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015.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GB/T 18015.1-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015.1-2007

中文名称: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4-25

实施日期:2007-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552836

相关标签: 数字通信 多芯 对称 电缆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8015.1-1999

采标情况:等同IEC 61156-1-200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57, 字数:104千字

标准价格:38.0 元

计划单号:20021308-T-604

出版日期:2007-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11-11

起草人:孟庆林、吉利、江斌、徐爱华、叶信宏、赵佩杰、倪厚森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所、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是室内电缆的导则,它规定了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的定义和要求。这种电缆用于数字通信系统,如综合业务数字网、局域网和数据通信系统。 GB/T 18015.1-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1部分:总规范 GB/T18015.1-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CS2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015.1-2007/IEC 61156-1:2002代替G3/T18015.1—1999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
Multicore and symmelrical pair/g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Part 1:Generic specification(IEC 61156-1:2002,IDr)
2007-01-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8-01实施
1总则
1.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安装条件
2定义和要求
2.1、定义
电阻不平衡
2.1.2对绞组或四线组中-.-对线的对地电容不平衡次
2.1. 3对绞组或四线组中一对线的对屏蔽电穿不平衡2. 1. 4
线对上作电容
传播速度
群传播速度
不平衡安减
近端串音衰减
远端申音衰减
近端和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
特性阻抗
裴面转移阻抗
群传播时延·
平衡·不乎衡变过器
相时延·
相时延差
2.2材料和电缆结构
般说明
电缆结构
电缆元件
电缆元件的屏蔽
缆芯屏蔽
护套颜色,
识别标记·
3试验方法
CB/T 18015.1-—2007/IEC 61156-1:2002t
GB/T 18015.1—2007/1EC 61156-1:2002一般说明
非屏蔽电缆
3.2电气试验
导体电阻
电阻不平衡
介电强度
绝缘电阻
工作电容
电容不平衡
转移阻抗
3. 3传输试验
群传播速度
衰减·…
不平衡衰碱
近端串育·
远端串音,
特性阻抗·
3.3.7回波损耗(RI>和结构回波损耗(SRL)3. 4机械性能试验和尺寸测量
尺寸测量
导体断裂伸长率
绝缘抗张强度
护套断裂伸长率
护套抗张强度
3, 4, 9
电缆压扁试验
电缆冲击试验
电缆反复弯曲··
电缆抗拉性能
环境试验
绝缘收缩·
绝缘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
绝缘低温弯曲试验·
护套热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
护套热老化后的抗张强度…
护套商温压力试验.…
电缆低温弯曲试验
热冲击试验
单根电缆延燃性能
成束电缆延燃性能
含卤素气体的释出
发烟量
有毒气体的散发
电缆在通风空间环境条件下的燃烧和烟雾组合试验安
附录A(资料性录)特性阻抗和 SRL/RL方法A.1传输线基本力程式
A.1.1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方程
A.1.2二次参数的高赖表达式
,1.3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的频率特性GB/T 18015.1—2007/IEC 61156-1:200220
A.2由周期性结构变化引起的对传播常数的影响与出现在结构回波损耗中的各种效应之间的关系
A.2.1由于周期性的结构不均勾引起的前向回波公式A.2. 2定义
A.3阻抗幅值和相位角的最小二乘法阴数拟合A.3.1阻抗幅值的函数拟合
A.3.1.1获得对数间隔数据
A.3.1.2使用更少项的四项则
A.3.2特性附抗的相位弟的拟合
A.4使用传播常数和电容计算平均特性阻抗A.4. 1
所有频率及高频适用的公式
传播常数的测量程序
A. 4. 2. 1
相移消敷
A. 4. 2. 2
确定值
用长度函数得到总相移
相时延
相速度
电容的测量过程
用终接测量方法确定特性阻抗
A.6使用开短路法门二次参数传输理论确定传播常数和特性阻抗A.6.1方法A1,使用平衡变盘器,但排除了平衡变量器性能的扩展单端开短路法A.6.1.1试验设备和电缆终端的设备A. 6. 1,2 方法 A1 的基本方程式A. 6,1. 3 方法 A1 的测量原理-24
一用平衡变质器但排除了平衡变量器特性的扩展单端开短路法32A.6.2方法A2,不使用平衡变量器的扩展单端开短路法A.6.2.1方法A2 的据本公式和原理图A,6.2.2方法A2的量原理
A.6.3方法A3.把不平衡多导体传输绒的$参数矩阵转换成实电路传输模型的阻抗矩阵(模式分解方法)的方法
A.6.3.1由模式分解技术得到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替代方法)A.6.3.2方法 A3 的测量程序
A.6.3.3方法 A3 的测量原理
A.6.4缚果说明
附录B(资料性附录)开短路“方法附录C(资料性附录)不平衡衰减C,1总则
C.2近端和远端不平衡衰减
C.3理论背景
CB/T 18015.1-2007/IEC 61156-1 :2002C.3.1参数的电气符号
C.3.2理论背景
