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000-1999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
GB/T 3000-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000-1999

中文名称: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Test method for air permeability of 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duct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9-01-01

实施日期:2000-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95242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玻璃和陶瓷工业>>81.080耐火材料

中标分类号:建材>>耐火材料>>Q40耐火材料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T 3000-1982

采标情况:eqv ISO 8841:199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6693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0, 字数:10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0-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2-03-29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的方法。对定形隔热耐火制品透气度的测定,可参照本标准。本标准所规定的方法考虑到气体的动力粘度。因此,所得的结果不可直接与早期没考虑粘度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比较。测定时一般通空气,需要时可用其他气体,已给出空气和氮气的粘度。 GB/T 3000-1999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 GB/T3000-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81.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000—1999
eqvIs08841:1991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permeability to gases1999-11-23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B/T3000—1999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8841:1991《致密定形耐火制品一透气度的测定》。在下列章条中略有改变:
2(将引用的国际标准用国家标准代替);-3(将注4移至第8章);
5.1(扩大转子流量计的测量范围,增加夹持薄试样用的圆环,并删除图2,关于负压下测定透气度的仪器);
5.1.2(改变乳胶套的充气压力,并删除注5,关于立方体试样的夹持器);一5.1.4(删除用水置换空气测量流盘的规定);一6.1(删除注7,关于立方体试样的尺寸);-8.1C删除式(3),扩大空气动力粘度值的温度范围,删除水蒸气的校正系数,增加mbar与mmH20的换算式】;
-8.2(改写透气度计算式);
-8.3(删除关于立方体试样的透气度计算式);-9(删除注10)。
本标准对GB/T3000一1982《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主要作了如下修改:增加ISO前言与绪论;
扩充定义内容;
-改变图1中流量计的数量和流量范围,将图3垫环改为圆环;将透气度的符号由K改为u,单位由um2改为m\;取消附录A(用水置换空气测量流量)。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30001982。本标准由国家冶金工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学斌、黄海琴。本标准1982年3月29日首次发布。GB/T3000—1999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标准团体(ISO成员团体)的一个世界性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有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在电工技术标准化的各个方面,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密切合作。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至少获得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75%的赞成票,才能作为国际标准发布。国际标准ISO8841是由ISO/TC33/SC2国际标准化组织耐火材料技术委员会试验方法分委员会制定的。
GB/T3000—1999
ISO绪论
固体的透气度是与材料中气孔分布有关的性能,因此,对结构的变化敏感。它与显气孔率没有直接关系。在一个试样内和在几个试样之间,它都比气孔率的变化大得多。还应注意,不像密度和气孔率,透气度是一项按照测定方向,有时也按照气体流动方向而变化的性能。
设备应不受气流影响或其他局部温度变化的影响。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Dense shaped refractory products-Determinationof permeabilitytogasesGB/T3000—1999
eqvIS08841:1991
代替GB/T3000—1982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的方法。对定形隔热耐火制品透气度的测定,可参照本标准。
本标准所规定的方法考虑到气体的动力粘度。因此,所得的结果不可直接与早期没考虑粘度的方法所得的结果比较。测定时一般通空气,需要时可用其他气体,已给出空气和氮气的粘度。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214.2—1996游标类卡尺游标卡尺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透气度permeability
