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062.4-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062.4-2007
中文名称: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9-10
实施日期:2008-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04349
相关标签:
政务信息
资源
交换
体系
技术
管理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信息技术应用>>35.240.01信息技术应用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计算机>>L67计算机应用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8, 字数:10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计划单号:20051013-T-339
出版日期:2008-03-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7-09-10
起草人:丁宁、吴焱、冯天飞、戚天龙、穆勇、王薇、高栋、方志江、康宁、牟清、徐俊杰
起草单位: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易达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建达科技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1062的本部分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技术管理总体架构、管理角色的职责、交换体系各环节的技术管理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GB/T 21062.4-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GB/T21062.4-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35.2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062.4—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rchange system-Part 4:Technical management requirements2007-09-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03-01实施
GB/T 21062. 42007
GB/T2106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目前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第1部分:总体框架;
第2部分:技术要求;
第3部分:数据接口规范;
一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本部分为GB/T21062的第4部分。本部分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提出。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易达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建达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丁宁、吴焱、冯天飞、戚天龙、穆勇、王薇、高栋、方志江、康宁、牟清、徐俊杰。620
1范围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第4部分:技术管理要求
GB/T21062.4-2007
GB/T21062的本部分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技术管理总体架构、管理角色的职责、交换体系各环节的技术管理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06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1062.1-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GB/T21062.2—2007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2部分: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
GB/T21062.1-2007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062的本部分4技术管理架构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技术管理架构包括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使用和管理的三个角色和六个环节。三个角色是提供者、管理者、使用者。六个环节包括交换桥接、前置交换、交换部署、交换传输、交换管理、运行使用。如图1所示。
管理者
交换部署
前置交换
交换桥接
提供者
运行使用
交换传输
交换管理
使用者
交换体系技术管理架构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GB/T21062.4—2007
5职责
5.1提供者
提供者的职责包括:
负责本部门用于交换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并负责信息更新;a)
负责对部门业务信息库及部门前置交换子系统的管理维护;b)
负责与使用者、管理者协商并确定信息的交换内容、交换模式、更新周期;e)
对本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内容设置相应的使用授权。5.2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责包括:
负责交换域中各前置交换子系统的管理维护;b)
负责对信息交换流程进行规划、配置及部署;负责对信息交换流程实施日常管理及监控维护:c
负责对各前置交换子系统的交换内容设置及管理进行授权;负责保证信息交换系统的安全,确保交换信息在授权的范围内交换共享。5.3使用者
使用者的职责包括:
根据需要提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需求;与提供者、管理者协商并确定交换内容、交换模式、更新周期;对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及部门前置交换子系统硬件与系统软件、共享信息库进行管理维护;c)
对于交换与共享获得的信息内容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使用。6管理环节
6.1概述
