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 992-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MT/T 992-2006
中文名称:地下空间使用的岩体无缆通信设备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煤炭行业标准(M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8-19
实施日期:2006-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437924
相关标签:
地下
空间
使用
岩体
通信
设备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采矿和矿产品>>采矿设备>>73.100.99其他采矿设备
中标分类号:矿业>>地质勘探设备>>D82地球物理勘探设备
关联标准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归口单位: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委会煤田勘探设备分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空间使用的岩体无缆通信设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救灾、施工、勘探作业中语音通信用的通信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非岩体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 MT/T 992-2006 地下空间使用的岩体无缆通信设备技术条件 MT/T992-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73.100.99
备案号:18438—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MT/T992—2006
地下空间使用的岩体无缆通信设备,技术条件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rock communication apparatuswithout the cable in underground2006-08-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MT/T992--2006
MT/T992—2006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提出。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莨、冯宏、王信文、李萍、王戈。1范围
地下空间使用的岩体无缆通信设备技术条件
MT/T992—2006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空间使用的岩体无缆通信设备(以下简称通信设备)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救灾、施工、勘测作业中语音通信用的通信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井下非岩体通信的其他通信设备。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也成为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1997)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079-0:1998)GB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eqvIEC60079-11:1999)
GB/T387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eqvIEC947-1:1988)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MT210一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地下空间underground
地下由不同岩性的岩层组成的空间体。3.2
岩体无缆通信rockcommunicationwithoutcable指除发射、接收天线外,通讯信号只通过岩体传输,而不借助其他任何导电介质。如电线、铁轨等。4要求
4.1环境条件
通信设备在下列条件中应能正常工作:a)环境温度为0~40℃;
b)平均相对湿度不超过95%(25℃);c)大气压为80~106kPa;
MT/T992--2006
d)有甲烷和煤尘,但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的场合;e)无剧烈振动和冲击的地方。
4.2一般要求
4.2.1通信设备是煤矿矿用本质安全型。4.2.2通信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审批图纸及文件制造,并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办公室发放的《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4.2.3通信设备是便携式设备。
4.3主要电气性能指标
4.3.1通信方式
通信方式一般为:半双工、单边带、调幅等。4.3.2额定输出功率
额定输出功率大于1W。
4.3.3发射通道频响
发射通道频带响应误差应不劣于士6dB。4.3.4接收通道频响
接收通道频带响应误差应不劣于土6dB。4.3.5灵敏度
语音接收通道灵敏度不劣于1μV。4.3.6整机总失真度(音频正弦波的)整机失真度应小于10%。
4.3.7电源
4.3.7.1供电方式
电源供电方式由具体设计规定。4.3.7.2连续工作时间
连续工作时间由具体设计规定。一般不少于4h。4.3.7.3保护功能
本质安全型电源应具备过压、过流及短路保护。4.3.7.4浇封
电池组、保护电路和电源板用RTV-133硫化硅橡胶(执行标准HG/T3313)浇封为一体,胶封件覆盖厚度不小于3mm,且胶封体中无气泡、无裂纹。硅橡胶的温度额定值不小于任一元件在浇封状态下所达到的最高温度,胶封体的表面温度不大于150℃,胶封件结构应符合GB3836.4一2000的规定。4.3.7.5本质安全参数
通信设备本质安全参数有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最高输出电压、短路电流。本安参数检验应在电源板浇封之前进行。
对于通信设备采用电池供电而言,还应该规定和标明每组电池采用的电池型号、规格、节数等参数。4.3.8其他要求
通信设备其他电气性能指标,应符合各种相应技术标准规定。4.4外观
应符合MT209—1990中第6章的规定。4.5结构