附录D(资料性附录)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显绞多芯对称电缆的型号编制方法D.1代号
D.2电缆型号
D.3产品表示方法
参考文献
图 1平衡变量器的差模抓耗的试验电路构图2平衡变量器的共模损耗的试验电路构成图 3近端不平衡衰减的试验电路成(TCL)图作远端不平衡衰减的试验电路构成(TCTL)图5电缆线对测望电路原理图
图 A, 1 1 kHz 到 1 GHz 的二次参数图A.2
确定要到相位测量值上去的2元的倍数对称绒对中的差模传输
图 ℃. 1
图(.2对称线对中的共模传输
图C.3对称线对的无限小单元的电路图C.4对含0.4pF/m和士0.4pF/m的随机变化的容糊合的计算耦合转移函数图心5
100m.1052Twinax电缆的实耦合转移函数近蹦不平衡滚减
远端不平衡衰减
测量电路构戏
电缆的分类代号
GB/T 18015.1--2007/[EC 61156-1:2002G:B/T18015《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分为20个部分:第1部分:总规范:
一-第1!部分:能力认可总规范;一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一-第21部分:水平层布线缆空白详细规范:—第2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一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第31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第32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一第4部分:垂直布线电缆分舰范:第41部分:垂直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一第42部分:垂直布线电缆
能力认可分规范:
一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
一第51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详细规范;
克能力
-第52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认可分规范:
-第 6 部分:具有 600 MHz 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
规范:
一第61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空白
详细规范:
第62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认可分规范;
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
第7部分:具有12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规范:
——一第71部分:具有1200 MIl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空白详细规范;
一第72部分:具有1 200 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能力
认可分规范。
本部分为GB/T18015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156-1:2002《数宁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部分:总规范(英
文版)。wwW.bzxz.Net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便于使用,本部分在等同采用1EC61156-1:2002时做了几处修改.并且还修正了原文中几处编辑性错误,这些差异和修正如下;本部分第1.2条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一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一为使我国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的型号编制方法协调统一,本部分补充了“附录D数字通信用对纹或显绞多芯对称电缆的型号编制方法\作为资料性附录。V
CB/T 18015.1—2007/1EC 61156-1:2002—1FC61156-1:2002的2.1.5定义了传播速度(相速度)”,而3.3.1中又出现\群传播速度”。因此本部分增加2.1.5a,补充定义“群传播速度”并阐明与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群速度的定义参见中国邮电百科全书》653页。原文中无公式(5a),该公式系本部分为便于对“群传播速度\的理解而补究;
-为方使对本部分的理解和实施,2.1.7中增加一个自然段+见2.1.7最后一自然段:X-Tall
一将原文 2. 1. 10 中有误的公式(12)\PS;=—10lg学
\PS, =—10lg (10-+
\改为
-将原文2.1.13中\传播速度V,\改为\群传播速度V”,以与其后的公式A.23协调一致,-将原文3.1.1中c项中与3.1.1中a)项、b)项规定不-致的\金线盘\,改为\非金属线盘\,一为充分说明\群传播速度\的试验方法,对3.3.1的标题“群传播速度”增加脚注“2)\;一将原文3.3.3.3.3公式(30)中有误的\a\改为\a\;为使公式中单位统—,将3.3.4中公式(333\NEXT=NEXTo—10lg(Ie-4)/(1—e-a())改为\NEXT-NEXTo10g(1-10-+)/(1-10-+(%)):格照交,3.61 中有误的公式(0*2号“破为\20Vi_Vr
-—将原文 3. 3. 6.2. 2. 1 中有误的公式(37)\Zcm= VZcZst\改为\2c=VZocZsc\一将原文3.3.7.1条文注释中有误的\Zc\改为\ZcM”;将原文附录A中有误的公式(A6)\α=VIc(号E)\改为\=wVL(≤/+号/)\;2NL
—将原文附录 B公式(R.6)中有误的\arclanh\(反双曲正切)改为\arctan\(反正切):—将原文附录 B中有误的公式(B.8)\β=arctan[(2VRk/R)/(1—Rk/RL)× sin[(虾—.)/2])\改为\b=arctant[(2VRk/Ri.)/<1—Rk/R1.)1X sin[(—d.)/2])\。本部分代替CB/T18015.1一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心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本部分与GB/T18015.1-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更新了不平衡衰减的定义,测量方祛,补充了对设备、校推、测量,试样和试验结果的要求。(1999年版的2.1.7,3.3.3;本版的2.1.7,3.3.3);给出串音功率和的新定义(1999年版的2,1.10;本版的2.1.10):对近端和远端串音测量值的修正长度从500[m调整到100m,据应公式也作了修改(1999年版的3.3.4,3.3.5:本版的3.3.4.3.3.5);对于特性阻抗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了全面更新,给出了两种要求的表达方式,规定了测最的基准方法和五种替代测量方法(1999年版的3.3.6;本版的3.3.6):补充了回波耗(RI.)和结构回波损耗(SRL)的试验方法,包括原理、试样制备、试样设备与步骤和要求(1999年版光,本版的3.3.7)一附录 A 由\用 S-参数校准阻抗的试验装置“更改为\特性阻抗和 SR1/RI 方法\(1999 年版的附录A:本版的附录A);
