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015.4-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 18015.4-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015.4-2007

中文名称: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分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1-23

实施日期:2007-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17951

相关标签: 数字通信 多芯 对称 电缆 垂直 布线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8015.6-1999

采标情况:等同IEC 61156-4-200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大16开 页数:16, 字数:21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21316-T-604

出版日期:2007-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11-11

起草人:孟庆林、吉利、高欢、周红平、刘根荣、巫志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所、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与GB/T 18015.1一起使用。这种电缆专用于GB/T 18233中定义的工作区布线。包括用于垂直通道或楼层间布线用的无单独屏蔽的20个对绞组或10个四线组及以上的电缆。当垂直安装时,可能要在适用的详细规范中规定附加的长度要求。本标准所包括的电缆应在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的电压电流下工作。这些电缆不宜被接到如公共供电那样的低阻抗电源上。 GB/T 18015.4-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18015.4-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015.4--2007/IEC 61156-4:2003代替GB/T18015.6—1999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分规范
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g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Part 4,Riser cables-Sectional specification(IEC611.56-4:2003,IDT)
2007-01-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8-01实施
1总则
1. 1范围和目的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安装要求
2定义、材料和电缆结构
2.1定义
材料和电缆结构
般说明
电缆结构
绝缘色谱
电缆元件
电缆元件的屏蔽
缆芯屏殿
护套颜色·
成品电缆
性能和要求
般说明
电气能
导体电阻
电阻不平衡
介电强度
绝缘电阻
工作电容
电容不平衡
转移阻抗
3. 3传输特性
传播速度
不平衡衰诚
近端串音(NEXT)
远端串音(FEXT)
特性阻抗
GB/T18015.4—20Q7/IEC61156-4:2003E
G1/T18015.4—2007/1EC61156-4:20033. 3. 7
回波耗(RL)和结构回波损耗(SRL)3.4机械性能和尺寸要求
尺寸要求
3.4.2导体断裂伸长率
3.1.3绝缘断裂仲长率*
护套断裂伸长率
护套抗张强度
电缆压扁试验
电缆冲击试验
电缆反复弯曲
电缆抗拉性能
3.5环境性能
绝缘收缩
绝缘热老化后的缠绕试验
绝缘低温弯曲试验
护套热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
护套热老化后的抗张强度
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电缆低温弯曲试验
热冲击试验
单根电缆延燃性能
成束电缆的延燃性能
酸性气体的释出
发烟母
有毒气体的散发
电缆在通风空间环境条件下的燃烧和烟雾组合试验4质量评定程序
空白详细规范介绍
表1电缆线对的输人阻抗
表2电缆线对的拟合阻抗
表3电缆的回波损耗(摄小)
表4电缆的结构回波耗(摄小)
GB/T 18015.4-2007/IEC 61156-4:2003GB/T18015《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分为20个部分:——第1部分·总规范
一第11部分:能力认可总规范;—第2部分:水乎层布线电缆分规范;一第21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第2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一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第31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一第32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第41部分:垂直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第42部分:垂直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一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
