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5-200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T 165-2004

中文名称: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4-12-09

实施日期:2004-12-09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7974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040空气质量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采样、分析测试方法>>Z11气体介质与放射性物质采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34页

标准价格:2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HJ/T165-200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cid deposition monitoring2004-12-09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4-12-09实施bzxz.net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湿沉降监测
4.1采样与现场监测
4.1.1监测点
4.1.2湿沉降采样仪器
4.1.3采样时间和频
4.1.4采样记录
4.1.5采样容器的准备和清洗
4.1.6样品采集的基本步骤
4.1.7湿沉降采样的QA/QC要求
4.2样品的管理
4.3样品的处置
4.4样品的分析
4.4.1分析项目
4.4.2分析的要求
4.4.3分析方法
HJ/T165—2004
4.4.4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控与记录要求·4.4.5原始记录与分析结果的表示4.4.6样品分析的QA/QQ
4.5数据处理与报告的形成
5.干沉降监测
5.1干沉降监测的内容
5.2干沉降监测的方法
5.3干沉降监测点位的设置
5.4干沉降的测定、采样及分
5.4.1监测项目及频率的确定
5.4.2自动仪器法
5.4.3多层滤膜法
5.4.3.1原理
5.4.3.2样品的采集
5.4.3.3样品的处置及保存
HJ/T165—2004
5.4.3.4样品的分析、分析项目与分析方法·5.4.3.5结果计算
5.5数据处理与报告的形成
6.规范的附录
附录A:湿沉降监测标准操作程序,附录B:离子色谱法对阳离子的测定附表1湿沉降样品阴离子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附表2湿沉降样品阳离子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附表3湿沉降样品阴离子平行双样测定结果附表4湿沉降样品阳离子平行双样测定结果附表5湿沉降分析月报表
附表6多层滤膜法监测月报表
HJ/T165—20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本规范规定了酸沉降监测的点位设置、采样方法、监测频次、样品的分析项目与相应的分析方法、监测的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等内容。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起草。本规范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本规范为首次发布,于2004年12月9日起实施,I
..com1范围
HJ/T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酸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站及其它环境监测机构对酸沉降进行监测的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和规范中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GB/T13580.3
GB/T13580.4
GB/T13580.5
GB/T13580.6
GB/T13580.8
GB/T13580.9
GB/T13580.10
GB/T13580.11
GB/T13580.12
GB/T13580.13
大气降水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大气降水pH值的测定电极法
大气降水中氟、氯、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大气降水中硫酸盐测定
大气降水中硝酸盐测定
大气降水中氯化物的测定硫氰酸汞高铁光度法大气降水中氟化物的测定
新氟试剂光度法
大气降水中铵盐的测定
大气降水中钠、钾的测定
大气降水中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3术语和定义
