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 HJ/T 352-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2-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HJ/T 352-2007

中文名称: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7-12

实施日期:2007-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353932

相关标签: 环境 污染源 自动 监控 信息 传输 交换 技术规范 试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020环境保护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综合>>Z05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数:244

标准价格:88.0 元

出版日期:2007-08-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提出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总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描述了国家级、省级之间的交换流程、交换模型,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之间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活动;省级范围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可参照执行。本标准描述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信息的内容和报文格式,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活动。 HJ/T 352-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HJ/T352-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352—2007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ata Exchang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missionAutoMonitoringInformation(ontrial)(发布稿)
2007-07-12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7-08-01实施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交换信息xml描述
5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方式
6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用网络基础7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频度
8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型
9信息交换流程
10数据交换报文规范
11信息结构描述
12代码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Schema
Systemcode Scher
数据类型Schen
数据交换报文格式
单位类别编码
企业规模编码
注册类型编码
计量单位编码。
污染物代码
流域编码
水域功能区类别编码
排放规律编码
排放去向编码
燃料分类编码:
燃烧方式编码
层次结构图图符说明
xmlSchema文件结构说明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XML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数据传输流程,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的实时、有效传输,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交换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级、省级之间的信息交换流程、交换模型,以及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信息的内容和格式要求。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附录N、附录O为规范性附录,附录P、附录Q、附录R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07月12日批准。本标准自2007年08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1
1适用范围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本标准描述了国家级、省级之间的交换流程、交换模型,适用于国家级和省级之间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活动;省级范围内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可参照执行。本标准描述了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信息的内容和报文格式,适用于各级环保部门。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活动。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30001-1993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第一部分:体系结构与基本多文种平面GB2312-1980
GB/T2260
GB10114-88
GB/T-4754
GB11714
GB/T12404
GB/T16705
GB/T16706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全国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代码编制规则单位隶属关系代码
环境污染类别代码
环境污染源类别代码
GB/T17295-1998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HJ14
HJ/T75
HJ/T76
HJ/T355
HJ/T356
HJ/T212
3术语和定义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本部分对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信息交换中所涉及的术语进行一致性定义。3.1数据交换
将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同一应用或者不同应用中的同类数据按统一格式、时间要求传输到交换中心(也可以是另一系统)。3.2XML
可扩展置标语言。
3.3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
各级环保部门接收和处理的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在线自动监控的数据,以及污染源相关的其他基本信息。
3.4epiXML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可扩展置标语言。3.5国家级节点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心节点。
3.6省级节点
省级环境保护局(厅)节点。
交换信息xml描述
4.1字符集
