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746-199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4746-1993
中文名称: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3-01-02
实施日期:1994-10-01
作废日期:2007-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6934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97.190;97.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文教、体育、娱乐用品>>Y57玩具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3.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上海玩具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发布:2003.03.05 GB 14746-1993 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 GB14746-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豪标准
儿自行车安全要求
Satety requirements for bicycles for young children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1S08098—1989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GB 14746-93
ISO8098-1989
供成人,八岁和八岁以上儿童在公路上骑行的自行车要求已在ISO4210--1982自行车-—自行车安全要求中予以阐明。
本标准概括了4~8岁儿童骑行的自行车的要求。这类自行车不用于公路上骑行。因此不需以公路自行车来装备。
凡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自行车就不是玩具车,固此它不翼于ISO/TC 181玩具安全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推规定了儿童自行车及其部件的设计组装和测试方面的安全和性能要求,并制定了一些儿童自行车的用和保养的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鞍座高度在435~635mm范围内的、靠传动机构由后轮驱动的自行车。本标准亦适用于装或不装平衡轮的上述自行车。2术语
本标准中所用的术语定义如下,2.1自行车
仅借骑行者的人力,主要通过脚睡驱动,至少有二只车轮的车辆。2.2两轮自行车
两个车轮的自行车.
2.3鼓座高度
从地平面到座顶面的高度尺寸,测量时将自行车垂直放置,然后从鞍座面中心量到地平面的距离。
2.4制动距高
从施加制动瞬问到车轮停止所行驶的距离。2.5外露突出物
可与长150mm,直径45mm的圆柱棒(模拟一段下肢)削面的中间长50mm那一段弧面相碰触的突出物体,见图1。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11批准1994-10-01实施
2.6(脚避>脚面
GB14746-93
图 1外露突出物测试圆棒
脚糜踏的脚避衰面,设计时要考虑其防滑性能,2.7平衡轮
装上时能使骑车者保持平衡的可拆卸的辅助轮。2.B充气压力
由轮胎制造厂推荐的乐力,轮胎按此压力充气后能提供安全而有效之性能。3拉术妻求
3.1总则
3.1.1锐边
在正常猜行、搬动和维能时,凡骑行者的身体都分如手、腹等可碰触到的外露边沿均不应有锐边。3.1.2突出物
组装后的任何突出物其长度超过8mm的,尾端应有半径不小于6.3mm的圆角。其奖出端的大端尺寸应大于12.7nm,小谢尺寸应大于3.2mm。上管上面不应有任何突出物。
螺钉的外露突出部分,如2.5条之术语,在旋紧配合后,其突出长度应不大于其外径尺寸。3.2车
3.2.1制动系统
3. 2. 1. 1 敲座的最大高度等于或大于 560 mm 时,车上应装有一个或多个制动系统,它们应符合3. 2. 2~~3. 2. 5 条的有关要求。
3.2.1.2鞍座最大高度小于560mm的儿童自行车不需装有制动系统,但这类自行车应装有固定传动的驱动装量.
