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530-2005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
GB/T 5530-200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530-2005

中文名称: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5-11-01

实施日期:2006-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38788

相关标签: 动植物 油脂 酸值 酸度 测定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ICS 食品技术>>食用油和脂肪、含油种子>>67.200.10动物和植物的脂肪和油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4油脂加工与制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5530-1998

采标情况:ISO 660:1996,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7568

页数:16开, 页数:11, 字数:21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计划单号:20020509-T-449

出版日期:2006-04-29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8-05-21

起草人:薛雅琳、张颖、呙琴

起草单位:国粮局西安油脂科研院

归口单位: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粮食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动植物油脂中酸度的方法(两种滴定法和一种电位计法),酸度通常以酸值表示。本标准中热乙醇测定法为参考方法,冷溶剂法适用于浅色油脂。本标准不适用于蜡。 GB/T 5530-2005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 GB/T5530-200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7. 20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 5530---2005/ISO 660:1996代替GB/T5530—1998
动植物油脂
酸值和酸度测定
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Determination of acid value and acidity(ISO660:1996.IDT)
2005-11-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6-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4热乙醇测定法
试样制备
5冷溶剂法
5.5扦样
试样制备
电位计法
试样制备
7结果表示
7.1酸值Www.bzxZ.net
7.2酸度
8精密度
8.1重复性
8.2再现性
9实验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电电品电品电品
联合实验室测试结果
GB/T5530—2005/ISO660:1996
GB/T5530—2005/ISO660:1996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60:1996《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及该标准的1号修改单,经修改的内容已直接纳人文中,并在文中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双线(I1)标识。本标准代替GB/T5530-—1998《动植物油脂酸价和酸度测定》。为便于使用,本标推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c)用GB/T 15687《油脂试样制备》代替 ISO 661:1989《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Preparation of test sample》;d)用GB/T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代替ISO3696:1987《Waterforana-lytical laboratory use-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s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f)增加了本标准5.3.2.3中的注,以适应我国的环境并符合GB/T601一2002的规定。本标准与GB/T5530--1998的主要技术差异是增加了“热乙醇测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脂的酸值测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西安油脂食品及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
本标准起草人:薛雅琳、张颖、呙琴。1范围
GB/T 55302005/ISO 660:1996