4.5.1紧固件应有防止自行松脱的措施。4.5.2金属零部件应进行防锈和防蚀处理。4.5.3零部件、元器件及其他结构要求应符合MT209一1990中第7章、第8.章、第9章及11.3的2
要求。
4.5.4通信设备的机械结构应具有密封措施。4.5.5通信设备的结构设计应具有抗震和抗冲击措施。4.6电气安全
MT/T 992—2006
4.6.1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本质安全型通信设备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GB3836.4一2000中第6章的规定。4.6.2绝缘电阻
本安电路对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Q,湿热试验后应不小于1Mα。4.6.3介电强度
通信设备电路与外壳间应能承受500V历时1min的交流50Hz正弦波工频耐压试验,且应无击穿和闪络现象。
4.7表面绝缘电阻
绝缘材料外壳的表面绝缘电阻应不大于1×10°α。4.8表面温度
通信设备在正常和故障状态时,本质安全型电路的最高表面温度不超过150℃。4.9外壳防护等级
通信设备外壳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54(见GB3836.4一2000中6.1的规定)。4.10防爆性能
通信设备应按照选择的防爆型式,符合GB3836.1--2000、GB3836.4—2000中相应的规定,并由国家授权的防爆检验单位审查检验合格,通过本质安全火花试验,取得其发放的“防爆合格证”。4.11环境适应性
4.11.1工作环境低温
通信设备在工作状态下,应能通过温度为0℃,历时2h的低温工作试验,其主要电气性能指标及外观应符合4.3及4.4的规定。
4.11.2工作环境高温
通信设备在工作状态下,应能通过温度为40℃,历时2h的高温工作试验,其主要电气性能指标及外观应符合4.3及4.4的规定。
4.11.3购存环境低温
通信设备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通过温度为一10℃,历时16h的低温贮存试验。在恢复2h后,其主要电气性能指标及外观应符合4.3及4.4的规定。4.11.4贮存环境高温
通信设备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通过温度为60℃,历时16h的高温贮存试验。在恢复2h后,其主要电气性能指标及外观应符合4.3及4.4的规定。4.11.5交变湿热
通信设备应能通过高温40℃,周期为6d的交变湿热试验,在试验到最后一个周期的低温高湿阶段的最后2h,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及介电强度试验。主要电气性能指标及外观应符合4.3及4.4的规定。
4.11.6振动
通信设备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通过频率为10~150Hz,加速度为50m/s2,每个轴向各扫频5次的振动试验。试验后主要电气性能指标、外观及结构应符合4.3、4.4及4.5的规定。4.11.7冲击
通信设备在非工作状态下,应能通过峰值加速度为500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三个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连续3次(共18次)的冲击试验。试验后主要电气性能指标、外观及结构应符合3
MT/T992--2006
4.3、4.4及4.5的规定。
4.11.8模拟运输
包装后的通信设备应能承受频率为4Hz、加速度为30m/s2,历时2h的模拟运输试验。试验后包装应无损坏和明显变形。并拆箱测试通信设备主要电气性能指标,检查外观和结构,应符合4.3、4.4及4.5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除环境试验或相关标准中有具体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a)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106kPas
d)环境噪声:≤65dB(A)。
5.2试验仪表及设备
5.2.1一般要求
5.2.1.1测量仪表的准确度应保证所测指标的准确度要求。5.2.1.2测量仪表的规格应符合所测性能的特性。5.2.2主要测量仪表和设备
5.2.2.1低频信号发生器
频率范围:10~50kHzz
b)频率稳定度:10E-3。
5.2.2.2示波器
频率范围:DC~50MHz;
b)偏转灵敏度:小于5mV/cm。
5.2.2.3失真度测量仪
频率范围:10Hz~50kHz;
幅度范围:10mV~5V;
误差:土10%(满刻度)。
5.2.2.4模拟负载
应能模拟通信设备的接地状况。5.3主要电气性能指标测试
通信设备在进行主要电气性能指标测试时,可按大地的衰减电阻接模拟负载测试。5.3.1额定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测试按图1所示连接设备。从话路输人端口输人一个正弦语音频率信号,调节输入信号到模拟负电阻上的发射电压最大时,测量电压,按公式(1)计算发射功率,或者用功率计直接读数。P=V/R
式中:
功率值,单位为瓦(W);
一测试电压值,单位为伏(V);
电阻值,单位为欧姆(α)。
发生器
5.3.2发射通道频率响应
发射机
负载电阻
图1输出功率测试图
示波器
电压表或
功率计
MT/T992-2006
发射通道频率响应测试按图1所示连接设备。从话路输入端输入一固定正弦语音频率信号,在模拟负载上测得发射电压V,,改变频率,再分别测出产品规定的频带内的各频点的发射电压V2,逐一计算各频点的分贝数,再计算各频点和中心频率点之间的差值应满足要求。5.3.3接收通道频率响应
接收通道频率响应测试按图2所示连接设备。在单边带通带范围内,送一个固定的正弦信号于接收机入口,测出扬声器两头输出电压V,再分别测出通带内各频点输出电压V2,逐一计算各频点的分贝数,再计算各频点和中心频率点之间的差值应满足要求。信号
发生器
5.3.4灵敏度
接收机
扬声器
图2通道频率响应测试图
示波器
电压表
灵敏度测试按图3所示连接设备。用正弦信号输入于接收入口,调节整机增益满度,使扬声器输出适中。衰减输入信号幅度,用各种方法如改变频率、听输出频率变化的声音、看输出电压的波形、测输出电压的幅值等极限时的输人信号最小电平即为灵敏度。信号
发生器
5.3.5整机总失真度(音频正弦波的)接收机
扬声器
图3灵敏度测试图
示波器
电压表
失真度测试按图4所示连接设备。在发射机话筒入口输入一个固定的正弦信号,并将此机发射两端接到负载电阻上,接收机两端接到衰减的负载电阻上,调增益适度,此机的扬声器两端接失真度测量仪,失真仪所示值即为信号失真度,应小于10%。信号发生器
发射机
模报负载
图4失真度测试图
接收机
失真度仪
MT/T 992-2006
5.3.6电源本质安全参数
本质安全参数测试按图5所示连接设备。a)在不加负载电阻时,分别测试各路电源开路电压,其结果应符合要求;b)在负载电阻短路时,分别测试各路电源短路电流,其结果应符合要求;连接主机后,分别测量各路电源输出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其结果应符合要求。电压表
