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计量标准(JJ) > JJG 62-2007 塞尺检定规程
JJG 62-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JG 62-2007

中文名称:塞尺检定规程

标准类别:国家计量标准(JJ)

英文名称: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Feeler Gauge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7-08-21

实施日期:2008-02-21

作废日期:2018-05-2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265909

相关标签: 检定 规程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17.040长度和角度测量

中标分类号:综合>>计量>>A52长度计量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JJG 62-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计量出版社

页数:13页

标准价格:18.0 元

出版日期:2008-02-2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邵晶、石作德、甘晓川

起草单位: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标准简介

本规程适用于厚度为(0.02~3.00)mm,长度为(75~300)mm塞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JJG 62-2007 塞尺检定规程 JJG62-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规程适用于厚度为(0.02~3.00)mm,长度为(75~300)mm塞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62—2007
Feeler Gauges
2007~08-21 发布
2008-022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JJG62—2007
塞尺检定规程
VerificationRegulationof Feeler GaugesJJG62—2007
代替JJG62-—1995
本规程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8月21日批准,并自2008年2月21日起施行。
归口单位: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委托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JJG62—2007
邵晶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石作德(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甘晓川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
徐及(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黄立华(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范围·
2引用文献·
3 术语
4概述·
5计量性能要求·
5.1塞尺硬度·
塞尺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5.3塞尺厚度
5.4塞尺弯曲度·
6通用技术要求·
6.1外观
6.2相互作用…
7计量器具控制.
检定条件…
检定项目
检定方法
检定结果的处理
检定周期·
JJG62—2007
塞尺厚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附录A
附录B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1)
(3)
(3)
(4)
(5)
1范围
JJG62—2007
塞尺检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厚度为(0.02~3.00)mm,长度为(75~300)mm塞尺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下O NIST
引用文献
用汗量术语及定义
JJF1001-1998
JJF1059--198
购量不确
脑注意使用
使用本规程www.bzxz.net
3术语
弯曲度
在塞尺
4概述
有效版本
位置正、反工作面测得的最大宗值差。吧
国险验间隙用的薄片
塞尺是
成。塞尺的
有A型和B型
(非工作面)
dnm,200mm.300mm
长度(75mm,100mm)
(非工作面)
量具,由具
确厚度尺寸的桌
见图1。
保护板
图1塞尺外形图
或成组的薄片组
塞尺片
联接件
联接件
塞尺片
5 计量性能要求
5.1塞尺硬度
塞尺硬度应在(360~600)HV。
5.2塞尺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JJG62—2007
塞尺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值见表1。表1工作面表面粗糙度R
塞尺厚度d/mm
0.020.055.3塞尺厚度
塞尺厚度见表2。
5.4塞尺弯曲度
塞尺弯曲度见表2。
塞尺厚度及弯曲度
塞尺厚度 d
0.02≤d≤0.10
0.100.300.601.002.00塞尺厚度极限偏差Fm
首次检定
注:距工作面边缘1mm范围内的厚度偏差不计。6、通用技术要求
6.1外观
后续检定
表面粗糙度R./μum
塞尺弯曲度
6.1.1首次检定的塞尺的工作面应无划痕、毛刺、锈斑;后续检定的塞尺工作面允许有不影响使用计量特性的外观缺陷。2
JJG 62-—2007
保护板上应标出制造厂名(或厂标)、规格、出厂编号,每片塞尺上均应标出厚6.1.2
度的标称值。
6.2相互作用
塞尺与保护板的联接应可靠,塞尺绕联接件转动应灵活,不得有松动和卡滞现象。7计量器具控制
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7.1检定条件
7.1.1检定时室内温度应在(20±8)℃。7.1.2检定用设备
各检定项目所用的设备见表3。
7.2检定项目
各检定项目见表3。
检定项目及检定用设备
检定项目
相互作用
塞尺硬度
工作面
表面粗糙度
塞尺厚度
塞尺弯曲度
主要检定用设备
显微硬度计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或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卧式测长仪
卧式测长仪
注:表中“+”表示应检项目,“7.3检定方法
7.3.1外观
目力观察。
7.3.2相互作用
手感试验。
首次检定
”表示可不检项目。
后续检定
使用中检验
7.3.3塞尺硬度
用显微硬度计测量,标称厚度为(0.02~0.15)mm的载荷为0.10kg;标称厚度为(0.20~3.00)mm的载荷为0.20kg。在塞尺非工作面上不少于3个点,见图2中8,9,10的位置。
7.3.4工作面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测量或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有争议时以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方法为准。