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动植物油脂中酸度的方法(两种滴定法和一一种电位计法),酸度通常以酸值表示。本标准中热乙醇测定法为参考方法,冷溶剂法适用于浅色油脂。本标准不适用于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neqISO3696:1987)GB/T15687油脂试样制备(GB/T15687—1995,eqvISO661:1989)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酸值 acid value
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用毫克每克表示。
酸度acidity
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出的游离脂肪酸含量,用质量分数表示。注1:当结果写的是“酸度”而又无详细说明时,这个“酸度”通常是用油酸来表示。注2:当样品含有矿物酸时通常测定脂肪酸。4热乙醇测定法
4.1总则
本方法是适用于脂的酸值测定的参考方法(见第1章)。注3:在本方法规定的条件下,短碳链的脂肪酸易挥发。4.2原理
试样溶解在热乙醇中,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滴定。4.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所用的水应符合GB/T6682一1992中三级水的要求。
4.3.1乙醇:最低浓度为95%乙醇。4.3.2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c(NaOH或KOH)=0.1mol/L。4.3.3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浓度c(NaOH或KOH)=0.5mol/L。4.3.4酚酞指示剂:10g/L,10g的酚酞溶解于1L的95%乙醇溶液中。注4:在测定颜色较深的样品时,每100ml.酚酸指示剂溶液,可加人1mlL.的0.1%次甲基蓝溶液观察滴定终点。1
GB/T 55302005/ISO 660: 1996
4.3.5碱性蓝6B或百里酚酰(适用于深色油脂):20g/L,20g碱性蓝6B或百里酚酞溶解于1L的95%乙醇溶液中。
4.4仪器
实验室常规仪器,以及以下几种:4.4.1微量滴定管:10mlL,最小刻度0.02mL。4.4.2分析天平:精确度参见表1。4.5扦样
所取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且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无损坏或变质。本标准不规定托样方法,推荐采用ISO5555的方法4.6试样制备
按照GB/T15687制备实验样品,若样品含有易挥发脂肪酸,则不得加热和过滤。4.7步骤
4.7.1称样
根据样品(4.6)的颜色和估计的酸值按表1所示称样,装人锥形瓶中。表1试样称样表
估计的酸值
试样量/
注 5:试样的量和滴定液的浓度应使得滴定液的用量不超过10 mL。4.7.2测定
试样称重的精确度/
将含有0.5mL酚酞指示剂(4.3.4)的50mL乙醇(4.3.1)溶液置人锥形瓶中,加热至沸腾,当乙醇的温度高于70℃时,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4.3.2)滴定至溶液变色。并保持溶液15s不褪色,即为终点。
注6:当油脂颜色深时,需加人更多量的乙醇和指示剂。将中和后的乙醇转移至装有测试样品的锥形瓶中,充分混合,煮沸。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4.3.2或4.3.3取决于样品估计的酸值),滴定过程中要充分摇动。至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并且保持15s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5冷溶剂法
5.1总则
本方法适用于浅色油脂。
5.2原理
试样溶解于混合溶剂中,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定。5.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所用的水应符合GB/T 6682一1992中三级水的要求。
5.3.1乙醚和浓度为95%乙醇:1+1体积混合。2
警告:乙醚极易燃,并能生成爆炸性过氧化物,使用时必须特别谨慎。GB/T5530—2005/ISO660:1996
临使用前,每100mL混合溶剂中加人0.3ml.酚酰溶液(5.3.3),用氢氧化钾乙醇溶液(5.3.2)准确中和(参见4.7.2中注)。
如果不可能使用乙醚,可用下列混合溶剂:一甲苯和浓度为95%乙醇,1十1体积混合;甲苯和浓度为99%异丙醇,1十1体积混合:测定原油和精炼植物脂时,可用浓度为99%异丙醇替代混合溶剂。5.3.2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c(KOH)=0.1mol/L(溶液A)或c(KOH)=0.5mol/L(溶液B)。可以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水溶液代替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但加人水溶液的量不得造成滴定液两相分离。
5.3.2.1溶液A:称取氢氧化钾7g,溶解于1000mI.的乙醇溶液中。溶液B:称取氢氧化钾35g,溶解于1000mL的乙醇溶液中。
注7:可以用异丙醇替代乙醇。
