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行业标准(NY) > NY/T 5063-2001 无公害食品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NY/T 5063-200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Y/T 5063-2001

中文名称:无公害食品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1-09-03

实施日期:2001-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70415

相关标签: 无公害 食品 扇贝 养殖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水产、渔业>>B51海水养殖与产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1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1-10-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杨红生、张福绥、何义朝、张涛、周毅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海湾扇贝苗种培育和养成操作技术要点。本标准适用于海湾扇贝亲贝选择、幼虫培育、苗种中间培育、养成。 NY/T 5063-2001 无公害食品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NY/T5063-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5063—-2001
无公害食品
2001-09-03发布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200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5063--2001
海湾扇贝(Agropectenirradians)原产地在美国东海岸,1982年引进我国,并迅速成为我国海水养殖支柱产业,为统一我国海湾扇贝苗种培育和养成技术,使其养成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食品之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推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本标雄主要起草人:杨红生、张绥、何义潮、张寿、周毅。94
1范围
无公害食品
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规范
本标推规定了海湾扇贝苗种培育和养成作技术婴点。本标准适用于海湾扇贝亲契选摔、幼虫培育、苗种中间培育、养成。2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 5063-2001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摄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殿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SC/T2005.2扇贝链式养殖产量验收方法NY5052无公害食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海湾扇贝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NY5062
无公害食品
NY5071
3术语和定义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无公害食罐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肥满度 meet condition
软体部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规格合格率 certified size rate达到规格的苗种数量占苗种总数的百分比。3.3
伤發死亡 woundeu 我nd death rate壳残缺破碎和死亡苗种数量占苗种总数的百分比。3.4
变态 metamorphosis
幼虫面盘消失、长出软生壳变为稚贝的生物学过程。3.5
Hf池苗 spat of shell neight 400um-600um壳高400μm~600μm的稚员,
商品苗 commercial spat
壳高3.0mm~5.0mm的稚贝。
NY/T 5063—2001
4亲贝
