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972.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972.1-2008
中文名称: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 一般规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3729534
相关标签:
橡套
电缆
规定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64959-T-604
出版日期:2009-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1-06-06
起草人:曾纪刚、唐家梓、富宝灿、旷天申、宋晓东、汪传斌、郝清芬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12972《矿用橡套软电缆》分为10个部分,本部分为GB/T12972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GB12972.1—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GB/T12972的本部分规定了矿用橡套软电缆产品分类、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o/Uo为6/10kV 及以下矿用铜芯橡皮绝缘橡皮护套软电缆。本部分应分别与GB/T12972的后续部分共同使用。 GB/T 12972.1-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 一般规定 GB/T12972.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2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972.1—2008
代替GB12972.1—1991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Flexible rubber-sheathed cables for mining purposes-Part1:General requirements
2008-06-30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4-01实施
前國言
GB/T12972《矿用橡套软电缆》分为10个部分: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第3部分:额定电压0.66/1.14kV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软电缆:第4部分:额定电压1.9/3.3kV及以下采煤机金属屏蔽软电缆;第5部分:额定电压0.66/1.14kV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缆;第6部分: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下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缆;第7部分:额定电压6/10kV及以下屏蔽橡套软电缆:第8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矿用电钻电缆;第9部分:额定电压0.3/0.5kV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缆;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
本部分为GB/T12972的第1部分。本部分代替GB12972.1一1991《矿用橡套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本部分与GB12972.1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GB/T 12972.1--2008
导体采用GB/T3956-1997中第5种导体,替代原GB3956—1983第3种导体结构并取消原版表1(1991年版的4.1和表1;本版的5.1);增加了额定电压0.66/1.14kV及以下非屏蔽型绝缘线芯的浸水工频交流电压试验(本版的5.2.3);
增加了加强层的编织或绕包覆盖密度计算和规定编织或绕包用钢丝技术要求(本版的5.5.3和5.5.4):
删除了绝缘电阻常数K:值及换算公式,电缆绝缘电阻值在各后续部分规定(1991年版的11.3和表7);
增加了额定电压1.9/3.3kV和6/10kV等级的试验电压(本版的5.8.4和表6):删除了GB/T12666.2的燃烧试验条款,具体试验要求在各后续部分规定(1991年版的11.6;本版的5.8.5);
弯曲试验方法采用平直状态到“S形状态的模拟弯曲过程试验(电缆弯曲9000次),替代原3轮式弯曲试验(电缆弯曲18000次)(1991年版的11.8和附录C:本版的5.8.8和附录D);增加了U。/U为1.9/3.3kV绝缘吸水性试验的电容增值(本版的5.8.13);删除了交货长度中规定无协议时的标准和短段长度规定值(1991年版的11.12和表9);增加运输和贮存要求(本版的8);增加附录A《橡皮绝缘性能要求》(本版的附录A)。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部分负责起章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上海胜华电缆集团有限公司、鲁能泰山曲阜特种电缆有限公司、江苏远东电缆有限公司、河北华通线缆制造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曾纪刚、唐家梓、富宝灿、旷天申、宋晓东、汪传斌、郝清芬。1
GB/T12972.1—2008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170—1974;
GB12972.1--1991。
