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2004-200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GB/T 22000-2006的应用指南
GB/T 22004-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004-2007

中文名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GB/T 22000-2006的应用指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10-29

实施日期:2008-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13409

相关标签: 食品安全 管理体系 2006 应用 指南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040食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综合>>X00标准化、质量管理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TS 22004:2005 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页数:20/字数:28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51761-T-469

出版日期:2008-06-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10-29

起草人:王菁、刘文、放建军、吴晶、刘克等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管理部等

归口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提出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提供了应用GB/T 22000-2006的通用指南。 GB/T 22004-2007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GB/T 22000-2006的应用指南 GB/T22004-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1CS 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004-2007/ISO/TS22004: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GB/T22000一2006的应用指南
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GB/T 220002006(ISO/TS 22004:2005,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Guidancc on the application of IS0 22000:2005,IDT)2007-10-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6-01实施
0.1 总则· 
0.2食品链和过程方法
0. 3 与 GB/T 19001 的关系
0.1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GB/T220002006中“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指南4.1总要求
4.2文件要求
5GB/T220002006中5管理职责\的应用指南5.1管理承诺
5.2食品安全方针
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5.4职资和权限….
5.5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5.6沟通
应急准备和响应
5.8管理评审
6GB/T22000—2006中“6资源管理\的应用指南6.1资源提供
6.2人力资源
6.3基础设施
6.4工作环境
GB/T 22004-2007/IS0/TS 22004:20057GB/T22000—2006中“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的应用指南7.1总则
前提方案(PRPs)*
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危害分析
操作性前提方案(PRPs)的建文
HACCP 计划的建立
预备信息的更新、规定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文件的更新7. 8验证策划
可追溯性系统
不符合控制
8GB/T22000一2006中*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的应用指GB/T22004—2007/ISO/TS22004.20058.1
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监视和測最的控制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
改进·
参考文献
..................................+++++
GB/T22004—2007/IS0/TS22004.2005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TS22001: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2005应用指南》(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SO 22000:2005).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门。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菁、刘文、许建军、吴晶、刘克、姜宏、赵志伟、周陶陶。GB/T22004—2007/ISO/TS22004.20050.1总则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套实用的工具。食品链中的各类组织通过采用该体系,可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令、法规和(或)顾客规定的要求,一个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许多因素的膨响,特别尼食品安全危害、所提供的产品、采用的过程及组织的规模租结构。本标准提供厂GB/T220002006的应用指南,G13/T22000一2006基丁食品法典委员会所闹述的HACCP原理,将其设计为与国家发布的其他相关标准共同使用。
0.2食品链和过程方法
在建立,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改进其有效性和效率时,GB/T22000一2006提侣采用食品链的概念。在这方面,GB/T22000·-2006要求组织在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时考虑食品链上游与下游对其活动的影响。