4.1规格
壳高≥5.5cm,湿重≥30g。
4.2质量
4.2.1感言
应符合表1 要求。
表1亲贝感官要求
符合贝类分类学中有关海湾扇贝的特征描述比较洁净、光滞、无附誉物
健康状况
体质健壮,活力强,外套膜伸展并紧贴壳口;生殖腺肥大规格合格率和肥满度
应符合表2要求。
亲贝规格合格率和肥满度
规格合格率,%
肥满度,%
4.3培育技术
4.3.1培育池
水泥池或玻璃钢水槽,10m2~30m,水深1.1m~1.5m。4.3.2水质
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4.3.3 水温
从亲贝所在的生境水温逐步提升至18℃~20℃。4.3.4盐度
25~31。
4.3.5光照
5001x~1000 lx。
4.3.6培育密度
100个/m2~120个/m,采用多层网笼或单层浮式网箱为培育容器。4.3.7日常管理
4.3.7.1投饵
投喂硅藻、金藻或扁藻等单胞藻或代用饵料;严禁投喂含激素或激素类物质的饵料。4.3.7.2换水
早期和中期每天换水100%;晚期每天换水三分之一。4.3.7.3倒池
早期和中期隔天倒池清底一次;临近采卵前不倒池。4.3.7.4吸底
早期和中期每夫早、晚各吸底一次;晚期适当增加吸底次数。4.3.7.5升温
每天升高0.5℃~1.0℃。
4.3.7.6充气
连续微量充气。
4.3.7.7用药和停药期
按NY5071的规定执行。
5幼虫培育
5.1采娜密度
≤50粒/mL。
5.2受精
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曾行受精。5.3瓣化
5.3.1密度
30粒/mL~50粒/mL
5.3.2水质
同4.3.2。
5.3.3水温
22℃24℃
5.3.4盐度
25~31。
5.3.5多余精液的清除
NY/T 5063--2001
当亲贝移走后,加大充气,捞取水面的泡(泡沫中含有大量精子),清除多余精液,提高孵化率。5.4培育条件
5.4.1水质
同4.3.2。
22℃~24℃。
5.4.3盐度
25~~31
5.4.4光照
5001x以下。
5.4.5密度
10个/mL左右。
5.5日常管理
5.5.1投饵
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期,即受精24h后,可投哦硅藻、金莱或扁等小型单跑藻。一般日投暖量2×10°细胞/mL:随着幼虫的生长,饵料投喂量应逐步增加,后期达到8×10*细胞/mL,分6次8次投喂。
5.5.2换水
每天换水2次,次换水三分之一。5.5.3倒池
第次倒池应在产卵后25h~30h进行,以后每3d倒池次。5.5.4吸底
NY/T 5063-2001
每天早、晚各吸底一次。
5.5.5充气
用100号或120号散气石连续微量充气5.6采苗
5.6.1采苗时间
眼点幼虫达到30%以上,应立即倒池并投放采苗器。投放采苗器后可以提高1℃~2℃水温。5.6.2采苗器的种类
聚乙烯网片或细棕绳等。
5.6.3采苗器的处理
聚乙烯网片使用前,务必用0.5%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清洗油污;棕绳需经反复浸泡、敲打、冲洗,清除碎屑、杂质以及可溶性有害物质。5.6.4采苗器投放量
聚乙烯网片按2.0kg/m2~2.5kg/m2投放,直径3mm的棕绳按1000m/m31500m/m2投放。5.6.5采苗后管理
投放采苗器后适当加大换水量,减少充气量,检查附着变态情况,根据附苗数量调整投饵量。5.6. 6用药和停药期
按NY5071的规定执行。
5.7出池苗
5.7.1规格
壳高400μm600μm
5.7.2 质量
5.7.2.1感官
大小均匀,苗种健壮,足丝粘附力强。5.7.2.2规格合格率、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规格合格率≥95%;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总和≤3%。5.7.3检验规则
5.7.3.1出售前检验
出池苗出售前应通过检验。
5.7.3.2组批规则与抽样计数
5.7.3.2.1组批规则
以一个培育池的苗种为一批。
5.7.3.2.2抽样计数
从一个培育池的不同位置抽取5片~12片网片(或棕绳),从网片(或棕绳)上、中、下三个部位分别随机剪下2个~3个扣(或长5cm的棕绳),计出池苗数,换算出每片网片(或棕绳)上的出池苗数量,据此推算整个培育池网片(或棕绳)上的出池苗总量。5.7.3.2.3规格含格率
在抽样计数时,将抽取的几个样品的出池苗充分混合均匀,从中随机抽取50个~100个苗种(不含伤残、死亡及畸形个体),测量壳高,统计规格合格率。5.7.3.2.4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
在抽样计数时,将抽取的几个样品的出池苗充分混合均勾,从中随机抽取200个~500个出池苗种,查计畸形、壳破碎及死亡数,统计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5.7.4判定规则
