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2078.1-2008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
GB/T 22078.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078.1-2008

中文名称: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855453

相关标签: 额定 电压 交联 聚乙烯 绝缘 电力电缆 附件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 62067:2006 MOD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26.0 元

计划单号:20067300-T-604

出版日期:2009-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06-30

起草人:应启良、杨黎明、吴长顺、刘召见、汪传斌、姜芸、韩长武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院、国家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3)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20078《额定电压500kV(Um =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分为三个部分,本部分为GB/T 20078 的第1部分。GB/T 20078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500kV(Um =550kV)固定安装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系统、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方法和要求。此试验要求适用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件下的单芯电缆及其附件,而不适用于特种电缆及其附件,诸如海底电缆。对特种电缆可能需要修改本部分的试验或可能需要设计特殊的试验条件。本部分不包含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和纸绝缘电缆的过渡接头。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2067:2006 Ed.1.1《额定电压150kV(Um =170kV)以上至500kV(Um=550kV)挤包绝缘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英文版)。IEC 第20技术委员会(电缆)已决定此出版物的内容直至2010年保持不变。至该时,此出版物将重新确认或废止或修订或修改。本部分主要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文本结构与IEC 62067:2006相同,但外护套材料仅采用与正常运行条件电缆导体最高温度90℃相适配的ST2 和ST7外护套混合料;型式试验中增加绝缘层微孔、杂质和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微孔、突起试验,相应增加附录E:绝缘层杂质、微孔和半导电屏蔽与绝缘层界面微孔、突起试验;增加外护套刮磨试验和铝套腐蚀扩展试验。绝缘偏心度要求和绝缘tanδ 值要求以及例行试验中局部放电试验灵敏度要求均严于IEC 62067:2006。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F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GB/T 22078.1-2008 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 kV(Um=550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22078.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29. 06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078.1—2008
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
Power cables with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a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rated voltage of 500 kV(U. - 550 kV)-Partl:Power cable systems-cables with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insulation and their accessories for rated yoltage of500kV(U=550kV)—Testmethodsand requirements(IEC62067.2006.MOD)