对于一个具体的信息交换流程,可被分解为一个或多个从提供者到使用者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管理环节与角色职责的关系如图2所示。提供者
信息库
交换桥接
子系统
前置交换子系统
信息库
管理者
交换管理
子系统
交换传输
子系统
交换部署、运行使用
前置交换子系统
信息库
使用者
交换桥接
子系统
图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管理环节与角色职责示意图业务
信息库
6.2交换桥接子系统管理
6.2.1角色
GB/T21062.4—2007
交换桥接子系统管理涉及的管理角色有提供者与使用者。提供者利用交换桥接子系统将部门业务信息库中需要对外交换的信息发布到本部门的交换信息库的指定信息接口表中。使用者利用交换桥接子系统将本部门交换信息库指定接收信息表中的信息交换到部门业务信息库中。6.2.2提供者管理要求
提供者对交换桥接子系统的管理要点应包括:a)提供者应负责建设本部门的交换桥接子系统,或者委托信息交换系统项目牵头部门建设交换桥接子系统;
提供者应根据交换信息指标规范与交换信息内容、交换信息流程等的要求,梳理部门业务信b)
息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的数据映射关系,配置与部署桥接服务,实现部门业务信息库向交换信息库的信息同步;
c)提供者应负责本部门交换桥接子系统的监控与维护,保证交换桥接子系统与交换服务稳定运行,对外交换的信息能够按照交换需求及时同步到交换信息库指定信息表;提供者应负责明确本部门提供的交换信息的使用范围与使用权限;d)
e)提供者应负责部门业务信息库和交换信息库的安全。6.2.3使用者管理要求
使用者对交换桥接子系统的管理要点应包括:使用者应负责建设本部门的交换桥接子系统,或者委托信息交换系统项目牵头部门建设交换a)
桥接子系统。
使用者应根据交换信息指标规范与交换信息内容、交换信息流程的要求,梳理部门业务信息b)
库与交换信息库之间的数据映射关系,配置与部署桥接服务,实现交换信息库向部门业务信息库或共享信息库的信息同步。
使用者应负责本部门交换桥接子系统的监控与维护,保证交换桥接子系统与交换服务稳定运c
行,交换信息库指定信息表中信息能够及时同步到部门业务信息库或共享信息库。负责交换信息库向共享信息库同步数据时的数据校验、清洗、比对等处理工作。使用者应在约定的交换信息使用范围内使用接收到的信息,未经提供者授权,不能将信息提d)
供给任何第三方。,
e)使用者应负责部门业务信息库或共享信息库的安全。6.3前置交换子系统管理
6.3.1角色
前置交换子系统管理涉及的管理角色有提供者、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者、使用者负责前置交换子系统的基本运行管理,管理者负责前置交换子系统前置交换环境的日常监控与管理。6.3.2提供者管理要求
提供者对前置交换子系统的管理要点应包括:a)提供者应配合管理者建设前置交换子系统:提供者应配合管理者确定交换信息指标,确定交换信息库的发送信息接口表的结构;b)
c)提供者应负责前置交换子系统基本管理,负责网络与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的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前置交换子系统能够不间断运行;d)提供者应负责交换信息库的运行维护,负责交换信息库中发送接口表的数据备份与清理。6.3.3:使用者管理要求
使用者对前置交换子系统的管理要点应包括:a)使用者应配合管理者建设前置交换子系统;623
GB/T21062.4—2007
使用者应配合管理者确定交换信息指标,确定交换信息库的接收信息接口表的结构;6)
使用者应负责前置交换子系统基本管理,负责网络与硬件环境、操作系统、交换信息库的数据c)
库系统的稳定运行,前置交换子系统能够不间断运行;d)使用者应负责交换信息库的运行维护,负责交换信息库的接收信息接口表的数据备份与清理。6.3.4
管理者管理要求
管理者对前置交换子系统的管理要点应包括:管理者应负责建设前置交换子系统;a)
b),管理者应负责协调并明确交换信息指标;管理者应根据交换信息指标规范与交换信息内容、交换信息流程的要求,配置与部署交换服c)
务,实现交换信息库之间的信息交换;d)
管理者应负责前置交换子系统的前置运行环境监控与管理,保证前置交换运行环境与交换服务的稳定运行,进入交换信息库发送信息接口表的信息能够按照交换流程在线实时发送到指定的信息接收方的交换信息库。6.4交换传输子系统管理
6.4.1角色
交换传输子系统管理涉及的管理角色是管理者。管理者负责交换传输系统的建设与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6.4.2管理者管理要求
管理者对交换传输子系统的管理要点应包括:管理者应负责建设交换传输子系统;a)
b)多个交换域并存情况下,管理者应按照GB/T21062.2—2007规定的互联互通技术要求,保证实现与其他交换域交换中心的互联互通;管理者应负责交换传输子系统的管理与监控,范围包括部门的前置交换子系统的传输模块、中心交换系统的传输系统,负责系统故障的诊断与处理;d)管理者负责交换传输子系统所依托的网络与硬件环境的稳定运行。6.5交换管理子系统管理
6.5.1角色
交换管理子系统管理涉及的管理角色是管理者。管理者利用交换管理子系统负责整个交换域的管理与监控。
6.5.2管理者管理要求
管理者对交换管理子系统的管理要点应包括:a)管理者应负责建设交换管理子系统b)
管理者应根据信息交换需求,配置与部署交换流程,并负责流程的更新;管理者应负责前置交换系统、交换传输系统的运行监控;c
管理者应负责信息交换负载的监控,评估系统运行状况,负责系统优化;d)
管理者应能根据交换日志,对交换过程进行审计,并定期提交信息交换情况报告,协调提供者与使用者的关系。
6.6交换部署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交换部署包括规划与部署两个方面:a)编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在政务业务流程梳理基础上规划跨部门、跨地域的政务信息交换内容、范围、模式和实施步骤。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要按照GB/T21062.1—2007和GB/T21062.2—2007进行规划设计,承担设计任务的单位可以是业务部门也可以是建设开发单位,规划及设计成果要进行评审,资料要存档。624
GB/T21062.4—2007
b)提供者、使用者与管理者根据6.2~6.5的管理要求与GB/T21062.1—2007和GB/T21062.2—2007规定进行技术支撑环境部署。6.7
运行使用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运行使用包括运行、维护、服务等几个方面:a)提供者根据政务部门业务的需要确定交换内容与范围,并对交换到政务部门内的信息要进行使用授权管理,使用者在约定的使用范围内使用接收到的信息资源。提供者、使用者负责交换桥接子系统、交换信息库的维护管理,管理者负责维护前置交换子系b)
统、交换传输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管理者负责建立求助响应、帮助、变更、培训、统计分析、技术咨询与监督管理等服务工作机制。c
服务工作可由管理者承担,也可通过政府服务外包的形式由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项目开发单位或专业技术单位提供。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