7.3.5塞尺厚度
JJG62—2007
图2塞尺测量点示意图
采用卧式测长仪直接测量(见图3)。在保证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满足1/3塞尺厚度极NEA
限偏差的情况下,可用其他的方法SQOH
7.3.5.1仪器
在卧式测长
图3直接检定
度示意图
1一卧式测长仪测量辅2球形测帽;3一塞尺片;4-Φ12mm骑
加以3N测力
此时测长仪上的
卖数值作为测量时的
7.3.5.2厚度测
a)标称厚度02~0.10)mm
开,将塞尺放人两卿景媚之间。按图的数值,这些数值分氛与相对零点数值;5一测长仪尾管;6一码
长仪的球形
面测帽接触,
帽与Φ12mm自
尽的测最,移动测长仪的测最使两测量帽离湖文
值的最天值
读出1,2,
为塞尺的厚度
5,6,7各点
b)标称厚度0.Nmd≤3.dom
塞尺鼠
多动测长仪:
测量轴使两测量帽
离开,将塞尺放人两测之间。接图。中的受检点分别读出为数值,再将塞尺翻点进行测量;将其1,4,该是、反两面对应数值中转180,对另一面的1,
的最小值分别与2,3,5,6匹均数值进行比较,取的是天值作为塞尺的厚度值。NAMETROLO
取塞尺厚度值与其标称值之差
7.3.6塞尺弯曲度
根据7.3.5中已测出的数据,计算1,4,7三个点正、反面各对应值之差,取三个差值中绝对值的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7.4检定结果的处理
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塞尺,发给检定证书。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塞尺,填发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7.5检定周期
检定周期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半年。4
附录A
A.1测量方法
JJG62—2007
塞尺厚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用卧式测长仪直接测量。
A.2数学模型
H=0+2+3+84
式中:H——塞尺厚度测量结果;L一一第i点测长仪的读数与相对零位之差;一测长仪阿贝目镜最小分度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22-—塞尺厚度不均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3——测力造成的压陷变形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84——塞尺与平面测帽不完全接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A.3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A.3.1第i点测长仪的读数与相对零位之差的标准不确定度u(L)(A.1)
第i点测长仪的读数与相对零位之差的标准不确定度u(L),可根据测长仪最大允许示值误差来评定。
测长仪在使用范围内示值最大允许误差为1.0um,由于为两次读数之差,则包含因子为/6,故
u(L) = 1.0μm = 0.408μm
A.3.2测长仪阿贝目镜最小分度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测长仪阿贝目镜的最小分度值为1um,则u(8;)=lm = 0.5μm
A.3.3塞尺厚度不均匀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u(32)由实际检测的数据可知,塞尺片本身的厚度不完全一致,厚度尺寸越大时越明显。当厚度尺寸≤0.10mm时,该值一般不超过1μm,以均匀分布估计,则1增~0.577μm(厚度尺寸≤0.10mm)u(82) =
当厚度尺寸≥0.15mm时,该值一般不超过2um,以均匀分布估计,则u(82)=2~1.15μm(厚度尺寸≥0.15mm)3
A.3.4测力造成的压陷变形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3)测量时,塞尺的一面与平面测帽接触,由于是平面对平面的接触,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另一面是球形测帽与塞尺的平面接触,变形量不能忽略。根据公式:5
式中:f-
一变形量,um;
p———测量力,N;
d—球形测帽直径,mm;
JJG62—2007
K,一一不同情况下的材料系数。在塞尺厚度的测量过程中,球形测帽和塞尺的材料都是钢,则K,=0.415。
u(83) = f = 0.415
/40μm0.252μm
A.3.5塞尺与平面测帽不完全接触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u(4)塞尺与平面测帽的接触是面对面的接触,由于塞尺本身的原因造成了与平面测帽的接触必然会存在着间隙,估计该间隙不超过0.5um,则由于塞尺与平面测帽不完全接触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
0.5μm~0.289μm
u(84) = 9
A.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A.4.1灵敏系数
由数学模型H=L+1+2+3+4可知,各输人项的灵敏系数均为1,且各输人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故:u(H) =ciu?(L) +cu?(8,)+ cu2(02)+ chu?()+cu?(8)u(H)=u2(L)+u2(8)+u2(82)+u2(8)+u2(84)A.4.2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
u(2)
不确定度来源
测长仪示值误差
最小分度值
塞尺厚度不均匀
测力造成的压陷变形
塞尺与平面测帽
不完全接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标准不确定度/μm
0.577(厚度尺寸≤0.10mm时)
1.15(厚度尺寸≥0.15mm时)
u(H) =u2(L)+u2(8)+u(82) +u2(8,) +u2(84)灵敏系数
对于厚度尺寸<0.10mm时:
JJG62—2007
u(H)=0.4082 +0.52+0.5772+0.2522+0.289μm~0.947μm对于厚度尺寸≥0.15mm时:
u(H)= /0.4082+0.52 +1.152+0.2522+0.2892μm~1.37um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由不确定度一览表可知,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以正态分布估计,取k=2,对应的置信概率约为95%。
U= k·u(H)
U =2×0.947μm~2.0um k =2 (厚度尺寸≤0.10mm)U =2×1.37μm~2.7μmk =2(厚度尺寸≥0.15mm))A.6结论
对于0.02mm的塞尺,Fm=5μm。
对于1.00mm的塞尺,Fm=16μm。经上述塞尺厚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对于厚度尺寸≤0.10mm的塞尺,U=1/2.5Fm;对于厚度尺寸≥0.15mm的塞尺,U<1/3Fm。证明本规程规定的技术要求、检定条件和检定方法科学、合理、可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