2008-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电压标示和材料
电缆阻水措施
电缆特性
附件特性
试验条件
电缆和预制附件主绝缘的例行试验电缆抽样试验·
附件抽样试验·
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
电缆系统预鉴定试验
安装后电气试验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数值修约
半导电屏蔽电阻率测量方法
透水试验
直埋接头外保护层试验
GB/T 22078.1-2008
绝缘层杂质、微孔和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微孔、突起试验本部分与IEC62067:200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25
GB/T 22078.1--2008
GB/T22078%额定电压500kV(U.=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试验方法和要求:
第2部分:额定电压500kV(U.=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第3部分:额定电压500kV(U.=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本部分为GB/T22078的第1部分。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2067:2006Ed.1.1《额定电压150kV(U.—170kV)以上至500kV(U—550kV)挤包绝缘电缆及其附件一—试验方法和要求》(英文版)。IEC第20技术委员会(电缆)已决定此出版物的内容直至2010年保持不变。至该时,此出版物将重新确认或废止或修订或修改,本部分主要技术内容和编写格式、文本结构与IEC62067:2006相同,但外护套材料仅采用与正常运行条件电缆导体最高温度90C相适配的ST2和ST,外护套混合料;型式试验中增加绝缘层微孔、杂质和半导电屏蔽层与绝缘层界面微孔、突起试验,相应增加附录E:绝缘层杂质、微孔和半导电屏蔽与绝缘层界面微孔,突起试验;增加外护套刮磨试验和铅套腐蚀扩展试验。绝缘偏心度要求和绝缘tan8值要求以及例行试验中局部放电试验灵敏度要求均严于IEC620672006。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F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部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F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高压研究院,国家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变电工山东誉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缆输配电公司,天津塑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应启良、杨黎朔、吴长顺、刘召见,汪传斌,姜芸,韩长武。1范围
额定电压500kV(Um=550k)交联
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GB/T 22078.1—2008
第1部分: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艺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一试验方法和要求
GB/T22078的本部分规定了额定电压500kV(U.=550kV)固定安装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系统,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方法和要求。此试验要求适用于通常安装和运行条件下的单芯电缆及其附件,而不适用于特种电缆及其附件,诸如海底电缆。对特种电缆可能需要修改本部分的试验或可能需要设计特殊的试验条件。本部分不包含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和纸绝缘电继的过渡接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0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盘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2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热老化试验方法(IEC60811-1-2:1985,IDT)GB/T2951.14—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4部分:通用试验方法低温试验(IEC 60811-1-4:1985,IDT)GB/T29512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雅21部分:弹性体混合料专