规范;
第51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
一第52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
.一第6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绞对称电缆二作区布线电缆分
规范,
一第61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
一一第62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先能力
认可分规范;
第7部分:具有1200MI1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分
规范:
一一第71部分:具有12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详细规范;
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
-第72部分:具有1200MI1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能力
认可分规范。
本部分为GB/T18015的第4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156-4: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英文版)。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便于使用,本部分在等同来用IEC 61156-4:2003时做了儿处修改:二一本部分第1.2条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一将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递改为适用于我国标谁的表述。本部分代替GB/T18015.6一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6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
GB/T 18015,4--2007/1EC 61156-4,2003本部分与GB/T18015,6—1999相比±要变化如下:—补充了相时延及时延差的要求(1999年版无;本版的3.3.1.1.3.3.1.2.3.3.1.2.1);补充了电缆远端申音要求(1999午版无,本版的3.3.5)补充了输人阻抗和拟合阻抗的要求(1999年版无;本版的3.3.6);一补充了回波搬耗和结构回波搬耗的要求(1999年版无,本版的3.3.7)。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负资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单位: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屯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李通集团有限司、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益称+声利、徐爱华、周红平、刘根荣,巫志。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说为,-CB/T 18015.61999。
1总则
1.1范围和目的
GB/T 18015.4—2007/IEC 61156-4: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
本部分与G1/T18015.1一2007一起使用。这种电缆专用于GB/T18233中定义的垂直布线。本部分适用于垂直通道或楼层间布线用的无单独屏蔽的20个对绞组/10个四线组及以上的电缆。当垂直安装时,可能要在适用的详细规范中规定附加的长度要求。电缆的缆芯可以有总屏蔽。这些电缆适用于在适用的详细规范中所提到的各种通信系统,本部分所包括的电缆应在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的电压电流下工作。这些电缆不宜被接到如公共供电那样的低阻抗电源,上。
电缆安装和运行期间推荐的温度范围由详细规范中规定。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01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H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标准颜色(GB6995.2—1986,Hcq1EC60304:1982)GB/T12269射频电缆总规范(GB/T12269—1990idtIEC60096-1:1986)GB/T18015.1—2007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IEC61156-1:2002,IDT)
GB/T18015.41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41部分:垂直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GB/T18015.41—2007IEC61156-4-1:2003,IDT)GB/T18213低频电缆和电线无镀层和有镀层铜导体电计算导则(GB/T18213一2000,idt IEC 60344:1980)
GH/I18233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GB/T18233—2000,idtISO/EC118011995)1.3安装要求
见 GB/T 18015,1—2007。
2定义、材料和电缆结构
2. 1定义