1范围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12972.1—2008
GB/T12972的本部分规定了矿用橡套软电缆产品分类、通用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部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U。/U为6/10kV及以下矿用铜芯橡皮绝缘橡皮护套软电缆。本部分应分别与GB/T12972的后续部分共同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97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900.10—2001电工术语电缆(idtIEC60050-461:1984)GB/T3048.8一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8部分:交流电压试验(IEC60060-1:1989,NEQ)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9部分:绝缘线芯火花试验GB/T3048.9—2007
GB/T3048.12—2007
1988,MOD)
GB/T3048.13—2007
IEC60060-1:1989.MOD)www.bzxz.net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IEC60885-3: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1EC60230:1966,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uIEC60228:1978)JB/T8137—1999(所有部分)电线电缆交货盘YB/T5294--2006
3术语和定义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本部分的名词术语采用GB/T2900.10一2001的解释。3.1
额定电压ratedvoltages
额定电压是电缆设计和电性能试验用的基准电压,用U。/U表示,单位为kV。U。表示任一主绝缘导体和“地”(金属屏蔽、金属套或周围介质)之间的电压有效值。U为多芯电缆或单芯电缆系统任一两相导体之间的电压有效值。当电缆用于交流系统时,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该系统的额定电压,当电压用于直流系统时,该系统的额定电压应不大于电缆的额定电压的1.5倍。系统的工作电压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1倍。3.2
型式试验
金type tests
型式试验是指按一般商业原则,对本标准规定的一种型号电缆在供货前进行的试验,以证明电缆具1
GB/T 12972.1—2008
有良好的性能,能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注:型式试验的本质是一旦进行这些试验后,不必重复进行,除非电缆材料或设计的改变会影咱电缆性能。3.3
抽样试验sampletests
在成品电缆试样上或取自成品电缆的元件上进行的试验,以证明成品电缆产品符合设计规范。3.4
例行试验
routinetests
由制造方在成品电缆的所有制造长度上进行的试验,以检验所有电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4产品代号、表示方法及示例
4.1产品代号
4.1.1系列代号
4.1.2使用特性代号
移动(采煤设备用)
采煤机用
帽灯(用)
电钻(用)
低温环境(用)
4.1.3结构特征代号
非金属屏蔽
金属屏蔽
监视(或辅助线芯)
编织加强
绕包加强
4.2产品表示方法
产品表示方法如图1所示:
示例:
口≥口十口×口十口≥口
辅助线芯数及标称截面(mm2)
地线芯数及标称截面(mm)
动力线芯数及标称截面(rmm)
使用特性代号及结构特征代号
系列代号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10,控制线芯3×6,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UCP-0.66/1.143×50+1×10+3×6GB/T12972.2-2008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50,地线芯1×25,控制线芯2×b)
2.5,带半导电屏蔽层,监视线芯和编织加强层,表示为:2
UCPJB-0.66/1.143X50+1X25+2X2.5GB/T12972.3—2008;GB/T12972.12008
采煤机金属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66/1.14kV,动力线芯3×70,地线芯1×35,监视线芯(或辅助线芯)1×3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UCPTJ-0.66/1.143×70+1×35+1X35GB/T12972.4—2008;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0.38/0.66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1×16,不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UY-0.38/0.663X35+1X16GB/T12972.5—2008矿用移动金属屏蔽监视型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kV,动力线芯3×35,地线芯3×16/3,监视线芯3×2.5,带金属屏蔽层,表示为:
UYPTJ-3.6/63X35+3×16/3+3X2.5GB/T12972.6—2008f)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额定电压3.6/6kV,动力线芯3×25,地线芯1×16,低温环境用,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