用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IEC 60811-2-1,2001,IDT)GB/T2951.3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1部分:臻氛艺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JEC60811-3-1:1985IDT)GB/T2951.3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32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
专用试验方法失重试验热稳定性试验(IEC60811-3-2:1985,IDTGB/T2951.41一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1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耐环境应力开裂试验熔体指数测量方法一直接燃烧法测量聚乙烯中碳黑和/或矿物质填料含量一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碳黑含量一显微镜法评估聚乙烯中碳黑分散度(IEC 60811-4-1:2004,IDT)
GB/T2952.1—1989电缆外护层第1部分:总则GB/T3048.12-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60885-3:1988,MOD)
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1966,1
GB/T 22078.1--2008
IEC 60060-1:1989,M0D)
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1EC60228:1978)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部分:般试验要求(eqvIEC60060-1:1989)GB/T18380.1-200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然烧试验第1部分:单根绝缘电线或电缆的垂直燃烧试验方法(idtIEC60332-1:1993)GB/T22078.2—2008额定电压500kV(Um=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500kV(U.=55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高压电缆选择导测(egvIEC60183:1984)JB/T 89961999
JB/T10696.5—200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腐蚀扩展试验JB/T10696.6—200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挤出外套刮磨试验3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列定义:
3.1尺寸(厚度、导体截面等)定义3. 1.1
nominal valtue
标称值
指定的量值并经常用于表格之中,注:本部分中,通常标称值引伸出的查值考虑规定公差,通过测并进行检验。3.1.2
直medianyalue
中间值
将试验得到的若干数值以递增(或递减)的次序依次排列时,若数值的数目是奇数,中间的那个值为中间值;若数值的数目是偶数,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为中间值。3.2有关试验的定义
例行试验
froutine test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或附件的每个预制绝缘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抽样试验sample test
由制造方按规定的频度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在取自成品电缆的某些部件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成品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型式试验type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部分所包含的一种型式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表明其其有能满足预期使用条件的良好性能。除非电缆或附件的材料或设计或制造工艺的改变可能改变其特性,试验一旦成功完成,就不需要重做。
预鉴定试验
prequalification test
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部分所包含的一种型式电缆系统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该成品电缆系统其有满意的长期运行性能
除非该电缆系统相关的材料、制造工艺,设计和设计水平有实质性改变,预鉴定试验只需要进行一次。注:实质性改变定义为可能对电缆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改变。如果有改变而申明不构成实质性改变,供应方应提供包括试验证据的详细情况。
安装后电气试验electrical tests after installation用以证明安装后的电缆系统完好的试验。3.3
