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02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 5023.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023.1-2008

中文名称: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504490

相关标签: 额定 电压 聚氯乙烯 绝缘 电缆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5023.1-1997

采标情况:IDT IEC 60227-1:2007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9页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64883-T-604

出版日期:2009-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03-28

起草人:严永昌、房权生、钱国锋、李斌、汪传斌、郑国俊、郑宏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5023的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U0/U为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若有)软电缆和硬电缆,用于交流标称电压不超过450/750V的动力装置。各种型号的电缆规定在GB/T 5023.3-2008、GB/T 5023.4-2008等标准中。电缆的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在GB/T 5023的第1、第3和第4等部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见GB/T 5023.2、GB/T 18380.12-2008和GB/T 2951-2008的相关部分。本部分代替GB 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本部分与GB 5023.1-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3.1.1中标志的连续性;——删除了4.1.1中“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红色、灰色、白色”的要求,增加了条文的注“宜避免使用红色和白色”;——删除了4.1.2中注“无护套双芯平行软线的绝缘线芯无需识别”,修改了三芯、四芯、五芯电缆的色谱;——将4.1.3注中的浅蓝色改为蓝色;——表1中规定PVC/E的非污染性试验老条件改为(100±2)℃,10×24h;——5.5.1增加90℃聚氯乙烯护套混合物PVC/ST 10,并在表2中增加PVC/ST 10全性能数据;———表1和表2中第8项的低温冲击试验,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试验温度规定为-15℃,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调整试验温度;———附录A中增加了56、57及71c型号电缆:a)56———导体温度为90℃耐热轻型聚氯乙烯护套软线(60227 IEC 56);b)57———导体温度为90℃耐热普通聚氯乙烯护套软线(60227 IEC 57);c)71c———圆形聚氯乙烯护套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60227 IEC 71c)。 GB/T 5023.1-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5023.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代替GB5023.1—1997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Polyvinvl chloride insulated cables of ratedvoltagesuptoand including450/750V-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IEC60227-1:2007.IDT)
2008-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5-01实施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GB/T5023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分为七个部分:第1部分: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一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一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第6部分:电梯电缆和挠性连接用电缆:第7部分:二芯或多芯屏蔽和非屏蔽软电缆。本部分为GB/T5023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227-1:200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氣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第3.0版(英文版)。为了便于使用,GB/T5023的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了IEC60227-1:2007的前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
本部分代替GB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氧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本部分与GB5023.1-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3.1.1中标志的连续性:
删除了4.1.1中”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红色,灰色、白色”的要求,增加了条文的注“宜避免使用红色和白色”:
删除了4.1.2中注“无护套双芯平行软线的绝缘线芯无需识别”,修改了三芯,四芯、五芯电缆的色谱:
将4.1.3注中的浅蓝色改为蓝色:表1中规定PVC/E的非污染性试验老化条件改为(100土2)C,10×24h:-5.5.1增加90C聚氧乙烯护套混合物PVC/ST10,并在表2中增加PVC/ST10全性能数据:一表1和表2中第8项的低温冲击试验,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试验温度规定为一15C,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调整试验温度:附录A中增加了56、57及71c型号电缆a)56—导体温度为90℃耐热轻型聚氧乙烯护套软线(60227IEC56):b)57—导体温度为90C耐热普通聚氯乙烯护套软线(60227IEC57):e)71c
