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行业标准(NY) > NY/T 1093-2006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NY/T 1093-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NY/T 1093-2006

中文名称: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英文名称:The technical rules for producing F1 hybrid eggs of silkworm ( Bombyx mori )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7-10

实施日期:2006-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KB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01农业和林业综合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粮食与饲料作物>>B21种籽与育种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2006-10-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奕仁、叶夏裕、陈涛、沈兴家、徐孟奎、陶涛等

起草单位: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浙江省蚕种管理站、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江苏省蚕种管理所等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标准简介

NY/T 1093-2006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NY/T1093-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条件、原蚕饲育、制种、蚕种保护、冷藏与浸酸、整理包装与运输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1093-2006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rules for producing F, hybrid eggs of silkworm (Bombyx mori)2006-07-10发布
2006-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NY/T10932006
本标准由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浙江省蚕种管理站、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江苏省蚕种管理所、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广东省蚕业产品检测中心和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烟台)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奕仁、叶夏裕、陈涛、沈兴家、徐孟奎、陶涛、许明芬、于振诚、余爱群、朱洪顺。1范围
桑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
NY/T1093—2006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生产条件、原蚕饲育、制种、蚕种保护、冷藏与浸酸、整理包装与运输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一代杂交种的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NY326桑蚕一代杂交种
NY/T32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GB19179—2003桑蚕原种