临使用前按下述方法标定溶液的浓度。标定溶液A:称取含量大于99.9%的苯甲酸0.15g,准确至0.0002g。装人150ml.锥形瓶中,用50mL的4-甲基-2-戊酮溶解(6.2.1)。标定溶液B:称取含量大于99.9%的苯甲酸0.75g,准确至0.0002g。装入150ml.锥形瓶中,用50mL的4-甲基-2-戊酮溶解(6.2.1)。标定溶液A或溶液B都需要插人pH计(6.3.1),启动搅拌器(6.3.2),用氢氧化钾溶液(5.3.2)滴定至等当点(见6.6.2.2)。
氢氧化钾溶液浓度℃用摩尔每升表示,按式(1)计算:1000mg
式中:
mo所用苯甲酸的质量,单位为克(g);V。—一滴定所用氢氧化钾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注8:在上述及以后的公式中符号代表数量的值,·(1)
至少应在使用前5天配制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瓶中,橡胶塞须配有温度计,用来校正温度(见7.1)。溶液应为无色或浅黄色。如果瓶子与滴定管连接,应有防止二氧化碳进人的措施。例如,在瓶塞上连接一个充满碱石灰的管子。5.3.2.2稳定、无色的氢氧化钾溶液配制:1000ml.乙醇与8g氢氧化钾和0.5g铝片,煮沸回流1h后立即进行蒸馏,在馏出液中溶解需要量的氢氧化钾,静置儿天后,慢慢倒出上层清液,弃去碳酸钾沉淀。
5.3.2.3也可用非蒸馏法制备溶液:添加4mL丁酸铝至1000mL乙醇中,静置几天后,慢慢倒出上层清液并溶入所需的氢氧化钾。配好的溶液需进行标定。加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也可按照国家标准GB/T601一2002执行。5.3.3酚指示剂,见4.3.4。
5.3.4碱性蓝6B或百里酚酥,见4.3.5。5.4仪器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4.4.1所描述的微量滴定管。5.5扦样
见4.5。
5.6试样制备
见4.6。
GB/T5530--2005/ISO660:1996
5.7步骤
5.7.1称样
根据估计的酸值,按表1所示,采用足够的样品(5.6)量。称样装入250mL锥形瓶中。
5.7.2测定
5.7.2.1将样品(5.7.1)溶解在50mL~150mL预先中和过的混合溶剂(5.3.1)中。用氢氧化钾溶液(5.3.2)(参见5.7.2.3)边摇动边滴定,直到指示剂显示4.7.2所描述的终点。5.7.2.2在酸值1时,溶液中需缓缓通人氮气流。5.7.2.3滴定所需0.1mol/L氢氧化钾溶液(溶液A)体积超过10ml.时,改用0.5mol/I.氢氧化钾溶液(溶液B)。
5.7.2.4滴定中溶液发生浑浊可补加适量混合溶剂(5.3.1)至澄清。6电位计法
6.1原理
在无水介质中,以氢氧化钾异丙醇溶液,采用电位滴定法滴定试样中的游离脂肪酸。6.2试剂
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的水应符合GB/T6682一1992中三级水的要求。6.2.14-甲基-2-戊酮(甲基异丁基酮):临使用前用氢氧化钾溶液(6.2.2)中和,用pH计(6.3.1)测定。6.2.2氢氧化钾标准溶液C:0.1mol/L的氢氧化钾异丙醇溶液,制备方法见制备溶液A的方法(5.3.2)。
6.2.3氢氧化钾标准溶液D:0.5mol/L的氢氧化钾异丙醇溶液,制备方法见制备溶液B的方法(5.3.2)。
6.3仪器
实验室常规仪器,及下列仪器:6.3.1pH计:备有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饱和氯化钾溶液和实验溶液之间用厚度至少3mm的烧结玻璃或瓷质圆盘保持接触。注9:滴定前将玻璃电极浸在甲基异丁基酮中12 h。使用前用滤纸轻轻擦干,测定后立即用甲基异丁基酮、异丙醇、蒸馏水依次冲洗。
注10:如果电极效应欠佳,用1mol/L的盐酸异丙醇溶液浸泡14h,使电极复苏,浸泡过的电极应该用蒸馏水、异丙醇、甲基异丁基酮依次冲洗。
注11:在饱和氯化钾溶液和实验溶液之间用一粗烧结玻璃或瓷质圆盘保持接触,以防止扩散电流和附加电压的产生。
6.3.2磁力搅拌器。
6.3.3分析天平,同4.4.2。
6.4扦样
见4.5。
6.5试样制备
见4.6。
6.6步骤
6.6.1称样
称取5g~10g样品(6.5),精确至0.01g,装人150ml烧杯中。6.6.2测定
6.6.2.1用50mL的4-甲基-2-戊酮(6.2.1)溶解样品(6.6.1)。插人pH计(6.3.1)电极,启动磁力搅拌器(6.3.2),用氢氧化钾溶液(根据估计的酸度,选择6.2.24
或6.2.3)滴定至等当点。
GB/T 5530----2005/IS0 660: 1996注12:等当点通常近似地对应于某个pH值,可用图解法观察中和曲线的转折点来确定;也可用pH变化值(加人的氢氧化钾异丙醇溶液函数关系的一级微分求极大值,或二级微分等于零)计算等当点。6.6.2.2棉酚高的毛棉籽油不能测出其转折点,在此情况下,可任意选取油酸被氢氧化钾中和时等当点相应的pH值作为转折点。所用溶剂应与滴定时所用溶剂相同。将约0.282g油酸溶于50mL.的4-甲基-2-戊酮(6.2.1)中,绘制用氢氧化钾溶液(6.2.2或6.2.3)中和油酸的曲线。从曲线上读出转折点的pH值(理论上相应于加人0.1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10 mI.)。将此数据应用到棉籽油中和曲线上,以便推算中和棉籽油所需氢氧化钾溶液的量。7
结果表示
7.1酸值
酸值(S)按式(2)计算:
式中:
S= 56.1.V.c
-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I);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氢氧化钾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注13: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随温度而发生变化,用下列公式来校正:V V.E1 - 0. 001 1(t - to))