圆形聚氧乙烯护套电梯电缆和绕性连接用电缆(60227IEC71c)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常熟电缆厂,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电缆广天津金山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方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1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严永昌、房权生、钱国锋、李斌、汪传斌、郑国俊、郑宏。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023.1—1985.GB5023.1-—1997。1总则
1.1范围
GB/T5023.1—2008/1EC60227-1:200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T5023的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U。/U为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若有)软电缆和硬电缆,用于交流标称电压不超过450/750V的动力装置。注:对某些型号的软电缆,可使用术语“软线”。各种型号的电缆规定在GB/T5023.3,GB/T5023.4等标准中。电缆的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在GB/T5023的第1、第3和第4等部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见GB/T5023.2、GB/T18380.12-2008和GB/T2951—2008的相关部分。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502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GB/T2951.11-2008
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GB/T2951.14—2008
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60811-1-4:1985.IDT)GB/T2951.2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60811-2-1:2001,IDT)GB/T2951.3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IEC60811-3-1:1985,IDT)GB/T2951.32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一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1EC60811-3-2:1985,IDT)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IEC60228:1978)GB/T5023.2—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氧乙烯绝缘电缆范第2部分:试验方法
(IEC60227-2:2003.IDT)
GB/T5023.3—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套电缆(IEC60227-3:1997.IDT)GB/T5023.4一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绝缘电缆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电缆(IEC60227-4:1997.IDT)GB/T5023.5-200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氧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IEC60227-5.2003,IDT)
GB/T18380.1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1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04.IDT)IEC173:1964软电缆和软电线线芯的颜色IEC62440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电缆使用导则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5023的各部分。2.1绝缘和护套材料的定义
聚氯乙烯混合物polyvinylchloridecompound;Pyc聚氯乙烯混合物是指它的特定组分是聚氯乙烯或它的一种共聚物经适当选择,配比和加工后制成的材料。该术语也可表示为含有聚氯乙烯和某种聚氯乙烯聚合物的混合物2.1.2
混合物的型号typeof compound
混合物按照规定的试验测得的性能进行分类。型号与混合物的组分没有直接关系。2.2试验方法定义
型式试验(符号T)typetests(symbolT)型式试验是指按一般商业原则,对GB/T5023标准规定的一种型号电缆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有良好的性能,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型式试验的本质是一且进行这些试验后,不必重复进行。如果改变电缆材料或设计会影响电缆的性能,则必须重复进行型式试验。2.2.2
抽样试验(符号S)sampletests(symbolS)抽样试验是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取自成品电缆的元件上进行的试验,以证明成品电缆产品符合设计规范。
2.3额定电压rated voltage
额定电压是电缆结构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额定电压用U/U表示,单位为V。U。为任一绝缘导体和“地”(电缆的金属护层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何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当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的额定电压应至少等于使用电缆系统的标称电压。该条件均适用于U。和U值。
当用于直流系统时,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注:系统的工作电压允许长时间地超过该系统标称电压的10%,如果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等于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则电缆可在高于额定电压10%的工作电压下使用。3标志
3.1产地标志和电缆识别
电缆应有制造厂名产品型号和额定电压的连续标志厂名标志可以是标志识别线或者是制造厂名或商标的重复标志。产品型号表示方法见附录A。导体温度超过70C时使用的电缆,其识别标志可用型号或用最高导体温度表示。标志可以用油墨印字或采用压印凸字在绝缘或护套上。3.1.1标志连续性
