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33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9331-2008
中文名称:船舶电气装置 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557828
相关标签:
船舶
电气
装置
额定
电压
1kV
绝缘
径向
电场
单芯
多芯
电力电缆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64918-T-604
出版日期:2009-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06-11
起草人:郭汉洋、周建、高骏、范德发、沙伟、陆云春、郑国俊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宝胜科技创新股份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敷设的额定电压0.6/1(1.2) kV和1.8/3(3.6) kV(见2.1条)挤包绝缘船用电力电缆。本标准的目的:———旨在使按GB/T 13029.1-2003要求敷设时,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保障的电缆能标准化;———规定了直接或间接安全敷设时,该种电缆的生产要求和特性;———规定了试验方法以检查是否符合这些要求。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9331.1-1988《额定电压0.6/1kV 及以下船用电力电缆和电线 一般规定》,本标准与GB 9331.1-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船舶电气装置 额定电压1kV 和3kV 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固定敷设的额定电压0.6/1(1.2)kV 和1.8/3(3.6)kV 挤包绝缘船用电力电缆”(1988版的1.1l本版的1.1);———规定了绝缘混合物采用的材料和类型(本版的2.2和3.1);———绝缘混合物中取消了天然丁苯绝缘(本版的2.2);———规定了护套混合物采用的材料和类型(本版的2.3和3.1);———规定了电缆标志应“有制造产地及额定电压”(1988版的9.11,本版的2.4.1);———增加了标志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要求,并规定了试验方法(本版的2.4.2、2.4.3和4.1.2);———规定了金属屏蔽的使用原则(本版的3.1和3.6);———规定了内护层的厚度(本版的3.5.2);———取消了铠装层中的金属带铠装(1988版的8.4.3.3);———规定了1.8/3kV 电缆5min高压试验的电压值(见表3);———阻燃试验及性能要求引用IEC 60332-3中成束A类的要求(见IEC 60092-350 中的13.5)[1988版的9.6.2;本版的4.2.4f)];———增加了无卤材料绝缘和护套电缆的烟密度试验[本版的4.2.4g)];———取消了水密性能试验要求(1988版的9.8);———取消了对电缆交货长度、试验和验收、包装的规定(1988版的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额定电压150/750V 电缆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见本版的附录A);———取消了1988版的附录A;———增加了资料性附录“产品型号”(见本版的附录B);———取消了1988版的附录B;———修改了产品系列代号(1988版的4.1.1,本版的附录B.1.1);———取消了导体代号(1988版的4.1.2);———修改了绝缘系列代号(1988版的4.1.3,本版的附录B.1.2);———修改了护套系列代号(1988版的4.1.4,本版的附录B.1.2);———修改了燃烧特性符号(1988版的4.1.5,本版的附录B.1.4);———修改了产品表示方法(1988版的4.2.1,本版的B.2);———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产品型号与JB/T 8140.1~8140.2及8140.4—1995产品型号表示方法的对照”(见本版的附录C);———删除了附录G“镀锌钢丝镀层附着性试验方法”、附录K“水密性试验”;———电缆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及成品电缆相关测试方法不再在附录中详细给出(1998版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H、附录I、附录J,本版的4.2.4)。 GB/T 9331-2008 船舶电气装置 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 GB/T933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29. 06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9331-2008/IEC 60092-353:1995代替GB9331.1--1988
船舶电气装置
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
Single and multicore non-radial field 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solid insulationforrated voltages1kyand3ky