电缆系统cable system
电缆系统由电缆和安装在电缆的附件构成。4电压标示和材料
4.1额定电压
GB/T 22078.1--2008
本部分中,符号U,.U和U标示电缆和附件的额定电压。这些符号的含义由JB/T 8996--1999给出。
4.2电缆绝缘材料
本部分适用的电继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混合料列于表1中。该表亦规定了采用该绝缘混合料电缆的导体最高运行温度,此为规定试验条件的依据。表1电缆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混合料绝缘混合料
交联案乙烯(XLPE)
4.3电缆外护套材料
规定下列两种型式的外护套的试验:以聚乙烯为基料的 ST2;
-以聚乙烯为基料的 ST,。
正常运行
导体最商温度/℃
短路(最长时间 5 s)
外护套型式的选择取决于电缆设计以及运行时机械和热性能的限定。外扩套混合料适用的导体最高温度见表2。表2电缆外护套混合料
外护套混合料
5电缆阻水措施
正常运行条件电继导体最高温度/ C90
当电缆系统安装于地下、易积水的隧道或水中时,推荐电缆应具有径向不透水阻隔层。注:目前尚不具备径向透水试验条件。按购买方和制造方之间的协议或按制造方推荐,电缆可以采用纵向阻水结构以免方一电缆在接触水的环境中损伤时必须更换大段电缆。纵向阻水试验见12.5.12。
6电缆特性
为实施并记录本部分所述的试验,应验明电缆。下列特性应予确认或申明:6.1额定电压:应给出U.、U和U值(见4.1和8.4)。6.2导体类别、材料和单位为平方毫米的标称截面积。如果导体有纵向阻水结构,明确实现纵向阻水性能的措施实质。如果导体截面积不符合 GB/T3956—1997,应申明导体的直流电阻。3
GB/T 22078.1—2008
6.3绝缘的材料和标称厚度(见4.2和GB/T22078.2—2008中7.2.1)。6.4绝缘系统的制造工艺。
6.5如果屏蔽处有阻水措施,其阻水措施的实质。6.6如巢有金属屏蔽,明确金属屏蔽的材料和结构,例如金属丝根数和单线直径。如果有金属套,明确其材料、结构和标称厚度。应中明金履屏蔽的直流电阻。6.7外护套的材料和标称原度。
6.8导体标称外径(d)。
6.9成品电缆标称外径(D)。
6.10导体与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间标称电容。7附件特性
为实施并记录本部分所述的试验,应验明附件。应了确认或申明下列特性:7.1应对附件内所用的导体连接金具正确地标明以下各点:安装工艺:
工具、模具和必需的调整;bzxZ.net
接触表面处理,如果适用;
一连接金具的类型、编号和其他识别标志。7.2应对要作试验的附件正确标明以下各点:一制造方名称;
一附件型式、标号、制造日期或日期代码;==--额定电压(见上述6.1)#
-:-安装说明书(参照资料和日期)。8试验条件
8.1环境温度
除非特殊试验另有详细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0士15)℃下进行。8.2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和波形
除非本部分另外指明,工频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为49Hz~61Hz范围,波形应基本为正弦波形。电压值以有效值表示。
8.3雷电冲击试验电压波形
按照GB/T3048.13—2007标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前时间应为1μs~5ps,按GB/T16927.1-1997规定,半波峰时间为40μs60±5。8.4操作冲击试验电波形
按照GB/T16927.1-1997规定,标准操作冲击电压的波前时间为250μs土50μs,半波峰时间为2500s±1500μs。
B.5验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关系
本部分的试验电压为额定电压U。的倍数,U。值和试验电压应按表3规定。本部分中试验电压是根据假定电缆和附件使用于JB/T8996-1999定义的A类系统而确定。4
额定电压
设备最商
确定试验
电压U
电压值
表3试验电压
9.3电压试验
电压”
时间·
电试验
热循环
电压试验
和 13. 2. 4
GB/T 22078.1—2008
10. 11 和
雷电冲击
电压试验后
雷电神击
【2U.)/kV|电压试验
电压试验
操作神击
电压试验
a绝缘的电场强度不宜超过阅值27MV/m~30MV/m以避免电缆在交货前遗受征何可能导致以后运行时发生击穿的绝缘报伤,9.3电压试验时可降低试验电压同时延长试验时间以避免电场强度过高。在制造方和购买方同危条件下,即使绝缘试验最大电场强度低于 30 MV / m, 9. 3 电压试验亦可采用较低电压和较长时问代替,但试验电压应不低于435kV(1.5U。),试验时间不超过10h。9电缴和预制附件主绝缘的例行试验9.1概逆
应对每根制造长度电缆和每个预制附件的主绝缘进行下列试验以检验每根电缆和每个预制附件主绝缘是否符合要求。
这些试验项目的次序由制造方安排而定。a)局部放电试验(见9.2);
b)电压试验(见9.3);
c)电缆外护套电气试验(见9.1)。预制附件的主绝缘要经受局部放电和电压例行试验,按以下1)或2)或3)进行。1)在安装于电缆的预制附件的主绝缘上进行!2)主绝缘部件装在专供试验的附件上进行:3)采用模拟附件试验装置进行试验,使主绝缘部件所受的电场强度再现实际电场情况。在上述2)和3)情况下,应选取试验电压值使得产生的电场强度至少与附件产品上施加9.2和9.3规定试验电压时在该部件上产生的电场强度相同。注:预制附件的主绝缘包括与电缆绝缘直接接触并且是附件中控制电场分布所必需而且基本的部件,例如模压预制或预注预制橡胶绝缘件或有填充料的环氧绝缘件。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起来使用而成为附件的必需的绝缘和屏殿。