5.7.4.1规格合格率、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感官要求中其中-项达不到质量要求,判定本批出池苗种98
为不合格。
NY/T 5063-2001
5.7.4.2若对计数结果有异议,可由购、销双方协商,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重新抽样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6 出池苗中间培育
6.1培育技术
6.1.1场地选择
虾池、蓄水池或风平浪静的内湾。6.1.2场地消毒
虾池和蕃水池用500mg/L的生石灰或30mg/L~50mg/L的漂白粉消毒。6.1.3水质
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6.1.4水温
13℃~26℃。
6.1.5盐度
25~33。
6.1.6透明度
60 cm~80 cm。
6.1.7培商密度
见表3。
表 3 培育密度
注:苗袋大小为30cm×40cm。
6. 1.8白常管理
6. 1.8. 1 肥水
粒/苗馥
4 000~5 000
1 000~~2 000
购苗前一周,先纳水50cm~60cm,施人无机肥:氮3mg/L~5mg/L和磷0.3mg/L~0.5mg/L,接种人工培养的硅藻、金藻或扁藻等单胞藻饵料。6.1.8.2冲刷苗袋
苗袋人池3d~4d后,人工进行提、放或轻轻摆动,借以冲刷苗袋上的浮泥,维持袋内外水交换良好,确保优良水质和饵料供应。6.1.8.3分苗和倒袋
随着稚贝的生长应及时分苗和倒袋,疏散密度。6.1.8.4水质调控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水和肥水,创造适于稚贝生长发育的条件。6.1.8.5生长和死亡观测
定期观测稚贝的生长和死亡情况,及时清除死贝。6.1.8.6应愈处量
当毗连或养殖海区发生有害赤潮或溢油等事件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海湾扇贝苗种受到污99
NY/T 5063—2001
6.2商品苗
6.2.1规格
壳高3.0 mm~5.0mm。
6.2.2质量
6.2.2.1官
大小均匀、色泽鲜艳,壳厚适中,壳缘薄;活力强(在水中壳开、闭活跃)。6.2.2.2规格合格率、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规格合格率≥90%,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总和≤3%。6.2.3检验规则
6. 2. 3. 1出售前检验
商品苗出售前应通过检验。
6.2.3.2组批规则与抽样
6.2.3.2.1组批规则
以一次交货出售为一批。
6.2.3.2.2抽样
6.2.3.2.2.1个体计数
从相同的保苗或中间育成器具中随机抽取一个器具作为一个样品,计数。重复抽取4次~6次,求样品的商品苗平均数,再按器具数推算本批商品苗总数。6. 2. 3. 2. 2. 2 重量计数
将一批商品苗全部从保苗或中间育成器具中取出,去掉杂质后称总重,然后随机抽取3个~4个样品,称重,计数。每个样品商品苗重应在10g~50g之间,求所取样品的平均单位重量商品苗数,在按总重推算本批商品苗总数。
6.2.3.2.2.3个体计数与重量计数关系两种抽样计数方法具有同等效力。6.2.3.2.2.4规则合格率
在抽样计数时,将抽取的几个样品的商品苗充分混合均匀,从中随机抽取50个~100个苗种(不含伤残、死亡及畸形个体),测壳高,统计规格合格率。6.2.3.2.2.5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在抽样计数时,将抽取的几个样品的商品苗充分混合均匀,从中随机抽取200个~500个商品苗,查计畸形、壳破碎及死亡数,统计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6.2.4判定规则
6.2.4.1规格合格率、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感官要求中其中一项达不到质量要求,判定本批商品苗为不合格。
6.2.4.2若对计数结果有异议,可由购、销双方协商,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重新抽样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7商品苗中间培育
7.1培商技术
7.1.1场地选择
水清流缓、无大风浪、饵料丰富的海区或利用养成扇贝的海区。7.1.2水质
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7.1.3密度
7.1.3.1网袋法
每袋装300粒~500粒,每串挂10袋,一根60m的浮可挂100串~120串。7.1.3.2°网笼法
每层放300粒~500粒。一个60m的浮可挂100笼。7.1.4分苗
NY/T 5063—2001