见 GB/T 18015. 1—2007 中 2. 1。2.2材料和电维结构
2.2.1般说明
材料和电缆结构的选择应适合于电缆的预期用途和安装要求。应特别注意要符合任何防火性能的特殊要求(如燃烧性能,发烟量,含卤素气体的产生等)。2.2.2电缆结构
电缆结构应符合适用的电缆详细规范规定的详细要求及尺寸。2.2.3导体
导体应由退火铜线制成。
GB/T 18015. 4--2007/IEC 61156-4 :2003导体可以是实心的或绞合的。
导体标称直径应在 0. 5 mm 到 0. 8 ntn 之间。导体应是不镀锡或镀锡的。
2.2、4绝缘
导体应由适当的热塑性材料绝缘。例如:一暴烯烃:
含氟案合物;
—一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
绝缘可以是实心,泡沫或泡沫实心皮。缘应连续,其厚度应使成品电缆符合规定的要求。绝缘的标称厚度应适应导体的连接方法。2.2.5绝缴色谱
本部分不规定绝缘色谱,但应由相关的详细规范规定。颜色应易于辨别并应符合GB6995.2中规定的标准颜色。
注:为便于线对识别,可以用标记或色环方法在“a\线上标以\b\线的颠色。2. 2.6电缆元件
电缆元件应为线对或四线组,经适当的扭绞以利于线对的识别。2.2.7电缆元件的屏蔽
GB/T18015.1--2007中2.2.7不适用于本部分所涉及的电缆。2.2.8成缆
电缆元件应绞合成髋芯或单位,单位再进一步绞合成继芯。每个单位应采用雅有颤色代码的非吸湿性包带螺旋绕包,包带颜色代码应在适用的详细规范中规定,如果适用的详现范要求,单位可包覆屏蔽。屏蔽应符合GB/T18015.1一2007十12.2.7规定,缆芯可用非吸漫性带保护。
2.2.9、缆芯屏蔽
如果适用的详细规范要求,缆芯可加以屏蔽。屏蔽应行合GB/T18015.1—2007中2.2.9规定。当采用铜丝编织层时其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41编缩织密度不小于65%>。采用包带和编织屏蔽时其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编织密度不小于30%)。填究系数的定义应按照GB/T12269的规定。2.2.10护套
护套材料应由适当的热塑性材料组成,例如,聚烯烃:
---含氮聚合物;
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护套应连续,厚度尽可能均匀。护套内可以放置非吸湿性的非金属材料斯裂绳。2.2.11护套颜色
护套颜色应由用户和生产厂协商确定,柜可比适用的详细规范说明。2.2.12标志
每根电缆上应标有生产厂厂名,有要求时,还应有制造年份。可使用下列方法之一加上识别标志:)适合的着色线或者色带;
b)印字带;
c)在缆芯包带上印字:
d)在护套上作标记。
GB/T 18015.4—2007/IEC61156-4:2003允许在护套上作附加标记,这些标记可在适用的详细规范中指明。2.2. 13成品电缆
成品电缆应对储存及装运有足够的防护。3性能和要求
3.1一般说明
本章规定了按本部分生产的电缆的性能和最低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8015.12007第3章规定。为了区别特定锅产品及其性能可以制订详细规范(见第5章)。3.2电气性能
试验应在长度不小于m的电继上进行。3.2.1导体电阻
导体电阻值应符会 GB/T18213的要求。3.2.2电阻不平衡
电阻不平衡应不大于3%。
3.2.3介电强虐
试验成在导体/导体间进行,当有屏蔽时,在导体/屏蔽间进行。1min
直流1 ky
或直流 2.5 kV 2 5
注:可以使用交流试验电压,其值为直流电压值除以 L。3. 2.4绝缘电粗
试验应在两种情祝下进行:
:导体/导体,
有屏龄时,导体/屏敲。
最小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相关电规范并在任何情况下均大于150MQkm3.2.5工作电容
本部分不规定工作电容,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3.2.6电容不平衡
对于屏蔽电缆,试验应在线对/屏蔽间进行,在1kHz频率下,其值应不大于 1700 pF/50) m。3.2.7转移阻抗
对于屏蔽电缆,其值应不大于:10MHz频率下,100m0/m.
3.3传输特性
试验应在长度不少于100 m的电缆上进行。注,在适当措况下,传输性能按照用途和系统要求而分为几类,各类电缆预定使用的上限传输颊率为第3类16MHz
第 4类 20 MHz:
第 5 类 100 MHz,
3. 3. 1传播速度
本部分不规定其慎,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3.3.1.1相时延
当按照 GB/T 18015.1—2007 的 A. 4, 2. 1和 A.4. 3测量时,从 2 MHz 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3
GR/T 18015.4--2007/1EC 61156-4:2003输频率的整个题带内.任何线对的相时延应不大于567ns/100m。3. 3. 1.2 时延差
当按照 GB/T 18015. 1--2007 的 A,4. 2. 1 和 A,4. 3 测量时,在温度(—40±1)℃,(20±1)C和(60士1)C时,从1 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任何两个线对间的最大相时延差(skew)应不大于45 rns/100 m。该要求是以按照有顺序的色标进行接续和装连接器为依据的。3.3.1.2.1环境影响
在一40℃到60℃范围内,对不少于100 m长的成品电缆,由温度引起所有线对组合之间的时延差与3.3.1.2规定值相比变化应不超过土10ns/100m。3.3.2衰减
任意线对我减的瑕大个别值应符合下述规定(dB/100m):电缆类别
第3类
第4类
第5类
频率/MHz
特性阻抗/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道川
不适用
注,本部分不规定低赖的衰减值,但可由相关的举细规范作为系统信意提供。3.3.3不乎衡衰减
不适用
