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教育 > 中小幼桃花源记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中小幼桃花源记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类别:课件 整理时间:2023-10-28 10:41:39


《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积累文言实词,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词语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世外桃源”寄寓的深刻内涵

4.品味作品语言,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和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文言实词

3.理解“桃花源”寄寓的美好理想教学难点

1.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意境和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风格

2.把握《桃花源记》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小说叙述笔法教学时间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听写成语“世外桃源”,请一位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引出“桃花源记”二.作者简介

1.复习旧知背诵《饮酒》,请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陶渊明

2.导入新知在学生介绍基础上补充作者知识(详见PPT)介绍本文写作背景(详见PPT)三.朗读课文,正音,释义

1.学生就自己预学中碰到的不理解的字词提问,学生间互相解答,老师小结

2.就ppt内容抽查学生,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以上环节根据本班学情选用)四.复述故事,梳理情节第一方案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作描述,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在故事叙述中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尽量突出故事的传奇性第二方案

1.结合作业本P50导学一第

(3)小题,同桌互述故事

2.在讲述故事过程中,你们有产生新的疑惑吗?(以上两个方案,PPT中都保留了,大家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学情自行选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形成板书见桃源入桃源出桃源再寻桃源五,思考探究,领悟主旨

(一)为什么“世外桃源”会成为“理想生活”的代表?“桃源“美”何处

1.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结合作业本导学二进行讨论

2.班级探究

3.老师引导,整理成板书风景美物产丰富人情美勤劳,热情好客,人心淳朴生活美生活富足安定,壮有所有(往来种作,良田美池桑竹)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4.“桃花源”为何以“桃花”为名?可以改为“菊花源”吗?请结合作业本导学二进行探究结论桃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长寿、正义、富足、美好,作者以“桃花”为自己的理想世界命名,寄寓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桃花源的生活为何如此安定富足?请结合语文书“积累拓展六”提供的《桃花源诗》作探究

5.读诗,理解诗意

6.探究你觉得哪些诗句解答了“桃花源”内生活富足的根本原因?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巴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外

7.小结这是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兵役徭役,没有苛捐杂税的和平之地

8.补充拓展背景知识

(1)作业本P52“太元”年间的介绍

(2)东晋末年社会情况介绍六.感受作品简洁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之美,虚实结合、亦真亦幻的叙述之美

1.再次朗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你有新的感受吗?请展开想象渔人具言了什么?桃花源中的人叹惋什么?

2.文中还有类似在简洁凝练的语言背后蕴含深意的语句吗?请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预设

(1)渔人为什么没有遵守与桃花源中人的约定去告官?请想象渔人出了桃花源后的心理活动

(2)为何课文最终“不复得路”,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A.“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虚构作品中虚实相生的结尾增加了故事神秘色彩B.说明“桃源”只是理想生活,很难在现实中拥有这样的结尾,是对现实的批判与不满,也是作者悲伤情绪的含蓄表达。

关键词:
教学
* 提醒:移动端部分功能限制,建议您到电脑端下载资源。
* 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