3.2.2手闸
3.2.2.1闸把位置
前后闻把安装在把横誉的两侧,具体位置可按其使用国的习惯。3. 2. 2.2闸把尺于
最大的握距尺寸d,如图2所示,测量时由闸把外表面量到把横管把套的外表面,在A、B两点之间不应超过65mm,在B.C两点之间不应超过80mm。注:对可调式阐把,在其调节范函内应能达到这些尺寸。3.2.2.3线闸部件
GB 14746-93
图2手闸闸把尺寸
不论何种类型的线闸装在儿童自行车上时,将线问紧固在车架、前叉或把横管上的螺钉都应有合适的紧装置,如弹黄垫圈,锁紧螺母或防松螺母。制动系统应操纵灵活,没有阻滞。按制造厂的说明书装配时,紧绳螺钉不应割坏闸线的任何丝股。闸线尾谢应装一个能承受20N拉脱力的防护套。3.2.2.4闸皮和闸盒部件
闸皮应紧固在闸盒上,并按4.2条规定之方法进行试验时,问皮和闸盒部件不应有损坏,按4.2条规定的方法试验后,制动系统应能符合3.2.5条制动性能的要求。3.2.2.5车闸的调整
在闸皮磨损到按制造厂说明书中规定需要重新掉换的程度之前,车应能调整到有效的操纵位置。闸皮经正确调整后,在制动时除了预定承受制动的表面外,不能与其他部位接触。3.2.3脚闸
脚闻应在骑行者用脚对脚避施以与驱动方向相反的力时得以制动。制动机构应独立有效,与驱动位置或调整无关。曲柄的驱动和制动位置之间的差角不应超过60\,此角应在各种位置上对曲柄施加至少14 N-m的力矩进行测量。
3.2.4制动系统的强度
3.2.4.1手闸
按4.3.1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均不应摄坏。3.2.4.2脚问
按4.3.2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制动系统及其任何零部件均不应损坏。3.2.5制动性能
3.2.5.1手闻性能试验
当手间系统按4.4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制动力应随握闸力由45N增大到90N时,逐渐增大,握闸力为 90 N 时,制动力不应小于 50 N。注:从理论上讲当旁行者和车子的总质量为 30 kg,车速为 10 km /h 时,与 46. 3 N 的制动力相当的制动距离将小于2. 5 m.
3.2.5.2脚阐性能试验
当脚闸系统按4.5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传到后轮上的制动力应随脚腰力由20N增大到100N而逐渐增大,脚受力与制动之比不应大于2:1。注:从理论上进当骑行者和车子的总质量为30kg车速为10km/h时,与46.3N的刷动力相当的制动距离小于2.5m。
3.3车把
3.3.1把横管
GB 14746-93
把横管总宽度应在 350~550 mm 之间,处于最高位置暨时的把横管把套上谢面和处于最低位置时的鞍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超过250mm。把横管未端应装有把套或把避,它们应能承受70 N的拉脱力。3.3.2把立管
在把立管上应有一于永久性的标记,清楚地标明把立管插入前叉立管中的最少深度,或用一个可靠的永久性装置来保证其最少插入深度。从把立管底部量起,插入标记或插入深度应不小于65m,在标记下至少有一个管径长度的管子,材料是全画周的,插入标记应不损伤把立管的强度。3.3.3把立管夹紧装置
夹紧装置能承受的施紧力矩至少应为制造厂规定的最大旅紧力矩的150%,而其螺纹配合部件应无损坏,试验后,把立管/前叉组合件应符合3.3.5.3条的要求。3.3.4车把稳定性
车把经正确调整后,应在正前方位置的左右两各至少60°但不大于75的范圖内转向灵活,轴承处不应出现紧点、画呆或松弛现象。骑行者坐在鞍座上,双手握住车把把套并尽量往后靠时,车子和骑行者的总量至少应有25%压在前轮上。
3.3.5车把部件的强度
3.3.5.1按4.6.1.1条和4.6.1.2条规定之方法试验时,把立管不应破裂且每100mm长度的永久变形不得超过 20 mm。
3.3.5.2按照4.6.2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把横管与把立管不得有相对位移。3.3.5.3按照4.6.3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把立管与前叉立管不得有相对位移。3.4车架/前叉组合件
3.4.1冲击试验(落重)