商品苗先吊养在海上适应和恢复3d~5d,再分苗到18目或16目网袋继续暂养,再经15d左右,壳高达到10mm以上时,移到网目为8mm~10mm的暂养笼中暂养。7. 1. 5 应急处置
当毗连或养殖海区有赤潮或溢油等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海湾扇贝苗种受到污染。
7.2苗种
7.2.1规格
壳高≥2.0cm。
7.2.2质量
7.2.2.1感官
大小均勾、色泽鲜艳,壳厚适中,壳缘薄;活力强(在水中壳开、闭活妖)。7.2.2.2规格合格率、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规格合格率≥90%;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总和≤5%。7.2.3检验规则
7.2.3.1出售前检验
苗种出售前必须通过检验。
7.2.3.2组批规则与抽样
7.2.3.2.1组批规则
以一次交货出售为一批。
7.2.3.2.2抽样
7.2.3.2.2.1个体计数
从相同的保苗或中间育成器具中随机抽取一个器具作为一个样品,计数。重复抽取4次~6次,求样品的苗种平均数,再按器具数推算本批苗种总数。7.2.3.2.2.2重量计数
将一批苗种全部从保苗或中间育成器具中取出,去掉杂质后称总重,然后随机抽取3个~4个样品,称重,计数。每个样品苗种重应在10g~100g之间,求所取样品的平均单位重量苗种数,再按总重推算本批苗种总数。
7.2.3.2.2.3个体计数与重量计数关系两种抽样计数方法具有同等效力。7.2.3.2.2.4规则合格率
在抽样计数时,将抽取的几个样品的苗种充分混合均勾,从中随机抽取50个~100个苗种(不含伤残、死亡及畸形个体),测量壳高,统计规格合格率。7.2.3.2.2.5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在抽样计数时,将抽取的几个样品的苗种充分混合均匀,从中随机抽取100个~200个苗种,查计畸形、壳破碎及死亡数,统计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7.2.4判定规则
7.2.4.1规格合格率、畸形率和伤残死亡率、感官要求中其中一项达不到质量要求,判定本批苗种为不101
NY/T 5063—2001
合格。
7.2.4.2若对计数结果有异议,可由购、销双方协商,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重新抽样复检,并以复检结果为准。
8养成
8.1浅海筏式养殖
8.1.1环境条件
应符合表4的要求。
环境因子
水深,m
流速,cm/s
水温,℃
透明度,m
表4浅海养殖环境条件
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大潮期低潮时水深为5~25
8.1.2浅海养殖设施
由浮、浮漂、固定概、概缆、养殖笼等部分组成。严禁使用有毒材料。8.1.3养殖设施的设置
划分海区并确定位置,留出航道,行向与流向成垂直,行距10m~20m。笼间距为0.5m~0.7m,根60m的浮可挂80笼~100笼。8.1.4养殖水层
养殖笼最上层距水面1m~~2m。
8.1.5养殖密度
每公顷水面效养7×10*粒~10×10*粒(航道等空置水面积计算在内);直径30cm的养殖笼每层25粒~35粒。
8.1.6日常管理
8.1.6.1清除敌害生物和附着物
及时刷洗清除敌害生物,查清种苗替养海区的藤壶、牡蛎等的产卵和附着时间及其幼虫垂直分布和平面分布,尽量避开廉壶和牡蛎附着高峰期进行分袋倒笼等生产操作。8.1.6.2调节养殖水层
附着物大量附着季节,应适当下降水层;大风浪来临前,应将整个筱架下沉,以减少损失。随着扇贝的生长,体重增加,应及时增补浮漂,防止筱架下沉,使浮漂保持在水面将沉而未沉状态。8.1.6.3应愈处置
当毗连或养殖海区有赤潮或溢油等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避免海湾扇贝受到污染。如果海湾扇贝已经受到污染,应就地销毁,严禁上市。8.2 池塘底播养殖
8.2.1环境条件要求
应符合表5的要求。
8.2.2养成密度
环境因子
水温,
表5池塘养殖环境条件
每公水面放养10×104粒~15×104粒。8.2.3日常管理
8.2.3.1肥水和投饵
NY/T 5063-2001
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5~30
较硬的泥砂质
使用无机肥肥水,接种人工培养的硅藻、金藻或扁藻等单胞藻饵料或代用饵料;严禁投喂含激素或激素类物质的代用饵料。
8.2.3.2洁净生产
在养殖环境良好的海区暂养15d以上,直到达到无公害食品质量要求为止。9
养殖面积的计算
浅海养殖按SC/T2005.2的规定执行。10养殖产的计算
浅海养殖按SC/T2005.2的规定执行。11养殖产品质量测定
按NY5062的规定执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