UYDP-3.6/6
3X25+1X16GB/T12972.7—2008
矿用电钻电缆,额定电压0.3/0.5kV,动力线芯3×4,地线芯1×4,不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UZ-0.3/0.53X4+1X4GB/T12972.8—2008矿用移动轻型橡套电缆,额定电压0.3/0.5kV,绝缘线芯3×0.75,不带半导电屏蔽层,表示为:UYQ-0.3/0.53×0.75
GB/T12972.9—2008;
矿用帽灯电线,绝缘线芯2×0.75,表示为:UM-12×0.75GB/T12972.10--2008。5
技术要求
5.1.1导体应符合GB/T3956—1997第5种软铜导体规定,根据使用特点,各后续部分亦可另行规定导体结构。
5.1.2推荐采用导体中股线绞向与复绞时绞向相同,最外层绞向为左向。5.1.3控制线芯、接地线芯的导体标称截面应不小于后续部分规定。如需增大规格截面,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5.1.4导体的隔离层应在后续部分规定。5.2绝缘
动力线芯、控制线芯应挤包绝缘层。5.2.1
绝缘厚度标称值应符合后续部分中规定,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减去0.1mm。
5.2.3成缆前0.66/1.14kV及以下非屏蔽型绝缘动力线芯应按GB/T3048.8—2007的试验方法经受表1规定的浸水工频交流电压试验,但额定电压0.38/0.66kV及以下的各种型号电缆的绝缘线芯(包括控制线芯)允许按GB/T3048.92007的试验方法经受表2规定的工频火花电压试验。表1
额定电压/kV
0.66/1.14
0.38/0.66
绝缘厚度
标称值8/mm
0.5次1.0
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kv
绝缘厚度
标称值8/mm
1.5<≤2.0
施加电压时间/min
试验电压/
GB/T 12972.12008
绝缘与导体,绝缘之间以及绝缘与护套之间应不粘合(单芯电缆不作要求)。5.2.4
5非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可以挤包绝缘层,也可以挤包半导电层。屏蔽型电缆的地线芯导体5.2.5
可以挤包也可以不挤包半导电层。5.3屏蔽
额定电压为3.6/6kV及以上电缆的导体应有导体屏蔽,屏蔽层不粘合导体。根据要求可采用表3中的一种型式,其中挤包半导电层的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橡皮绝缘相当。表3
结构代号
计算厚度不考核
结构型式
半导电挤包层
半导电带包层
B型和A型组合
计算厚度/mm
屏蔽型电缆动力线芯应有绝缘屏蔽,根据要求可采用表4中的一种型式,其中挤包半导电层的5.3.2
热老化性能应与相结合的橡皮绝缘相当,并可从绝缘上剥离,剥离后的绝缘不受到损坏,注:不推荐半导电布带单一结构的绝缘屏蔽,但对额定电压0.66/1.14kV及以下的电缆如供需双方同意,制造厂亦可供应这种结构的电缆。
结构代号
计算厚度不考核。
结构型式
半导电挤包层
半导电带包层十金属/纤维编织层A型和B型组合
胶布带十金属/纤维编织层
金属与纤维编织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计算厚度/mm
由镀锡铜线与聚酰胺或聚酯类合成纤维纱组成,两者的锭数相同,方向相反。推荐采用表5规定的铜绞线结构。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
10(9)/0.30
计算厚度
计算宽度/mm
编织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接头应剪齐,每1m长度上允许更换一个金属线锭。锭数和每锭铜绞线数自应按单向覆盖率比见式(1)计算确定,编织节径比(节距长度/编织层平均直径)为2~4.5。计算后的金属与纤维编织覆盖率不小于80%。mxnxd(1+
元×D2
式中:
p——单向覆盖率,%;
编织层的平均直径,mm;
d—绞线的计算宽度,mm;
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每锭的编织线根数;
编织节距,mm。
动力线芯应绞合,绞合方向为右向。控制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GB/T 12972.1-2008
绞合为一个单元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绞合节径比不大于8,绞合方向为左向,可以包带或橡皮包覆层。橡皮包覆层设定厚度时,应使包覆直径与动力线芯直径相似: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监视线芯(或辅助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动力线芯的间原之中:
作为第4芯与动力线芯绞合;
控制线芯绝缘外同心式设置:
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接地线芯可以放在下列位置:
动力线芯的间隙之中;
作为第4芯或第5芯与动力线芯绞合;动力线芯绝缘外层同心设置;
与缆芯同心式设置;
缆芯中央。
缆芯中央无线芯时应填充,缆芯外围间隙可以填充和包带,屏蔽型电缆的填充物应为半导电材5.4.5
料。非屏蔽型电缆填充物应为非吸湿型材料。缆芯的绞合节径比在各后续部分中规定5.4.6
加强层
电缆可以设置加强层,放置在内、外护套之间。加强层结构型式:
纤维编织层;
钢丝股线编织层;
钢丝股线绕包层。
加强层覆盖密度:
编织层覆盖密度按式(2)计算,且编织节径比(节距长度/编织层平均直径)为2~4.5。P=(2p-p2)×100
式(2)中:
式中:
编织层覆盖密度,%;
单向覆盖系数。
mXnxd(1+zXp
元×D
一编织层的节圆直径,mm;
编织股线的计算宽度,mm;
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2
GB/T 12972.1—2008
每锭的编织线根数;
一编织节距,mm。
绕包层覆盖密度按式(3)计算,且统包节径比为内护套外径的4.5倍~6倍。b)
式中:
编织层覆盖密度,%;
绕包层的节圆直径,mm;