式中:
一校正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在温度t时测得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V. -
一测量时的摄氏温度;
7.2酸度
-标定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摄氏温度。根据脂肪酸的类型(见表2),酸度(S)以质量分数表示,数值以10-2或%计,按式(3)计算:S'=V.c
式中:
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所用氢氧化钾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1.);M-—表示结果所用脂肪酸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表2表示酸度的脂肪酸类型
油脂的种类
椰子油、棕榈仁油及类似的油
棕榈油
从某些十字花科植物得到的油
所有其他油脂
注14:如果结果仅以“酸度”表示,没有进一步的说明,通常为油酸。注15:当样品含有矿物酸时,通常按脂肪酸测定。a芥酸含量低于5%的菜籽油,酸度仍用油酸表示。名
月桂酸
棕榈酸
表示的脂肪酸
摩尔质量/(g/mol)
GB/T5530—2005/IS0660:1996
8精密度
联合实验室试验数据见附录A。对于其他的浓度范围和测试对象来说,这些试验数据可能是不适用的。
8.1重复性
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仪器,采用相同方法,检测同一份样品,测出两个独立的结果。当酸度小于或等于3%时,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其平均值的3%;当酸度大于3%时,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其平均值的1%8.2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仪器,采用相同的方法,检测同一一份样品,测出两个独立的结果。当酸度小于或等于3%时,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其平均值的15%;当酸度大于3%时,两次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应大于其平均值的5%。9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需说明:
试样的取样方法;
采用的检验方法;
获取的结果及结果的表示方法;如检验了重复性,列出结果。
实验报告也应说明所有在本标准中未规定或视为任选的操作细节,以及其他可能已经影响了实验结果的事件。
实验报告还应包括完整识别样品所需的所有信息。to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联合实验室测试结果
GB/T5530—2005/ISO660:1996
采用第4章中的参考方法,进行了具有国际水平的一系列联合实验室测试,每种样品在同一实验室测定了两次,统计结果(按照ISO5725计算)如表A。1,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达到了95%。表A.1第1次联合实验室测试结果油
参加的实验室的数目
可接受的结果的数目
酸度平均值/(%)
重复性r
再现性R
棕榈仁油葵花籽油
椰子油
棕榈油
棕榈油棕榈仁油棕榈仁油
由伦敦食品标准协会(Food Standards Agency,London)组织,采用第4章中的参考方法,进行了有12个国家的实验室参加的进一步测试,结果(按照ISO5725分析)见表A.2。表A.2lampante初榨橄榄油测试结果测试1
参加的实验室的数目
实验结果可接受的实验室的数目平均值/(%)
重复性标准偏差 S.
再现性标准偏差Sk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R
测试2
由国际橄榄油委员会(International OliveOilCouncil,Madrid)组织,采用第4章中的参考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联合实验室测试,结果(按ISO5725分析)见表A.3。表A。3橄榄油和高级初榨橄榄油的测试结果样品A
实验结果可接受的实验室的数目实验结果不可接受的实验室的数目平均值/(%)
重复性标准偏差 S,
重复性变异系数/(%)
重复性限r(2.8×S.)
再现性标准偏差SR
再现性变异系数/(%)
再现性限R(2.8×SR)
橄榄油(90%高级初榨橄榄油+10%精炼橄榄油),1999年分析。b高级初榨橄榄油,2001年分析。37
样品Bb
GB/T 5530--2005/ISO 660: 1996参考文献
ISO 5555:1991动植物油脂----扦样(Animal and vegetable fats and oils--Sampling)[]
1ISO5725:1986
实验方法的精密度采用联合实验室测试,确定标准方法的重现性和复2
验性(该标准现已撤消,这里用来得出精密度数据)【Precision of test methods一Determina-tion of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for a standard test method by interlaboratory tests(nowwithdrawn),wasused to obtain theprecision data)o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