GB/T19178—2003桑蚕原种检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越年种hibernatingeggs
第一年生产,以滞育卵形式保护到第二年使用的蚕种,称为越年种。3.2
即时浸酸种commonacid-treatmenteggs产下后蚕卵在24C~25C温度中经18h~30h,滞育卵发育达到胚胎形成期,用盐酸浸渍处理,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即时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称为即时浸酸种。3.3
冷藏浸酸种eggsbyacid-treatmentafter chilling产下后蚕卵在24℃~25℃温度中经44h~60h左右,在滞育卵胚胎发育的早期进行冷戴,经过一定时间后,出库浸酸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冷藏浸酸孵化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称为冷藏浸酸种。3.4
滞带育卵冷藏浸酸种eggsby acid-treatmentafterchillingindiapause stage将具有越年性的蚕卵,在产卵后7d~45d内人库冷藏,经过相当时间后出库浸酸促使蚕卵孵化的方法,为滞育卵冷藏浸酸法,经此方法处理的蚕种称为滞育卵冷藏浸酸种。3.5
繁育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繁育系数是指生产的子代蚕种数量与饲养的亲代蚕种或蚕茧数量的比值。4生产条件
4.1环境
NY/T1093—2006
环境污染少,不危及养蚕安全:交通方便:生产区内布局合理,水电充足,生产用房和设备用具及周围环境易于消毒处理。
4.2桑园
蚕种生产用桑园应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并建有抗旱排涝设施。因地制宜,选择适应当地条件、有利于提高蚕种质量的优良桑品种和树型养成形式:早、中、晚生桑品种合理搭配美顾春,秋期生产的用叶要求,建有占园总面积5%一15%的稚在专用案园。桑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施用化肥时NP、K肥应合理搭配,一般以5:3:4为宜。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制度,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4.3设施
蚕种生产应配备下列主要设施:期生产1万张蚕种的主要生产用房,其最低要求为:蚕室(含族室)700m2800m,贮柔室100m2~300m2,附属室100m2按越年种100张毛种/m或300张毛种/m2的数量配备蚕种保护室。具备能控制温度在-5℃~10C的蚕种冷库和5℃~15℃的雄蛾冷藏室,浸酸设备,能保持100℃高温的蒸汽消毒灶,及主要的生产、保护、消毒、浴种、质量检验等必需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附属设施、设备。4.4人员
蚕种生产单位应按蚕种生产规模配备技术人员,每个场至少配备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负责人,1名专职蚕种质量检验员:一期生产1万张蚕种至少配备1名技术人员。5主要流程
武品格验检荐
6原蚕饲育
6.1生产计划
不合格
越年种
不越年种
不合格
图1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流程图
母蚁检验检疫
6.1.1蚕品种
NY/T1093—2006
应选用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符合用种单位要求的蚕品种组织生产,严格按审定的杂交组合进行交配制种。
6.1.2饲育计划
根据生产条件、品种繁育系数和生产数量,确定原种数量,制定原蚕饲育计划。6.2养蚕前准备
6.2.1清洗消毒与环境检测
消毒前全面清理、清洗养蚕用具及养蚕环境。消毒方法有药物喷酒,熏蒸,煮沸和日晒等。不同的消毒对象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也可多种方法配合进行。消毒时要确保药物规定剂量、温湿度及作用时间。消毒后,应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检测,确认消毒效果。
