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311.2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3-20部分:检查和测量 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方向性
GB/T 18311.20-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311.20-2007

中文名称: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3-20部分:检查和测量 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方向性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6-29

实施日期:2007-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84784

相关标签: 纤维光学 互连 器件 无源 试验 测量 程序 分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光纤通信>>33.180.20光纤连接器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光电子器件>>L50光电子器件组合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 61300-3-20:2001 IDT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5, 字数:6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计划单号:20030198-T-339

出版日期:2007-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06-29

起草人:樊鹤峰、汤钧、程万茂、王锐臻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归口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

提出单位:信息产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GB/T 18311本部分旨在测量多端口非波长选择的M×N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通道间的光的方向性。方向性定义为从一个输入通道到另一个输入通道的光的比率,通常情况下与前一通道间相互隔离。 GB/T 18311.2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3-20部分:检查和测量 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方向性 GB/T18311.20-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33.18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311.20—2007/IEC61300-3-20: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3-20部分:检查和测量
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方向性
Fibre optic interconnecting devices and passive components-Basic test and measurement procedures-Part 3-20:Examinations and measurements-Directivity of fibre optic branching devices(IEC61300-3-20:2001,IDT)
2007-06-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11-01实施
GB/T18311.20-—2007/IEC61300-3-20:2001前
本部分为GB/T18311的第20部分,并隶属于GB/T18309.1一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300-3-20: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0部分:检查和测量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方向性》(英文版)。为便干使用,对于IEC61300-3-20:2001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a)“本标准”一词改为“本部分”;b)删除IEC61300-3-20:2001的前言。《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是系列国家标准,下面列出了这些国家标准的预计结构及其对应的IEC标准:a)GB/T18309.1-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1部分:总则和导则》(idtIEC61300-1:1995)。b)GB/T18310《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部分:试验》GB/T18310.1-2002《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1部分:试验振动(正弦)》(IEC61300-2-11995IDT);-GB/T18310.2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2-2部分:试验配接耐久性》(idtIEC61300-2-2:1995);第2-3部
-GB/T18310.3—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分:试验静态剪切力》(idtIEC61300-2-3:1995);GB/T18310.4一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分:试验光纤/光缆保持力》(idtIEC61300-2-4:1995);第2-4部
c)GB/T1831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部分:检查和测量》GB/T18311.1--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1部分:检查和测量外观检查》IEC61300-3-1:1995IDT);学第3-2部
GB/T18311.2—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分:检查和测量单模纤维光学器件偏振依赖性》(idtIEC61300-3-2:1995);-GB/T18311.3一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3部分:检查和测量监测衰减和回波损耗变化(多路)》(idtIEC61300-3-3:1997);-GB/T18311.4-一2003《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4部分:检查和测量衰减》IEC61300-3-4:2001,IDT);-GB/T18311.20—2007《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第3-20
部分:检查和测量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方向性》(IEC61300-3-20:2001,IDT);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部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CESI)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樊鹤峰、汤钧、程万茂、王锐臻。502
1范围
GB/T18311.20--2007/IEC61300-3-20:2001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
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
第3-20部分:检查和测量
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方向性
本部分旨在测量多端口非波长选择的MXN纤维光学分路器件的通道间的光的方向性。方向性定义为从一个输入通道到另一个输人通道的光的比率,通常情况下与前一通道间相互隔离。2概述
方向性测量程序需要将两个光功率测量值之间进行比较。参考光功率为连接光源的光纤处测得的光功率。方向性是通过测量一个输入端口上的光功率而获得,通常该端口与连接至光源的参考输人端口间相互隔离,方向性即是上述测得的光功率之比,以dB表示。由于实际使用的纤维光学分路器件方向性的值非常低,甚至达到70dB数量级,相关的测量值可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设计本程序用于防止这些因数的影响,或者指出这些因数,以便合理选用试验装置,并在测量过程中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能够降低方向性测量值的因素包括:耦合进测量通道内的环境光;
尾纤端面的反射光;
包层模中的光;
低光功率时功率计的准确度:
尾纤长度,由于光能沿着尾纤散射(瑞利散射)。3装置
装置由下列部分组成。免费标准bzxz.net
3.1光源(S)
光源用尾纤连接或者直接连接到被测分路器(BD)注入端口的注人光纤,也可设计某种手段在输出端消除包层模。为了测量光学性能上非宽带的分路器,光源的带宽应能覆盖分路器的工作波长范围,特别是光源在分路器工作带宽内的输出功率应比光源在此带宽之外的功率至少高10dB。此外光源的输出功率应足够大,以便在使用光功率计测量时,动态范围超过测得的最小方向性至少10dB。3.2临时接点(TJ)
临时接点为临时将两根光纤的端面对准成为一个可拆卸、低损耗和偏振无关的接头的方法、器件或机械夹具。典型情况下,在偏振调节器后采用熔接接头,因为机械接头在光纤端面不和光纤的轴向垂直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振敏感性。临时接头的稳定性应和要求的测量准确度相一致。3.3端接(T)
端接是消除分路器(BD)输出端反射光的元件或技术,标记为T的光纤端接应有较大的回波损耗值。建议使用下述三种类型的端接:一有角度的光纤端面;
一在光纤端面使用折射率匹配材料;一光纤衰减,例如使用芯轴卷绕。503
GB/T18311.20--2007/IEC61300-3-20.2001光纤端接的回波损耗应保证从其所有端口发生的反射,所具有的总回波损耗至少比测得的最小方向性大20dB。
3.4检测器(D)
检测器为大动态范围的功率计,其工作波长范围应和分路器(BD)相一致,应能进行参考功率标零。4程序
4.1如图1a)所示,用一个适当的临时接点(TJ)连接光源(S)和检测器(D),当被测器件为带连接器端口的分路器(BD)时采用连接器。TJ
端口“B”
端口“A”
M输入端
图1方向性的测量
N输出端
4.2打开光源(S)并稳定足够的时间,如图1a)所示,测量并记录P。(dBm)。T
4.3如图1b)所示,用临时接点(TJ)或者连接器(当分路器(BD)为连接器端口时)连接光源(S)和输入端A,并将检测器(D)连接至端口B,端口B和端口A通常相互隔离,端接分路器(BD)其余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口。
4.4测量并记录端口B的输出功率P,(dBm)。4.5此端口组合的方向性如下所示:方向性=P,—P。(dB)
4.6重复4.2~4.5,测量其余指定输入/隔离端口组合的方向性。5规定的细节
按适用情况,在相关规范中应规定下述细节。5.1被测分路器(BD)输人端口的组合。5.2光源(S)特性。
5.3临时接头(TJ)的类型和特性。5.4功率计(D)的技术说明。
5.5各指定端口(输入/隔离)组合的方向性要求。5.6相对本测试程序的差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