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015.5-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水平层布线电
GB/T 18015.5-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015.5-2007

中文名称: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水平层布线电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4-25

实施日期:2007-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38484

相关标签: 数字通信 多芯 对称 电缆 具有 传输 特性 水平 布线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8015.5-1999

采标情况:等同IEC 61156-5-200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6, 字数:45千字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21319-T-604

出版日期:2007-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01-23

起草人:孟庆林、吉利、宋杰、叶信宏、赵佩杰、倪厚森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所、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与GB/T 18015.1一起使用。这种电缆专用于ISO/IEC 11801:2000《信息技术 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中定义的D、E、F级信道的水平层布线。本部分适用于单独屏蔽、总屏蔽和非屏蔽的含4个或以下线对数的对绞组或四线组。规定了20℃时电缆的传输特性。 GB/T 18015.5-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水平层布线电 GB/T18015.5-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29. 06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015.5—2007/IEC 61156-5:2002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
水平层布线电缆
分规范
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Part 5.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with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up to 600MHz—Horizontal floor wiring--Sectional spccification(IEC 61156-5:2002,IDT)
2007-01-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8-01实施
1总则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安装祭件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气候条件
2定义、材料和电缆结构
材料和电缆结构
般说明
电缆结构
绝缘色谱
电缆元件
电缆元件的屏嵌
缆芯屏蔽
护套颜色
标糕·
晟品电缆
3性能和要求
一般说明
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阻不平衡
介电强度
绝缘电阻
工作电容
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
转移阻抗
屏蔽电阻
3.3传输特性
传播速度、相时延和差分时延(相时延差)衰减
不平衡获碱
GB/T18015.5--2007/1EC61156-5:20026
CB/T 18015.5—2007/IEC 61156-5 :20023.3.4
近端串音(NEXT)
3.3.5远端串音(FEXT)
3.3.6特性阻抗
回波损耗(REL)
3.3.8屏蔽衰碱
耦合衰减
成拥电缆内的串音,
外来申音电缆·.
3.4机械性能和尺寸要求
尺寸要求
导体断裂伸长率
绝缘断裂伸长率
护套断裂伸长率·
护套抗张强度
3.4.6电缆压编试验
电缆冲击试验·
电缆张力下弯曲·
电缆抗拉性能·
环境性能
绝缘收缩
3.5.2绝缘热老化后的缠绕试验
3.5.3绝缘低温弯曲试验…
护套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
护套老化后的抗张强度··
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电继低温弯曲试验·
热冲击试验
单根电缆延燃特性·
成束电缆的延燃特性
酸性气体的释出
发烟董
有毒气体的敬发
燃烧和烟雾组合试验
4空白详细规范介绍….…
附录A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电缆类别
表29
转移阻抗·
温度高于20℃时的电缆性能
不同阻抗元件申接引起的插入损耗偏差表3计算获减用的常数值
表 420℃时的衰减
近端不平衡衰减
最差线对的PSNEXT值
PSNEXT
最差线对的PSELFEXT值
PS ELFEXT
表10输人阻抗
回波损耗
耦合衰减
GB/T 18015.5—2007/IEC 61156-5 :20026
GB/T18015.5—2007/[EC61156-5:2002GB/T18015数字通信用对绞或量绞多芯对称电缆》分为20个部分:第1部分:总规范;
—一第11部分:能力认可总规范:一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一第21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空白详细规范:
一第2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能力认可分规范;