为使组织有效且高效率地运作,组织应识别利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山直接形成下个过程的输人。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各个过程的联系及其组合和相万作用进行实时的控制。在食品安个管理体系中应用过程方法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理解并符合要求,
需要考虑与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有关的过程;b)
获得过程实施的结果及有效性;c
d)在客观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过程。相关方在界定输人要求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监视相关方的满意度要求评价与相关方对组织尼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相关的信息。
图1是一个基于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GB/T22000一2006第1章至第8章提出的过程之间的关系。图「的模型并未详细地展示各个过程,TY
安全产品
的策划和
实施危害分析
的预备步骤
0.3与GB/T19001的关系
GB/T22004—2007/IS0/TS22004:2005监视:判正措施
控制措施
图持续改进的概念
HACCH计划的楚文
操作性前提左案的
GB/T220002006旨在与GB/T19001及其支持性标准相协调。GB/I19001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口的。它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在满处顾客要求方面的有效性。同样的,GB/T22000—2006提供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案。0.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指南,例如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风险管理体系。然而,GB/T22000·2006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结合或整合,组织为了建立符合GB/T220002006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能会调整现行的管理体系。
1范围
GB/T22004--2007/IS0/TS22004:2005食品安金管理体系
GB/T22000一2006的应用指南
本标推提供了应用GB/T220002006的通用指南。注:只有CB/T220002006列出的条款,才有相应的应用指南。2规范性引用文件bzxZ.net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22000:2005,IDT)3术语和定义
GB/T22000—2006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GH/T22000—2006中*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指南4.1总要求
如果源于外部的过程确实已经按照GB/T22000--2006的要求建立、实施,监视、保持和更新,组织依据GB/T22000--2006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就可以借助外部能力。GB/T22000-2006允许任一组织,特别是小型和(或)欠发达组织实施由外部制定和建立的前提方案(PRPs)、操作性前提方案和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计划的组合,如果组织能够证明:a)已制定的组合符合 GB/T 22000---2006 中对危害分析、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要求;b)采取了具体措施使外部制定的组合适用于组织;c)该组合已得到实施,并且按照GB/T22000—2006的其他要求运行。4. 2 文件要求
组织在各类活动中应使用写食品安全有关的外部文件,例如: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电子文档也应该符合法规要求。由于组织的活动规模、复杂程度与人员能力不同,以及组织使用外部制定的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组合的程度不同,因此每个组织的文件类型和范国可能不同如果使用外部制定的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组合,则其适宜性情况需形成文件,该文件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GB/T220002006中提到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再明,应当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成部分,由组织制定、形成文件,实施,评审和保持。构成体系的文件通常包括产品规范、HACCP计划、操作性前提方案和前提方案以及其他要求的运行程序,包括任何源于外部过程的合同(例如:虫害控制、产品检测)。组织使用的文件应保证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并以任何有效的形式提供(例如:书面形式、电子版或图片)。
GB/T 22004--2007/1S0/TS 22004:2005在规定的期限以及受控条件下,保持适当的记录是组织的·项关健活动。在考虑产品预期用途以及产品在整个食品链中预期保质期的情况下,组织应依据保持的记录做出决策。5GB/T22000—2006中\5管理职责\的应用指南5.1管理承诺
包括确定与体系建和实施有关的意识和领导的积极行动等在内的方式,可以作:为组织提供最高管理者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承诺的证据。5.2食品安全方针
食品安全方针是每个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食品安全方针规定了可测最的目标和指标。可测量的活动可以包括识别和实施,以改进体系任何方而的活动(例如:减少召回或撤回的次数,减少外来异物的出现)。
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
未提供指南。
5.4职责和权限
未提供指南。
