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原著,有比例尺,等比例的西游地图
本文只参考《西游记》原著中的方位,距离,时间等与位置相关的参数,而不考虑灵山及天竺国为印度的现代实际认识,不考虑其他典著或佛教背景下四大部洲等信息。
二. 方向问题在方向上,唐僧等人一路西行,途中出现的很多位置信息都表明他们在大方向上一直一路向西,如通天河,火焰山,布金寺等。若考虑历史上的玄奘西行,则穿过河西走廊后需转向南行,不符合原著;文中未出现唐僧朝另外方向行进的方向信息;唐僧西行的部分证据如下。其中,“投西”出现15次,“向西”出现31次,“西行”出现21次,其中,大部分信息是在说明唐僧一路向西;唐僧西行过程中的偏向问题。在大唐境内,沿河西走廊及丝绸之路大致的西北方向前行。出大唐后,以正西方向为实际方向。根据图中四海的划定方式,以就近原则,确定唐僧等是偏南还是偏北。如黑水河与西海龙王有亲,则偏南,九头虫负伤逃去北海,车迟国,狮驼岭孙悟空念咒语拘唤的是北海龙王,说明此时偏北。而犀牛精逃去西海。则偏南。以此为例。关于唐僧师徒路线的直观感受。乍看可能会觉得路线及方向过直。这是因为,当距离达到一定程度,虽然实际路线蜿蜒盘旋,但在总路程视图下却愈发接近直线。如下图所示,从浙江台州到新疆吐鲁番,及从纽约到洛杉矶路线;均比所绘制路线更加笔直。
① 观音所说的十万八千里基本上为真实路程而不是直线距离;因为观音是“半云半雾,约记程途”;
② 文中所出现的腾云的距离为直线距离,其他距离为实际路程;
③ 距离与路程的关系:
通过在Google earth步行实际距离为直线距离的比值,选取上海到巴黎步行路程,期间通过大河高山沙漠森林等各类地形,且不跨海。考虑当时年代下道路更少,向上四舍五入,确定比值为1.6: ν=14433/9286.31=1.55≈1.6
据此假设,灵山到长安直线距离约为:
L=108,000/1.6=67500 (里)
2. 时间① 文中有明确的总时间:贞观13年至贞观27年,共14年。
② 文中同时又有较为清晰的具体时间线,表现为春夏秋冬依次交替,如:”却又值三春景候“,”秋尽冬初“,”冬尽腊末“,”又值早春天气,但见三阳转运,万物生辉“,”春尽夏残,又是秋光天气“。。。但以此时间线,不满14年。而应为9年左右。
(可能作者写的时候只数了春夏秋冬,没有数一二三四,也没想到会有人如此较真)。。。
③ 原著四季时间线表格
时间的混乱导致十分困难平均速度的确定。为将此影响降到最小,有三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三种解决方法
① 平均拉长时间线,优点:平均速度不吻合,且两站之间平均距离吻合,不影响地图绘制;缺点:春夏秋冬不对应;
② 在某些时间线不是特别清楚的节点插入一年,认为当年无事发生;优点:平均速度吻合,春夏秋冬对应;缺点:某些站点之间距离过长,且不符合概率分布。正常每年都会有2-4次大灾。因此不采用
③ 采用书中记录的四季时间。优点:与原著对应,平均速度符合,两站距离符合,不影响地图绘制。缺点:总时间不对应
最终采用第三种:忠于原著四季交替的时间线。
虽然与总时间线十四年不符,但不影响两站之间的相对距离,也不影响地图的绘制。
3. 平均速度①书中有几处介绍平均速度:出长安边界,有五千余里;过两界山,收了一众小徒,一路来,行过西番哈窆,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贵处。其中,从长安到两界山的时间也为两三个月左右。期间也遇到一些狼虫虎豹,为取经日常操作。由此,平均时速为:
v ?=(5000-6000)/(60-90)=56-100(里?d)
②另一处速度:来那长老一夜马不停蹄,只行了一百二十里路
马不停蹄状态下120里/d,正常速度应为60~80里/d。
③ 金平府至布金禅寺:(此间到都下有二千里),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
按二十天计算,为100里/d,但前提是一路平宁。没有提及虎豹等。综上,取较慢速度,60里/d,则用于行走的总时间为4.9年。
t=108000/(60*365)=4.9年
半走半停,则为十年。与原著四季时间线大致相符。虽然与总时间线十四年不符,但不影响两站之间的相对距离,也不影响地图的绘制。因此,平均速度取 60里/d.
五. 关键地点及距离或路程两界山至长安, 5,000里路程观音院至长安, 11,000里路程通天河至长安, 54,000里路程小须弥山,黄风岭,3,000里距离小须弥山,火焰山, 50,000里距离真假猴王,六耳――花果山――珞珈山――花果山――六耳 200,000里距离金平府至布金禅寺,2000里路程寇员外到灵山 800路程流沙河和通天河径宽800里,采用此数值比例在图上绘制。据此,绘制如下地图
其中:
南赡部洲为东亚及东南亚主体结构;
西牛贺州主体结构为非洲拉长,旋转,变形所得;
北俱芦洲为英国大不列颠岛旋转,切割所得;
东胜神州为某城市轮廓旋转,切割所得;
理性探讨,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