按 4.了. 1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组合件上不应有肉眼能见之裂纹,前后轴中心线之间测得的水久性变形不应超过20 mm
3.4.2冲击试验(车架/前叉组合件跌落)按4.7.2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不应有肉眼能见到之裂纹。3.5前交
前叉安装前轴处的稽口或其他的前轴定位装量,必须是,当前轴或轴档紧贴在撸口的顶部时,前轮应位于前叉的中心。
3.6车轮
3.6.1转动精度
注,这就是1S0 1101—1983技术图-—-形位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既动公差-—-总则、定义、符号、图示》中所定义的转动阅既动量,下面列出的晰动公差代衰车轮全部组装好后,在没有向率动的情说下转动一周,轮鞘位置的最大充许变动范围(即指示器的全读数),3.6.1.1径向圆跳动公差
装轮缘闸的车轮,对轮辆上某一点作径向测量时,其瞬动不得超过2mm,对不装轮缘闸的车轮其跳动量不得超过4mm。
3.6.1.2轴向圆跳动公差
装轮续用的率轮,对轮输上某一点作轴问覆量时,其既动量不得超过2加m。对不装轮缘闸的车轮,其跳动量不超过4mm。
3.6.2间医
GB 14746—93
儿童自行车车轮经装车校准后,其轮胎对于前叉或车架的任何部件之间的间应不小于2mm。3.6.3静负荷试验
组装好的车轮按4. 8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其任何手部件帮不允许有损坏。轮辋上挂重点测得的永久变形不得超过1.5mm。
3.7外胎和内胎
3.7.1充气压力
充气压力(见 2. 8 条)应标铸在外胎的侧面,外胎装在车轮上后,应能仍看清其标值。非充气轮胎无此项要求,
3.7.2充气轮胎和轮辋的适配性
外胎和内胎放翻裹在轮辅上,轮帮设计得当轮胎充气到外胎壁上标明的充气压力再加100kPa时,经过 5 min 后,外胎仍应完全紧密地包合在轮辆上。3.8脚避和脚髓/曲柄组合件
3. 8. 1脚避踩面
3. 8. 1.1脚避的脚踩表面应安装牢靠,以防止在脚避部件内互相移动,脚匿应能绕脚轴回转自如。3. 8. 1. 2 脚避应具有:
,脚避的上,下面有脚踩面,或者有一个认定的脚瞬面,并能自动地将脚瞬面翻转在骑车者的脚底下。b.
3.8.2脚避间
3. 8. 2. 1地面间临
3.8.2.1.1儿章自行车上不骑人,一只脚匿处于最低位暨且其脚躁面与地面平行(如只有一个脚躲面的话,该脚躁面要朝上),儿童自行车应能从垂直位置向一侧倾斜20°而脚避上的任何零件均不能触及地面。
3. 8. 2. 1. 2对装有避展弹簧的儿童自行车,应将车子直立并在鞍座上加一个 30 kg 的质量使弹黄压缩,再将弹簧轧住在压缩位量上,按 3. 8. 2. 1. 1 条检测其地面间麟。3. 8. 2. 2足尖间隙
儿意自行车的脚避和前轮胎或泥板之间的间懒(在轮胎或泥板转到任意角度时)应至少为89mm,间的测量方法是从脚避中心线向前平行于车子的纵轴线,量到轮胎或泥板扫过的弧线的最小间隙(见图3)。
最小间鼠
图 3 足尖间隙
记恢-
-GB 14746—93
如儿童自行车的前叉设计得可装板,则其足尖间晾必须在装上适配的滤板后再进行测量。3.8.3脚/曲柄组合件动态试验
按4.9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脚暨或曲柄螺纹的任何部分都不应有肉眼能见的裂纹。3. 9鞍座
3.9.1极限尺寸
鞍座、鞍座支架和鞍座的其他附件的任何部分,从鞍座面与鞍管轴线之交点算起,都不能大于125mm
3.9.2按管
鞍普上应有一个永久性的标记,清楚地表示管插入车架的最少深度。这个标记从管底部全直径处量起不应低于鞍管直径的二倍高度,标记不得损伤鞍管的强度。3.9.3鞍座调节夹紧装置
按4.10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鞍座部件对鞍管或鞍管对车架,在任意方向上均不应有明显的永久性的位移。
鞍座部件如不是夹紧的,而是设计得在鞍管的垂直平面内可稍有转动的则允许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稍有移动,但应能承受4.10条规定的试验+并无额外的明显的永久性位移。3.10驱动系统静负荷试验
按4.11条规定方法试验时,驱动系统的任何零部件都不应有肉眼看得见的破裂或明显的水久性变形,亦不能丧失驱动能力。