5.4外观检查
电流表
图5本质安全参数测试图
按MT210—-1990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5.5结构检查
主机或
负载电阻
按MT210一1990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对与防爆性能有关的零部件、元器件及其结构应按GB3836.1--2000、GB3836.4-2000的规定进行检查。5.6电气安全
5.6.1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本质安全型通信设备的电源板及其涂层下的电气间隙与肥电距离按GB3836.42000中的6.4规定进行检查。
5.6.2绝缘电阻测量
按MT210—1990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5.6.3介电强度试验
按MT210一1990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5.7表面绝缘电阻
表面绝缘电阻的测量按MT210一1990中第22章的规定进行。5.8表面温度测量
按MT210--1990中第11章的规定进行。5.9外壳防护性能试验
按GB/T4942.2-1993中第6章、第7章与第8章的规定进行。5.10防爆性能试验
由国家授权的防爆检验部门按GB3836.1—2000、GB3836.4—2000的规定进行。5.11环境适应性
5.11.1工作环境低温试验
按MT210--1990中第23章的规定进行。5.11.2工作环境高温试验
按MT210—1990中第23章的规定进行。5.11.3贮存环境低温试验
按MT210-1990中第24章的规定进行。5.11.4贮存环境高温试验
按MT210—1990中第24章的规定进行。6
5.11.5交变湿热试验
按MT210—1990中28.2.1的规定进行。5.11.6振动试验
按.MT210—1990中第25章的规定进行。5.11.7冲击试验
按MT210-1990中第26章的规定进行。5.11.8模拟运输试验
按MT210--1990中第27章的规定进行。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通信设备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及定型检验三种。6.2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负责进行。6.2.1
2每台通信设备均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有合格证。6.2.2
6.2.3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中出厂检验项目的规定。MT/T992—2006
出厂检验各项指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检验项目按表-1所列内容进行,各项目指标必须符6.2.4
合要求。对不合格品允许返修,并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表1检验项目表
检验项目
主要电气性能指标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
绝缘电阻
介电强度
表面绝缘电阻
表面温度
外壳防护性能
防爆性能检验
工作环境低温
工作环境高温
贮存环境低温
贮存环境高温
交变凝热
模拟运输
技术要求
注:“0”表示必须进行检验的项目;“一”表示不检验。试验方法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定型检验
MT/T992-2006
6.3型式检验
6.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试制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b)
正式生产后,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正常生产时,每3年一次(防爆性能除外);c)
停产1年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e)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型式检验的要求时。6.3.2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中型式检验项目的规定。表1中A类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B类指标有两项不合格、C类指标有三项不合格,则应加倍抽取样品数量进行试验,若仍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
6.3.3抽取样品数量不大于20台时,抽取1~2台进行型式试验。试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品抽取。
6.3.4抽取样品数量大于20台时,抽样主要应引用GB/T2829一2002,除非其他标准另有规定。对照检验项目要求检验,并累计不合格数。对不合格批次应按GB/T2829一2002的规定处理。6.4定型检验
6.4.1当新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定型时,应进行定型检验。定型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中定型检验项目的规定。6.4.2
6.4.3定型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一台进行。定型检验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必须查明原因,清除缺陷,对产品进行修复,并重新进行定型检验。6.4.4
7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标志
7.1.1产品标志
7.1.1.1通信设备外壳明显处应设置清晰、永久性的防爆类型标志*ExibI”及标志MA”。7.1.1.2通信设备外壳应在适当位置固定铭牌。铭牌的材质应采用青铜:黄铜或不锈钢。其铭牌内容一般应包括:
产品名称、型号;
制造单位名称;
电池型号及规格;
防爆类别标志;
防爆合格证号;
安全标志编号;
主要技术参数;
出厂日期及产品出厂序列号。
包装标志
包装箱上的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T6388的规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7.1.2.1
制造单位名称;
包装件重量(包括毛重和净重);包装外形尺寸(长、宽、高);c)
生产日期;bzxZ.net
收发货地点和单位。
包装箱储运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