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计量标准(JJ) > JJG 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833-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JG 833-2007

中文名称: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标准类别:国家计量标准(JJ)

英文名称: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Standard Group Platinum-10% Rhodium/Platinum Thermocoupl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2-28

实施日期:2007-08-28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297844

相关标签: 热电偶 检定 规程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17.200热力学和温度测量

中标分类号:综合>>计量>>A54热学计量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JJG 833-199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计量出版社

书号:155026-2239

页数:20

标准价格:20.0 元

出版日期:2007-08-28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郑玮、向明东等

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标准简介

JJG 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833-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程适用于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


标准图片预览

JJG 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JJG 833-2007 标准组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833—2007
标准组铂10-铂热电偶
Standard Group Platinum-1o% Rhodium /Platinum Thermocouples2007-02-28发布
2007-08-28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JJG833—2007
标准组铂10一铂热电偶
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StandardGroup Platinum-1o% Rhodium
/PlatinumThermocouples
JJG833—2007
代替JJG833—1993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2月28日批准,并自2007年8月28日起实施。
归口单位: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本规程委托全国温度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JJG833—2007
郑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向明东(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
仲扶云(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1
范围·
引用文献·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概述·
计量性能要求,
4.1热电特性·
4.2稳定性·
通用技术要求·
5.1外观·
5.2结构··
计量器具控制·
检定条件..
6.2检定项目及检定方法
检定结果的处理·
检定周期
附录A检定记录格式
附录B
附录C
JJG 833—2007
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背面)格式铂10一铂热电偶参考函数表
(1)
(1)
(1)
(2)
(2)
(2)
(3)
(5)
(5)
(6)
(7)
(8)
1范围
JJG833—2007
标准组铂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标准组铂10-铂热电偶(以下简称标准组热电偶)的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
引用文献
JJF1001一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G75一1995《标准铂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概述