6.2.2物资准备
养蚕前应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蚕用物资,并进行消毒。6.3催青
6.3.1出库日期
春期出库日期应根据本场当年桑树发芽情况、当地气象预报、历年出库日期和对交品种之间的发育开差等情况确定,一般以中晚生桑开4叶一5叶为宜。采取分批饲养、制种时,应以考虑大批适时为主适当照顾前后批开差
秋期出库日期应根据本场早秋、中秋两期生产布局和用种时间,兼顾蚕期自然温度、桑叶质量等情况而定。早秋以7月初为宜:中秋以8月中旬为宜,宜早不宜。6.3.2催青标准
二化性品种原种催青标准见表1。表1二化性品种原种催青标准
催青时间(d)
胚胎发育阶段
目的温度(C)
相对湿度(%)
催青时间(d)
胚胎发育阶段
目的温度(C)
相对湿度(%)
3催青要点
感温均,定时换气
第1~4
两2一成
自然光照
第1~4
丙2一度
自然光照
第5~10
戊~己,
戊,已,每日感光18h已,黑暗保护第5~10
成一己
成,~己,每日感光18h,己,黑暗保护。调节好催青起点丙,胚胎,掌握好戊,胚胎和己,胚胎(点青卵)到达时间:b)
c)根据胚胎发育,从戊3胚胎开始及时调整催青温湿度;d)转青卵(已胚胎)置于黑暗保护。6.3.4转青卵抑制
特殊情况需推迟收蚁时,可进行转青卵的冷藏抑制,抑制温度为5C,抑制时间以2d~3d为限。进3
NY/T1093—2006
人抑制温度前和抑制结束时,都应有4h~6h的中间温度10℃~13C过渡。6.4收蚊
6.4.1收蚁准备
准备收蚁用具、收蚁用叶。调节蚕室温度,相对湿度至25℃、80%~85%。6.4.2收蚁时间
收蚁当日早晨5时左右感光,中系品种在盛孵化后2h~3h为收蚁适期:日系品种及秋期应适当提前。收蚁全过程不超过2h,在上午11时前定座完毕。6.4.3收蚁方法与分区
收蚁采用网收法或棉纸吸引法,逸散性强的品种,可结合打落法原蚕饲育采用分区蚁量育,每张原种为一个饲育区。同一张原种的蚁蚕不能分入不同饲育区内。6.5饲养
6.5.1饲育标准
原蚕饲育标准见表2。
表2原蚕饲育指标
目的温度(T)
相对湿度(%)
给桑次数(次/d)
切桑大小(cm)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除沙次数
垂体消毒次数
每克蚁量最大
蚕座面积(cm)
0.25~1.69
眠除1次
收数、将眠各
收蚊时300,
最大1200
起、眠除各1次
起蚕、将眠各
起、申、眠除各1次
起蚕、将眠各1次
10 000
起、眠除,每日中除1次
起蚕、盛食、将眠各1
注1:多丝量品种1龄—3龄饲育温度宜适当偏高,一般果用塑料薄膜覆盖育。注2:各龄眠中降低1七保护。
6.5.2用叶要求
片叶或芽叶
起除,每日中除1次
起蛋,见熟各1次,
龄中每日1次
45000-50000
各龄蚕的用叶要求见表3。春蚕4龄~5龄用叶应在用叶前8d~10d摘去桑树生长芽新梢的芯叶,避免使用过嫩桑叶。
表3各龄蚕用叶要求
含水率(%)
含水率(%)
收蚁当目
黄绿色
生长芽第1叶
黄绿色
最大叶上1叶
注:每克蚁全龄用桑药55kg~85kg,4
嫩绿色
生长芽第2
嫩绿色
最大叶或上
生长芽第3叶
或止芯芽第1叶
浅绿色
最大叶下1叶
较深绿色
止芯芽叶或
生长芽成熟叶
第6叶-7叶
深绿色
止芯芽叶或
成熟片叶
较深绿色
第8叶~12叶
深绿色
全部采摘
深绿色
除基部5叶
6叶外均可
6.6上族采革
6.6.1族具
以塑料折族为宜,也可使用方格族。族下铺垫吸水性强的材料。6.6.2上族时期与方法
以饲育批为单位分批上族。
NY/T1093—2006
蚕儿见熟时,随熟随上:待大批进人适熟时,可挑出未熟蚕另行给桑,其余蚕一起上族;最后少量迟熟蚕基本老熟时,一次性上族,上族密度为300头/m~400头/m。必要时上族后盖覆族网,待茧壳形成后揭去覆族网,抽去铺垫材料。6.6.3旗中环境
上族期间族室以温度24℃~25℃,相对湿度75%左右为宜,族中应保持通风、安静、弱光,避免闷热、振动和强风直吹。
6.6.4采苗
蚕种生产宜用“早采董\技术,以吐丝终了尚未化蛹为采董适期;若已开始化蛹,则应待全部化蛹后采茧。采下的种茧应横向薄层平铺。6.7蚕病综合防治
6.7.1控制病原传播
饲育过程中应做好眠起处理,及时提青分批,淘汰迟眠蚕,弱小蚕等不良个体,并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注意用案卫生。各种废弃物,如蚕沙、病蚕(、峨)、壳、垫料、淘法雄蛾等应进行药物消毒或深埋或作堆肥发酵等无害化处理,避免病原传播。6.7.2加强饲养管理
采用适熟良柔,确保柔叶新鲜。饲养中按照6.5.1的要求,保持适宜的蚕座环境。6.7.3预知检查
