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械行业标准(JB) > JB/T 9749.2-2008 内燃机 轴瓦 第2部分: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 检验规范
JB/T 9749.2-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9749.2-2008

中文名称:内燃机 轴瓦 第2部分: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 检验规范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04

实施日期:2008-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83373

相关标签: 内燃机 精密 电镀 检验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20内燃机

中标分类号:机械>>活塞式内燃机与其他动力设备>>J92机体与运动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JB/T 9763-1999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数:8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2008-1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部分规定了内燃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的术语、代号、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气缸直径为200mm以内的往复式内燃机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的质量检验。 JB/T 9749.2-2008 内燃机 轴瓦 第2部分: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 检验规范 JB/T9749.2-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7.020
备案号:24670—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9749.2—2008
代替JB/T9763—1999
轴瓦 第2部分:
内燃机车
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
检验规范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Bearings-Part 1: Bearings with precision plating anti-friction overlyExaminationspecification
2008-06-04发布
2008-11-01实施Www.bzxZ.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代号
化学成分,
粘结牢度
表面粗糙度
外观.…
保用期,
其他,
检验方法,
化学成分
5.2厚度.
粘结牢度
检验规则
JB/T9749.2—2008
JB/T9749《内燃机轴瓦》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铸造铜铅合金轴瓦金相检验;-第2部分: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检验规范。本部分为JB/T9749的第2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9763一1999《内燃机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检验规范》。本部分与JB/T9763一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JB/T9749.2—-2008
-增加了在粘结牢度检验中“检测时室温应不超过35℃”的要求(本版的5.3.1.1,99版的8.4.1);-增加了“检验规则”一章(本版的第6章)。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7)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红节。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ZBJ92004—1987;
JB/T9763—1999。
1范围
内燃机轴瓦第2部分:
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检验规范
JB/T9749.2-2008
JB/T9749的本部分规定了内燃机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的术语、代号、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气缸直径为200mm以内的往复式内燃机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以下简称轴瓦)的质量检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974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151内燃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GB/T1151—1993,neqISO3548:1978)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1—2003,ISO2859-1:1999,IDT)3术语和代号
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各部位名称见表1和图1。表
轴瓦外径
半圆周长公差
轴瓦宽度
对接平面
轴瓦壁厚
电镀减摩层厚度
钢背表面
轴瓦底合金层厚度
钢背厚度
定位唇
内圆表面
JB/T9749.2-—2008
4要求
化学成分
电镀减摩层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合金名称
铅锡合金(Pb-10Sn)
铅锡铜合金(Pb-10Sn-2Cu)
铅铟合金(Pb-8In)
4.2厚度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4.2.1电镀减摩层厚度在0.01mm0.05mm之间变化,并按下列三档厚度选用:0.01mm~0.02mm;0.02mm~0.03mm;0.03mm~0.05mm。4.2.2电镀之前轴瓦总壁厚公差为土0.004mm。电镀之后轴瓦总壁厚公差见表3。4.2.3
轴瓦外径
单位:mm
壁厚公差
4.2.4如要求轴瓦更小的壁厚公差,则电镀减摩层必须镀厚一倍,然后重镗内圆达到要求壁厚。4.3粘结牢度
电镀减摩层与底合金层不允许有分离,其粘结牢度需符合剥离试验要求,试验方法按5.3进行。硬度
电镀减摩层硬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单位:HV25
电镀减摩层合金名称
铅锡合金电镀减摩层
铅锡铜合金电镀减摩层
铅铟合金电镀减摩层
表面粗糙度
轴瓦电镀减摩层表面粗糙度R值应小于或等于0.4um。4.6外观
硬度值
4.6.1轴瓦内圆表面和对接平面应光滑平整,不允许有划伤、碰伤及压伤,但允许有轻微的、由壁厚测量头引起的表面痕迹。
4.6.2镀锡的钢背表面必须使外观呈一色,应没有由于最后漂洗不于净而产生的斑迹。?
JB/T9749.2-—2008
4.6.3由于电镀减摩合金残留在钢背上使镀锡层不平,轴瓦钢背镀锡层和残留电镀减摩层的叠加厚度超过2.5um,则轴瓦为不合格。
4.6.4电镀减摩层表面不允许有气泡和镀瘤。铅合金轴瓦电镀减摩层表面允许有少量分散的、直径为0.10mm~0.25mm微泡,其个数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轴瓦外径
4.6.5在正常情况下,轴瓦自出厂之日起12个月内保证不致锈蚀。4.7保用期
微泡最多允许个数
由供需双方商定
在内燃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轴瓦的保用期为2000h。确因制造质量不良而引起的损坏,制造厂应免费给予更换。
4.8其他
除本部分规定以外,对轴瓦的其他技术要求均按GB/T1151的规定。5检验方法
5.1化学成分
电镀减摩层化学成分分析可以采用如下方法:a)常规滴定法(碘量法)或偏锡酸沉淀法(重量法);b)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5.2厚度
电镀减摩层厚度测量可以采用如下方法:a)库仑计测量法;
b)电镀减摩层切片显微金相测量法;c)千分表测量法;
d)气动测壁厚仪测量法。
5.3粘结牢度
5.3.1检验方法
菱形格子
5.3.1.1评定电镀减摩层与底合金层粘结牢度须在电镀后1h内进行试验,轴瓦应为室温,且检测时室温应不超过35℃。
JB/T9749.2—2008
5.3.1.2由于轴瓦表面有指印时会影响试验结果,所以检查时必须戴上棉纱手套。5.3.1.3先用一块软质布蘸三氯乙烯轻擦轴瓦表面除去油污,不得划伤轴瓦表面。5.3.1.4手握刃口锋利的小刀与垂直方向成5°~10°的角度,在电镀减摩层上切割呈如图2所示的菱形,切割线与切割线之间的距离为6mm~10mm,菱形的锐角在50°~80°之间。5.3.1.5将一段刚剥开的宽38mm的纤维布胶带(纤维布胶带的贮存温度不得超过40℃,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粘在如图2所示轴瓦网格上,粘贴长度为25mm~30mm,然后用一根光滑硬圆木棒摩擦胶带,达到纤维布胶带与电镀减摩层贴合好(纤维布胶带每25mm宽度的附着力约为8N)。5.3.1.6按图2b)用力撕下纤维布胶带,然后观察粘贴部分的电镀减摩层表面状态,对其与底合金层粘结牢度作出评定。
5.3.2试验结果评定
菱形里的电镀减摩层如若剥离或剥起,则表明粘结不良。除了划菱形格子时在网格锐角的交叉点上割掉一些镀层以外,粘结良好的电镀减摩层不能有任何剥离与剥起6检验规则
6.1轴瓦应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6.2需方抽查产品质量时,应按GB/T2828.1的规定抽检,检验项目、组批原则、抽样方案、判定与复验规则按制造厂与客户商定的技术文件。6.3国家主管部门抽查产品质量时,按主管部门批准的实施细则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内燃机轴瓦第2部分:
精密电镀减摩层轴瓦
,检验规范
JB/T9749.22008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210mm×297mm?0.5印张·13千字2008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0.00元
书号:15111·9458
网址:http://www.cmpbook.com编辑部电话:
直销中心电话:
(010)88379778
(010)88379693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