标准组热电偶,它的名义化学成分正极(SP)为含铂90%、佬10%的铂佬合金,负极(SN)为纯铂。铂佬10一铂热电偶在高温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在热电偶系列中具有高稳定性和复现性。因此,它作为标准计量器具,在(419.527~1084.62)℃温区用于温度量值传递。标准组热电偶用于检定一等标准铂10一铂热电偶。4计量性能要求
4.1热电特性
标准组热电偶测量端温度在铜凝固点(1084.62℃)、铝凝固点(660.323℃)及锌凝固点(419.527℃),参考端温度为0℃时,其热电动势E(tcu)、E(tAl)和E(tzn)应满足如下要求:
a)在铜凝固点的热电动势E(tcu)应不小于10.560mV,且不大于10.590mV。b)在铝凝固点、锌凝固点热电动势E(tAl)、E(tzn)与其在铜凝固点的热电动势E(tcu)应满足:
E(tA)=(5.860+0.37×[E(tcu))-10.575]±0.005)mVE(tzm)=(3.447+0.18×[E(tcu)-10.575±0.005)mV4.2稳定性
标准组热电偶稳定性应不超出表1要求。表1热电动势稳定性要求
首次检定
≤2μ
5通用技术要求
后续检定
≤3μV
JJG833—2007
5.1.1首次检定的标准组热电偶,偶丝的线径应均匀,表面平滑、光洁,测量端的焊接点应圆滑、端正、光亮,直径为(1.1~1.3)mm的球状。后续检定的标准组热电偶,充许偶丝稍有弯曲,表面略有暗色:但偶丝上不充许有焊点、裂痕及明显缩径。5.1.2首次检定的标准组热电偶的偶丝直径为0.5_0.015mm,长度≥1000mm,后续检定的标准组热电偶的偶丝长度≥950mm。5.2结构
标准组热电偶必须套上清洁的氧化铝双孔绝缘管,绝缘管外径为(3~3.5)mm,孔径为(0.8~1.0)mm,长度为(500~550)mm。在热电偶拆装时绝缘管应标有正负极记号,严禁互换。标准组热电偶绝缘管应平直,不得有断裂。标准组热电偶应放在无污染、不受机械应力的条件下保存。6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标准组热电偶的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6.1检定条件
6.1.1计量标准
铜、铝、锌凝固点容器中的金属纯度≥99.999%,金属在相应工作温度下的体积应≥70ml,温度计在金属中的浸没深度不少于100mm。对于开口容器避免金属在高温中氧化,应在金属表面上覆盖高纯石墨粉。铜、铝、锌凝固点炉中安装的凝固点容器,其位置应处于均匀温场中,均匀温场长度≥100mm,温度均匀性优于士0.8℃,并且使得标准组热电偶在凝固点炉的插入深度为 300 mm~450 mm。
6.1.2配套设备
6.1.2.1热电动势测量设备
电测设备应不低于0.01级,分辨力不低于0.01μV。多点转换开关一台,开关寄生电势≤0.2uV。热电动势测量应用带屏蔽的单芯铜导线,所使用的铜导线均应从同一卷导线上获得。
6.1.2.2比较法检定炉
比较法检定炉长约600mm,炉内最高温度点偏离炉几何中心不得超过20mm。在炉温最高点土20mm内,温度梯度≤0.4℃/cm。检定炉应带有温度控制设备,在各检定点测量过程中,炉温的变化率≤0.1℃/min。6.1.2.3退火炉
退火炉加热到1100℃时,应有土20℃的均匀温场。均匀温场的长度不小于400mm,均匀温场一端离炉口不大于100mm。6.1.2.4热电偶通电清洗退火设备该装置应使热电偶在通电退火时温度不受周围明显气流变化的影响,该装置所配备的交流电流表,其准确度不低于0.5级、量程为(0~20)A。在市电波动大的地区应配备交流稳压器,确保退火温度不受市电波动的影响。6.1.2.5冰点恒温器
JJG833—2007
插人冰点恒温器中的所有标准组热电偶的参考端温度应在(0士0.02)℃。热电偶参考端正负极与铜导线的联接,可分别插人装有化学纯水银的一端封头的玻璃管中。管内水银应保持清洁,两管水银具有相同高度,约为10mm。玻璃管外径约为8mm,埋人冰水混合物的深度为(100~150)mm。6.1.2.6石英管
石英保护管内径为(5~6)mm,外径为(6~8)mm,长为(500~550)mm,端封头,外观光滑,没有划痕和析晶。石英管用于插人金属埚中做温度计阱使用。对不同的金属埚使用不同支石英管,不得混用。为避免石英管对埚中金属纯度的影响,在使用完毕后应妥善保管石英管。6.1.2.7直尺、千分尺
直尺用于测量标准组热电偶的长度。千分尺用于测量标准组热电偶偶丝的直径及测量端的直径。
6.1.3检定环境
检定标准组热电偶的实验室环境条件应满足所用仪器、设备的相关要求。6.2检定项目及检定方法
6.2.1检定项目一览表
标准组热电偶的检定项目见表2。表2热电偶检定项目
检定项目
外观检查
稳定性检查
Ecu周期稳定性
热电特性检查
首次检定
注:“十”表示应检定,“一”表示可不检定,6.2.2检定方法
6.2.2.1外观检查
标准组热电偶的外观应符合本规程中5.1及5.2的规定。6.2.2.2清洗退火
后续检定
标准组热电偶检定前应清洗和退火。清洗前先将热电偶丝从绝缘管退出,将热电偶裸丝放人30%左右(按容积)化学纯的盐酸或硝酸液中浸渍1h或煮沸15min,此后再放入盛蒸馏水的容器中煮沸数次清除酸性。然后把热电偶挂在通电退火装置中,两偶丝夹角应尽量接近30°。通人10.5A电流,使其灼热到约1100℃,用化学纯硼砂小块接触偶丝上端,硼砂熔化后顺偶丝流下,清洗偶丝上的污垢,清洗(2~3)次后,将偶丝盘成直径不低于80mm的圆圈在蒸馏水中煮沸数次,彻底除净偶丝上的硼砂。如清洗数次,偶丝表面仍不发亮,应不再作为标准组热电偶使用。清洗过的热电偶挂在通电退火装置中,通人10.5A电流,使其在约1100℃温度下3