一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2
分规范,
一第31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
空白详细规范;
能力认可分规范;
第32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
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规范;第41部分:垂直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第42部分:垂直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第51部分:具有600MH2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
-第52部分:具有600MII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直水平层布线电缆
认可分规范;
第6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
规范;
一第 61部分:具有 G00 MII2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详细规范
第62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续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认可分规范;
第7部分:具有12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栋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空白
分规范,
一第71部分:具有12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空白详
细舰范;
一第72部分:具有12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能力认
可分规范。
本部分为GE/T18015的第5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 1EC 61156-5:2002《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 5部分:具有600MFI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量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英文版)。考患到我国国情和便于使用,本部分在等同采用1EC61156-5:2002时做了儿处修改,这些修改和修正如下:
一本部分第1.2条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推而非国际标推:一将一紫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3. 3. 6.2 中原文有误,*当按 GB/T 18015. 1--2007 的 3. 3. 6. 3、3, 3. 6. 3/3.3. 6.2. 3 或3.3.6.3/3.3.6.2.3~3.3.6.2.5测时*...应改为当按GB/T18015.1—2007的V
GB/T18D15.5—2007/1EC61156-5:20023.3.6.3.3.3.6.3/3.3.6.2.3或3.3.6.3/3.3.6.2.2.3~3.3.6.2.2.5测量时·..”附录A 中公式(A 6)原文有误,\=0. 9Xacble 20 (auhenuel empachanel 2)X100\
0.9Xacatite at 20r
D. 9Xacabke 2ut(achae epαchanel st30)x100\,
应改为“一
0. 9Xaceble ar 20℃
附录B公式(B.5)原文有误\=α×(Np)或(dB)+j×\应改为\×=α2+i×βX\:式中αXI的单位为Np(如果α×用B表示时,拓要除以8.68589换算成Np后再代人上式来让算),×!的单位为rad另外,在同一个公式中单位不同的项就在项后标注单位,也不规范,现改为将单位在公式之后以“式中:”说明;附录 B 中公式(B. 8)源安有误,Zak =
(aa+ixbn
XFm(fk
=(ao +×34(uixb+(aaixb)+ax)
E(am+j×bm)×Fm(f))
frx vfk
=(o+ixb)+(a+ixh Laatixb)+(aixb)\f
fr x yf
施改为
一附录B中公式(B9)原文有误分母\868.889应改为\868.589\,这个数守来自100×20
附录B中,公式(B.20)下面第二、三自然段中,关于插入损耗偏差的描述,原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图B.1误为图L.2.而把第三自然段中的图B.2误为图B.3。原文中缺少图B.4、图B.5,故暂时删除原文中“图B.4表示申接链路的整个ILD,以及拥入损耗和衰减之间出现的偏差。图B.5最后表示了串接链路的掠荐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为首次制订的国家标准。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之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资任公司、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孟庆林、告利、宋杰、叶信宏、趣概杰、倪厚森。1总则
1.1范围
GB/T 18015.52007/1EC 61156-5:20D2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本部分与GB/T 18015.1—2007起使用。这种电继专用于1S0/1IEC 11801:2000中定义的 D,E,F级信道的水平层布线(见裘 1)。本部分适用于单独屏蔽(STP).总屏蔽(FTP)和非屏蔽(UTP)的含 4个或以下线对数的对绞组或四线组:规定了20时电缆的传输特性。高于20温度时的电缆性能的过论参见附录A,本部分所称的“5e类”电缆是用来表示增强的5类电缆,与1SO/[EC 11801中的“5类”电缆用于同样的范用。该增强电缆表示为5e类以将H区别于GB/T18015.2,GB/T18015.3,GB/F18015.4所述的5类电缆。尽管 5类电缆和 5c类电缆都具有 100 MHz的特性,均能使用在 D级信道中,但 5e类电缆与5类电缆相比,具有一些附加的要求,使其更适用于利用四对线在双问同时传的案统中。表1电缆类别