不适川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者虑中
本部分不规定近端不平衡衰織和远端不平衡衰减,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从1MHz到最高基准频率范围内,任何线对的值应等于或大于详细规范规定值确定的曲线上的值。3.3.4近端串音(NEXT)
应在1 MHz至电缆分类规定的摄商频率范围内测量任意线对组合间的近端串音衰减(NEXT)。按 G13/T 18015. 1一2007 中 2. 1. 10 定义的近端审育衰减功率和应等于或大于以下数值(dB/100 m>:
频率/MHz
第3类
NEXT/(dB/100m)
第4类
第5类
频率/MIz
3.3.5远端串音(FEXT)
第8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GB/T18015.4—2007/IEC61156-4:2003NEXT/(dB/I0O mt)
第4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第5类
IO FEXT 和 EL FEXT途在1 MHz 至电缆类别现定的最高传输频率游围内在任何线对组合之间测蛋。
按照GB/T18015、12007中2.1.10定义的功率和应大于或等于由以下数值确定的曲线上的数值(dB/100 m)。
特性阻抗/件
赖节/MHz
ELFEXT/(dB/100m)
IO FEXT/(dB/100 m)
第3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川
第4类
筑多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川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川
考虑中
规范要求可以用IOFEXT或者ELFEXT给出。应清楚地说明所规定的FEXT的类型。为符合试验要求,IOFEXT应是实测值,而ELFEXT则可以用IOFEXT导出。3.3.6特性阻抗
在1MHz至电缆分类规定的最高频率范围内测得的特性阻抗标称值应为100α、120n或1500。5
GB/T18015.4—2007/IEC61156-4.2003是否符合这个要求·应当确定如下按照GB/T18015. 12007中3.3.6. 1测得的输人阻抗应当符合表1所列要求。表 1电缆线对的输入阻抗
电缆类别
考虑中
标称阻抗±25 n
频率J/MHz
不适用
标称阻抗± 15 α
20<100
不适用
不适用
如果电缆线对输人阻抗满足表1规定要求,不要求测量回波损耗/结构回波损耗。如果电缴线对输人阻抗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进行函数拟合,同时电缆线对还应满足3.3.7中的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的要求。
按照GB/T 18015.1—2007规定的测量方法,电缆线对经过函数拟合的阻抗,从 1 MH:至电缆分类规定的最高频率范围内应符合表2规定。表 2电缆线对的拟合阻抗
标称阻抗
频率,单位:MH-z.
回遮损耗(RL)和结构回波损耗(SRL)98
第3.4.5类须妥求
单位为欧姆
105+8/47
125+8/-
155-+8/-7
回波损耗为基准规范,结构回波损耗为替代规范。只有当阻抗不符合3.3.6规定的初始要求才測尽结构回波损耗,而这时测量是与 3. 3. 6 中所规定的函数拟合阻抗一起进行的。电缆的回波损耗和结构回波损耗,应符合表3和表4中的要求。表3电缆的回彼损耗(最小)
15+2.0×1g()
17-3.0×g()
3.4机械性能和尺寸要求
3.4.1尺寸要求
10题率f/MHz
12—10×Ig(f/10)
不适用
电缆的结构回波损耗(最小)
频率/MHz
10α16
12-10×lg(f/10)
21—10×lg(f/10)
不适用
21-10×i(F/10)
本部分末规定绝缘外径、护套厚度及最大外径,但应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单位为分贝
20A100
不适用
不适用
20-7×ir(/20)
单位为分贝
20≤100
不适用
不适用
23—10Xi(f/20)
3.4.2导体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应为 15%。
3.4.3绝缘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应为100%。
3.4. 4护套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应为100%。
3.4.5护套抗张强度
最小值应为9MPa。
3.4.6电缆压扁试验
不适用。
3.4.7电缆冲击试验
GB/T 18015.4—2007/1EC 61156-4:2003本部分未规定电缆冲击试验,但应由瑪用的详细规范规定。3.4.8电缆反复弯曲
不适用。
3.4.9电缆抗拉性能
本部分不规定电缆抗拉性能,但应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注:在安裁时,根据横截面计算的在全部导体上的牵引力(单位:N)不宜超过 50 N/mm。3.5环境性能
3.5. 1绝收缩
持续时间:1h;
温度:(100±2)℃;
要求;该值应小于或等于 5%。
3.5.2绝缘热老化后的缠绕试验
不适用。
3.5.3绝缘低温弯曲试验
温度:(—20上2)℃;
弯曲芯轴直径:6mrm
要求:不开裂。
3.5.4护套热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持续时间:7天;
温度:(100±2)℃;
要求最小值:初始慎的50%。
3.5.5护套热老化后的抗张强度
持续时间:7天,
温度:(100±2)℃
要求最小值:初始值的70%。
3.5.6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不适用。
3.5.7电缆低温弯曲试验
温度:(-20上2)℃
弯曲芯轴直径:电缆外径的8倍:要求:不开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