材料在压差下允许气体通过的性能。已知在给定时间内通过试样的气体体积,则透气度用式(1)计算:V
式中:V
通过试样的气体体积,m\;
该体积的气体通过试样的时间,S;试样的透气度,m\;
试验温度下气体的动力粘度,Pa·S;试样的横截面积,m2;
试样高度,m;
气体的绝对压力,Pa;
气体进人试样端的绝对压力,Pa;气体逸出试样端的绝对压力,Pa。1式(1)符合达西(Darcy)定律,由哈根-伯谢叶(Hagen-Poiseuille)定律导出。2由于p是测定气体体积时的压力,因此,在正压下测定时p=p1,在负压下测定时p=P2。式(1)可重新排列为: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23批准·(1)
2000-08-01实施
用相应的单位代人式(2)
由此导出透气度的单位是m2。
4原理
GB/T3000—1999
m·Pa·s·m
m·Pa·Pa
(2)
干燥的气体通过试样,记录试样两端至少在三个不同压差下的流量,由这些数值以及试样的大小和形状,通过计算确定材料的透气度。5设备
5.1总则
在正压下测定透气度的仪器,如图1所示。连接管用玻璃制作比用橡胶好,并应尽可能短,以使设备中产生的压力损失与试样产生的压力损失相比很小。3a36
1一压缩气瓶,2—气体减压器;3--气体过滤减压器:(a)通向胶套;(b)通向流量计;4~气体级冲过滤器,5-转子流量计:(a)10~100cm/min,(b)60~600cm*/mins(c)100~1000cm/min;(d)40~400cm/h,(e)250~2500cm/h;6a~6f-截止阀;7-试样夹持器;8一U型管压力计图1透气度测定仪示意图
5.1.1气源
由个恒压的气体容器组成。
5.1.2试样夹持器
试样侧面的气密性应由可充气的乳胶套保证,充气压力的大小视乳胶套的性质而定,一般约需0.10~0.12MPa(见图2)。
注:当试样高度小于50mm时,须将外径50mm、内径46mm、高50mm的圆环(见图3),放在夹持器中的试样上。5.1.3U型管压力计
U型管压力计,用来测量试样两端的压差。对这类测量,应采取通常的试验措施,以使压力测量误差(包括水柱高度的读数误差、弯液面误差、压力计垂直度误差和压力计中液体密度的测量误差)不超过1%。压力应紧靠试样夹持器(5.1.2)中试样端面测定。2
GB/T3000—1999
注;在远离试样的连接管中测量压力,得到的结果可能偏低。5.1.4气体流量测量仪器
由一种灵敏的、在给定的管路温度和压力下校准的转子流量计组成。流量计应精确至2%以内,应定期以所用的气体校准,并应只用其测量刻度的中间部分。接充气管
乳胶柔
至流盘计
2×45°
图2试样夹持器
图3圆环
至压力计
5.1.5游标卡尺,按照GB/T1214.2,游标读数值精确至0.02mm。5.1.6电热干燥箱,能控制在110℃士5℃。5.1.7不透气的标准试样,例如铝圆柱体。6试样bZxz.net
6.1尺寸
GB/T3000—1999
试样应是圆柱体,直径50mm土0.5mm,高度50mm士0.5mm。试样对端面轴线的垂直度和两端面之间的平行度均应在0.5mm之内。注:对较薄的制品,试样的高度可小于50mm。6.2制备
制取的试样不应带制品4mm之内的表面层。相对于制品加压方向制取的试样方向及试样数量,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或由有关方商定,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试样表面应无切制时产生的粉尘。如湿切,在水流下刷净;如干切,在压缩空气下刷净。6.3干燥
试样应在电热于燥箱(5.1.6)中于110℃C土5℃干燥2h,并应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冷却时间应至少2h。
7程序
7.1用游标卡尺(5.1.5)测量试样的直径和高度,精确至0.1mm。7.2用不透气的标准试样(5.1.7)进行空白试验,以证实试验装置是不漏气的。7.3将试样放入夹持器(5.1.2)中,确保乳胶套的压力足以使试样的侧面不气。这可用对乳胶套增加压力检查,压力增加时,气体流量和试样两端的压差均应无变化。7.4在试样两端至少三个不同的压差下,测量通过试样的气体流量。计算每次测定的试样的透气度。注:这些测定应证明,流量与压差成正比,因为计算用的等式(见第8章)只对层流成立。7.5如果计算的在不同压差下试样的透气度相互偏差大于5%,要按7.2~7.4重做空白试验。检查设备,重做试验,如仍大于5%,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8结果计算
透气度(μ)按式(3)计算,以m2为单位,用两位有效数字表示:xx
μ=2.16×10-6nx
式中:n——试验温度下通过试样的气体动力粘度,Pa·s;h—试样高度,mm;
d—-试样直径,mm;
一通过试样的气体流量,cm\/min;Ap——试样两端的气体压差(=p一p2),mmH20;p1——-气体进人试样端的绝对压力(=p2+Ap),mmH,O;2p1
p2一气体逸出试样端的绝对压力(=当时当地的大气压力),mmH,O。通常,因数2P1
一很接近于1,当在小的压差(例如Ap<100mmH,0)下测定时,可以忽路。P,+P2
10~35C空气和氮气的动力粘度分别列于表1和表2。注
11mmH,0=9.807Pa:1mbar=10.2mmH,0210-12m2=10-8cm21μm。
(3)
试验报告
动力粘度
X10-6Pa·s
动力粘度
x10-pa·s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试验单位名称;
b)试验日期;
c)执行的标准;
GB/T3000—1999
表1空气的动力粘度
动力粘度
X10~6Pa·S
表2金
氮气的动力粘度
d)试验制品的标志(制造厂、型号、批量等);e)砖或产品中每一气体流动方向的试样数;f)所用气体;
动力粘度
X10-tPa·s
g)试样两端的各个压差以及相应的通过试样的气体流量,温度
h)每一气体流动方向(相对于砖或产品的加压方向)材料透气度的平均值;i)对在至少三个不同压差下测定的透气度偏差大于允许值(见7.5)的说明。动力粘度
X10-‘Pa·s
动力粘度
X10-6Pa·s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透气度试验方法GB/T3000—199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话:68522112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版权专有不得翻印
开本880×1230
2000年6月第一版
印张3/4
字数10千字
2000年6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1000
书号:155066·1-16693
标目408-15
661-0000 /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