6.7.3.1补正检查
原蚕收蚁后,应按饲育批收集卵壳、残蚁、残卵磨碎镜检,作微粒子病补正检查。经检验发现有微粒子孢子的,其对应的饲育区原蚕应及时淘汰。6.7.3.2退眠蚕检查
自收蚁至上族,各龄按饲育区取迟眠蚕、弱小蚕及不结茧蚕进行微粒子病检验,及时淘汰有微粒子病的饲育区。
6.7.3.3促进发蛾检查
按饲育批(段)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熟蚕单独上族,用27℃~29℃温度、80%~85%相对湿度保护,促使其提前发峨,进行微粒子病检验:同时可取部分选除的薄皮,烂董及苗蛾进行微粒子病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决定该饲育批制种与否。7制种
7.1种革保护
采董结束或种董收购后,应将种萤尽快送至种保护室保护。种黄运输途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蒸热、日晒雨淋、剧烈振动和接触有毒物质。保护室温度为23℃~26℃,相对湿度75%80%,见苗蛾后相对湿度80%一85%;期应保持昼明夜暗,空气新鲜。
7.2选茧
选除薄皮、畸形茧、绵董、尖头茧、穿孔、特小茧等不良董及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茧,选除率应不低于3%。
NY/T1093—2006
7.3种董调查
7.3.1调查时间
般在盛上族后第7d一9d进行调查,期经过短的品种可适当提前。原蚕区收童制种的,结合科董评级时进行。
7.3.2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为全量、茧层量、董层率、克蚁收革量或千克苗颗数、健率或死笼率。合格指标依品种固有性状确定。场内以饲育批为单位、原蚕区以户为单位调查。7.4削茧、鉴蛹和摊鳕
削黄,鉴工作应在蛹体复眼着色后进行,至发蛾前结束,削革时应防止伤及体:鉴蛹前先选降病、死、出血蛹、半脱皮蛹、特小和畸形等不良蛳;初鉴后应进行复鉴,复鉴后应抽样调查,确保雌雄鉴别准确率大于99%。
鉴后的雕、雄辅应按品种及时分开雄放至底部铺有软质材料(如短稽草、波状折纸等)的蚕匾内密度600颗/m2~1000颗/m
7.5发调节和捉蛾选蛾
7.5.1发蛾调节
种茧期应及时观察体的发育程度,通过温度调节,确保对交品种雌雄蛾逐日发蛾数量基本平衡。温度调节范围以22℃~26℃为宜。7.5.2捉蛾、选蛾
发蛾当日,春期和早秋期在凌晨3时左右感光:中晚秋期在4-5时感光。捉蛾时间掌握在羽化后蚕蛾鳞毛充分干燥,蛾趣展开,蛾体收缩后进行。上午6~7时开始捉蛾,先淘汰纯对蛾,然后接先中系品种,后日系品种:先唯后雄:先落地哦、赢边蛾,再自上而下遂匾进行。提出的蚕蛾均匀置于蚕匾中,雌蛾放置密度为250只/m左右。在捉蛾、投蛾、交配过程中,及时选除病态蛾、半脱皮蛾、大腹蛾、特小蛾、黑节蛾和鳞毛脱落蛾等不良蛾,沟汰苗末蛾。7.6交配拆对和投峨产卵
7.6.1交配、拆对
交配适时为发蛾后3h~4h。将雄蛾均勾撒在雌蛾匾内,投入雄蛾量多于雌蛾5%~10%。交配15min一30min后理对,提出未交配的雕,雄峨另行交配。交配对间隔以峨翅不相碰为宜。交配时间为3h~5h,交配室温度为23C~25℃,相对湿度为75%~80%,室内应保持无风、弱光,安静,切勿问热
雄蛾交配次数以2次为限,投放雄蛾应将新鲜雄蛾与再交雄蛾分别使用。拆对按交配时间先后进行,注意动作轻巧。拆对后轻轻震动雌峨圆,使之充分排除蛾尿。注意选除不良蛾及難哦。
7.6.2投蛾产
雕蛾排尿后迅速送产卵室,按每6cm210cm2左右投1置于散卵布或蚕连纸上。生产越年种用的散卵布与蚕连纸,应事先作上浆处理。产卵室温度为24℃~25℃左右,相对湿度75%左右,室内要保持黑暗,注意换气,切勿闷热。投蛾后应有专人巡峨。随时提出逸出蛾,扶正朝天蛾,选出雄蛾,吸干产卵材料上的蛾尿。对产卵性差、残存卵多的品种,除适当退交、长交外,产卵室温度可适当偏高。7.6.3雄蛾冷藏
新鲜雄蛾和再交雄蛾应分别进行冷藏保护。保护温度为5℃~10℃,并保持黑暗。冷藏时间以3为限。雄蛾应尽量避免冷藏。
7.7袋蛾送种
7.7.1袋蛾
NY/T1093—2006
从投蛾产卵至袋蛾的时间,即时浸酸种在10h以内,冷藏浸酸种在12h以内,越年种在15h以内。易发生不受精卵的品种适当缩短产卵时间。袋蛾方法及盒处理按NY/T327—1997《桑蚕—代杂交种检验规程》执行。7.7.2送种
即时浸酸种从盛产卵算起14h内送达指定浸酸场所冷藏浸酸种于盛产卵后36h内送达指定冷库,按规定条件继续保护直至浸酸或入库冷藏;越年种收种后送蚕种保护室保护。送种前应清点数量,运送途中应避免27C以上高温,防止日晒雨淋,防止接触有害气体与有害物品,尽量缩短送达时间。