(IEC 60092-353:1995,IDT)
2008-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教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4-01实施
GB/T9331—2008/TEC60092-353:1995前言
一般要求
3结构要求
试验要求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额定电压450/750V电缆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产品型号
本标准产品型号与JB/T8140.1~8140.2及8140.4-1995型号表示方法的对照
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0092-353船舶电气装置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1995年英文版),其2001年第一号修改单内容也纳人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双线标识。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缩辑性修改:删除了IEC60092-353的前言;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IEC原文中引用IEC60092-350相应条款号出现错误,已根据GB/T20637-2006中条款号进行相应的更改
增加资料性附录A和资料性附录B以指导使用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9331.1-1988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船用电力电缆和电线一般规定》,本标准与GB9331.1—198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船舶电气装置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
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固定敷设的额定电压0.6/1(1.2)kV和1.8/3(3.6)kV挤包绝缘船用电力电缆”(1988版的1.1:本版的1.1);规定了绝缘混合物采用的材料和类型(本版的2.2和3.1):绝缘混合物中取消了天然丁苯绝缘(本版的2.2);规定了护套混合物采用的材料和类型(本版的2.3和3.1);规定了电缆标志应*有制造产地及额定电压”(1988版的9.11,本版的2.4.1);增加了标志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要求,并规定了试验方法(本版的2.4.2、2.4.3和4.1.2)规定了金属屏蔽的使用原则(本版的3.1和3.6);规定了内护层的厚度(本版的3.5.2);取消了铠装层中的金属带铠装(1988版的8.4.3.3);规定了1.8/3kV电缆5min高压试验的电压值(见表3):阻燃试验及性能要求引用IEC60332-3中成束A类的要求(见IEC60092-350中的13.5)[1988版的9.6.2;本版的4.2.4],增加了无卤材料绝缘和护套电缆的烟密度试验[本版的4.2.4g)取消了水密性能试验要求(1988版的9.8):取消了对电缆交货长度、试验和验收,包装的规定(1988版的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增加了资料性附录“额定电压450/750V电缆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见本版的附录A)取消了1988版的附录A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产品型号”(见本版的附录B)取消了1988版的附录B;
修改了产品系列代号(1988版的4.1.1.本版的附录B.1.1)取消了导体代号(1988版的4.1.2):修改了绝缘系列代号(1988版的4.1.3,本版的附录B.1.2):修改了护套系列代号(1988版的4.1.4,本版的附录B.1.3);修改了燃烧特性符号(1988版的4.1.5,本版的附录B.1.4);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修改了产品表示方法(1988版的4.2.1,本版的B.2);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产品型号与JB/T8140.1~8140.2及8140.4—1995产品型号表示方法的对照”(见本版的附录C):型除了附录G“镀锌钢丝镀层附着性试验方法”附录K“水密性试验”电绩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及成品电缆相关测试方法不再在附录中详细给出(1988版的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H、附录I、附录J,本版的4.2.4)。本标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常州船用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江苏远洋东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金山电线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汉洋、周建、高骏、范德发、沙伟、陆云春、郑国俊。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9331.11988.