5.5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是每个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应是组织的成员并厂解组织的食品安全事项。当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在组织中另有职资时,不应与食品安全的职责相冲突。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的职责可以包括与外部有关方就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事宜进行联系。建议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具备卫生管理和HACCP原理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5.6沟通
沟通的目的是确保发牛必要的相互作用。GB/T22000一2006要求外部沟通和1内部沟通均进行,以作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外部沟通旨在交换信息,以确保任何相关的危害在食品链的某一环节通过相互作用得到控制,例如:
对于可不由组织控制或组织无法控制而必需在食品链的其他环节得到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a)
与食品链的上下游交换信息;
b)与顾客交换信息,作为相互能接受的食品安全水平(顾客要求的)的依据:c)与立法和执法部门以及其他组织的沟通。外部沟通是指组织和外部组织以合同或其他方式,就要求的食品安全水平和按照协商要求的交付能力达成-一致的方法。组织应建立与立法,执法部门以及其他组织沟通的染道,以作为提供公众可接受的食品安全水平以及确保组织可信度的基础,指定人员在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可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组织内部的沟通体系应确保参与各类操作和程序的人员获得充分的、相关的信息和数据。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在组织内部就食品安全问题的沟通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对于新产品开发和投放市场,以及原料与辅料、牛产系统与过程和(或)顾客及顾客要求的预期变化,组织内部人员应以清晰且及时的方式进行沟通。应特别注意对法律法规要求发生的变化、新的或正在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以及这些新危害的控制方法进行淘通。
红织的任何成员在发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时应知道如何汇报。5. 7应急准备和响应
红应意识到潜在的突发事件,例如:火灾、洪灾、生物恐怖主义和蓄意破坏、能源缺乏、车辆事故和环境污染。
5.B管理评审
GB/T22004—2007/IS0/TS22004:2005管理评审为管理提供机会,以评估组织在满足有关食品安全方针的目标方面的绩效,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
6GB/T22000—2006中“6资源管理的应用指南6.1资源提供
末提供指南。
6,2人力资源
培训应保持一定的水平,以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其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例如,培训课程的详细说明应包括:培训计划的内容、培训老师的姓名和资格、对被培训人员的最终评价以及再培训需求的确定等。
6.3基础设施
组织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过程(加工)设备,公用设施、周围环境和支持性服务。6.4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可以包括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工作空问的要求、防护工作服的要求以及员工设施的可用性和位置。
7GB/T22000—2006中“7安全产品的策划和实现”的应用指南7.1总则
CB/T220002006要求组织采用动念和系统的过程方法建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是通过有效的建立、实施、监视策划的活动,保持和验证控制措施,更新食品加工过程和加工环境,以及一旦出现不合格产品而采取适当措施来实现的。GB/T22000一2006第7章阐明了策划(见图2)和运行阶段,而第8章阐明「检查和改进阶段。体系的保持和改进是通过第7章和第8竟所要求的策划、确认、监视、验证和更新等若干循环米体现的。在运行的体系中,任何-一个阶段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体系的变更。为了建立、实施和控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2006按照逻辑顺序,重新界定了控制措施分为两个部分(即分为前提条件和应用于关键控制点的措施)的传统概念。控制措施分为如下三组:a)管理基本条件和活动的前提方案,前提方案的选择不以控制其体而确定的危害为目的,而是为了保持一个清洁的生户=,加工和操作环境(见GB/T22000一2006的7.2);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那些通过危害分析识别的,对于将确定的危害控制到可接受水平必h)
要的,但不通过HACCP计划来管理的控制措施;HACCP计划,管理那些通过危害分析识别并确定有必要予以控制的危害,应用关键控制点的e
方法使其达到可接受水平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的分组有助于将不同的管理策略用于对控制不符合的措施(包括受影响产品的处置)进行确认、监视和验证。
策划的核心要素是实施危害分析,以确定那些需要控制的危害(见GB/T22000-2006的7.4.3)、达到可接受水平所需的控制程度和可实现要求的控制措施组合(见GB/T22000的7.4.4)。为确保实现上述目的,预备步骤是必要的(见GB/T22000一2006的7.3),以提供和汇集相关的信息:危害分析确楚了适宜的控制措施,开对这些播施进行分类,分别由HACCP计划和(或操作性前提方案来管理,这将有助于随后对有关控制措施如何实施、监视、验证和更新等内容的设计(见GB/T 22000—2006的 7.5 至 7.8)。如果外部的控制措施组合能力满足GB/T22000一2006中7.2至7.8的要求,则组织可以利用外部能力建立控制措施红合。
GB/T22004--2007/IS0/TS22004:20054.2立件要求和
7.了预备信息的
更新,规定前提
方案和EIACCT
计文件的更新
7.2的提
(PRP3)
7. 3.2食品安全小组
7.3.3产品特性
7.3.4预期州途
7.3.5.1流程图
7.3.5.2过程步曬和控制措随的描述7, 4. 2 危识别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7.4.3危害评估
7.4.4挖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估
7.5择作性前提方案【FRPs的
用.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7. 8验证策划
食品法典HACCP指南提山的步骤
GB22000的特定步强
注:本图相关条款参览GB/T22000—2006。图2安全食品的策划