7.8蚕种估产
制种结束后,以制种批(段)为单位用称量的方法进行估产。从估产至整理装盒时,蚕卵重量的损耗率,越年种为20%~25%,浸酸种为15%~20%。8蚕种保护
8.1保护设施
蚕种保护室应具备温湿度调控、通风换气和防止虫鼠为害等条件。8.2保护方式
8.2.1悬挂保护
去卵面不洁物后,悬挂在蚕种保护室内。散卵布和蚕连纸与窗面垂直,底层与边缘离地面、墙体各70cm~100cm。蚕连纸可插入线架保护。卵面间距,散卵布为3cm~5.cm,蚕连纸为1cm8.2.2洗落保护
该技术适用于化性稳定、不易发生不越年卵的蚕品种。蚕卵产下经15d~20d,在室温下用清水将蚕卵从产卵材料上洗落,用含有效氧0.2%浓度的漂白粉液上清液浸渍5min,经脱药、漂洗、晾干后,以1.5kg/m2~2.0kg/m2平铺在蚕匾中,置于蚕种保护室内。
8.3保护技术
8.3.1春制越年种
见表4。
表4春制越年种的保护技术
保护时期
产卿后1周内
夏(6月上句一9月上旬)
秋(9月中旬~11月上旬)
初冬(11月中旬)
冬(11月下旬一12月上旬)
裕种至人库前
温度(℃)
相对湿度(%)
技术处理
防止接触26C以上或21C以下过高过低温度:对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品种,产卵后用17C~20C保护5d-7d
避免接触29C以上高温,注意通风换气,加疆防霜施
温度应遂步下降,如室温低于18C,要加温调节至18C:含多化性血统品种不低于20C保护,直至浴种前阶段保护温度宜偏高,并注意补湿12月份防止温度激变,避免接触13℃以上温度避免接触以上,0以下温度
NY/T1093—2006
8.3.2秋制越年种
见表5。
保护时间
产后5d内
至路种
浴种后至人库
产卵后至周有卵色
15d-20d
至浴种
浴种后至人库
9蚕种浴消
9.1浴消前准备
表5秋制越年种的保护技术
温度(℃)
每2d降低1C或每d降
低0.5七,至自然温度
每2d降低1C或每d降
低0.5℃,直至自然温度
相对湿度
技术处理
对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品种,产卵后用17-20c保护5d-7d
防止环境干燥,及时补湿
保护室注意换气。含等化性血统品种不低于20℃保护,直至溶种
避免接触7C以上温度
与春制越年种同
含多化性血统的蚕品种应保护30d保护室注意换气。含多化性血统品种不低手20℃保护,直至浴种
避免接触7C以上温度
蚕种浴消前,将所有浴消用房及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晾种室和蚕种保护室备有降温、防冻设施,准备好仪器、药品等。
淘汰微粒子病等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蚕种,剔除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蚕卵。按品种解除带育快慢安排浴种顺序,制定浴种计划。原则上先春制种、后秋制种,先反交品种(日系为母本)后正交品种(中系为母本),含多化性血统蚕品种最后进行。根据计划,核对品种、批(段)次、数量,做好标记。
9.2浴种适期
蚕卵开始解除滞育、但尚未完全解除潜育为适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进行。9.3散卵种的浴消
9.3.1浸种、脱粒、漂洗
蚕种在清水中浸渍40min~60min至蚕卵易脱落后,刮下蚕卵,用清水漂洗、脱浆。9.3.2消毒、脱药
蚕卵脱浆、漂洗后,用含有效氯浓度为0.30%~0.33%的漂白粉液上清液浸渍9min,滤沥1mine用清水逐级漂洗脱药40min~60min,至漂白粉药味脱净。每干克湿卵需漂白粉液4千克,消毒液不可重复使用。
9.3.3盐比、脱盐
脱药后蚕卵在食盐水溶液中进行比选,食盐水溶液的密度应视不同品种、制种期别而异,轻比1.075左右,重比1.090左右,轻重比开差以不超过0.010为宜。淘汰轻比中的悬浮卵和重比中的下沉卵后,用清水脱盐。
9.3.4脱水、晾干
NY/T1093—2006
蚕卵脱盐后,经脱水、吹风晾干,置晾种室保护。保护温度为5℃,避免3℃以下和7℃以上温度。9.4平附种的卵面消毒
蚕种入库前,用2%~3%浓度的甲醛液浸渍40min,然后用清水漂洗至药味脱尽,消毒、漂洗的液温以21℃为宜,并及时晾干、装箱、人库。10冷藏与浸酸
必要时,运用越年蚕种复式冷藏,单式冷藏、中间补正冷藏,即时浸酸、冷藏浸酸,滞育卵冷藏及浸酸前冷藏、浸酸后冷藏抑制等技术手段进行蚕种使用时间的调配。10.1越年蚕种的冷藏