酸沉降
指大气中酸性污染物的自然沉降,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3.2
湿沉降
指发生降水事件时,高空雨滴吸收大气中酸性污染物降到地面的沉降过程,包括雨、雪、苞、雾等。
干沉降
指不发生降水时,大气中酸性污染物受重力、颗粒物吸附等作用由大气沉降到地面的过程。
4湿沉降监测
4.1采样与现场监测
4.1.1监测点
4.1.1.1监测点个数的确定
HJ/T165—2004
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布设三个点,五十万以下的城市布设二个点。4.1.1.2监测点位的选择和确定
点位选择和设立分为城区、郊区和清洁对照(远郊)三种。如果只设两个点,则设置城区和郊区点;宜以省为单位考虑清洁对照点。监测点位的选择应有代表性,要考虑到点位附近土地使用情况基本不变。还应考虑点位周围地形特征、土地使用特征及气象状况(如年降水量和主导风向)。具体要求如下:(1)测点不应设在受局地气象条件影响大的地方,例如:山顶、山谷、海岸线等。(2)受地热影响的火山地区和温泉地区、石子路、易受风蚀影响的耕地、受到与畜牧业和农业活动影响的牧场和草原等都不适于选做监测点。(3)监测点不应受到局地污染源的影响。(4)监测点的选择应适于安放采样器,能提供采样器使用的电源,便于采样器的操作及维护。
(5)郊区点除满足上述(1)~(4)项外,还应注意不要受大量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城镇),不受工业、排灌系统、水电站、炼油厂、商业、机场及自然资源开发的影响:距大污染源20km以上:距主干道公路(500辆/d)500m以上:距局部污染源1km以上。(6)远郊点应位于人为活动影响甚微的地方,除满足上述(1)~(5)项外,还应距主要人口居住中心、主要公路、热电厂、机场50km以上。4.1.1.3采样器放置点的选择及采样口离支撑面的高度湿沉降采样器的设置应保证采集到无偏向性的试样,应设置在离开树林、土丘及其它障碍物足够远的地方。宜设置在开阔、平坦、多草、周围100m内没有树木的地方。也可将采样器安在楼顶上,但周围2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具体的安放标准如下:(1)采样器与其上方的电线、电缆线等之间的距离应保证不影响试样的采集。(2)较大障碍物与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至少为障碍物高度的两倍,即从采样点仰望障碍物顶端,其仰角不大于30°。(3)若有多个采样器,采样器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m。(4)采样器应避免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如废物处置地、焚烧炉、停车场、农产品的室外储存场、室内供热系统等,距这些污染源的距离应大于100m。(5)采样器周围基础面要坚固,或有草覆盖,避免大风扬尘给采样带来影响,(6)干湿接样器应处于平行于主导风向的位置,干罐处于下风向,使湿罐不受干罐的影响。
(7)采样器应固定在支撑面上,使接样器的开口边缘处于水平,离支撑面的高度大于1.2m,以避免雨大时泥水溅入试样中。4.1.2湿沉降采样仪器
湿沉降采样器宜选用自动采样器,如不能用自动采样器,可用手动采样器替代。4.1.2.1自动采样器
湿沉降自动采样器的基本组成是接雨(雪)器、防尘盖、雨传感器、样品容器等。防尘盖用于盖住接雨器,下雨(雪)时自动打开。自动采样器应满足以下条件:(1)采样器的外观设计合理,下雨时落在防尘盖或仪器其它部位上的雨滴不会溅入接雨器内。
(2)传感器最低能感应到的降雨(雪)强度为0.05mm/h或不小于0.5mm直径的雨滴(3)传感器应该有加热装置以防止雾、露水启动采样器,并融化雪和蒸发残留的湿沉降2
HJ/T165—2004
(4)传感器的高度与采样简的高度一致:为防止鸟落在传感器表面引起误动作,其上面应竖一针状金属物。
(5)防尘盖必须在降雨(雪)开始1min内打开,在降雨(雪)结束后5min内关闭。(6)防尘盖内沿应加由惰性材料制成的垫子以防对样品造成污染;未降雨时防尘盖和接雨(雪)器之间要封闭严密,防正大气和气溶胶对样品的影响。(7)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应由惰性材料制成,如聚乙烯、有聚四氟乙烯涂层的金属等;且易于清洗。
(8)接雨(雪)器的口径应不小于20cm(直径)。对于雨量偏小的地区,宜使用接雨器口径较大的采样器。
(9)如果样品由接雨(雪)器流入样品容器,则连接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之间的管子应由惰性材料制成,如聚乙烯、尼龙、聚四氟乙烯硅管等。(10)样品容器体积应足够大,采样时遇到当地最大日降雨量也不会有样品溢出。(11)采样器对电源的适应性强,在180V~250V电压范围内能正常工作(12)采样器能在当地极端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采样器正常工作时,不会有漏电、短路等现象。
(13)采样器的机械运转灵活,其内部的电机、传动机构、防尘盖等部件,必须材质好、精度高、配合紧密。
4.1.2.2手动采样器