电缆类别
最高基准率/MH2
宿道级别
?有些待性要测到125MHz.以与IEEE要在比基推频举高25%的频率下规定电续性能的要求相一-致。这些电继能够用于在开发中的和同时使用多达4个线对的各种通系统。从这种意义上说,本部分为系统开发商提供了评价新系统所需要的电缆特性。本部分所包括的电缆应在通信系统通常来用的电压电流下工作。这些电缆不宜被接到如公共供电那样的低阻抗电源上。
虽然推荐的安装温度范围是到十50,但实际的安装溢度范围宜在详细规范中规定。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01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标准颜色(GB6995.2—1986,neqIEC603041982)GB/T11327.1一1999聚氯乙烯绝缘聚氟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一般试验和测量方法(negIEC60189-1:1986)GB/T18015.1-2007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I部分:总规范(IEC61156-1:2002D
GB/T18015.2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GB/T 18015. 2- 2007+IEC 61156-2:2001,IDT)1
CB/T18015.5—2007/1FC61156-5:2002G13/T18015.3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GB/T 18015. 3—2007,IEC 61156-3,2001,IDT)GB/T18015.4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4部分:乘直布线电缆分规范(GB/T18015.4--2007,IEC 61156-4:2001,IDTYGB/T18015.51--1)数学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1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空自详细规范(IEC61156-5-1:2002,1T)JS0/IEC11801:2000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1.3安装条件
见GB/T18015.1—2007中1.3。
1.4气候条件
在静态条件下,电缆应工作在一40℃到十60℃温度范围内。对屏蔽和非屏蔽电缆,规定了电缆(特性)与温度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实际布线系统的设计中宜加以考虑。2定文,材料和电缆结构
2.1定义
见 GB/T 18015. 1—2007 中 2. 1。2.2材料和电缆结构
2.2、1一般说明
材料和电缆结构的选择应适合于电缆的预期用途和安装要求。应特别注意要符合任何防火性能的特殊要求(如燃烧性能.发烟量,含卤素气体的产生等)。2.2.2电缆结构
电缆结构应符合相关的详细规范中规定的详细要求和尺寸。2.2.3导体
导体应是符合GB/T18015.1—2007中2.2.3的实心退火铜导体,导体标称直径应在0.5mm到0.65mm之间。如果与连接硬件适配,导体直径可大至0.8mm。2.2.4绝缘
导体应由适当的热塑性材料绝缘。例如:—聚烯烃;
一含氟聚合物:
一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
绝缘可以是实心,泡沫或泡沫实心皮。绝缘应连续,其呼度应使成品电缆符合规定的要求。绝缘的标称厚度应适应导体的连接方法。2.2.5绝缘色谱
本部分不规定绝缘色谱,但应由相关的详细规范规定。颜色应易于辨别,并应符合GB6995.2中规定的标准颤色。
注为便于线对识别,可以用标记或色环方法在“\线上标以“b\线的颤色。2.2.6电缆元件
电缆元件应为适当扭绞的对绞组或四线组。2.2.7电元件的屏蔽
姐需要,电缆元件的屏应符合GB/T18015.1—2007中2.2.7的规定。2.2.8成缆
可用十字形架或其他隔离物将电缆元件隔开。包括十字形架或隔离物在内的电缆元件应当巢装起1)在制定中.
来而组成缆芯。
缆芯可用非吸湿性包带保护。
2.2.9缆芯屏蔽
如果相关详细规范要求,缆芯应加屏蔽。屏蔽应符合GB/T18015.1—2007中2.2.9规定。2.2.10护套
护套材料应为适当的热塑性材料。适用的材料例如:
—聚烯烃,
—含氟聚合物:
一低烟无卤热塑性材料。
GB/T18015.5—2007/IEC61156-5;2002护龚应连续,厚度尽可能均勾,护套内可以放舜非吸混性的非金属材料撕裂绳2.2.11护套颜色
护套颤色不作规定,宜在相关的详细规范中规定。2. 2. 12标志
每根电缆上应标有生产」名,必要时还应有制造年份。可使用下列方法之一加上识别标志:a)适合的着色线或着色带;
b)印字带;
在缆包带上印字;
d)在护套上作标志。
允许在扩套上作附加标志,如长度标志等,如使用,这些标志应在相关的详细规范中规定。2.2.13成品电缆
成品电缆应对储存及装运有够的防护。3性能和要求
3、1一般说明
本章规定了按本部分生产的电缆的性能和最低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8015.1-一2007第3章规定。为了区别特定的产品及其性能可以制订详细规范(见第1章)。3.2电气性能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长度不小于100m的电缆上进行。3.2.1导体电阻
当按GB/T11327.1—1999第7.1进行测量时,电缆的最大环路电阻应不火于19.0Q/100mc3.2.2电阻不平衡
导体电阻不平衡应不大于2%。
3.2.3介电强度
试验应在导体/导体间进行,当有屏蔽时,还应在导体/屏蔽间进行。直流 1.0kV lmin
或直流2.5kV2s.
也可用交流电压代替直流电压:交流0.7kV1 min:
或交流 1.7kV 2 s.