越年蚕种冷藏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10.1.1复式冷藏
越年蚕种经浴消整理后,送冷库以4℃~5℃温度保护;至翌年1月初,库内温度降至2.5℃~0七冷藏。供夏用的蚕种冷藏到4月(冷藏达100a)供早秋或早中秋用的蚕种最迟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出库,用10℃~14℃的渐进温度感温,待胚胎发育到达丙,接近丙2时进行第二次人库冷藏,温度为2℃~3℃,冷裁时间不超过60d。
10.1.2单式冷藏
越年蚕种经浴消整理后,置于5℃~10℃保护,待多数胚胎发育到丙~丙时用2.5℃冷藏,直至出库,冷藏有效期为90d以内。
10.1.3中间补正冷藏
越年蚕种经浴消整理后,送冷库以4℃~5℃温度保护:至1月下旬用2℃~3℃温度冷藏,再经40d左右,将蚕种出库用7℃~13℃(不超过15℃)温度渐进感温,待胚胎发育到丙,过、接近丙2时进行第二次冷藏,温度为2℃~3℃。第二次冷藏时间,应不超过60d。10.2冷藏浸酸种的冷藏与浸酸
10.2.1浸酸前冷藏
根据预定用种期别,冷藏日数、产卵后积温、蚕品种、卵色和胚胎发育程度,决定人库适期。对产卵速度慢、卵龄开差大的蚕品种,人库时间应适当推返。蚕种人库前应先在外库10℃~13℃中间温度保护4h~6h,然后人内库冷藏。人库适期见表6。表6冷藏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方法用种期别
冷藏日数(d)
10.2.2浸酸
10.2.2.1漫酸适期
人库时卵色
淡赤豆色
赤豆色,少数较深
接近圖有色
24C保护下产卿后
经过时间(h)
积温(℃)
560~630
704~760
787-844
冷藏温度()
前期5,40d后2.5
前期5,40d后2.5
按预定时间出库蚕种,先经10℃~13℃中间温度保护2h,然后在自然温度下经过2h~3h,待蚕种充分散冷后为浸酸适期。
10.2.2.2浸酸标准
见表7。
NY/T1093—2006
中系品种
日系品种
10.2.2.3浸酸操作
a)插种
表7冷藏漫酸种的浸酸标准
盐酸比重
1.092-1.094
1.092~1.094
浸溃时间应按品种特性调整
将蚕种按场名、品种、批(段)次分别插种装笼。b)浸酸
盐酸液温()
每批新购进的盐酸应进行蚕种孵化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浸渍时间(min)
浸酸前,调节液温至标准温度,测定调节盐酸比重。平附种应在2%~3%的甲醛溶液中浸渍5min~6min,沥去药液后再浸酸;或在盐酸液中添加总量2%的甲醛原液,以防止蚕卵脱落。浸渍前液温应比标准温度高0.3C~0.5℃。浸酸时使酸液迅速、均匀与卵面接触。每隔1min~2min测液温1次,根据液温高低变化,适当调节浸酸时间。液温每升高或降低0.5C,浸酸时间则相应缩短或延长10s,但与标准温度的偏差不得超过1.0℃。e)脱酸
浸酸时间达到后,迅速提出浸酸笼,滤沥30s~40s后随即用清水逐级脱酸,送脱粒槽,轻轻抹下纸上尚未脱落的蚕卵,除去蚕连纸。散卵种脱酸20min,平附种脱酸30min40min,至酸味脱尽。并经脱水、晾干后,置于24℃~25℃中保护。d)盐比、脱盐、脱水、晾干
散卵冷藏浸酸种宜在次日待不受精卵等不良卵干瘾后,先用清水适当漂去上浮的不良卵,将水沥去,进行盐比。
盐比、脱盐方法同8.3.3。蚕卵脱盐后,经脱水、吹风晾干,整理装盒后出库配发或冷截抑制。10.2.3浸酸后冷藏抑制
蚕种浸酸后,保护在24℃~25C中,经18h~24h左右,当蚕卵胚胎达到丙,时,经10℃~13C中间温度保护4h~12h后,用2.5℃冷藏,冷藏期限应不超过30d;或蚕种浸酸后,保护在24℃~25C中,经36h~48h,蚕卵达到丁1~丁2胚胎时,经10℃~13C中间温度保护4h~6h后,用5℃冷藏,冷藏期限为7d。蚕种出库时应经10℃~13C中间温度保护3h~6h。10.3即时浸酸种的浸酸与冷藏
10.3.1浸酸适期
产卵后,蚕种保护在24℃~25℃中,经过20h~30h,积温300℃左右,一般在产卵次日下午1~2时,大部分卵色呈淡黄色,少数呈黄色为浸酸适期。10.3.2浸酸标准
见表8。
表8即时浸酸种的漫酸标准
中系品种
日系品种
10.3.3浸酸操作
盐酸比重
1.072~1.075
1.072~1.075
盐酸液温(℃)
操作方法同10.2.2.3,但不进行比选,脱酸后直接脱水,晾干。10
没渍时间(min)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