补充资料性附录不平衡衰减”插入附录B之后作为附录心,而将本部分前版的附录C更改为附录D(1999年版的附录C;本版的附录C.附录D)。本部分的附录 A,附录 [3,附录 C,附录 ID)都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推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GB/T 18015.1—2007/[EC 61156-1:2002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志要起草人:孟庆林、吉利江斌、徐爱华,叶信宏、赵佩杰、倪厚森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8015.1—1999。
1总则
1. 1范围
GB/T 18015.1-2007/IEC 61156-1:2002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缴第1部分:总规范
:B/T18015的本部分是室内电缆的导则,它规定了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的定义和要求。这种电缆用于数字通信系统,如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局域网和数据通信系统。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过G13/T1801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C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5—1995,idt 1EC 60068-2-27:1987)GB/T2428.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H/T 2423. 6—1995.idt 1EC 60068-2-29:1987)G3/T2424.1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2424.132002.IEC 60068-2-33.1971.1DTGB/T 2423. 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GB/T 2424. 22—2002,IEC 60068-2-14 : 1984,IDT)试验Eb和导则:碰
溢度变化试验导购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
GB/T2423.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GB/T 2423.34—1986,idt IEC 60068-2-38:1974)GB/72423.5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e:流动混台气体腐蚀试验(GB/T 2423. 51-2000,idt IEC 60068-2-60:1995)GB/T2951.1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节: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dt IFC 60811-{-1;1993)GB/T2951.2—[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2节:热老化试验方法(idt1EC 60811-1-2:1985)GB/T2951.8—1997电缆绝缴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3节: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idt[FC 60811-1-3:1993)GB/T2951.4一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4节:低温试验(idt IF0 60811-1-4:1985)GB/T2951.6—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dt1EC60811-3-1:1985)GB/T2951.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含料专用试验方法第1节: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空气热老化后的卷绕试验一熔体指数测量方法—聚乙烯中炭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的测摄方法(GB/T2951.8--1997.idt[EC60811-4-1:1985)GB/T2951.9—1997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部分:聚乙烯和聚芮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第2节:预处理后断没伸长率试验一一预处理后卷绕试验一空气热老化后卷统试GB/T 18015.1--2007/IFC 61156-1:2002验—一测定质量的增划—长期热稳定性试验(附录A)-—铜催化氧化降解试验方法(附录 B)(itl[EC 60811-4-2.1990]