对于没有自动采样器的监测点,可进行手动采样。手动采样器一般由一只接雨(雪)的聚乙烯塑料漏斗、一个放漏斗的架子、一只样品容器(聚乙烯瓶)组成,漏斗的口径和样品容器体积大小与自动采样器的要求相同:也可采用无色聚乙烯塑料桶采样,采样桶上口直径及体积大小与自动采样器的要求相同。4.1.2.3雨(雪)量计
在采集降雨(雪)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降雨(雪)量的观测,以便计算出应采样品的量。雨(雪)量计安装在采样器旁固定架子上,距采样器距离不小于2m,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面高70cm。冬季积雪较深地区,应备有一个较高的备份架子,当雪深超过30cm时,应把仪器移至备份架子上进行观测。其他注意事项和用法详见仪器使用说明书。4.1.2.4称重天平
用于对所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称量,天平的最大称样量不小于15kg,最小感量为1g。4.1.3采样时间和频率
下雨时,每24h采样一次。若一天中有几次降雨(雪)过程,可合并为一个样品测定;若遇连续几天降雨(雪),则将上午9:00至次日上午9:00的降雨(雪)视为一个样品。4.1.4采样记录
采样后应立即对样品进行编号和记录,具体内容如下:(1)采样点名称;
(2)样品编号:
(3)采样开始日期,结束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4)样品体积或者重量:
(5)湿沉降类型(雨、雪、冻雨、冰苞);(6)降雨(雪)量;
(7)样品污染情况(明显的悬浮物、鸟粪、昆虫);(8)采样设备情况(运转正常/不正常);(9)当时的气温、风向:
HJ/T165—2004
(10)采样人员临时观察到的情况(意外的环境问题、车辆活动);(11)监测点状况(监测点周围是否有异常,是否有新增的局地污染源等等);(12)其它(不寻常情况、问题、观测等);(13)采样人员签名。
样品记录应连同样品一起送到分析实验室。4.1.5采样容器的准备和清洗
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在第一次使用前需用10%(V/V)盐酸或硝酸溶液浸泡24h,用自来水洗至中性,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多次,然后用少量去离子水模拟降雨,用离子色谱法检查模拟降雨样品中的C1含量,若和去离子水相同,即为合格:或者测其电导率(EC),EC值小于0.15mS/m视为合格。倒置晾干后备用。4.1.6样品采集的基本步骤
(1)洗净晾干后的接雨器安在自动采样器上,如连续多日没下雨(雪),则应3d~5d清洗一次。如果是手动采样,则应将清洗后的接雨(雪)器放在室内密闭保存,下雨(雪)前再放置于采样点;如接雨(雪)器在采样点放置2h后仍未下雨(雪),则需将接雨(雪)器取回重新清洗后方可再用于样品采集。(2)雨(雪)后将样品容器取下,称重:去除样品容器的重量后得样品量,与同步监测的降雨(雪)量进行比较。
(3)取一部分样品测定EC和pH,其余的过滤后放入冰箱保存,以备分析离子组分。如果样品量太少(少于50g),则只测EC和pH。(4)将接雨(雪)器和样品容器洗净晾干,以备下一次采样用。如果采样点距离分析实验室较远,可考虑在采样点附近设立一简单小型的工作间,上述操作均可在工作间完成。此外,样品保存的时间不可太久,从采样到分析,以10d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超过15d。
4.1.7湿沉降采样的QA/QC要求
为确保采样的质量,要求:
(1)每月进行一次实际的平行采样与分析,各项分析结果的偏差不应大于10%。(2)样品量根据接雨(雪)器的口径换算成降雨量,将降雨(雪)量的计算值与雨量计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计算值应在测量值的80%~120%之间。(3)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各采样点的采样器,包括接雨(雪)器、样品容器、管道等是否按规定清洗干净。检查方法:用200m1已测EC值(入)的去离子水清洗接雨(雪)器、样品容器、管道等,然后再测其清洗液的EC值(入,)。要求:(入2-入,)/入,<50%;同时检查去离子水质量,要求EC值<0.15mS/m(4)称样的天平应按规定定期送当地计量部门检定,在现场测量样品重量前,应用已知重量码校正天平,或者使用自动可调整精度天平。(5)定期检查湿沉降自动采样器运转是否正常,主要确保传感器和连动盖子的开启应达到要求;同时检查雨传感器的加热部分是否正常。(6)随时注意检查监测点周围发生的变动情况,如新的污染源、建筑工地等;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7)手动采样时应确保降雨(雪)时及时放置接雨装置,雨(雪)停后及时取回雨(雪)样,以防干沉降对湿沉降样品的影响。(8)采样记录应完整、准确。
4.2样品的管理
4.2.1样品的过滤
用0.45μm的有机微孔滤膜作过滤介质。该膜为惰性材料,不与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发生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