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254.1-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254.1-2006
中文名称: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5-08
实施日期:2006-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90824
相关标签:
引线
框架
铜合金
平带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有色金属产品>>77.150.30铜产品
中标分类号:冶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H62重金属及其合金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MOD EN 1758:1998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9, 字数:13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计划单号:20031736-T-610
出版日期:2006-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05-08
起草单位: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平带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本部分适用于制作电子工业集成电路和分离器件用引线框架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平带。 GB/T 20254.1-2006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 GB/T20254.1-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77.15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254.1—2006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
Copper and copper alloy strips for lead frame-Part1:Flat strips
2006-05-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0-01实施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
-kAoNrKAca
GB/T20254.1—2006
集成电路塑封中使用的引线框架是集成电路封装的一种主要结构材料,其主要功能是为芯片提供机械支撑载体,并作为导电介质连接IC外部电路,传输电信号,以及与封装材料一起,向外散发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成为IC中极为关键的零部件。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集成电路复杂度的增加,集成电路具有更小的外形、更高的性能,这就对引线框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备高导电性和高可靠性。
铜及铜合金材料由于具备了高强度、高导电、导热性好、良好的可焊性、耐蚀性、塑封性、抗氧化性等一系列综合性能,因而成为引线框架材料的首选。本标准是根据集成电路对引线框架材料的特殊要求而制定的。本标准共分两部分:免费标准bzxz.net
GB/T20254.1--2006《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第1部分:平带》;GB/T20254.2一2006《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第2部分:U型带》。本部分为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了欧盟EN1758:1998《铜及铜合金—引线框架用带材》标准,同时参考了美国ASTMB465一1993《铜铁合金厚板、薄板、带材和轧制棒材》标准。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由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春梅、孟惠娟、牛立业、程万林、杨丽娟、陈少华、娄花芬。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
1范围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
GB/T20254.1—2006
本部分规定了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平带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制作电子工业集成电路和分离器件用引线框架材料用铜及铜合金平带。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351金属材料电阻系数测定方法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5121
GB/T5231
GB/T8888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YS/T478
铜及铜合金导电率涡流检测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抗软化性能softening-resistance金属或合金抵抗高温软化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在特定温度下加热一定时间后的室温维氏硬度进行衡量。
4要求
4.1产品分类
4.1.1牌号、状态、规格
带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带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
TP2(C12200)
QFe0.1(C19210)
供应状态
软(M)1/4硬(Y)、半硬(Y2)、硬(Y)软(M)、1/4硬(Y)、半硬(Y)、硬(Y)特硬(T)QFe2.5(C19400)软(M)、1/4硬(Y。)、半硬(Y2)、硬(Y)、特硬(T)、弹硬(TY)、超弹硬(CT)注: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供应其他状态和规格的带材。4.1.2标记示例
规格/mm
带材标记按产品名称、牌号、状态、规格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宽度
18~610
GB/T20254.1-2006
用QFe0.1制造的、硬(Y)状态、厚度为0.38mm、宽度为44mm的带材标记为:平带QFe0.1Y0.38X44GB/T20254.1—2006化学成分
TP2和QFe2.5带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中相应的规定。QFe0.1带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规定。表2QFe0.1的化学成分
尺寸及尺寸允许偏差
化学成分/%
0.05~0.15
带材的厚度、宽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0.025~0.040
表3带材的厚度、宽度及其允许偏差厚度允许偏差
普通级
>0.30~0.50
>0.50~~0.80
>0.80~1.00
>1.00~1.50
>1.50~2.00
注:需方要求单向偏差时,其值为表中数值的二倍。4.3.2
侧边弯曲度
较高级
带材的外形应平直,侧边弯曲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带材的侧边弯曲度
宽度/mm
4.3.3毛刺
KAoNiKAca
杂质元素总和
单位为毫米
宽度允许偏差士
侧边弯曲度/(mm/m)