9.2局部放电试验
应根据GB/T3048.12—2007对电缆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且按GB/T3048.12—2007定义,其灵敏度应优于或等于5pC。附件的试验按相同原则进行,试验电压应逐渐升至508kV(1.75U)并保持10s,然后慢慢地降至435kV(1.5U,。在435kV下被试品应无可检测出的放电。9.3电压试验
应在室温下以工频交流电压进行电压试验。按照表3第4栏规定,应将导体与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之间的试验电压逐渐上升至580kV(2U。),然后保持60min.
绝缘应不发生击穿。
9.4电缆外护套电气试验
按GB/T2952.1-1989规定,在金属套和外扩套表面导电层之间以金属套接负极施加直流电压15
GB/T 22078.1—2008
25kV,历时1 min,外护套应不击穿。可以在外护套上包覆导电层,也可以将电缆浸人水中进行试验。110电缆抽样试验
10.1概递
下列试验应在代表批的试样上进行。对试验项目b)和g)可以将成盘电缆作为试样。a)导体检验(见10.4)
b)导体电阻测量(见10.5);
c)绝缘和外护套厚度测量(见10.6);d)金属套厚度测量(见10.7);e)外径测量,如有要求(见10.8);F)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见10.9);g)
电容测量(见10.10);
雷电冲击电乐试验和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见10.11);透水试验,如适用(见12.5.12)。i)
10.2试验频度
抽样试验项目 a)项~)项应在每批相同型号,相同导体截面电缆中抽取一根试样上进行,但抽样根数成不超过任何合同的电继根数的10%修约至最接近的整数,试验项目h)和i)的试验频度应根据协议的质量控制方法,在无此协议情况下,试验应按以下抽样方法进行。
合同总数(单芯长度)L/km
4≤20
10.3复试
试样数
如果取自任何一根选作试验电缆的试样未通过第10章规定的任何一项试验,应在同一批中再从两根电缆上取试样就原先试样未通过的项目进行试验。如果两个加试的试样都通过试验,该批的其他电缆应认为符合本部分要求。如果任何一个试样未通过试验,则应判该批电缆为不合格。10.4导体检验
应采用实际可行的检测方法检验导体结构否符合GB/T3956—1997的要求。10.5导体电阻测
整根电缴或从中取出的试样应在试验前置于温度相当稳定的试验室内至少12h。如果怀疑导体与试验室温度不同,应在电缆置于试验室至少24 h以后测量导体电阻。或者可将导体试样放置在温控的液浴中至少处理 1 h 后测量电阻。应根据GB/T 3956一1997的公式和系数,将导体直流电阻修正至温度为20℃、长度为 1km的电阻值。
20℃下导体的直流电阻应不超过GB/T3956—1997和GB/T22078.2—2008中表2规定的相应的最大值。
10.6绝缘和电缆外护套厚度测量10.6.1概述
试验方法应按GB/T2951,11—2008的规定。应从每根选作试验的电缆的一端切除损伤部分如果必需)取出代表被试电缆的试件。10.6.2绝缘要求
最小测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6
绝缘偏心度应不大于8%:
式中:
fmin20.90t,
mx1mn0.08
tu一一-绝缘最大厚度,单位为毫米(mm);tain—绝缘最小厚度,单位为毫米(mm);t一绝缘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注:tm,和在绝缘同一截面上测得。绝缘厚度应不包含导体和绝缘上半导电屏蔽厚度。10.6.3电缆外护套要求
最小测量厚度应不低于标称厚度的85%0.1mm:tmin220.85t,—0.1
式中:
tain—最小厚度,单位为旁米(mm);,标称厚度,单位为毫米(mm)。GB/T 22078.1--2008
此外包覆在基本为光滑表面上的外护套,其测量值的平均值按附录A修约至一位小数,应不小于标称值。
对包覆在不规则表面诸如金属丝和(或)金属带屏构成的表面或皱纹金属套上的外护套设有测量值的平均值的要求。
10.7金属套厚度测量
电缆有铅或铅合金套或铝套,采用下列试验方法。10.7.1铅或铅合金套
如果电缆其有铅或铅合金套,金属套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95%一0.1mm:tmh ≥0. 95tn -0. 1
铅套厚度由应制造方确定用下列的一种方法测盘。10.7. 1. 1 窄条法
应采用测微计进行测量,测微计的两个平面端的直径 4 mm~8 mm,测量精度为土0.01l mrm。应从成品电缆取出一段长约50mm的铅套试件进行测量。应将试件沿纵向剖开,并小心地展平。在试件作清洁处理后,应沿着铅套圆周,在距展平的铅片边缘不小于10mrm处作足够多点的测量,以确保测得最小厚度。
10.7.1.2圆环法
应采用测微计进行测量,测微计的一个测量头为平面,另一测量头为球面,或一个测量头为平面,另--量头为宽 0, 8 mm、长 2.4 mm 的矩形面。球面测量头或矩形平面测量头应置于圆环的内侧。测微计的精度应为士0.01 mm。
应从试样上小心地切下铅套圆环进行测。应沿圆环四周足够多的点上测量厚度以确保测得最小厚度。
10.7.2皱纹铝套
