100mL95%(V/V)乙醇中。A1.595%(V/V)中性乙醇:使用前中和至酚酰刚显粉红色。A1.6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1mol/L。A1.7沸石:将沸石粉碎过筛,取0.18mm0.30mm大小的颗粒。A2仪器设备
A2.1刻度量筒:100mL容量。
A2.2吸量管:100mL和50mL容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200004
GB/T 18009-1999
A2.3蒸馏仪:蒸馏仪的形状和大小按图A1所示,固定于蒸馏支架上。各组件的要求按A2.3.1—A2.3.6的说明。A2.3.1蒸馏头:蒸馏头的形状和大小见图A2表。F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挥发脂肪酸蒸馏仪
200004
GB/T18009-1999
lo7.5 ±2.5
37.5 ±2.5
图A2蒸馏头
蒸馏头的管壁厚1.25mm士0.25mm。其长臂的球泡下部通过橡胶塞连接于蒸馏瓶。蒸馏头侧孔中心以上10mm处有较小的内表面。A2.3.2平底蒸馏瓶:由硼硅玻璃制成。容量为310mL土10mL。A2.3.3冷凝管:玻璃管型。内管的外径12mm士0.5mm,壁厚1.0mm士0.2mm外套管的外径30mm土2mm,壁厚1.25mm士0.25mm,冷凝管上端接口处的内径@20mm±1mm,壁厚为1.25mm士0.25mm。A2.3.4接收瓶:瓶的结构类似容量瓶。瓶颈部标有两个刻度,一个为100mL,另一个为110mL。
A2.3.5石棉板:直径120mm,厚6mm,中心孔直径约65mm。石棉板用于支持蒸馏瓶在加热器上,防止火焰直接烧到石棉板以上的玻璃表面。蒸馅瓶的平底应刚好接在石棉板的中心孔内。A2.3.6电热炉,2000W,热力应足够大,能使蒸馏操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A2.4分液漏斗:250mL容量。
A2.5滴定管:25mL容量,管的顶端连接装有钠石灰的保护管。A2.6中速滤纸:直径为9cm。
A3分析操作程序
A3.1取样,按GB/T照5524进行。A3.2称取样品:精确称取样品5.00g,精确至0.001g。送样品人平底蒸馅瓶内时,注意不要将样品粘到瓶颈。平行称取两份样品。A3.3样品的制备
A3.3.1皂化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200004
GB/T18009-1999
将20g甘油加入到称取的样品中,再用滴定管加入50%氢氧化钠溶液2.0mL,滴定前应注意抹去滴嘴处的碳酸盐沉积物,放掉前几滴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才开始正式滴定。加入碱溶液以后即连续摇匀(包括使溶解被粘附到瓶上部的所有油滴),并在火焰上加热使之完全皂化,液体变清亮。皂化完后用玻璃表面血盖好瓶口。皂化过程要注意避免过热。将皂化液冷却至90℃左右,用经过沸腾了15min的沸水烫洗干净的量筒,量取93mL同样的沸水,立即倒入皂化液中,注意要将量筒内的沸水倾倒干净。轻轻摇动瓶内的皂化液使之完全溶解。如果皂化液不清亮,表明皂化不完全。皂化液变黑而不是浅黄色时,表明加热过度。遇到加热过度这种情况时,要重新称取样品进行新的皂化。在进行以上操作的同时,用同样数量的甘油代替油脂样品进行空白试验。具体操作同上。
A3.3.2蒸馏
取0.1g沸石加入装有皂化液的蒸馏瓶中,再加入浓度为1.0mo1/L的硫酸溶液50mL,然后立即将蒸馏瓶接到蒸馏仪上进行加热,使不溶于水的脂肪酸完全熔化,此时注意不要让皂化液沸腾。然后加入火力,提高加热速度,要求在19min~21min内蒸馏出110mL蒸馏液。蒸馏过程要注意保持足够快的冷却水流,使保证流出的蒸馏液在18℃~21℃。收取蒸馏液到110mL后即撤去热源,取下接收瓶并用塞子塞好瓶口,小心不要摇动瓶内物。另用具5mL量筒接收剩余的蒸馏液。将盛有蒸馏液的接收放入到15℃的水浴中冷却10min,水浴的水面要与接收瓶的内容物等高,液温平衡后取出,擦干瓶外壁,慢慢倒转瓶子,避免水不溶性脂肪酸粘附塞子。上下倒转4~5次使瓶内物混合均匀。混匀过程注意不要强烈振摇。A3.3.3过滤
将干燥的中速滤纸紧密铺贴于过滤漏斗上,将接收瓶中的全部溶液滤入干燥的分液漏斗内,待水不溶性脂肪酸上浮到液体表面,小心放出下部的水层到干燥的250mL三角瓶中(要注意保证所有的不溶性脂肪酸均保留在分液漏斗内),用塞子塞好。三角瓶中的水层溶液作为滤液1,供测定水溶性挥发脂肪酸值作用。取下蒸馏头,用15mL冷水依次洗涤冷凝管的内壁、接收剩余蒸馏液的量筒、接收瓶、滤器以及分液漏斗。该洗涤水再用滤纸过滤。滤器的大小应能使15mL溶液正好充满至滤器边缘。重复以上洗涤过程两次以上,每次的洗涤水都要求完全滤干,保留滤纸,弃掉滤液。为了完全溶解并收集水不溶性脂肪酸,取15mL中性乙醇代替以上的洗涤用冷水,重复以上的洗涤过程两次以上。每次洗涤均经冷凝管、量筒、接收瓶、滤器、分液漏斗,再滤纸。将每次乙醇滤液收集于干燥的250mL三角瓶中,塞好塞子。乙醇滤液作为滤液2,供测定水不溶性挥发脂肪酸值使用。A3.4样品测定
A3.4.1水溶性挥发脂肪酸值的测定:用吸量管吸取100mL滤液1于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0.2mL酚酸指示剂,用0.1mo1/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记录耗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水溶性挥发脂肪酸值按式(A1)计算:110×1000×
..***.. (A1)
水溶性挥发脂肪酸值(mmol/kg)=(V-Vz)×100×5*10
式中:Vi—滴定水溶性挥发脂肪酸所消耗的0.1mo1/L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200004
GB/T18009-1999
空白滴定所消耗的0.1mo1/L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mL;110mL接收液,经处理过滤后,取100mL滤液供滴定时的校正5g样品换算成千克样品的校正值;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A3.4.2水不溶性挥发脂肪酸值的测定:取全部滤液2(乙醇洗脱液),加入0.25mL酚酥指示剂,用0.1mo1/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粉红色,记录氢氧化钠溶液的耗用毫升数,按式(A2)计算:10001
水不溶性挥发脂肪酸值(mmol /kg)=(V-V)×510
.…...·(A2)
式中:V一滴定水不溶性挥发脂肪所消耗的0.1mo1/L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mL;
V空白滴定所消耗的0.1mo1/L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mL;1000
5g样品换算成千克样品的校正值: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如果在大气压较低的高海拔地区测定挥发性脂肪酸值时,测得的结果会偏低,此时可用式(A3)、式(A4)校正。(测定值-10)×1g760
水溶性挥发脂肪酸值(mL/5g)=+10*****(A3)
水不溶性挥发脂肪酸值(mL/5g):测定值×(760-45)
式中:P测定地点当时的大气压力,Pa。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10批准01实施
20000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