绕包股线的计算宽度,mm;
绕包股线数目:
绕包股线根数;
绕包节距,mm。
1+元×D
金属加强层编织或绕包用钢丝采用束、绞结构,钢丝应符合YB/T5294一2006要求。如果金属加强层兼作地线芯时,其中可以含有镀锡铜线。5护套
5.6.1缆芯外面应挤包护套层。
(3)
5.6.2护套厚度标称值在各后续部分中规定。护套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减去0.1mm。
5.6.3护套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时,外层厚度应不小于总厚度的50%。5.6.4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基本均勾,断面无目力可见气孔。5.7识别标志
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颜色和色序:
2芯电缆绝缘线芯选用的颜色为红、自色;a)
3芯电缆动力绝缘线芯优先选用的颜色为红、白、蓝色;c
接地线应为黑色;
控制线芯或监视线芯选用的颜色应易于识别。识别方式:
采用不同颜色的绝缘橡皮;
在绝缘表面上涂印不同颜色的色条;在编织层的纤维纱中嵌人色纱;在绝缘或屏蔽层表面印阿拉伯数字。成品电缆标志
用于并下的不同额定电压电缆的识别标志采用颜色标志:U。/U为3.6/6kV及以上
U。/U 为 1. 9/3. 3 kV
U./U为0.66/1.14kV
-U/U为0.38/0.66kV及以下
红色护套;
黑色护套;
黄色护套;
黑色护套。
5.7.2.2成品电缆标志中应有制造厂名称,电缆型号,规格,标志用压印方式或颜色明显区别与护套颜色的油墨印在外护套表面上。
5.7.2.3在电缆内部或外部,允许有制造厂规定的其他标志。5.8成品电缆
除非各后续部分另有规定,各种型号电缆应符合以下要求。6
5.8.1导体电阻
20C时的导体直流电阻应符合GB/T3956一1997规定。5.8.2绝缘电阻
测得的绝缘电阻在各后续部分中规定。5.8.3过渡电阻
除非各后续部分另有规定,屏蔽层或监视层的过渡电阻应不大于3k。5.8.4工频交流电压试验
GB/T 12972.12008
绝缘动力线芯和控制线芯应按GB/T3048.8一2007的试验方法经受表6规定的工频交流电压试验。
绝缘线芯类型
动力线芯
控制线芯
5.8.5燃烧试验
额定电压/
0.66/1.14
0.38/0.66
电缆应经受后续部分规定的燃烧试验。5.8.6抗机械冲击性能
试验电压(有效值)/
试验按附录B规定方法进行,电缆冲击次数规定为:(16~35)mm2:2次;
(50~120)mm2.3次。
5.8.7抗挤压性能
试验按附录C规定方法进行,电缆施加挤压力为:U/U为0.38/0.66kV.20kN;
U./U为0.66/1.14kV:30kN;
U。/U为1.9/3.3kV:40kN。
5.8.8抗弯曲性能
试验按附录D规定方法进行。电缆弯曲9000次后导体不短路、断路。5.8.9局部放电试验
施加电压时间
额定电压为3.6/6kV及以上金属屏蔽电缆应按GB/T3048.12一2007经受局部放电试验。电缆应在1.5U。试验电压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放电量不大于20pC。5.8.10介质损失角正切试验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上的电缆经受U。试验电压后的介质损失角正切值tgs应不大于0.035。5.8.11冲击电压试验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上的电缆应经受冲击电压试验。将电缆试样加热至95C,按GB/T3048.13-2007规定的方法施加冲击电压,电缆的每一个绝缘线芯应经受正负极性各10次的冲击电压,其电压峰值列于表7。在冲击电压试验后,电缆试样每一个绝缘线芯在室温下应经受表6规定的试验电压、15min工频电压试验。
GB/T12972.1-—2008
额定电压U/kV
冲击电压/kv
5.8.124h耐电压试验
额定电压3.6/6kV及以上的电缆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8一2007规定试验方法经受4h试验电压为3U。的工频电压试验。
5.8.13绝缘吸水性试验
电缆绝缘线芯吸水性试验应按附录F试验方法进行,其性能为:U。/U为1.9/3.3kV
U。/U为3.6/6kV及以上
5.8.14绝缘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绝缘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后续部分规定。5.8.15护套物理机械性能
电缆护套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后续部分规定。5.8.16交货长度
电缆根据双方的协议长度交货。长度计量误差不超过土0.5%。
6检验规则
6.1产品按规定试验和验收。
1~14d的电容增值≤10%;
7~14d的电容增值≤3%,
1~14d的电容增值S6%:
7~14d的电容增值≤2.5%。
6.2应按商定的质量控制协议,在成品电缆上取样进行试验。如无协议,试样数量为不超过同批数量的10%,但至少为3件。
6.3如有争议,用户有权要求对批量交货产品进行指定项目试验。试验可在制造厂进行,亦可由权威机构进行仲裁试验。
6.4抽样结果不合格时,应从同一批中再取两个附加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必须两个附加试样都合格,则该批电缆才可被认为符合规定要求。如果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认为该批电缆不符合规定要求。
6.5试验方法应符合后续部分的规定7
电缆交货盘应符合JB/T8137—1999规定。7.1
7.2电缆应整齐卷绕在电缆交货盘上。电缆端头应紧密包封,露出电缆盘外面的长度应满足交流电压试验的要求。
7.3每一电缆盘上只允许卷绕同一型号同一规格的电缆。7.4
帽灯电线成图或成束供应,应妥善包装,每圈质量应不超过80kg。短线段50根一束,4束装成捆。
7.5包装上应标明:
制造厂名称;
产品型号及规格;
额定电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