3.11链(在月前条件下实施日期允许工贸双方协议后另再确定)鞍座量高高度等于或大于560mm的儿童自行车,应装一只盘链罩或其他防护装叠以遮住链条和链轮上啮合部的外表面,当链条全部啮合在链轮上时,盘链罩应在直径方向上超出链条的外侧面,不用盘链罩而用其他防护装置的,则遮住范围应延至链轮齿初始进入链条两侧片的那一点起沿链条量到至少25 mm处。
鞍座最高高度低于560mm的儿自行车应装有一只链罩,它要完全遮住链条、链轮和飞轮的外表面和边沿,还要邀住链轮以及链条和链轮啮合处的内表面,见图4。B
[内测摄盖范用
图4链罩
3.12平衡轮
3.12.1尺寸
儿童自行车按制造厂的说明书装配好后:B-E
8通过儿自行车车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和通过每只平衡轮的垂直平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175 mm。
b,将儿童自行车垂直放逻在水平平面上每只平衡轮商开地面的间欧应不超过25mum。3.12.2垂直负荷试验
GB 1474693
按4.12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在负荷作用下偏移和永久变形应分别不超过25mm和15mm。3.12.3纵向负荷试验
接4.13条规定的方法试验时,永久变形应不超过15mm。平衡轮部件的任何零件不应有肉眼能见的破裂。3.13说明书
每辆儿盒自行车应附有一套说明书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骑行准备—一怎样调节鞍座高度和车把高度以便适合骑行者的身高,对鞍管和把立管的替告标记应予以说明!
对把横管,把立管、鞍座、鞍管和车轮的固紧件应推荐旋紧力矩,b.
润滑一一润滑部位、润滑周期和推荐润滑用油;如何调节链条或其他驱动机构:车闹的调整和对阐皮更换的建议;变速器的调整
平衡轮的安装、调整和拆卸,
b.常用备件,即外胎、内胎、皮一阐盒部件;安全骑行须知一——车闸、轮胎和车把应作定期检查。注:其他事项是否需要包括在内,可由制造厂自定。3.14标记
符合本标准的车辆,可在每辆自行车上明显、耐久地标出:: 本国家标准号及国际标准号,即品18b.标出制造厂名或代号。
4试验方法
4.1总则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都不应装平衡轮。4.2闸皮试验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将车调节到正确位置,并在鞍座上放30kg的质量,对每个阐把施加130 N的力,并在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这个力。然后将儿童自行车向前、向后各推动五次,每次推动距离不小于75mm。4.3制动系统负荷试验
4.3.1手闸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在确保制动系统调节正确之后,在闸把动作的平面内,于闸把末端25mm处垂直于把管的把套施如一个力,如图5。这个力应为300N,或者小于300N也可以,只要能做到:
、使线闸闸把碰到把套,
b。使杆式闸把与把管把套顶面相平。这项试验应在每个闸把上重复十饮。-4. 3.2脚闸
GE14746—93
图 5在手闸闸把上施加的力
饱加力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在确保制动系统调节正确之后,将右曲柄放在水平位登上.如图6所示,在右脚避轴中心处加一个力。这个力应加在垂直方向上,逐步增加到 600 N,并保持15 s,这项试验应重复十次。
4.4手闹性能试验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但将座和鞍管拆搏,将车闸正确调节好,如图7所示,将儿童自行车紧固在固定装置上,并将制动力的测量装置安装在被测车轮上,在被测闸把动作的平面内,于闸把末避25丑m处垂直于把模管把套的方向施加4590N的力,女图5所示。
个样降上施加力的为向
州力盘
轮随加力
右曲肉
4轮同边也境适当的带单
图6脚阐制动力的刷定
通过测力计沿轮脂匾周的切线方向,向前平稳地拉动车轮,在车轮拉转一周之后,一方面仍保持对车轮平秘的拉力,一方面读得其制动力。每对阐把每施加某一值的力,需读取三饮读数,取其乎均值至少对闻把施加五种不同值的力,重复五欢试验,