使用的字符集符合GB13000.1-1993的规定,也可以采用符合GB2312-1980规定的字符集。4.2命名空间namespace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XML描述使用的命名空间为:“http:/wWW.sepa.gov.cn/epiDATA”交换规范XML描述使用的命名空间为:“http://wwW.sepa.gov.cn/epixml/operation\。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报文规范XML描述使用的命名空间为:“http:/sepa.gov.cn/epixml\。4.3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Schema描述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Schema见附录A.1、污染源基本信息Schema见附录A.2、废水排放口基本信息Schema见附录A.3、废气排放口基本信息Schema见附录A.4、污染源申报登记信息Schema见附录A.5: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控信息Schema见附录A.6、污水处理厂基本信息Schema见附录A.7、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基本信息Schema见附录A.8、污水处理厂废气排放口基本信息Schema见附录A.9、污水处理厂申报登记信息Schema见附录A.10。4.4数据类型Schema描述
见附录C数据类型Schema。
4.5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XML文件见附录R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XML。4.6交换信息Schema描述
见附录D数据交换报文格式。
5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方式
5.1上传数据
省级节点自动传输污染源信息到国家级节点。5.2调用数据
国家级节点调用省级节点数据或者查询省级节点数据。5.3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总体架构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总体架构见图1:2
直辖市
计划单
日家环境保护业
务专网
数据,
省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
各省网络
[上传
城市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
[上传wwW.bzxz.Net
城市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
国家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
省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
各省网络
城市污染源
自动监控系统
图1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信息交换总体架构6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用网络基础省级节点和国家级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7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频度
7.1省级节点向国家级节点上传数据废气小时均值、日均值、月均值、年均值:见HJ/T75和HJ/T76。废水小时均值、日均值、月均值、年均值:见HJ/T356。7.2实时数据
废气实时数据:见HJ/T75和HJ/T76。废水实时数据:见HI/T355和HI/T356。8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型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的流程为:国家环境保护业务专网
8.1省级节点登录国家级节点,省级节点使用国家级节点统一颁发的数字证书登录,确认节点身份。8.2国家级节点和省级节点之间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数据交换:8.2.1省级节点通过定时或实时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国家级节点。定时是指省级节点定时将污染源自动监控小时均值、日均值等信息传输至国家级节点:实时是指国家级节点向省级节点发出数据查询请求时,由省级节点将当前实时数据传输至国家级节点。国家级节点主动向省级节点发出数据查询请求,双方通过节点确认身份后,由省级节点将国家8.2.2
级节点所请求的数据传输至国家级节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流程见图2。3
1、获取省节点
数字证书
2、登录
3、数据交换
信息交换流程
省级节点
自动推送
国家级节点
主动调用
省级节点
该证书作为省节点
身份认证标识
登录国家级
节点中心
定时推送
小时等均值数据
实时数据推送
查询响应
发送数据
国家级节点与省级节点之间信息交换模型图图2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的XMLSchema描述见附录D.1。9.1交换操作
9.1.1上传数据
国家级节点
颁发数字证书
对省级节点进行
身份认证
接收数据
查询请求
接收数据
省级节点向国家级节点传输数据。传输数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数据。上传数据流程见9.2.1,上传数据结构见表1。
交换操作中的数据报文包括:报文头、报文体,详见10.1。数据层次结构图符说明见附录P。表1上传数据结构
diagram
Namespace
Children
上传数据 点
当摄方点向用求级有点上报摄
(仔日数据报文
http://sepa.gov.cn/epixml/operation数据报文
Source
查询请求
见附录D.1信息交换方式.xsd
国家级节点向省级节点发出的调用数据传输请求。查询请求流程见9.2.2,查询请求数据结构见表2。表2查询请求结构
diagram
Namespace
Children
Source
查询响应
查询请求克
用恋想方点向省然方点的查动
谢最信息
数据报文
http://sepa.gov.cn/epixml/operation数据报文
见附录D.1信息交换方式.xsd
省级节点对查询请求的响应。查询响应流程见9.2.2,查询响应数据结构见表3。表3查询响应结构
diagram
Namespace
Children
Source
9.1.4订阅请求
查询响应点
变通读求的度容
[日数据报文
http://sepa.gov.cn/epixml/operation数据报文
见附录D.1信息交换方式.xsd
个省级节点向另一个省级节点发出的数据传输请求。订阅请求流程见9.2.3,订阅请求数据结构见表4。
表4订阅请求结构
diagram
Namespace
Children
Source
订阅响应
订阅请求白
省毁方点户向省毅方点B订网
数据报文
http://sepa.gov.cn/epixml/operation数据报文
见附录D.1信息交换方式.xsd
省级节点对订阅请求的响应。订阅响应包含订阅的数据报文。订阅响应流程见9.2.3,订阅响应数据结构见表5。
表5订阅响应结构
diagram
Namespace
Children
Source
交换流程
9.2.1上传数据
订间响应 占
订阅试求的度誉
数据报文
http://sepa.gov.cn/epixml/operation数据报文
见附录D.1信息交换方式.xsd
省级节点向国家级节点传输数据的流程,省级节点与国家级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使用国家级节点颁5
发的数字证书进行身份认证。数据上传流程见图3。省级节点
输入证节相关信息
返回身份认证通过信息
上传数据
返回数据接收结果信息
国家级节点
对省级节点进行
身份认证
图3省级节点数据上传流程图
9.2.2数据查询与响应
国家级节点向省级节点发出调用数据传输请求,省级节点对查询响应的流程。数据查询与响应流程见图4。
国家数节点
查询失败
查询成功
查询请求
处理错识返回错误信息
处理成功,传输数据
省级节点
请求处理
请求响应
图4数据查询与响应流程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