1概述
1.1范围和目的
船舶电气装置
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额定电压1kV和3kV挤包绝缘非径向电场单芯和多芯电力电缆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敷设的额定电压0.6/1(1.2)kV和1.8/3(3.6)kV(见2.1)挤包绝缘船用电力电缆。
注:根据需要·耐火(特定条件下保持线路完整性)电缆的条款已制定各种型式电缆的结构要求参见3.1。除非本标准另有规定,结构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0637-2006的规定。
本标准的目的:
旨在使按GB/T13029.12003要求敷设时,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保障的电缆能标准化规定了直接或间接安全敷设时,该种电缆的生产要求和特性;规定了试验方法以检查是否符合这些要求。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6-2003标准电压(IEC60038:1983,NEQ)GB/T2951-1997(所有部分)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idtIEC60811)GB/T13029.1-2003船舶电气装置低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安装(IEC60092352:1997.IDT)
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1部分:试验装置GB/T17651.1-1998#
(idtIEC610341:1997)
GB/T17651.2-1998电缆或光缆在特定条件下燃烧的烟密度测定第2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idtIEC61034-2:1997)
GB/T19216.11—200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11部分:试验装置火焰温度不低于750℃的单独供火(IEC60331-11:1999IDT)GB/T19216.21一2003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第21部分:试验步骤和要求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电缆(IEC60331-21:1999.IDT)GB/T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一般结构和试验要求(IEC60092-350)GB/T206372006船舶电气装置船用电力电缆2001.IDT
IEC60092-351:2004船舶电气装置船用及石油平台用电力,控制、仪器、通信和数据电缆用绝缘材料
IEC60092-359:1999
船舶电气装置
1.3定义
船用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用护套材料GB/T20637—2006的定义适用于本标准。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2一般要求
2.1额定电压
本标准规定的电缆额定电压U./U(U.)为Ua/U(Um)-0.6/1(1.2)kV和1.8/3(3.6)kV。电缆的电压符号定义为
U。一电缆设计用的每一导体对地或金属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
电缆设计用的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m—设备可承受的“最高系统电压”的最人值(风GB/T156—2003)对于额定电压0.6/1(1.2kV的电缆如对地电压不超过0.9kV,则可使用最大为1.5倍交流电压HINA
的直流电压。bzxZ.net
2.2绝缘混合物类型
除额定电压1.8/3
电缆的绝缘应仅使用乙内橡胶EPR 高硬度乙丙胶HEPR、交联聚乙烯XLPE或它们各自应的无卤混合物外,绝缘混合物及其型号应按IEC60192-35:2004的规定。2.3护套混合物类型
护套混合物及其型量应按IEC60092-3591999的规定2.4标志
2.4.1产地标志禾
电缆应有制造
产地标志可以
电压识别应由
和额定电压的标志
根标志识别线或
条带子(纵包或绕包)享者制造厂名或商标的连续标志。电压U的连续标志组成
制造厂名或商示和额定电压U(单位的连纹标志可以打印或占印在绝缘载护垂上,在护套上可S
以凸印或凹印。
注:电缆型号代号员时
2.4.2连续性
如果一个标志的末
最B和附录
数值,则认为制造厂名或商标和额定电压(单位kv)的标志
连续的:
护套上的距离为550m
其他情况的距离为275m。
2.4.3持久性
印字标志应耐擦,应按4.1.2中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2.4.4清晰度
制造厂名或商标和额定电压的标志应清晰。标志识别线的颜色应容易识别或易于辨认。必要时,可用合适的清洁剂擦干净。2.4.5线芯识别
电缆线芯应用一种适当的方法识别。标准方法正在考虑中,
3结构要求
3.1一般规定
固定敷设的额定电压0.6/1kV和1.8/3kV的单芯和多芯船用电缆应采用下列类型的结构:铜导体:
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绝缘允许采用乙内橡胶EPR、无乙丙橡胶HEEPR、高硬度乙丙橡胶HEPR,高硬度无卤乙丙橡胶HFHEPR、交联聚乙烯XLPE及无卤交联聚乙烯HF XLPE。仅仅对于额定电压0.6/1kV电缆,绝缘还可以采用无卤交联聚烯经P材料HF90、聚氟乙烯PVC、硅橡胶S95及无卤硅橡胶HFS95
注1:对于耐火(特定条件下保持线路完整性)电缆见3.3.1中条款内护层:如果电统的绞合线芯外使用金属屏藏,则必须要有内护层;注2:对于整体金属屏数的电缆,内护层充许使用垫层金属屏蔽:对于额定电压0.6/1kV的电缆,金属屏蔽可以选择使用。对于额定电压1.8/3kV的电缆,必须使用金属屏蔽。
线芯的外护层允许采用下列类型的结构a)氯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或氯化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无卤聚烯烃的单一护套b)以氯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或氯化聚乙烯为内护套,以聚氯乙烯为外护套;内护层外有铜丝编织层,以氯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或氯化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无卤聚烯烃1为单一外护套(见IEC60092-359:1999);d)氟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或氟化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无卤聚烯烃为单一护套,有外金属编织层:
e)氯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或氯化聚乙烯,或聚氨乙烯、或无卤聚烯烃为内护套,有金属铠装,以氛丁橡胶、或氯磺化聚乙烯、或氯化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无卤烯烃为外护套。注3:如果使用硫化弹性体材料为外护套,不推荐使用热塑性内护套(如PVC或SHF1)。注4:当电缆敷设在易腐蚀的场所时,例如,露天甲板、潮湿场所、电池舱、制冷间等,应在编织层外加一层外护套,除非编织层本身耐腐蚀。
3.2导体
导体的材料,金属镀层、种类和形式应符合GB/T20637-2006第4章的规定。仅对于额定电压1.8/3kV的电缆,允许采用最小截面为10mm的紧压或非紧压圆形绞合导体。在导体和绝缘之间可使用隔离层。
采用交联聚乙烯XLPE、或无卤交联聚乙烯HFXLPE、或乙丙橡胶EPR、或无卤乙丙橡胶HFEPR、或高硬度乙丙橡胶HEPR、或高硬度无卤乙内橡胶HFHEPR、或无卤交联聚烯烃HF90为绝缘的电缆,可采用无镀层铜导体,可以采用或不采用隔离层。应在成品线芯上按4.1.1中的规定进行相容性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3.3绝缘
3.3.1材料
绝缘可以使用2.2中规定的任一种绝缘混合物,对于耐火(特定条件下保持线路完整性)电缆充许采用下列结构:
层或多层无机物带螺旋形绕包层的组合结构;一或无机物带螺旋形绕包层和有机物带纵向包覆层的组合结构;及使用2.2中规定的任一种绝缘混合物的挤出层。3.3.2绝缘系统的电气性能和非电气性能绝缘混合物的相关类型应符合IEC60092-3512004的规定。1)尽管此术语没有在IEC60092-359中介绍,但术语聚烯烃已经用作无卤材料的一般的术语例如SHF1及SHF2
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3.3.3绝缘厚度
a)绝缘厚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绝缘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表1对每一种绝缘类型和导体截面规定的标称值。b)
任一点的厚度可能小于标称值,厚度数值与标称值的差值应不大于(标称值×10%十0.1)mm导体或绝缘上任何隔离层或包带的厚度不包括在绝缘厚度内。d
包带应有足够的厚度以满足本标准的要求,每层包带增加的0.2mn假定值应包括在假定直径的计算中(见GB/T206372006中的附录A和附录C)。注:绝缘厚度见表1或附录A的规定表1绝缘厚度
导体标称
截面/
HFXLPE
注1: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需要选择增强绝缘的厚度,可根据附录A的规定。6
HFXLPE
HFEPR/
HEHEPR
注2:绝缘的厚度可用于假定直径的计算中,对于耐火(特定条件下保持线路完整性)电缆必须根据3.3.3中e)项规定增加厚度值。
3.4成缆
多芯电缆的线芯应绞合成缆,并按GB/T206372006第6章的要求用填料或加内护层填满空隙。3.5内护层、填充和包带
3.5.1概述
内护层(若有)可挤包或绕包。相关材料和性能应符合GB/T20637—2006中7.1的规定。应按4.2.4中e)项规定的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3.5.2内护层厚度
挤包内护层厚度的近似值见表2
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表2规定的挤包内护层厚度
纹合线芯的假定直径
到及包括
挤包内护层厚度
(近似值)
绞合线芯假定直径40mm及以下时绕包内护层的近似厚度值为0.4mm更大直径线心的绕包内护层的近似厚度力
注:假定直径
予以考
3.6统包金属
3.6.1结构
参见GB/T206372906中的附录A和附录金属屏蔽假定直径的计算安与铠装相同的规则金属屏蔽(著有)
