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育 > 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类别:试卷 整理时间:2023-11-20 15:34:03


凉山州2022――2023学年度下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二历史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用

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选择题使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四川省凉山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除夕夜,四川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虎年春晚给观众们强烈的精神震撼这尊面具采用中原王朝的制作技术,又兼具古蜀国的特色,代表了我国商周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由此可知A.中国青铜冶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青铜铸造是商周最重要的手工业C.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D.我国在商周时期已形成统一国家.母弟在先秦文献中一般指的是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左传》等文献记载中,周朝时,只有诸侯的“母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了A.体现礼乐教化B.强化宗法观念C.维护母系权威D.突出分封差别.墨子认为“一人则一义(议)共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主张“一同天下之议”;荀子认为“诸侯异政百家异说”造成了社会的动乱据此可知百家争鸣A.推动了思想解放B.奠定了后世思想文化基础C.孕育了思想统一D.得到了统治集团积极支持.根据考古发现,在战国时期的魏、燕、赵、秦等地区出士了大量铁制农具其种类有银、镰、击、锄铲、耙、犁作等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工商业发展受到抑制B.铁制农具普及全国C.农业收益得以增加D.冶铁业由官府垄断.“出塞”是汉唐诗书中常见的字句,是指向中原以西、以北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相关交通活动,如“张骞出塞”是从关中出发,-路至于西域而战国时期秦国的“出塞”多为东行由关中平原而东进汉唐与战国时期“出塞”指意不同源于A.政治形态的变迁B.交通路线的开拓C.统一市场的形成D.华夏认同的发展.有学者认为,讲中国传统政治,秦代只是汉代之开始,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下列项中,能体现“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的是A.中朝B.分封同姓诸侯王C.刺史D.御史大夫7?“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J从这段材料中无法得出的确切信息是A.儒学地位提升B.太学开始设立C.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D.设立中外朝加强君权8北魏孝文帝时,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该政令有助于A.阻止公田的性质变化B.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C.打压地方的豪强势力D.加速北魏的汉化进程.下列是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棉花、棉布的两则早期记录由此可以推断的历史事实是A.我国最早掌握棉纺织技术B.棉纺织技术在边疆地区出现C.我国棉纺织品远销海内外D.中原地区棉纺织业发展较快.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联合王武俊、李纳等势力,公开反叛朝廷镇海军节度使韩暝嗣兹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唐德宗遣使于吐蕃,请发其兵,后未果据此可知A.藩镇是拱卫唐政府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C.吐蕃纳入中央的正式行政管辖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晋、南朝的正统艺术以空灵、平淡为尚文人书法表现为洒脱、阴柔气象,而北朝疆域天真质朴、雄强大气的石刻文字一魏碑成了后人反正统书法的范式;自隋至唐,极重法度的楷书在有唐一代达到高潮,温柔敦厚、法度森严的颜体楷书是唐代书艺的标志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变化A.深受儒学思想境遇起伏的影响B.反映民众审美观念趋向D-致C.取决于统治阶级的偏好与推崇D.体现了书写者不受礼法约束.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一个“唐宋变革期”在唐宋时期,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转折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实证该观点的是A.科举制正式确立B.曲辕犁的发明C.景德镇成为瓷都D.元曲空前发达.有史书指出王安石变法”其施设之意厚矣.而民反有受其弊者”“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该史书作者意在表明A.变法目的不太明确B.变法措施不合时宜C.变法过程违背民意D.变法施行用人不当.宋代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所谓的名望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表明宋代A.人身依附关系基本被废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元朝行省是在中央派出机构基础上演化而来任命行省官员遵循原则是“七品以下者,由吏部掌理;正七品以上届(至)中书省;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朝A.行省官员位高权重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在元代的三国戏中增加了很多有才之士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故事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中张飞的唱词“少不的一事无成两鬓斑,恁时节后悔晚”《醉思乡王粲登楼》中王粲的唱词“男儿自有冲天志,不信书生一世贫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B.儒学始终受高度重视C.市民文化的日益流行D.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山水画起初是人物画的衬景,在宋代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画种宋代画家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绘画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强调对山水程式化、规律化符号的总结,将个体生命意识融人绘画之中,寄托作者的思绪情怀据此可知,宋代的山水画创作A.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B.折射出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C.缘于科举制的日益完善D.摆脱了传统绘画理论的束缚.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旨在强调三大发明A.代表了古代科学技术最高水平B.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C.提升了古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助推了人类社会向近代的转型.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人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孙悟空的艺术形象从宋元时期的‘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到明清时期的“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这种变化反映了A.市民阶层的壮大B.佛教渐趋本土化C.伦理纲常的强化D.人文精神的淹没.明清之际,王夫之指出“天地之间有土而人生其上,因资以养焉有其力者治其地,故改姓受命而民自有其恒畴,不待王者之授之」该主张意在A.减轻民众负担B.批判君主特权C.倡导土地国有D.发展商品经济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业获得了大发展――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材料二(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马端临《文献通考》⑴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并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文化的影响(13分)材料三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嘉定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二丝与棉闯入农村经济生活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仅涟市镇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六县――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⑵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市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及所引发的农村经济变革(12分).(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保举.军功.科举制度选官征士举孝廉“学而优则仕”制度“以客出仕”推动士大夫阶层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冲击世官制2成,朝廷掌握扩大官吏来源官员任命权提升官僚队伍素质――据朱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流变》等整理,材料反映了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的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日“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奏疏“秦…用商鞅之法……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盐铁论.非鞅》“大夫(桑弘羊,汉武帝时期主管财政的官员)日昔商君相秦也…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注:赡是充足富余的意思)⑴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并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7分)⑵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同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员董仲舒和桑弘羊,为什么对商鞅赋税改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8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5CBCCA6-10DDBBA11-15BABCD16-20BDADD21-24CBC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⑴原因

①北人南移给南方带去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

②辽、西夏、金不断南侵使北方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或答“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③北宋南渡,临安成为政治中心;

④统治者奖励农耕(答“南方劳动人民的作用”“统治者的重视”也可)(8分)影响

①带动南方文化进步;(或答“促进南方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化重心南移”也可)

②朝廷采用南北分卷制度;

③自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区(一点2分,三点5分)(5分)⑵表现:出现专业化市镇;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6分)变革: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农村商品生产产业化;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任意三点6分)

26、答案示例修改一:在“举孝廉”之后应该添加“九品中正制”(2分)理由: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时期的世卿世禄制、汉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故在“举孝廉”之后添加“九品中正制二(10分)修改二:将“朝廷掌握官员任命权”改为“地方掌握官员的任命权:(2分)理由:汉朝采取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品行,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作为选官的标准,这些选拔方式都是举荐,特别是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掌握了选官的权力而到了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选拔方式是通过考试,标准是才学,这才是将选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所以此处应该改为“地方掌握官员任命权”(10分)

27、

(1)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分)原因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招来了他们的强烈反对(2分)⑵董仲舒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反对过度盘剥百姓,认为商鞅赋税改革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所以贬低商鞅赋税改革;桑弘羊主管财政经济,看到商鞅赋税改革中征收山泽税既能增加政府财政,又不过度增加人民负担,站在增加国家财政税收的角度,所以赞赏商鞅赋税改革(8分)。

相关文章推荐
关键词: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 提醒:移动端部分功能限制,建议您到电脑端下载资源。
* 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