GB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标准颜色(GB6995.2—1986,neq1EC60304:1982)GB/T7424.2-2002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IEC60794-1-2:1999.MOD)GI3/T11327.1一1999聚氯乙烯绝缘聚氛乙烯护套低频通信电缆电线第1部分:一试验和测量方法(nenIEC60189-1:1986)CB/T12269—1990射频电缆总规范(idtIFC60096-1:1986)GB/T 17650.1取自电缆或光缆的材料燃烧时释出气体的试验方法第1部分;卤酸气体总量的测定(GB/T 17650. 1- 1998.idt IFC 60754-1:1994)GB/T 17651.1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E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1部分:试验装置(GB/T 17651,1—1998.ill 1E061034-1:1997)GB/T17651.2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GB/T 1765I.2—1998,idt 1F t1034-2; 1997)GB/T17737.1射频电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擎方法(GB/T17737.12000,idt IEC 61196-1:1995)
GB/T18213低颖电缆利电线无镀层和有镀层铜导体电阻计算导GB/T1838U.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续的垂自燃烧试验方法(GB/\F [8380. 1-2001.idt IEC 60332-1:1993)G1S/T18380.?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2部分:单根铜芯绝缘细电线或电缆的重直燃烧试验方法(GB/T 18380. 2 - 2001.idt IEG 60332.2,1989)GB/T18380.3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部分:成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GB/T18380.3—2001.il1EC:60332-3:1992)IFC60028销电阻国际标准
IEC607081:1981聚烯烃绝缘案烯烃挡潮层护套低频电缆第1部分:一般设计细则和要求IEC60708-1:1981的第3次修改单,19881.3安装条件
电缆设闻应满促下列各种场所遇到的要装件:设备电缆
这种电缆适用汀工作站写外图设备(如打印机)之间。电缆应柔软·并满足数字设备连接所要求的传输能。
b)工作区电缆
这种电纸适用于士作站与通错输出端之间:电缆应案软,重量轻、直径小,并满足所要求的传输性能及机械性能。
c)水乎层布线电缆
这种电缆适用于工作区通信输出端与通信机房之间。电缆可以安装在管道、绒中及地板与无花板的空隙甲,这种电缆在火我亲性上声真有合格的性能。d)楼层间布线电缆和建筑物主干电缆这种电缆适用于水平安装或各楼层之间的垂真安装因而应设计得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开在火灾条件下应其有合格性能。
e)建筑物间电缆
这种电缆用于建筑物之间互连并应适用于室外安装。这种电缆的护套和外护套应符合IE60708-1的规定。
注:工作区电缆和设备电缆--假要求在一端或两销有合适的连接器。连接露的型式不在本部分中规定2
2定义和要求
2.1定义
GB/T 18015.1--2007/IEC 61156-1:2002除IEC60050中相关部分\舰定的定义外,G3/T18015的本部分还采用下述定义。2. 1. 1
电阻不平衡resistance unbalance对绞组两导体间或四线组中--对线两导体间的电阻不评衡定义为:AR(%)=(Rm-Rmm)/(Rm+Rm)×100(%)武中:
电阻不平衡:
Rmx-:一较大电阻值的导线电阻,2:Rmim一较小电阻值的导线电祖,。2. 1. 2
-(1)
对绞组或四线组中一对线的对地电容不平衡pair or une side of quat to earth capucitanceunbalHne
对绞组或四线组中一对线的对地电容不平衡定义为:AC. -- C -C.
式中:
AC,一线对对地电容不平衡;
C-导体ab间的电穿,导体b应接所有其他导体及屏蔽与地:C
导体b与间的电容.导体应接所有其他导体及屏蔽与地,-(2)
对绞组或四线组中一-对线的对屏电容不平衡 pauir or otie side of 且 quad to scree capaicitance mnhalance对绞纠或四线组中:·对线的对屏蔽电穿不平衡定义为:Acs - Gs - Cy
式中:
--·线对对屏蔽电容不平衡:
Cls导体a持屏敲间的电窄,其余的导体应接平衡变量器的中性点:Cs一导体b写屏献间的电容,其的导体应接平衡变量器的中点。2. 1. 4
mutual capacilance of a pair线对工作电容
对绞组(或四线组中--对线)作电容定义为:Cm= (C -C)/2--C-/4
武中:
C.线对上作电容:
C-导体a与 b叫的电容.导体b接所有其他导体及屏蔽与地;。导体b与a间的电容,导体a接所有其他导体及屏蔽与地:C。一接在·起的被测线对与同时接地和接屏蔽的所有其他导体之间的电容2. 1. 5
velocity af propugation
传播速度
相速度phaxevelacity
[)在与虑中。
.(4)
CB/T 18015.1—2007/IEC 61156-1 :2002传播速度定义为信号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传播速度的单位是km/5,也可以由速度比来表示。速度比定义为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与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之比。自由空间传播速度取299778km/s传播速度通带从角频率和相移来确定。传播速度(相速度)由下式给出:=
式中:
传播速度m/s;
角频率,rad/s:
β—相移常数,rad/m:
颖率,Hz。
群传播速度groupvelocityofpropagation-2.x·f
具有多个频率分量的信号沿电缆传播时,如果这些频率十分接近它们的差值△大大小于它们的中心频率也则可按下式计算它们的群传播速度改,即e
U被称为样传播速度。
亲减attenualion
当电缆特性阻抗与试验仪器阻抗匹配时,100 m长电缆的衰减定义为:α = (100/L) + 101g(P:/P2?
式中:
一衰减常数,dI3/100 m:
P,一负载阻抗等于信号源阻抗时的输人功率;P,一一载阻抗等于试验样品阻抗时的输出功率;L试验样品长度,m
unbalance attenuation
不平衡衰减
不平衡衰减定义为共模功率与差模功率比的对数yrsn
p = 201g
武中:
不乎衡减,dB
匹配差模功率,W:
匹配共模功,W:
差模电路电压,V:
Usan共模电路电压.V:
差模电路的特性阻抗,0;
-共模电路的特性阻抗,H;
一分别表示近端和远端的标记。Uam
÷10lg
-( a )
不平衡寰减也时常被明做转换损耗,按照上式中差模功率(电压)和共模功率(也压)所在端别(近端和远端),不平衡衰减可分为纵向转换损耗(I.CL)、纵向转换转移损耗(I.CTI.)、横向转换损耗(TCI.)、横向转换转移损耗(TCTI.)、等电平纵向转换转移损耗(ELLCT1)和等电平横向转换转移损耗(E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