不大于
带材的两边应切齐,无裂边和卷边。宽度不大于100mm的带材,边缘毛刺应符合表5规定,宽度大于100mm的带材,边缘毛刺的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表5带材的毛刺
>0.50~1.00
>1.00~2.00
4.4力学性能
边缘毛刺不大于
单位为毫米
带材的力学性能的试验结果应符合表6的规定。需方有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可进行拉伸性能试验。厚度不小于0.2mm的带材,应进行维氏硬度试验,厚度小于0.2mm的带材,由供需双方协商。2
表6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R./MPa
205~275
235~280
275~345
280~350
300~360
320~400
≥430
300~380
320~400
365~430
410~490
450~500
480-530
500~550
注:厚度小于0.2mm的带材,其伸长率指标供参考。4.5抗软化性能
需方有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可进行抗软化性能检测。伸长率A,3/%
带材按5.4的规定处理后,其检测结果应不低于原始硬度的80%。4.6电性能
在20℃的温度下测试,带材的电性能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电性能
合金牌号
4.7残余应力
带材应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处理。表面粗糙度
导电率/%IACS
GB/T20254.1—2006
维氏硬度(HV1)
85~105
≥100
90~115
100~125
115~135
≥130
90~110
100~120
115140
125~145
135~150
140~155
≥145
不小于
带材的表面粗糙度Ra应符合表8的规定。供方可不进行此项检测,但必须保证。需方有要求时,应在合同中注明。
GB/T20254.1-2006
厚度/mm
>0.5~1. 0
4.9外观质量
表8表面粗糙度
带材的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任何影响使用的缺陷。5试验方法
5.1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
表面粗糙度Ra/μm不大于
带材的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5121的规定进行。5.2外形尺寸测量方法
5.2.1带材的外形尺寸应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5.2.2带材毛刺的仲裁,应用相应精度的仪器采用影像法进行测量。5.3力学性能检验方法
带材的维氏硬度试验按GB/T4340.1的规定进行,拉伸试验按GB/T228的规定进行。5.4抗软化性能试验方法
TTKAoNrKAca-
将炉温升至表9规定的温度后,放入试样,按规定的时间保温后取出,空冷至室温,测试维氏硬度。维氏硬度试验按GB/T4340.1的规定进行。表9抗软化性能试验条件
合金牌号
M、Y..Y.,Y
M、Y..Y2、Y、T
M,Y4.Yz.Y
抗软化温度/℃
注:QFe2.5带材的T、TY、CT状态的试验条件由供需双方商定5.5电性能的试验方法
保温时间/min
带材的导电率试验按YS/T478或GB/T351的规定进行。当需仲裁时,仲裁试验按GB/T351的规定进行。
5.6残余应力的试验方法
带材残余应力的试验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5.7表面粗糙度的仲裁试验方法
带材的表面粗糙度仲裁,应用相应精度的粗糙度检测仪进行测量。5.8外观质量检查方法
带材的外观质量应用目视进行检验。6检验规则
6.1检查和验收
6.1.1产品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部分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6.1.2需方应对收到的产品按本部分的规定进行复验,如复验结果与本部分的规定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其他质量异议,应在收到产品3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4
6.2组批
GB/T20254.1—2006
产品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和规格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5000kg(如为同一熔次,可不限定组批量)。
6.3检验项目
每批带材出厂前应进行化学成分、外形尺寸、维氏硬度、电性能、残余应力和外观质量的检验。如有要求,可进行力学性能、抗软化性能和表面粗糙度的检测。6.4取样
带材的取样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取样
检验项目
化学成分
外形尺寸
拉伸性能
维氏硬度
抗软化性能
电性能
残余应力
表面粗糙度
外观质量
取样规定
供方1个试样/熔次,需方1个试样/批逐卷检查(厚度测量:带宽>100mm时,在距离边部≥5mm处测量,带宽≤100mm时,在距离边部≥3mm处测量)按GB/T228—2002附录A表A.1中P02的规定,任取2/批,沿轧制方向任取1个试样/卷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
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
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
任取2卷/批,1个试样/卷
任取1卷/批,1个试样/卷
逐卷检查
6.5检验结果的判定
6.5.1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判该批带材不合格。6.5.2带材的外形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不合格时,判该卷不合格。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要求的章条号
6.5.3当力学性能、抗软化性能、电性能、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结果中有试样不合格时,应从该批带材(包括原检验不合格的那卷带材)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部合格,则判整批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带材(或该卷带材)不合格,或由供方逐卷检验,合格者交货。
6.5.4当出现其他缺陷时,该批带材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存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8888的规定。8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订购本部分所列产品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a)产品名称;
合金牌号:
供应状态;
GB/T20254.1—2006
尺寸规格;
重量;
抗软化温度、力学性能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本标准编号;
其他。
-nKAoNrKAca-
GB/T20254.1-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引线框架用铜及铜合金带材
第1部分:平带
GB/T20254.1--2006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3千字
2006年10月第次印刷
2006年10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28075定价10.00元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