一个完整标志的未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2
在电缆外护套上应不超过550mm
在下列电缆的绝缘或包带上应不超过275mm:a)无护套电缆的绝缘:
b)有护套电缆的绝缘:
心)护套电缆里面的包带。
3.1.2耐擦性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油墨印字标志应耐擦。按GB/T5023.2一2008中1.8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3.1.3清晰度
所有标志应字迹清楚。
标志识别线的颜色应容易识别或易于辨认,必要时,可用汽油或其他合适的溶剂擦干净。3.2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应用型号、规格和标准号表示。规格包括额定电压、芯数和导体标称截面积等。电缆包装上应附有表示产品型号,规格、标准号,广名和产地的标签或标志GB5023.1~~GB5023.3一1985产品型号的表示法及与GB/T5023-一2008产品型号的对照参见阶录B。
4绝缘线芯识别
每根绝缘线芯应按下述规定识别:五芯及以下电缆用颜色识别,见4.1:五芯以上电缆用数字识别,见4.2。注:颜色色谱、其是多芯硬电缆的颜色色谱正在考虑中。4.1绝缘线芯的颠色识别方法
4.1.1—般要求
电缆的绝缘线芯应用着色绝缘或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识别,除用黄/绿组合色识别的绝缘线芯外,电缆的每一绝缘线芯应只用一种颜色。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不是组合色用的绿色和黄色。注:宜避免使用红色和白色。
4.1.2颜色色谱
软电继和单芯电优先选用的色谱是:单芯电缆:无优先选用色谱:
两芯电缆:无优先选用色谱:
三芯电缆:黄/绿色、蓝色、棕色,或是棕色、黑色、灰色:四芯电缆:黄/绿色、棕色、黑色、灰色,或是蓝色、棕色、黑色、灰色:五芯电缆:黄/绿色、蓝色、棕色、黑色、灰色,或是蓝色、棕色、黑色、灰色、黑色。各种颜色应能清楚地识别并耐擦,耐擦性能应按GB/T5023.2一2008中1.8规定的试验进行检查。
4.1.3黄/绿组合色
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的双色分配应符合下列条件(接IEC60173:1964):对每一段长15mm的双色绝缘线芯,其中一种颜色应至少覆盖绝缘线芯表面的30%,且不大于70%,而另一种颜色则覆盖绝缘线芯的其余部分。注:关于使用黄/绿组合色和蓝色的情况说明:当按上述规定使用黄/绿组合色时表示专门用来识别连接接地或类似保护用途的绝缘线芯,面蓝色用作连接中性线的绝缘线芯。如果没有中性线,则蓝色可用于识别除接地或保护导体外的任一绝缘线芯。3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4.2绝缘线芯的数字识别方法
4.2.1一般要求
绝缘应是同一种颜色并按数序排列,但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除外。黄/绿组合色绝缘线芯(若有)应符合4.1.3要求,并应放置在外层。数字编号应从内层由1开始。
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印在绝缘线芯的外表面上。数字颜色相同并与绝缘颜色有明显反差。阿拉伯数字应字迹清楚。
4.2.2标志的优先排列方法
数字标志应浩者绝缘线芯以相等的间隔重复出现,相邻两组数字标志应彼此颠倒。当标志由单个数字组成时,则应在数字的下面放一破折号。如果标志是由两个数字组成,则应上下排列并在下面数字的下方放置破折号。相邻两组数字标志的间距d应不大于50mm。标志的排列如下图所示:
4.2.3耐擦性
数字标志应耐擦,并按GB/T5023.2—2008中1.8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电缆结构的一般要求
5.1导体
5.1.1材料
导体应是退火铜线,但铜皮软线也可以使用铜合金单线。导体中的单线可以不镀锡或镀锡。5.1.2结构
软导体中单线的最大直径(除铜皮软线导体外)和硬导体中单线最少根数应符合GB/T39561997的要求。
各种型号电缆使用的导体类别见产品标准(GB/T5023.3—2008GB/T5023.4—2008等)。固定敷设用电缆的导体应是园形实心园形绞合或紧压圆形绞合导体。铜皮软线的每根导体应由多股绞合或复绞股线组成,而每股线由一根或多根压扁铜线或铜合金线螺旋形地绕在棉纱绳、聚酰胺绳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绳上。5.1.3结构检查
应通过检验和测量来检查结构是否符合5.1.1和5.1.2及GB/T3956—1997要求。5.1.4电阻
电统(除铜皮软线外的每芯导体在20C时的电阻应符合GB/T3956一1997各种导体规定的要求应按GB/T5023.2—2008中2.1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2绝缘
5.2.1材料
绝缘应按产品标准(GB/T5023.3—2008.GB/T5023.4-2008等)中的每种型号电缆,相应规定的一种聚氯乙烯混合物:
固定敷设用电缆
软电缆
内部布线用耐热电缆
PVC/C型
PVC/D型
PVC/E型
不同型号聚氯乙烯混合物的试验要求见表1规定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由上述任一种混合物作绝缘,包括在产品标准(GB/T5023.3—2008,GB/T5023.4—2008等)中规定的电缆的最高温度见相应标准。5.2.2挤包绝缘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除铜皮软线外的电缆,在刺离绝缘时,应不损伤绝缘体、导体或镀锡层(若有),并通过检验及手工测量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2.3厚度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GB/T5023.3—2008,GB/T5023.4一2008等)所列表格中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电缆的规定值。但在任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规定值,只要不小于规定值的90%一0.1mm。应按GB/T5023.2—2008中1.9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2.4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
绝缘在正带使用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弹性。应按表1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适用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1规定。表1聚氛乙烯(PVC)绝缘非电性试验要求序号
试验项目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原始值
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原始值:
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条件:
一温度
一时间
老化后抗张强度
一最小中间值
一最大变化率