4.5脚阐性能试验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并将车谢正确调节好。将儿童自行车繁固在合适的固紧装置上,并将制动力的测量装置安装在后车轮上,如图6所示。wm耐车轮
虚加力
制动力
酮力装距
CB 14746—93
沿车枪周边包楚适当的错条
对潮起
頭如力
图7手阐制动力的测定
在制动方向上与曲柄成直角对脚避施加20~100 N的力。爽具
通过测力计沿轮胎圆履的切线方向,向前平稳地拉动车轮。在车轮拉转一周后,一方面仍保持对车轮平稳的拉力,一方面读得其制动力。对脚暨每施加某一值的力,需读取三欲读数,取其平均值至少对脚避施加五种不同值的力,重复五次试验。
4.6车把部件试验
4.6.1把立管
4.6.1.1力矩试验
用一夹具将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见3.3.2条),再将一根试棒或把横管装紧在把立管中,借助于试棒或把横管在平行于把立管的平面内沿把立管中心线方向对把立管施加一个30N·m的力矩,如图 8 所示。
临移后的形物
把中技
永文全形
力矩降加自A-AT面内
草少摘入深度
图8把立管力矩试验
4.6.1.2静负荷试验
把子养食
用一夹具将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见3.3.2条),在A一A平面内,通过把横管的连接点施GB14746--93
加500N的力,其方向朝前并与把立管体的轴线或45角,如图9所示。把立臂中心残
力整切在A—A平面内
4.6.2把横管和把立管力矩试验
水久至形bZxz.net
少循入深生
图9把立管静负荷试验
地加力
恒立管门出长限
将装有把横管的把立管夹在最少插入深度处.在把横管的两边同时13DN的力,其方向和施力点务使把概管和把立管的接合处受到的力矩为最大。如果该施力点在把横管的末端,则应尽实际的可能将力尽量施加在把横管未端处,但不管氢样,施力点不应高开末端15mm以上,见图10。注:因把横管形状各不相同,所施负商可以取不同于图示的方向,把横管/把立管的组合方式如用紧函件夹紧的活,则施于紧固件上的力矩不应超过制造厂所推荐的最小力矩。
飞美从
泡加力
重少得入途用
图10把横管/把立管组合件的力矩试验4.6.3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力矩试验蒋把立管正确地装配在车架和前叉立管内,按制造厂推荐的最小力矩旋紧夹紧装罩。对把立管/前叉夹紧装置施加 15 N · m的力矩,如图 11 所示。4.7车架/前叉组合件的冲击试验4.7.1落量试验
GB 1474693
魔加力垢
车与和能其组合件
图 11把立管/前夹装量的力矩试验这项试验应在车架/前叉组合件上进行。如果车架拆下一根管子就能由男车改为女车的话,则应拆下这根管子来进行试验。
两轴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应于测定。前叉上装一只轻质滚轮,将车架/前叉组合件垂直地夹紧在后轴刚性支承连接点上,如图12所示。轻损轮
最大亚敏
所量.skg
后轴测性变颈点
图12冲击(落量)试验
-GB 14746-93
质量为22.5kg的重锤垂直地从50 mm高度处落下,对推滚轮中心并与前叉涵度相反的方向冲击在轻质漆轮上
4. 7. 2 车架/前叉组合件肤落试验这项试验应在 4. 7. 1 条中所用的车架/前叉组合件上进行。将组合件支承在后轴装接点处。这样可以梗组合件绕后轴在垂直平面内言由转动,将前更搁在一个平钢砧上.使车架处于正常使用位置.在鞍管上固定30kg的重物,并使其重心落在鞍管轴线上,沿鞍管轴线测量,其高度为立管项面以上 75 mm 处。将组合件绕后轴转动,使质量 30 kg的重物的重心垂直于后轴上,再让组合件自由落下冲击在砧上,见图13。这项试验应重复冲击二次。
鼠量,在后物正上方
警nke
图13冲击试验(车架/前受组合件跌落)4.B车轮静负荷试验
如图14所示,将车轮适当夹好,在轮辋装飞轮的一边上基一点施加178N的力。力的方向应与车轮平面相垂直。这个力只加一次并持续1min。来点
整加力
图14车轮静负荷试验
4. 9脚匿/曲柄组合件动态试验
从-一对曲柄上各切下一段,并固紧在试验轴上,然后将一对脚避装配到曲柄上。分别用弹赞将质量20kg的重物悬挂在每只脚避上以尽量少负荷的振动,如图15所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