JJG833—2007
退火1h。退火时两偶丝夹角应尽量小。退火后,缓慢减少电流(约1min)直到为零,冷却到室温时取下。然后用无水酒精浸过的脱脂棉小心地将偶丝拉直,按照热电偶原极性重新穿入绝缘管。将其放人退火炉中,使其从测量端起不小于400mm长的一段处在(1100士20)℃温场下退火2h。退火完毕后,热电偶应随炉冷却。如检定时发现热电偶绝缘管断裂或污染,应更换一支新绝缘管,并将热电偶放入退火炉中,在(1100士20)℃温场下退火2h。6.2.2.3热电特性的测量
a)如图1所示,凝固点容器的底部要加垫块。然后把凝固点容器放在垫块上面,使凝固点容器处在炉子最佳温场处,并在凝固点容器上面加上垫块,直至炉子顶端。调整装置使得凝固点容器与地面垂直10
图1凝固点检定装置示意图
1一待检定热电偶;2一石英保护管;3一凝固点炉;4一垫块;5一凝固点容器;6一高纯金属7一冰点器;8一冰水混合物;9一玻璃管;10一测量铜导线;11一电动势测量装置;12控温热电偶;13—固定支架;14—温度控制器;15—汞b)测量
凝固点容器分为密封容器和开口容器两种。检定时将凝固点炉缓慢加热,使其温度恒定在比金属熔化温度高15℃~20℃,达到充分熔化。在使用开口凝固点容器时,将4
JJG833—2007
石英管插入熔化的金属中,直至与凝固点容器底部接触。用夹子将其固定在有刻度并可移动的固定架上,然后再将石英管上提20mm,调整支架使得石英管与地面垂直。其装置示意如图1所示
然后将被检标准组热电偶插入温度计阱底部,监测温度的变化。使定点炉的温度以约1℃/min的速率下降,在凝固点金属完成过冷后,将炉内温度控制在比凝固点金属凝固温度低3℃~5℃。温坪出现5min后,每分钟测量一次,测量次数不少于5次,将温呼上的测量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重新提高凝固点炉温度使金属完全熔化,降低凝固点炉温度使金属凝固,在出现平衡温度时进行下一次测量。对于开口凝固点容器完成测量后,要使金属完全熔化并松开固定架取出石英管。标准组热电偶在温坪上取5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1次测量结果,每个凝固点在不同天测量不得少于3次,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标准组热电偶在凝固点的热电动势值。
同一支热电偶3次凝固点检定所得的热电动势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不得超过0.6uV。如果超过,重新进行测量。凝固点热电动势Et:
式中:E一一该温度点三次测量热电动势的平均值;△E—该温度点电测设备测量值的修正值。Ecu、EAl、Ezn三个凝固点电势值应符合4.1热电特性中a)项、b)项的要求。6.2.2.4标准组热电偶的稳定性测量标准组热电偶的稳定性,由其在铜点的热电动势变化决定。首次检定时,应将标准组热电偶放人退火炉中,使其从测量端起不小于400mm长的一段处在均匀温场内退火4h,取出后,在铜凝固点测量其热电动势。然后,放人退火炉内按上述要求再退火4h,取出后,在铜凝固点测量其热电动势。两次热电动势差值的绝对值即为该标准组热电偶的稳定性。后续检定时的稳定性是在铜凝固点测得的热电动势和上检定周期检定结果差值的绝对值作为该热电偶的稳定性。标准组热电偶的稳定性应符合表1的要求,否则不能作为标准组热电偶使用。6.3检定结果的处理
按照本规程的规定和要求检定合格的标准组铂10一铂热电偶,出具检定证书。检定不合格,且不符合JJG75一1995《标准铂10一铂热电偶检定规程》等级要求的,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予以说明不合格项。检定不合格,但按照JJG75一1995《标准铂10一铂热电偶检定规程》可降等使用的,出具相应等级检定合格证书。合格的标准组热电偶在证书上分别给出铜、铝、锌3个凝固点的热电动势,检定结果中热电动势单位为mV,给出小数点以后4位数字。检定结果通知书给出小数点以后3位数字。
6.4检定周期
标准组热电偶的检定周期为1年。5
附录A
被检热电偶编号:
第1次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热电势值/mV
平均E
结果E./mV:
检定员:
JJG833—2007
检定记录格式
第2次
年月日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热电势值/mV
平均E2
核验员:
电测设备:
第3次
环境温度
环境湿度
热电势值/mV
平均E3
年月日
附录B
JJG833—2007
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背面)格式检定证书(背面)格式
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0℃。
下次送检时请附带此证书。
B.2检定结果通知书(背后)格式t/℃
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0℃。
热电偶不合格项说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