老化后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一最大变化率
失重试验
老化条件:
一时间
失重:
—最大值
混合物的型号
135±2
115±2
10×24
试验方法
2951.11—2008
2951.11—2008
2951.12—2008
2951.32—2008
条文号
GB/T5023.12008/1EC60227-1-2007序号
试验项目
非污染试验
老化条件
老化后机械性能
热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一时间
试验结果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条件:
一刀口上施加的压力
载荷下加热时间
一温度
试验结果:
压痕深度,最大中间值
低温弯曲试验
试验条件:
一施加低温时间
试验结果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一施加低温时间
试验结果:
一最小伸长率
低温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施加低温时间
落锤质量
试验结果
表1(续)
混合物的型号
100±2
同1.2.2和1.2.3
150±2
150±2
不开裂
150±2
见GB/T2951.31—2008申8.1.4
见GB/T2951.31—2008中8.1.5
—15±2
-15±2
—15±2
见GB/T2951.14—2008申8.1.4
不开裂
—15±2
—15±2
见GB/T2951.14—2008中8.3.4
—15±2
—15±2
见GB/T2951.14-—2008申8.5.5
见GB/T2951.14—2008申8.5.4
见GB/T2951.14-2008申8.5.6
试验方法
2951.12—2008
2951.31—2008
2951.31—2008
2951.14—2008
2951.14—2008
2951.14—2008
条文号
试验项目
热稳定性试验
试验条件:
试验结果:
最小平均热稳定时间
表1(续)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混合
物的型号
试验方法
2951.32—2008
变化幸,老化后的中间值与老化前的中间值之差与老化前中间值之比,以百分比表示。b如果适用。
“根据我国气候条件,试验温度规定为一15C.但根据用户要求充许调整试验温度。d如果产品标准(GB/T5023.3—2008.GB/T5023.4—2008等)中有规定。5.3填充物
5.3.1材料
条文号
除非在产品标准(GB/T5023.3—2008、GB/T5023.4-2008等)中另有规定,填充物应由下列—种或任一种组合材料组成:
非硫化型橡皮或塑料混合物:
天然或合成纺纤:
当采用非硫化型橡皮填充时,其组分与绝缘和(或)护套之间不应产生有害的相互作用。5.3.2包覆
在产品标准(GB/T5023.3-2008.GB/T5023.4-2008等)中,对每种型号电缆规定是否有填充物或者是否由护套或内护层嵌人绝缘线芯之间构成填充。填充物应填满绝缘线芯之间的空隙,形成实际上的圆形。填充物应不粘连绝缘线芯。成缆线芯和填充物可以用薄膜或带子扎在一起。5.4内护层
5.4.1材料
除非在产品标准(GB/T5023.42008等)中另有规定,挤包内护层应由非硫化型橡皮或塑料混合物组成。
当采用非硫化型橡皮构成内护层时,其组分与绝缘和(或)护套之间不应产生有害的相互作用。应按GB/T2951.12-2008中8.1.4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4.2挤包内护层
内护层应挤包在绝缘线芯上并允许嵌人绝缘线芯之间的空原形成实际上的圆形,挤包的内护层应不粘连绝缘线芯。
在产品标准(GB/T5023.4—2008等)中,对每种型号电缆规定是否有挤包内护层或者外护套是否可嵌人绝缘线芯之间构成填充。5.4.3厚度
除非在产品标准(GB/T5023.4—2008等)中另有规定,挤包内护层的厚度不要求测量,5.5护套
5.5.1材料
护套应是按产品标准(GB/T5023.4一2008等)中的每种型号电缆规定的一种聚氧乙烯混合物。7
GB/T5023.12008/1EC60227-1:2007固定敷设用电缆
软电缆
耐油护套软电缆
90C聚氧乙烯护套电缆
PVC/ST4型
PWC/ST5型
PVC/ST9型
PVC/ST10型
不同型号聚氧乙烯混合物的试验要求见表2规定。5.5.2挤包护套
护套应单层挤包:
a)单芯电缆,挤包在绝缘线芯上:b)其他电缆,挤包在成缆线芯和填充物或内护层上(若有)。护套应不粘连绝缘线芯,由薄膜或带子组成的隔离层可放在护套内层如在产品标准(GB/T5023.4一2008等)中有规定,则护套可嵌入成缆线芯之间的空原构成填充5.5.3厚度
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产品标准(GB/T5023.4一2008等)所列表格中列出的每种型号和规格的规定值。
但在任一点的厚度可小于规定值,只要不小于规定值的85%一0.1mm应按GB/T5023.2—2008中1.10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查是否符合要求。5.5.4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
护套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弹性应按表2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要求见表2规定。表2聚氛乙烯(PVC)护套非电性试验要求序号
试验项目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交货状态原始性能
抗张强度原始值:
最小中间值
断裂伸长率原始值:
最小中间值
空气烘箱老化后的性能
老化条件:
抗张强度: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
断裂伸长率:
最小中间值
最大变化率
混合物的型
PVC/ST4PVC/ST5PVC/ST9PVC/ST1012.5
135±2
10×24
试验方法
2951.112008
2951.122008
2951.11-2008
条文号
试验项目
失重试验
老化条件:
—温度
—时间
失重:
——最大值
非污染试验
老化条件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一时间
老化后机械性能
热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
—温度
试验结果
高温压力试验
试验条件:
刀口上施加的压力
一载荷下加热时间
—温度
试验结果:
一压痕深度最大中
低温李曲试验
试验条件:
一温度?
施加低温时间
试验结果
低温拉伸试验
试验条件:
一施加低温时间
试验结果:
最小伸长宰
表2(续)
混合物
PVC/ST4
150±2
-15±2
—15±2
PVC/ST5
GB/T5023.1—2008/IEC60227-1:2007的型号
PVC/ST9
同1.2.2和1.2.3
150±2
150±2
不开裂
-15±2
-15±2
不开裂
-15±2
-15±2
PVC/ST10
115±2
100±2
10×24
150±2
-15±2
—15±2
试验方法
2951.32-2008
2951.12—2008
2951.31-2008
2951.312008
2951.31-2008
2951.312008
2951.14—2008
2951.14—2008
2951.14—2008
2951.14—2008
条文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