应采用两个具有半径约3mm的球面头测微计进行测量,其精度应为土0.01mm。如果电缆具其有铝套,其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85%一0.1mm,即:tan2≥0. 85t. 0. 1
应小心地从成品电缆取宽约50mm的铝套圆环,对其进行测量。应沿圆环四周足够多点上测量厚度以确保测得最小厚度。
GB/T 22078.1—2008
10.8直径测鼠
如果购买方要求测量绝缘芯和(或)电缆外径,应按照CB/T2951.11一2008中8.3进行测量。10.9XLPE绝缘热延伸试验
10. 9. 1 步骤
取样和试验步骤应按照 GB/T 2951.21一2008第 9章,并采用表 7给出的试验条件进行试验。应按所采角的交联工艺,在认为交联度最概的绝缘部分制敢试片。10.9.2要求
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给出的要求。10. 10电容测量
应测量导体与金属屏蔽和(或)金属套间的电容。测量值应不超过制造方申明的标称值8%。10.11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及随后的工频电压试验应在不包括试验附件,长度至少 10 m 的成品电续上,于导体温度 95 ℃~~100 ℃下进行应根据GB/T3048.13--2007规定的方法施加雷电冲击电压。电缆应耐受表3中第7栏给出的电压值1550kV正负极性各10次雷电电压冲击雨不击穿。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后电缆试样应经受580kV(2U,),15rmin的工频电压试验,由制造方任选,可在冷却过程中或在室温下进行。绝缘应不发生击穿。11附件抽样试验
在考虑中。
12电缆系统的型式试验
12.1概述
电缆和附件应按制造方的安装说明书规定进行组装并采用制造方提供等级和数量的材料,包括润滑剂(如果有)
附件外表面应干燥、清洁,但电缆和附件均不应经受制造方安装说明书未规定的任何方式的可能改变组装试样的电气、热或机械性能的处理。在作12.4.2的c)项~宫项试验时,必须将被试接头加上外保护层。如果能够指明此外保护不会影响接头绝缘性能,例如没有热机械或有关相容性的影响,就不必加上此外保护层。注:本部分不规定终端有关环境条件方面的试验。12.2型式试验认可范围
当某一特定导体截面和结构的相同额定电压等级为500kV的电缆系统成功地通过型式试验,如果符合下列全部条件,型式试验对本部分范围内相同额定电压的其他导体截面和结构的电缆系统亦认可有效。
注:本部分中相同额定电压等级电缆系统是指具有相同U。值(设备最高电压),因面试验电压水平相同的电缆系统。
a)导体截面不大于通过试验电缆的导体截面;b)电缆和附件具有和通过试验的电缆系统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注:相似结构的电缆和附件是指型式相同,绝缘和半导电屏蔽制造工艺相同的电和附件。由于导体的种类或材料的差异或者屏蔽绝缘芯上或附件主绝缘上保护层的差异,除非这些差异可能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电气型式试验不必重复进行。有些情况下,重复进行型式试验中--项或多项试验(例如曲试验、热循环试验和(或)相容性试验)可能合适。
c)导体和绝缘屏蔽上、附件主绝缘部件中和界面上的最大的计算电场强度等于或低于通过试验8
的电缆和附件的相应值。
CB/T 22078.1—2008
注:假如电压等级相同,且电缆导体截面较小,并且绝缘厚度不小于通过试验的电,导体上计算的最大电场强度可以比通过试验地缆的相应值大10%。除非采用不同的材料生产电缆,取自不同导体裁面的电缆的试样不需进行电缆组件的型式试验(见12.5)。然而假如包覆在屏蔽绝缘芯上的材料组合不同于原先已经型式试验的电缆的材料组合,可以要求重复进行成品电缆样段的老化试验以检验材料的相容性(见12.5.4)。由具有资质的监证机构代表签署的型式试验证书或制造方提供的由有合适资格的官员签署的试验报告或由独立试验室出具的型式试验证书应认可作为通过型式试验的证明。12.3型式试验概要
型式试验应包含12.4规定的成品电缆系统的电气试验和12.5规定的电缆组件和成品电缆适用的非电气试验。
除12.4.3规定,电气试验应依次在电缆系统的一根试样上进行。电缆组件和成品电缆的非电气试验汇总于表4,此表指出哪些试验适用于交联乙烯绝缘材料和各种外护套材料。燃烧试验仅当制造方希望申明以通过此项试验为其电缆的设计特点时才要求进行。表4电缆绝缘和外护套混合料非电气型式试验混合料代号(见 4. 2 和 4. 3)
结构检查
透水试验“
机极性能(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a)老化前
b)空气烘箱老化后
e)成品电缆老化后(相容性试验)商温压力试验。
低温性能
a)低温拉伸试验
b)低温冲击试验
空气烘箱失重试验
热冲击试验
势延伸试验
碳黑含盘
燃烧试验
注:“×\表示要作型式试验。绝
外护套
采用各种外护套材料的交联聚乙烯绝缀电缆均适用×
。对制造方申明电缆设计具有织问透水阻隔结构时要做此项试验。b仅对黑色外护套。
仅当制造方希望中明符合电缆设计时有要求,12.4成品电缆系统的电气型式试验x
不包括附件长度的成品电缆试样长度至少10m。在一个或几个成品电缆试样上应进行12.4.2中所列的试验。成品电缆试样数取决于试验的附件种类数。附件之间电缆的最短净长应为 5 m。除 12. 1.3 规定外,12. 4.2 所列的全部试验应依施加于同一试样。附件应在电缆经弯曲试验后安装。每种附件应有一个试样进行试验。12.4.11所述的半导电屏蔽电阻率测量应在一米经上述试验的试样上进行。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