3.2.4绝缴电阻
试验应在两种情况下进行:
GB/T 18015.5—2007/IEC 61156-5 :2002-导体/导体;
一有屏蔽时,导体/屏蔽。
20时,最小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 5000Mn·km。3.2.5工作电容
本部分不规定工作电容,但可由相关的详细规范规定。3.2.6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
在 1kIz频率下,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最大值应不大于1 600 pF/km。3.2.7转移阻抗
对于包括一层或多层屏蔽的电缆,转移阻抗的性能分两个级别,在每个绒别指定的频率点,转移阻抗应不大于表2所示的值。
转移阻抗
频率/MH2
3.2.8屏蔽电阻
转移阻抗最大值/(mQ/ m)
频率/MH2
转移阻抗最大/(m2/m)
单独屏蔽或总屏蔽的直流电阻不作规定,但可在相关的详细规范中规定。3.3传输特性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在100 m 长的电缆上进行。3.3.1传播速度、相时延和差分时延(相时延差)3.3.1.1传播速度
在4MH2至最高基准频率的频段范围内,电缆中的任何线对的最小传播速度等于或大于0.6c。给出的4 MHz以下的值仅为参考。
注,当在对称电恕上测量时,即中缆工作在平衡模式时,在大于4MHz的颊段内,其传播奕度,群速度和相连度近似相等,
3. 3. 1. 2相时延和差分时延(相时延差)对荣设定长度的电缆的相时延可理解为传播速度的倒数。相时延应小于或等于:相时延=534+2
式中:
f频率MHz;
(ns/100m)
差分时延(相时延差)一一电缆中任何两线对间的相时延之差值。3.3.1.3差分时延(相时延差)
当在(10士2)℃和(40土1)℃测量相时延时,在给定温度下,从4.0MHz到最高基准频率的范围内,任何两线对间的最火相时延差应不大于:对5e类、6类电缆为:45ns/100in;对7类电缆为:25ns/100ml。
3.3.1.4环境影响
在一40C~~60亡温度范围内,相时延差在 3. 3. 1. 3 所规定的范围内的任何两线对间的相时延差的变化应不超过土10ns/100m。
3.3.2衰减
3.3.2.1通用数值
GB/T18015.5—2007/1EC61156-5:2002在表3指定的频率范围内,所测得的任何线对的最大衰减α应小于或等于将表3中相应的常数代入公式(2)后得出的数值。
a-axf+hxf+
电绳类别
频率范随/MHz
(dB/100m)
计算弃减用的常数值
对5c类电缆,数率范围已扩展了25%.达125MHz.在这种情况下.100MHz以上的数值仅供参考。注;关于 I1.D 参见附录 13。
表 4 中的数值仅供参考。因为在 1 MHz 时在 100 m 长度上进行的衰减测量容易发生误差,这些数值在括号内给出,仅供参考。
表 4 20时的衰减
20℃时的衰碱/(dB/100)
率/MHE
3.3.2.25e类电缆的特殊考愿
电缆类别
表3中5e类电缆的常数是针对使用的跳线电缆斑减比水平电缆高20%的杀件来确定的。当使用的既线电缆衰减比水平电缆高50%时,常数α,b、c的值分别宜为1.91080.0222和0.200。3.3.2.3环境影响
由温度升高引起的衰碱增加,对非屏蔽电缆,在 1 MHz~250 MHz 频率范围内,应不大于5
GB/T 18015.5—2007/IEC 61156-5;20020.4%/℃,在250MHz以上的频率,应不大于0.6%/℃;对屏蔽电缆,应不大于0.2%/℃。确定是否符合本要求的方法在考虑中。3.3.3不平衡衰减
在表5给出的频率范围内,近端最小不平衡衰减(横向转换损耗或TCI.)应等于或大于从公式(3)所得的数。
TCL的公式为:
TCL w 40. 0 — 10lg(f) (dB)
表 5近端不平衡衰减
电缆类别
TCL的赖率范围/MHr
电烫类别
注:7类电缆在高于200MH云赖率下的近竭不平衡载减(TCL>滴待进一步研究,(3)
TCL的额率范因/MHz
所有类别电缆的远端最小等电平不平衡衰减(等电平横向转换转移损耗戴 EL TCTIL.),在 1 MHz到30MHz范固内的所有频率下,应等于或大于由公式(4)所得的数值ELTCTL的公式为:
EJ, TCTL - 35. 0 - 20lg(F)
3.3.4近端串音(NEXT)
按GB/T18015.1测量时,在表6指定的题率范期内,任何线对的最差线对近端单音功率和,PSNEXT,应等于或大于从公式(5)所得的数值,相应的PSNEXT(1)值见表6。PSNEXT(D)PSNEXT()-15Ig(f)
表 6 量差线对的 PS NEXT 值
电缆类刻
频事范围/MH2
PS NEXT(1)/dB
对于5e类电缆,频率范插扩最了25%,达125MHz。100MHz以上的数值仅供考,并如上了括号。
表7中给出的数值仪供参考,对于PSNEXT的计算值大于75dB的频率点,要求应75dB。表 7 PS NEXT
PSNEXIIdE
频率/MIIz
电缆类别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