可以加在内护层或内护套上,金属屏做应由一层或多层金属带或编织层、或金属丝同心(绞)层、或属丝和金属带的组合结构组成。铠装来替代但领符合3
金属屏蔽也可
3.6.2要求
3.8.4的规定
应考虑金属屏随的
在其他要求中,要考虑发生故障时承载的电流值。十、物理、电气
性能的费
金属带的标称厚度A少为0.1mm,编织层金属丝标称直径应至少为0.mn。应注意到金属屏蔽或代居蔽层的铠装在正常运行时会有环流产生,在确定电缆的载流量时应考虑进去。
3.7非金属护套
3.7.1材料
非金属护套应使用2.3中规定的任一种护套混合物3.7.2护套材料的电气性能和非电气性能相关护套材料的电气性能和非电气性能应符合IEC60092-359:1999的规定。3.7.3护套厚度
外护套和内护套(若有)厚度为护套内径的函数,假定直径按GB/T20637一2006中附录A和附录C的方法计算。
公式为:
a)对于有铠装或无铠装单层护套电缆:-0.04D+0.8mm,最小厚度为1.0mm其中D为护套前假定直径
b)对于无铠装双层护套电缆:
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内护套厚度t,=0.025D十0.6mm,最小厚度为0.8mm外护套厚度t-0.025D十0.9mm,最小厚度为1.0mm)对于有铠装双层护套电缆:
内护套厚度t-0.04D+0.8mm,最小厚度为1.0mm外护套厚度t,=0.025D+0.6mm,最小厚度为0.8mm厚度的平均值和任一点厚度应符合GB/T206372006中8.6.2规定的要求3.7.4护套颜色
护套应为黑色或灰色,若制造方和购买方达成协议,允许采用其他颜色。3.8铠装
3.8.1概述
本标准只规定金属丝编织铠装,编织线采用铜、铜合金、铝合金或镀锌钢线采用铝合金时,应考虑到它的腐蚀性危险编织线的接头应焊接,扭接或编进编织层,但整个编织层不应接续。编织层应均匀一致允连采用镀锌钢线扇线或铠装带,但其尺寸应电制造方和购买方协议决定铠装可以替代统包金属屏蔽(见3.6)。3.8.2编织线直径
无论采用何种金属,编织线的标称直径应为:对于编织层内电缆假定直径≤10mm者为0.2mm;对于编织层内电缆假定直径>10mm且≤30mm者为0.3mm;对于编织层内电缆假定直径>30mm者最小值为0.4mm。3.8.3编织密度
编织层的编织密度应符合GB/T20637-2006中8.2的规定编织层的假定内径应采用GB/T20637—2006附录A中的方法计算,3.8.4铠装的使用
使用的铠装层应既不粘连内护层或内护套,也不粘连外护套4试验要求
4.1特殊试验
4.1.1导体和绝缘间的相容性试验对于用弹性体绝缘的电缆,若采用无镀层铜导体,应在成品线芯上做相容性试验试验条件和最后要求正在考虑中4.1.2标志耐擦性
用浸过水的一团脱脂棉或一块棉布轻轻地擦拭制造厂名、商标和颜色十次,检查是否符合2.4.3的要求。
4.2成品电缆试验
成品电缆试验可参见GB/T20637—2006的相美内容绝缘和护套的试验方法应按GB/T2951—1997的有关条文规定进行。4.2.1例行试验
a)导体电阻的测量(见GB/T20637-2006中10.2)b)高压试验(见GB/T20637—2006中10.3)。试验的电压值见表3。C)绝缘电阻测试(见GB/T206372006中10.4)。6
电缆额定电压(U.U)
4.2.2抽样试验
交流电压/
导体检查(见GB/T20637—2006中11.3)电缆尺寸检查(见CB/T20637
GB/T9331--2008/IEC60092-353:19955min试验电压
直流电压
2006中11.4-117)
绝缘及护套的热正伸验、绝缘材料有EPR、HFEPR、HEPR、HEHEPR、XLPE、HFXLPE、S95HFS95及
0.护套材料有SE1及SHF2(见GB/T2067PVC低温性能验(见GB/T20687
2006中11:9
编织层编织密店
电气型式试验
2006中11.667
见GB/#20637
室温下维
缘用阻测量(见GB/T2063
2006中12.2.1
最高额定温度下的绝缘
电阻测量(见GB/T20637中12.2.2)。浸水后
20637-2006中128
记师电容增值(见
4h高验(见GB/T
非电气代验
绝缘厚Q领量(见GB/12063)
护套摩食测量(见GB/2063
2006电12.40
2096中13.1)
2006中13.2)
绝缘的非电气性能(见GB/T20637-)2006中13.
护套的TD气性能(见GB/T2063
2006中
成品电缆的附加老化试验(见GB阻燃试验/T20637
7-2006中13
2006中
无卤材料维套电缆的烟密度试验TR
的规定检测时电缆的透光率须超过60%。注1:透光率60%的数值正号惠中2006中11.8)
13.1113.5及13.16)。
(1及(3.12)。
13.9、13.
198GB/T17651.2-1998
注2:对于直径超过701前电适光率60%的数值是临时的,使用者应咨询制造厂商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建议。h)耐火试验(特定条件保持线路完整性),见GB/T19216.112003及GB/T19216.212003。
GB/T9331-2008/1EC60092-353:1995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额定电压450/750V电缆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表A.1额定电压450/750V电缆可供选择的增强绝缘的厚度额定电压450/750V
硅橡胶,EPR
标称截面:S/
绝缘厚度e/
其这绝缘厚度值近似符合公式
标称截面S/
PVC/XLPE
t=0.1s+0.9mm
b如果橡胶表层挤包一层聚酰胺或类似的其他材料,所有的数值可以减少0.1mm。“这些绝缘厚度值近似符合公式:t=0.09s+0.8mm
绝缘厚度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