7.2前提方案(PRPs)
末提供指南,
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7.6HACCP计划的建立
7,8,9和10
当原材料、辅料以及与产品接触的材料可能会影响危害发生和危需水平的评价结果时,成考虑其来源。需要考虑的信息可能不同于保持可迫溯性所要求的初始信息(见GB/T22000一2006的7.9)。GB/T220042007/IS0/TS22004,2005关于保质期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储存温度和其他特定条件下,产品保持其微生物安全性和适宜性的期限,与产品标签上的保存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间。预期用途的信息有助于确定适宜的危害的可接受水平,也有期于选择达到上述水平的控制措施组合。
7. 4危害分析
7. 4. 1总则
未提供指南。
7.4.,2危害识别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如果文法和执法部门已经针对特定的危害战产品红合建文了最高限量,有标、指标终产晶标准和(或)加工标准,该危害便自动地与娜种产品相关。可接受水平”是指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食品链下一环节需要的组织整产品的特定危害水;当个环节是实际消费时,它是指用下直接消费的食品的可接受水平。终产品的可接受水平应通过以下一个或多个来源所获得的信息来确定:a)由销售国立法和执法部门制定的目标、指标\或终产品的标准:b)规范或与组成食品链后环节(通常是顾客的组织进行沟通获得的其他信惠,特别是对于预期用于进一步加工或使用而非直接消费的终产品;c)食品安全小组”发现并可接受的最商限基水平,考虑法律规定的可接受水平和(或)与消费者协商;若无此相关要求,则通过科学文献和专业经验来确定。7.4.3危害评估
危害评估的作用是按照GB/T22000--2006的7.4.2评估列出的已被识别的危害,从而确定哪些危害需要组织控制。进行危害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危害来源[例如:危害从哪里、如何引人产品和(或)它的环境b)危害发生的概率例如:定性或定量的发病率,诸如发生的频率和典型水平,最大概率和(或)概率统计分布水平工
c)危害的性质(例如:繁殖能力、腐败和产生毒素)d)由危密导致对人体健康不利影响的严重性。根据食品安全小组进行危害评估所需信息的不足程度,组织应通过科学文献,数据库,立法和执法部门以及外部有能力的组织获得补充信息。在评估危害发生的概率时,应考虑间一体系中特定操作的前后环节、加工设备、服务活动和环境,以及食品链中的前后链和前面环节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原料供应商、分包商)。同样的,应考惠相关的社会行动方案(例如:综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食品链后面环节(例如:迹一步加工、运输、分销和消费者)来敢的措施。
危害分析可以确定不需要组织控制的危害。例如,在不需要组织干预的情况下,引人或发生的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就可达到规定的可接受水平。也可能在食品链的其他环节已经实施了充分控制和(或)组织中不可能引入或产生危害,或者可接受水平相当低,组织无论怎样都能达到。7.4.4控制措施的选择和评估
控制措施的选择:可以从GB/T22000一2006的7.2.3(起草的或者先前应用的操作性前提方案),7.3.3.1a)、d)e)和f),7.3.3.2h)到g),7.3.5.1(过程步骤)和7.3.5.2(外部要求的控制措施)中选择1)按照食品法典,这种指标可以由权威部门定义为食品安全日标(FSO)或续效目标(PO),其中FSO是为确保食品健康保护的适宜水(.ALOP),在消费时食品危害的最火频次或浓度,PO是为实现食品安全月标或达到健康保护的适宜水平,在消费前食品链的特定步骤中食品危害的最大频次或淤度。2)根据食品法典,这样的规范可表述为绩效目标。5
GB/T 22004—2007/IS0/1S22004:2005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的评估和组合:特定的食品危害通常需要由一种以上的控制措施来控制,…种以上的食品安全危害可由同一种控制措施控制(但不要求达到相同的程度):因此对于依据GB/T220002006的7.4.3确定的每个危害,建议首先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组合来控制,然后确定控制所有危害需要的全套控制措施。
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需要的信息包括:#)控制措施如何影响食品安全危害[即:降低、抑制增长和(或)控制危害发生的频率」;b)食品安全危害水平受影响的程度(定性地、半定量地或定量地);通常基于控制措施的强度(例如:温度,时间、浓度和频率)产生的效果;获得强度和效果之间关系的数据可用于实施评估;预期采用控制措施的工序或位置:有监控制措施如果在其他的控制措施后采用会比较有效(例如:在抑制微生物控制措施之后);操作参数,包括操作不确定性L例如:操作的波动和(或)操作失败的概率]和强度的实际操作d)
范围。
B/T22000—2006的8.2要求确认证实控制措施组合能够达到预期的控制水平,如果不能证实这种能力,则必须修改控制措施组合。当控制措施不能被确认时,不能将其包括在HACCP计划或操作性前方案中,但能应用在前提方中。
评估和确认过程可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即先前采用的或草拟的控制措施被证实超过了实际需要以进行必要控制的要求。如果希望(持续的)采用这些控制措施,可根据这些控制措施与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总体相关性来考惠这些控制措施,或将这些控制措施整合到前提方案中。控制措施的分类:织可能希望尽可能多的挖制措施出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而将少量的控制措施由HACCP计划管理,或者相反。需要提及的是,在某些情况下无法确定关键控制点,例如:因为在足够的时问框架内不能提供监视结果。由于在分类之前已经确认了控制措施组合的效果,即使所有控制措施完全都由操作性前提方案管理,也能达到食品安全。
以下可以在分类过程中为组织提供指南:一控制措施对危害水平和危害发生频率的影响(影响越大,控制措施越可能属于HACCP计划);一措施所控制的危害对消费者健康影响的严重性(越严重,控制措施越可能属于HACCP计划);…临视的需要(需要越迫切,控制措施越可能属于HACCP计划)。7.5操作性前提方案(PRPs)的迹立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可以参照HACCP计划的策划(见GB/T22000--2006的7.6.1)。7.6HACCP计划的建立
7.6.1HACCP计划
未提供指南。
7.6.2关键控制点(CCPs)的识别
关键控制点是HACCP计划中的控制措施所在的那些步骤,见图3。3)按照食品法典,控制措施的效果可以被定义为衡量绩效的准则,即食品中危害频次和(或)浓度的效果应通过采用个或多个控制措施来实现,以有助于绩效月标或食品安全目标,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